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沈良 從技校學徒到「大國工匠」

沈良 從技校學徒到「大國工匠」

從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從「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實驗裝置到天宮二號上的空間冷原子鐘——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沈良都是其中的功臣之一。歷經30年,他從一名技校學徒,成長為承擔國家重點工程的「大國工匠」。

勤動手

空間冷原子鐘是天宮二號上的重要設備。發射前夕,冷原子鐘遇到一段「小插曲」。

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劉亮回憶,發射前巡檢發現,電控箱表面因做冷熱處理起了幾個小氣泡,雖然不影響冷原子鐘正常運行,但為確保萬無一失,劉亮還是決定把小氣泡處理掉。

這是冷原子鐘正樣,一旦處理失誤,沒有時間重來,整個發射任務都可能推後。發射試驗場沒有實驗室里可以藉助的三坐標測量儀,現場工程師都不知所措。

「你們都別碰,我叫沈良來!」劉亮一聲大喊讓在場的人至今記憶猶新。

沈良帶著臨時趕製的簡易測量儀從上海奔赴發射基地。處理小氣泡並不涉及複雜技藝,在實驗室里,許多工程師都能解決。可在發射基地,面對正樣,大家都猶豫了。劉亮說,沈良經驗最豐富,操作最穩。

這得益於30年的磨礪。沈良說:「研究能力和動手能力是知識分子的一雙翅膀,缺一不可。」許多工程類研究人員現在過於重視研究能力,忽略動手能力。

能吃苦

在實驗車間里,沈良能嫻熟操作普通機床和數控機床,還有複雜的精密光學鏡頭、光刻機照明設備。「沈良是少有的機械設計、加工、裝配樣樣精通的專家。」上海光機所信息光學與光電技術實驗室研究員黃惠傑說。

沈良說:「干我們這行很苦,必須有耐心和定力。」

能吃苦,意味著揮灑汗水的艱辛。光學自准像調試無法藉助儀器,只能靠眼力和直覺,精度誤差不能超過5微米,大部分人要調好幾天,而沈良只要幾分鐘。「我只是做得多而已,年輕那會兒,我也是調了一天仍無進展。」

能吃苦,意味著屢次失敗後的堅持。沈良調試某衛星載荷的鏡頭近兩個月,當大家都建議放棄時,沈良堅持測試並總結經驗,終於發現問題。「失敗是常有的,有時只要再堅持一下,可能就成功了。」

真熱愛

技校畢業後,沈良一直在上海光機所從事自己熱愛的機械設計和加工裝配。現在最讓他憂慮的是工匠梯隊的斷檔和人才流失。

許多工程師因為起步階段收入不高,見效較慢,紛紛跳槽。「後天早上的『陽光』很美,可大部分人沒能熬過明天的『黑夜』,我很痛心。」

沈良說:「因為熱愛,人可以聽從內心的召喚。」

中午、夜晚、節假日沒人打擾,他可以沉下心來幹活——設計熱處理方案,研究材料結構,鑽研調試方法,思考技術方案。

沈良希望未來能承擔更多國家工程。「新的攻關項目意味著新的難題和挑戰,激發自己設計更好的技術方案,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法。工匠人生是苦盡甘來的修行。」新華社上海5月30日電(新華社記者 王琳琳)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31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藝術花蕾舞台綻放
陳菁校長工作室:不同土壤育出同樣絢爛的花
如何開展科學課實踐性教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江蘇太倉校企行共建學徒培訓中心
一位商業攝影師從學徒到大神的晉級之路
攝影 法國攝影師鏡頭裡的京劇學徒
我的木工學徒生活
馬斯克學徒們的中國暗戰
我國最傳奇的公司:連學徒工都能成為新中國的副總理
日本廚師處理河豚秀刀工被中國網友一頓嫌棄:還不如中國廚師學徒呢!
學徒制:應對美國幼兒教師危機的良方?
古時木匠的學徒歷程:「學徒三年」、「講究三勤」……
從這裡讀懂法國學徒制
扎克伯格投資的 AltSchool 遇冷關閉,其中國學徒「一土學校」卻把分校開到了矽谷
老員工教會學徒工後被老闆勸退,學徒工霸氣回復,老闆直接傻在原地
中國加強技能人才培養 明年將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
去高科技數控工廠當學徒,學數控UG編程仍是唯一的最高境界
法國擬擴大學徒招收規模 優先引導年輕人就業
【蓋婭學院】莫然老師終身塔羅學徒研習生課程
無印良品的中國學徒,和他們的「製造力」夥伴
法國著名化學家莫瓦桑在藥店當學徒時,讓中了砒霜毒的人起死回生
出生工匠學徒,擅長畫驢人稱趙望驢,畫作質樸厚重清麗秀雅!
教育漫談:向學徒制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