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敏感期之十六——親近動物的敏感期

兒童敏感期之十六——親近動物的敏感期

時下,對動物懷有嫌噁心理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僅是女孩子,就連男孩子也是如此,他們不論在任何地方,只要見到貓啊狗啊就躲著走,見到甚至聽到老鼠、蟑螂的名字渾身都起雞皮疙瘩。人們這種對於動物的狹隘與不包容,是對其他生命的無視與不尊重,也是導致人們與其他物種不能和諧共處而導致殺戮與驅趕的因素之一。發生此類情況的原因,應該追溯到兒童六歲之前。

一個和諧發展的人,首先應該能夠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生命教育,應該從兒童做起。可以說兒童自出生開始就進入了親近動物的敏感期,他們對身邊的動物無所畏懼反而親近有加,他們撫摸動物皮毛和身體,親吻動物的面頰和額頭,猶如親人一般。如果有幸能夠飼養小動物,孩子不僅能夠愛護它們親近它們,還能夠照顧小動物的飲食起居。在親近動物敏感期得到滿足和正確引領的孩子,將會珍愛動物,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愛他人的生命,逐漸發展到珍愛大自然。

一、親近動物敏感期對於兒童成長的意義

1、獲得能力感、重要感

在成人主宰的世界裡,孩子是弱小被照顧的對象,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即使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被家長代替,孩子不僅沒有感受到備受「呵護」的快樂,反而更加焦慮,因為家長的包辦代替讓孩子感受到的是:乏力、無能、被否定,因為我不會、我動作慢、我笨,所以爸爸媽媽要幫我做。當家中有了新的更弱小的生命加入時,孩子內心會生髮出「讓我來照顧你」的使命感,會激發他們潛在的能力,讓他們迅速地完成了角色轉換,擔負起餵養教化的工作。不管孩子喜歡的是小兔子、小烏龜、金魚、小蝌蚪、荷蘭鼠還是小鳥你都能看見他們高興得手舞足蹈,每天都牽掛著他的小夥伴,為了不餓著小動物,他會早早起床,還會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它,細心地提醒小動物不要搗亂,要乖乖聽話,儼然就是動物的守護神。孩子在成人的世界裡終於找到了用武之地,這讓孩子產生一種自己有能力、有力量的感覺,而這些感覺就是自信與自尊的基礎。

2、學會尊重生命

任何生命都是尊貴的,小動物也是如此,但是道理好講形成理念並付諸行動卻很難。對於六歲之前的兒童而言,唯有與小動物相處的經歷能夠觸發他們對動物、對自然的尊重和敬畏。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有寵物相伴的孩子和沒寵物的同齡人相比,更具有同情心。在照顧小動物的初期,孩子並不懂得什麼是生命,他可能因為好奇、熱心而不斷地「騷」「虐待」小動物,例如,把小魚抓出水面餵食,揪著小兔子耳朵到處走動,用小棍子捅荷蘭鼠等。要讓孩子明白小動物有別於他的任何玩具,需要父母及時糾正並樹立善待生命的榜樣。父母要引導孩子注意觀察小動物被「騷擾」後的痛苦狀態,並給孩子簡單說明原因,孩子就明白原來生命是很脆弱的,需要細心呵護和尊重。一旦這種關心形成了,他就會遷移到小朋友身上,學會了尊重他人。

3、擁有心靈的夥伴

人是自然之子,在人生的最初幾年,兒童與自然尚保持著一體性,他們天性親近自然、親近動物和植物。在兒童的世界中,動物扮演的角色是他們的朋友。例如,有近一半成年人會和寵物發生矛盾,但超過七成小朋友和他們的寵物成為了好朋友。他們把小動物當成自己的朋友,會和他們說話,甚至會讀懂小動物身體發出的信號。美國的調查顯示,四五歲的孩子在感到悲傷、憤怒或心裡藏著秘密時,四成孩子會選擇和寵物分享心事

