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看身體這4個地方就知道你濕氣重不重,老中醫教你除濕方法,徹底打開濕氣「開關」!

看身體這4個地方就知道你濕氣重不重,老中醫教你除濕方法,徹底打開濕氣「開關」!

濕氣重有什麼危害?

  1、傷害關節

  濕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濕,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帶下病

  體內濕氣過重,容易導致脾虛,使得濕氣下注,使得女性出現白帶多,白帶有異味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症。

  3、月經不調

  經常居住在潮濕環境,或者經常讓身體受濕受潮的女人,體質會比較差,在經期前後會有四肢疲倦,低熱難退,月經量少,痛經等癥狀。

  4、陰道炎

  陰道炎除了和感染源有關之外,還與體內濕氣有關。對於屬於濕熱體質或喜歡吃辛辣油膩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內環境火大濕氣重,從而使誘發陰道炎或導致陰道炎反覆。這類人調理,要先從身體祛濕上下手。

  5、肥胖+浮腫

  濕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6、影響排泄

  濕氣過重,會造成「濕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幹凈的感覺。中醫說,「濕氣如裹」,濕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濕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採的感覺。

春天多風濕,夏天多濕熱,冬天多寒濕,一年四季都離不開濕的困擾,尤其人之體虛更易生濕和感受濕邪。人是水做的,所以天生濕氣就重。加之,古人認為中國人位居大地中央,中央屬土主濕,所以中國人多濕土體質。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的身體內濕氣是否過重呢?主要四看:

癥狀一:看大便

大便直接關係著身體健康,體內是否有濕,觀察一下大便就可知道:

1. 大便顏色發青,不成形,形似溏泥,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其中,大便稀溏、味輕,為脾虛生濕;大便稀水或帶泡沫,為受風寒濕。

2.大便雖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臭味重,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是濕濁內阻化熱的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3.若大便不成形的同時還伴有便秘,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

此外,還可以通過所用手紙的情況來判斷是否體濕: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每次用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同樣說明體內有濕。

癥狀二: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通過觀察舌頭和舌苔,也能快速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

健康的舌頭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凈,乾濕適中,不滑不燥。若舌苔黃中帶膩,則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嚴重。

如果舌苔白厚,且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癥狀三:睡不夠

睡覺的情況也能顯示出一個人體內是否有濕:

即使睡足了 6~8個小時,早上醒來後仍然覺得很睏倦、頭昏、四肢沉重、不願起床,甚至覺得頭上有東西裹著、包著,讓人打不起精神,完全不想動彈,也是體內有濕氣的一大表現。正如中醫里「濕重如裹」種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

癥狀四:食慾差

該吃飯了,卻沒有一點兒餓的感覺;稍吃點東西,胃裡就脹脹的,甚至還隱隱有些噁心感,尤其是夏季時,這種感覺更多見。其中的原因就是體內濕氣過重,導致脾胃功能較弱而造成的。

該如何去濕氣?

1、肥甘厚味的油膩食物,西瓜等涼性水果、冰品等生冷食物都應少吃。

2、在烹飪生菜、大白菜、苦瓜等涼性蔬菜時,最好加入蔥、姜、蒜,以降低其寒涼性質。

3、荷葉能生脾胃陽氣,建議買些新鮮荷葉,在粥快煮開時放入,燜一會兒即可食用。

4、喜歡喝茶的人,到中藥店買些藿香、佩蘭、蒼朮泡茶,同樣有祛濕之效。

5、健脾化濕的食物,比如,白扁豆、山藥、薏苡仁等都在去濕可選的食物之列。

說到吃的,這裡為大家介紹幾款「祛濕食療方」!

