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婆」還是「姥姥」

「外婆」還是「姥姥」

前不久,家族親戚聚會,人來人往之間,各種稱呼讓我傷透了腦筋。其實,人與人見面打招呼,本來不是什麼難事,但要按照習俗稱謂準確,也非易事。比方說,一對老夫少妻,年齡相差二十歲,老夫見自己的丈人,按中國人的習俗,就得叫一聲「爸」,可自己的年齡和丈人差不多少,怎麼叫得出口呢?

這一點我要「崇洋」一下,人家沒那麼多規矩,女婿對丈人都是直呼其名,只有在對外人說到自己的丈人時,才會用「姻親父親」的稱謂,聽上去像是法律文書里的語言。

記得有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漢語說得挺溜的加拿大人「大山」,在台上表演抱拳給諸親友拜年,「爺爺、奶奶、伯伯、嬸嬸、姑姑、嫂嫂……」一口氣說了一大串名詞,也沒有將各路親戚說全了。「大山」號稱「不是外人」的外國人,要是換了還是「外人」的外國人,這一大堆稱呼百分之一萬把他們整暈了頭――這都誰跟誰呀?

還有更加複雜的。中國地方大,方言眾多,習俗不一,所以稱呼還有地域區別。南方小孩口中的「外婆」,到了北方就成了「姥姥」。我認識一對小夫妻,男的是北方人,女的是南方人,兩人曾為他們的孩子應該叫外祖母「外婆」還是「姥姥」拌嘴拌了小半年。

不同的稱呼有時還能顯示出親疏之別。舉個例子,夫妻兩人在提到對方的母親時說「咱媽」,就比說「你媽」聽上去要親近得多。不過都稱「咱媽」,麻煩也來了,比如一方說:「給咱媽買一件新大衣吧。」那就得弄清楚了,這是指「你媽」還是「我媽」?

在稱呼中,「爺」這個字最耐人尋味,不只是用來表明輩分,有時也表示地位和身份。若是指輩分,祖父或父親一輩的人都可稱作「爺」。但若表示地位和身份,不是什麼人都能稱「爺」的。舊時官宦和有錢人家的男主人才能稱「老爺」,平頭百姓窮光蛋沒有人叫他們「爺」,換句話說,有錢有勢的才是「爺」。小小年紀也有叫「爺」的,比如老爺家的公子,那就是少爺。人家孩子的身子那叫金貴,所以也是「爺」。

再說「姥姥」這個詞,除了指外祖母,也可以泛指上了年紀的婦女,用以表示對其的尊重和愛戴。不可理喻的倒是北京土話里「姥姥」一詞的用法,相當於「胡說」或「沒門兒」的意思。表示驚訝,京城土話也是「姥姥的」仨字。你說,這裡都干「姥姥」啥事啊?

說到「姥姥」,就想起《紅樓夢》里的劉姥姥,老人家的來歷一兩句話還真說不清楚,簡單說她就是王夫人那邊的一門窮親戚。劉姥姥很識趣,比如她稱賈府的僕人為「太爺」,就是知道這些人看不起她,所以才盡量表現得低聲下氣。劉姥姥雖然和賈母的年紀差不多,但她知道去見賈母時就稱賈母為「老壽星」。中國人在稱呼上特會挑字眼兒,由此可見一斑。

各種複雜和讓人如墮霧裡的稱謂是我們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隨著現代生活的簡單化以及未來人口的可能減少,親戚之間的各種稱謂會不會還這麼讓人糾結,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 的精彩文章:

婦產科奏響《生命之歌》 花少型男接班何晟銘
在巴基斯坦被綁中國人非夫妻 不使用智能手機相信當地人
冰山集團「亮出」世界首台白酒自動售貨機
盡量不購買拆包零稱速凍粽子
給生命加溫 讓陪伴相隨

TAG:中國青年 |

您可能感興趣

外婆是方言,那麼姥姥呢?姥姥!
我是叫你外婆還是叫你姥姥啊!
外婆就是外婆!永遠!想篡改?姥姥!
「外婆」和「姥姥」打起來了,你幫誰?
到底叫「外婆」還是「姥姥」?官方意見來了!
「外婆」和「姥姥」,究竟哪個才是普通話?
「姥姥」還是「外婆」?要在情感與規範間找平衡
「外婆」是方言,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姥姥OR外婆?誰才是真正書面語言!
「外婆」是方言,必須說「姥姥」?官方這樣回應……
「外公外婆」竟成方言,教材被改以後上海人也要跟著叫姥姥了嗎?
「姥姥」與「外婆」哪個是方言?嚴格說起來都是方言
「姥姥」獲勝,「外婆」能服?
媽媽的媽媽該如何稱呼?叫外婆還是姥姥?網友炸了
又炸了,叫「姥姥」還是「外婆」也能吵起來
「外婆」還是「姥姥」?語言文字學家:兩者都不是方言
外婆得改姥姥?喊「外婆」的網友集體炸了
上海語文課本里「外婆」變「姥姥」,人們為什麼不甘心?
姥姥和外婆打起來了,你幫誰?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他姥姥他外婆都是外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