4、觸發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學習品質之一,而觀察能力的發生與提高都需要有具體的觀察對象。孩子的眼睛喜歡追隨動態的事物,動物自然就成了他們最樂於關注的對象。例如,孩子養的是小蝌蚪,每隔一段時間,他就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變化,蝌蚪每一次的變化都會讓孩子覺得驚奇。他會饒有興趣地看看蝌蚪是先長前腿還是後腿,尾巴是縮短的還是掉下來的等,通過觀察這些問題不言自明。

5、滋養友愛利他精神

在照顧小動物的過程中,孩子漸漸知道怎樣照顧小動物,如何體察小動物的需要並及時滿足,使得孩子變得關注他人、善解人意;他們寬容小動物的任性與刁蠻,使得他們變得寬以待人、關係融洽。擁有寵物的孩子,還有可能通過觀察寵物而增加對非語言交流中小細節的敏感度,更樂於建立社會聯繫。這樣的孩子成年後品德高尚,無論是學業或事業都會一帆風順,無論哪個機構哪個團體都會歡迎這樣的人。這也是向國外大學申請獎學金或面試的時候,只要說出自己喜歡小動物,並常在動物救助機構做義工的事情,就很容易申請到獎學金或通過面試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眼裡,一個連小動物都那麼喜歡的人,一定是個熱心善良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容易相處可以值得信任的人,這一點比業務能力更重要。

6、擁有看待生命起落的勇氣和智慧

生老病死,是一種自然現象,兒童在接觸、餵養小動物的過程中有時也會面對動物的老弱病殘直至死亡。由於人類的童年是單純而夢幻的,孩子經歷的傷心、難過等情緒很快就會過去不會留下精神上的傷害,而他們面對事件的經驗卻留在了生命里。因此,一個人在童年時期面對死亡的經歷,會讓他們獲得今後乃至成年後平靜而豁達地看待生命起落的勇氣和智慧。當孩子直面死亡,體會悲傷,父母要做好正確的引導,尤其要以合理的方式處理小動物的屍體。

在媽媽協助下,笑笑飼養了兩隻小兔子,其中一隻兔子因為拉肚子沒幾天就死在了籠子里。笑笑非常傷心,哭哭啼啼不止。媽媽看到四歲的笑笑也會因為另一個生命的消失而悲傷,又是欣慰又是心疼。媽媽和笑笑一起將這隻小兔子埋在了臘梅樹下下,媽媽說這裡將開出美麗的臘梅花。於是,笑笑每天期待著過年,因為媽媽告訴她過年時臘梅花就會開放。

笑笑每天以等待花開的方式懷念小兔子,小兔子通過臘梅花得以重生,笑笑對小兔子的思念轉為對臘梅花開的期待。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閱讀繪本《獾的禮物》、《熊和山貓》等,在閱讀中,孩子會逐漸明白,自己和小動物的聯結,不必再靠軀體的鄰近,種種記憶即可成為跨越離別的永恆之橋。

二、為孩子選擇合適飼養的小動物

飼養小動物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如果家庭有條件而孩子也有興趣,應該挑選一種適合的動物伴隨孩子成長。在德國,孩子生下來後,父母最需要做的就兩件事:一是教育要學會自立;二是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有愛心,即「善良教育」。德國的父母對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從愛護小動物開始,很多家庭中養有小貓、小兔、小狗、小金魚等小動物。家長們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如何飼養、護理小動物,使他們在動手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善待生命,擁有善良的心。

因為缺乏對動物的了解,許多成人對動物充滿了恐怖與敵意,誇大了餵養小動物的危害。《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一書,是小蒂皮10歲回到巴黎後所寫的她與非洲各種野生動物生活在一起的動人故事和親身感受,同時編入她父母——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現場拍下的130多幅極為難得的圖片,喚起了人們保護自然野生動物的意識。許多人問小蒂皮的父母,難道在自然界中,你們不怕女兒遇到危險嗎?小蒂皮的父親說,我並不害怕幼小的女兒在野生動物群中受到傷害,其實,都市橫行的車流,從天而降的恐怖事件,謀殺,無數的欺騙、誘惑與陷阱,比自然界危險得多。