紅棗薏米汁

【材料】薏米60克,紅棗25克,冰糖10克。

【做法】將薏米洗凈浸泡約2小時,紅棗洗凈,去核,切碎。薏米、紅棗加水,用豆漿機打汁,待熟後過濾加入冰糖攪拌即可飲用。

【功效】很多人可能覺得濕氣重的不適合吃紅棗,其實不然,紅棗能夠健脾益氣,促進脾胃代謝水濕;而薏米是很好的利濕食料,二者結合非常適合濕氣重的人飲用。

香薷扁豆茶

【材料】香薷10克,厚朴、白扁豆各5克。

【做法】將白扁豆炒熟,搗碎,與剪碎的香薷、厚朴同用沸水沖泡,蓋嚴後溫浸1小時後飲用。

【功效】此茶可祛暑解表,和中化濕,適用於濕氣重時感覺發熱、頭痛、胸悶、吐瀉時使用。

香薷扁豆茶

【材料】綠豆、薏米各5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薏米、綠豆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鍋內加水,以大火燒沸後,放入綠豆、薏米煮至熟爛後關火,待粥溫後加蜂蜜即可。

【功效】綠豆可清熱解毒,薏米能夠健脾祛濕。

中醫指出,去除濕氣既可以通過食療,還可以通過按摩四大穴位去除濕氣!那麼到底是哪四大穴位,哪些食療法呢?下面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按穴位法:

1、 豐隆穴

位於小腿前外側,與小腿的外側膝眼和外踝兩點連線的中點相水平,距小腿前面的骨緣外側1.5寸,大約兩指寬的地方。這個穴位既是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對脾胃兩大臟腑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的要穴,同時還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的作用。

2、 陰陵泉穴

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就是的。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之合穴,能起到健脾益氣,祛濕的作用。這個穴位非常適用於常常便秘的老人和年輕男子,常常頭痛的女性。

3、 中脘穴

位於腹中線上,臍上4寸,就是胸骨的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點,這個穴位具有和胃健脾的功效,對於去除濕氣有一定的作用。

4、 曲池穴

曲池穴位於肘關節的地方,就是當你將肘關節彎曲時,肘橫紋最末端凹陷的地方就是了這個穴位可以起到清利濕熱,調理大腸氣血的作用,對「濕熱」引起的蕁麻疹、急性胃腸炎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找到這四個穴位,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直到指腹發酸,發脹就可以停止了。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每個穴位上按摩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就能慢慢除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除濕 的精彩文章:

夏季除濕最管用的不僅艾草,還有這個東西!今夏你除濕了嗎?
夏季不除濕越補越毒! 祛濕最厲害, 不是艾草, 竟是它,你絕對想像不到
不除濕, 吃什麼都是「吃毒」除了薏米, 這些食物除濕很厲害
赤小豆薏米雜糧粥 堅持喝錯不了 健脾除濕

TAG:除濕 |

您可能感興趣

從三個地方就能看出你是否有濕氣!想除濕?這樣做就可以
看自己身體這三個地方,就知道重要器官好不好
肝臟好不好,看這三個地方就知道了!
很多妹子都還不知道,塗防晒霜一定要避開的地方,錯了一步就白塗了
你往這些地方跑,很容易就中邪氣
它根本就不補鐵,你卻不知道?它真正厲害的地方在這裡!
調理氣血,敲打這幾個地方效果好!
老中醫留下:把身體這個地方揉開了,很多病就沒了!
你家裡這些地方這麼臟你知道嗎?意想不到的臟地方
四個地方,自測體內濕氣!六種食物是「祛濕王」,很多人不知道
中醫 | 氣血足不足?看身體這些地方就知道了!
肝臟好不好,看這5個地方就知道
肝臟好不好,看臉上一個地方就知道,肝病面容你知道多少
醫生告訴你:肝臟好不好,看臉上一個地方就知道了!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女人身體濕氣重這個地方特別大
腦出血前身體這幾個地方會變硬,不知道的快來看看吧!
肝臟好不好?看看這4個地方就知道!你還在忽視你的「肝」嗎?
你的側顏好不好看,這幾個地方有關!
看這幾個地方就知道他腎虛不虛,幫他補足腎氣吧
開發商交房最怕你檢查這些地方,每一個都是坑,別再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