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央視一套播出於希寧、於衍堂、梅童於萍家學傳承

央視一套播出於希寧、於衍堂、梅童於萍家學傳承

5月20日,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我有傳家寶》節目播出「國畫大師的家風家訓」專題,講述了於希寧、於衍堂、梅童於萍書畫世家祖孫三代的親情、家風與家學傳承。國畫大師於希寧孫女、於衍堂之女、當代著名女書畫家梅童於萍做客中央電視台,帶來於希寧於衍堂家書、於希寧「國梅於家樣」代表作、於衍堂家人速寫等傳家寶,濃濃的親情、嚴謹的家風、代代相傳的家學,體現了中國文化強大不息的生命力。

於希寧先生是20世紀中國畫立足傳統走進現代的標誌性畫家,推陳出新、凝結時代精神的花鳥畫大師,尤擅畫梅,被譽為「國梅於家樣」。藝術評論家賈謬介紹,在形式語言上,於希寧對中國畫尤其是梅花題材有兩大創造性發展。其一,不同於王冕、金農等傳統畫家著重於表現梅的花朵之清芬,於希寧更加強調梅的枝幹的表現,為此援引了中國畫中松的形式美感,「蟠虯之勢,欲附雲漢」(荊浩《筆法記》),雄強之美充沛視覺,力與美的結合震撼人心;其二,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古建築中斗拱的空間構成,表現為梅枝的穿插登峰造極,智性之複雜,造型之結實相比西畫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又絲毫不失中國畫的生氣。在中國畫走進現代的成就上,於希寧當稱花鳥畫第一人。於希寧用筆墨強調了梅花傲霜鬥雪、堅貞不屈的性格,將梅花這一藝術形象從個人心性修養的寄寓,升華到整體性的對民族精神的塑造,以梅花老枝的虯勁與新枝的清發象徵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生命力。他本人將此總結為國魂、人魂、畫魂「三魂一心」。於希寧提出的「才德勤修養,三魂共一心」也是於家的家訓。在節目現場,梅童於萍朗讀了幾封於希寧寫給其子於衍堂的家書,對治藝求學、個人修養、愛國情感等各方面都有高標準的嚴格要求,從中可以感受到對家訓的嚴奉恪守。此前,於希寧於衍堂家書由於萍、賈謬主編,已在泰山出版社出版。

節目現場還帶來一封於希寧的父親於松軒寫給於希寧的家書,其諄諄教誨,殷殷勉勵,綿長家風令人肅然起敬。尤其是一紙行楷書法,令主持人與現場觀眾紛紛點贊。家風所熏,于氏一門幾代人都重視書法,於希寧在家書中多次教導於衍堂要把書法練習當成每日的功課。於希寧本人書法功底深厚,尤得意於黃庭堅;於衍堂則鍾愛傅山書法,受益良多;梅童於萍自幼習書,近年又聆教於書法大家黃以明,得授二王筆法,藝境大進。書法是傳統文化的靈魂,是書香門第的標誌,于氏一門畫家輩出,與重視書法的家風不無關係。

梅童於萍帶到節目現場的另一件傳家寶是於衍堂的家人速寫,特別是從女兒出生到長大,各個時期的畫像。畫家對生活的熱愛,殷殷的親情與父愛,感動了現場的每一名觀眾。於衍堂先生在家學基礎上,另闢蹊徑,在人物畫領域成就卓著,尤長於水墨肖像寫生,是中國畫近現代以來中西結合而歸於傳統的標誌性人物畫家。中央美院畢業後,於衍堂長期工作於西北地區、任教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是西北美術教育的重要哺育者,當代甘肅省的美術中堅力量大都出於於衍堂先生門下。於衍堂先生的足跡遍布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其絲路風情、敦煌造像等系列作品,以寫生的形式涵括了歷史記憶與現實民風,用西方藝術的造型特長、色彩構成與形式抽象豐富了中國畫筆墨的表現力,尤其以西方素描的速寫筆觸與中國書法的草書筆法相結合,使中國畫的線條更富有激情與張力,在中國畫的現代性探索上取得了卓著成就。節目嘉賓、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書畫鑒定專家金運昌在節目現場點評:「於衍堂先生也是我崇拜的一位大畫家,他是中央美院首屆本科生,得諸位大師栽培,家裡又有嚴父督導,從他的這些速寫和素描作品,就可以看出他的人像繪畫的水平非常高超,也是當代的一位大師。」

現場觀眾對「國梅於家樣」第三代傳人梅童於萍的作品也都很期待,當看到梅童於萍的近作《傲雪》,全體觀眾鼓掌稱讚,節目嘉賓、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書畫鑒定專家金運昌現場點評:「於萍老師這張紅梅,畫出了梅花的骨氣、生氣和清氣,可謂三氣俱足,是梅花於家樣第三代的代表作品。」

中央電視台《我有傳家寶》「國畫大師的家風家訓」專題節目,通過於希寧、於衍堂、梅童於萍三代書畫家的濃濃親情、家風家訓與家學傳承,讓電視觀眾深受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傳承,家風家訓就是對傳統美德的堅守,不僅是一個家族的傳家寶,也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傳家寶。在親情的血脈中,永遠流淌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清三代、乾隆最賞識畫家作品的領銜朵雲軒2017春拍
嘉德香港2017春拍啟幕 四大精品主題精彩亮相
鄔建安:世說新語
歐風漢骨王根生國畫作品展即將在天津亮相
藝術創作里的「和為貴」

TAG:雅昌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殷仲容書法與家學傳承
何新:儒家學術坏於朱熹的偽學
顏魯公書風與家學傳承
家學:是最奢侈的傳承
「燕趙健康大講堂」來啦,跟中醫專家學學刮痧、拔罐和艾灸吧
此家族繁衍千年,專家學者輩出,子孫後代把祖傳丹書鐵券獻出
圖文教程:跟名家學梅花
在家學英語秘笈
梁氏族譜和家規的故事:家學淵源慎終追遠 世代相傳文武雙馨
德國專家學者眼中的《共產黨宣言》:啟迪常新
家學,是最奢侈的傳承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
觀《韓非子》助秦王,淺談治國理政-儒家三綱五常與法家學說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
儒家學術與大國文道——文化傳承之旅
非洲法語國家學者代表團在南京大學訪問交流
侯德榜的傳奇:英國皇家學會為何授予他終身會員稱號?
在家學佛和出家學佛的差別
華爾街英語未來新設四十家學習中心 發力二、三線市場
專家學者解讀哲學社會科學界「三大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