三、正確引導孩子接近或餵養小動物

丁丁一歲多了,已經能夠到處走動,他這裡走走那裡看看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突然看到了空中飛舞的餓子,於是伸出小手去抓。「不許動,蟲蟲咬你」,奶奶一邊大聲叫著一邊「啪!」的一聲雙手拍死了蛾子。丁丁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以及奶奶嚴肅認真的神態嚇哭了。丁丁走累了,喜歡就地坐下玩耍,奶奶怕他弄髒了褲子,於是嚇唬丁丁:「丁丁不能坐在地上,蟲蟲咬你屁股。」丁丁看著地面,剛要坐下立即站了起來。奶奶在晾存放的小米,小米里已經有了肉乎乎的蟲子,丁丁好奇地伸出小手去捏,奶奶一下撥開丁丁的小手,說「可不能動,蟲蟲咬你!」漸漸地,「蟲蟲咬你」成了奶奶的制勝法寶,只要此話出口,丁丁就乖乖就範。一次,奶奶帶著丁丁下樓玩耍,幾個小孩子正在「研究」一窩螞蟻,奶奶說「丁丁快去看看螞蟻。」丁丁湊近一看,地上一些黑色蟲蟲在爬來爬去,他嚇得不敢靠近。奶奶納悶地說「這孩子,怎麼害怕螞蟻。」秋天,菊花開放,媽媽帶著丁丁去看菊花展,有一朵黃色菊花一層層捲曲著很有特點,媽媽拉著丁丁的小手去觸摸,丁丁嚇得一邊叫喊著「我不要」一邊使勁把手往回抽,原來丁丁誤把菊花花瓣當成了肉乎乎的蟲子。

兒童在親近動物的敏感期,特別需要成人的保護和正面引領,處理不當就會讓孩子從此懼怕甚至厭惡動物。

1、與動物和平共處

小動物雖幼弱,但是同樣具有動物的生活習性,只要遵照動物的習性與動物相處,孩子就是安全的。例如,態度溫和,語氣輕柔,尊重寵物的獨處需求,不打擾其睡眠和飲食;小心觸摸小動物,動物也能感受疼痛,不喜歡耳朵和皮毛被拉扯;注意小動物發出的警告信號(嘶鳴、怒吼、後退、嚎叫等),此時要與小動物保持安全距離;如果小動物看上很害怕或者不斷後退,告訴孩子也應該後退,否則小動物將會一躍而起反抗;接觸寵物後一定要洗手。

2、與小動物相處的禁忌

遇到危險時,小動物也會有非常之舉,會誤傷到人。家長要帶著孩子一起接近、餵養小動物,在小動物出現以下狀況時,帶著孩子離開,讓孩子識別危險。例如,不靠近不了解的動物;不追趕動物或把它逼到牆角;切忌戲弄動物或把玩具或食物從它那兒拿開。

親近動物的人往往是博愛的,從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懂得愛護小動物的人,心一定是善良的,而且懂得為別人著想,知道如何去關心別人,進而懂得與社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也正因為他的博愛,處處與人為善,他會是一個睿智、包容的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這,就是滿足兒童親近動物敏感期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千千結 的精彩文章:

TAG:育兒千千結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習慣培養的最好時期——秩序敏感期
不可過的干涉的「兒童敏感期」
《捕捉兒童敏感期》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捕捉兒童敏感期》:抓住兒童敏感期,這樣育兒才科學
短期進入敏感期,這樣操作吧
不懂寶寶敏感期,親媽也蒙逼
懷孕初期用防晒霜嗎 敏感期更需要特殊對待
如何抓住幼兒的敏感期進行有效的教育?
感官敏感期,爸爸不可不知的早教秘密
捕捉幼兒敏感期,促進關鍵經驗發展
春天是血壓波動的敏感期!這5種「減壓」食物常吃,血壓健康一整年
孕媽咪須知,這幾周胎兒最易畸形的敏感期:准媽千萬遠離這些東西
不可忽視的「敏感期」
在兒童的閱讀敏感期,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細微事物敏感期,父母不可不知的早教秘密
利用好「兒童敏感期」,讓寶寶的成長「事半功倍」!
兒童發展的31個敏感期
怎麼抓住寶寶運動敏感期,使得嬰幼兒游泳事半功倍
懷孕期間,哪個階段吃藥最安全和最危險?致畸敏感期不可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