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傷筋概論(二)分類

傷筋概論(二)分類

分類

圖片來自網路

一、急性傷筋

急性筋肉損傷,祖國醫學稱為新傷,指受傷時間不超過2到3周,不論傷情輕重,均屬於新傷。臨床上根據受傷時外力的性質和受傷的部位,分為扭傷與挫傷兩種類型。

1、扭傷 肢體因外力扭轉、牽拉,或肌肉猛烈收縮,使關節周圍的筋絡、肌肉受到損傷者,稱為扭傷。扭傷常為間接暴力所引起,多發生於活動極多的關節部位,如四肢關節及頸部、腰部等。根據暴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關節扭傷時,其筋人可因過分牽拉而移位,或伴有筋肉的部分斷裂,損傷嚴重者,有可發生筋的全部斷裂。扭傷所致筋移位者,又稱筋出槽。古人所謂的筋歪、筋翻和筋走,即屬此類。

2、挫傷 外力直接作用於表所造成的損傷,稱為挫傷。引起挫傷的外力,多為鈍力。挫傷可發生於人體各個部位,但以頭部和軀幹部挫傷的病情較為嚴重。挫傷輕者,以皮下或深部筋肉組織的小血管破裂出血為主;重者,可致筋肉裂傷,甚至傷及臟腑、經脈和氣血等,而引起內傷。

挫傷後,局部常有明顯的疼痛、壓痛、腫脹、瘀瘢、青紫、皮溫增高等。若挫傷部位在非關節處,可無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輕者,可無全身病理反應;重者,,出現瘀血、發熱、疼痛、夜卧不寧等癥狀。

二、慢性傷筋

慢性筋肉損傷,又可稱陳傷或久傷。凡受傷時間超過2到3周,不論經過治療與否,均屬此類。勞損亦屬於慢性傷筋的範疇。

1、陳傷 由於急性損傷未能得到及時的正確治療,受傷組織未能及時重新生長修復,或修復不良,致體內遺留病灶,常反覆發病,引起疼痛不適等癥狀。此種損傷從病理上看,是撕裂的筋肉出血,血腫未能徹底吸收消散。久之,血腫機化形成瘢痕,使筋肉組織發生粘連改變。運動時,牽扯粘連組織,而引起疼痛。由於損傷局部血運不良,筋失濡養,每遇氣候寒冷,傷處則出現疼痛。故病程日久,癥狀反覆發作,遇寒冷則痛重,遇熱則痛減,是陳傷在臨床上的表現特點。

2、勞損 長期在單一姿勢下勞動,反覆或過多使用某些筋肉組織,或先天畸形與筋位不合等,均可導致筋肉組織的積累性損傷。《素問.宣明五氣篇》曰:「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也。」這是祖國醫學對勞損病因的認識。

陳傷與勞損在臨床表現方面大體相同,病史都比較大,可有反覆發作中,局部變化多不典型,但均可找到壓痛點。其不同的陳傷可發生於機體任何部位,勞損則常發生於關節附近筋肉附著於骨的部位。如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肱骨結節間溝,就極易引起該肌腱的勞損等。

古代文獻將傷筋斷裂傷與筋不斷裂傷兩大類。筋不斷裂傷又可分為數種,其中筋歪、筋翻、筋轉屬於筋失其位,又稱筋出槽;筋的形態改變者,有筋粗、筋攣、筋結等。根據筋的性質改變,又可分為筋萎、筋弛、筋軟、筋縮、筋強、筋硬。把傷筋進行這樣的分類,有利於認識傷筋的病理髮展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分享文章:方葯概論
奇門四柱概論
《天星命理風水養生學概論》緒論四(上)
《天星命理養生學概論》緒論二
道學精、氣、神概論
辨證論治要領系列談之《辨證的鑒別方法》(概論部分)--劉英鋒
八字十干喜忌大全口訣概論
傷寒概論:如何學習中醫、中醫歷史演變、傷寒論的辨證論治體系
98東的第一個推送《建築學概論》
最簡區塊鏈概論
紫微斗數四化:命宮宮干四化概論
書法概論
《天星命理風水養生學概論》緒論一
紫砂礦料現狀的概論和紫砂礦料知識的分享
紅山文化玉器概論
《清代學術概論》札記
王星拱《科學方法論 科學概論》:20世紀20年代,對西方哲學最全面有力的闡述
道醫診斷學概論
中華傳統文學概論
珠寶 建築學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