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住區綠化種植設計管理的基本評價方法

住區綠化種植設計管理的基本評價方法

一、種植設計管控的難點

某住區種植設計圖

綠植效果的好壞第一環節就是種植設計,它確定了項目品種、規格、數量、空間組織、種植形式、苗木預算等基本構成,管理者和施工單位多隻具有局部調整的控制權,種植設計水平對後期落地效果的影響可謂是至關重要的。

而從景觀設計的階段性來講,景觀設計單位和甲方往往在前期階段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規劃布局、景觀小品的推敲上,對植栽的考慮非常淺顯;多在專項設計里加幾篇節點主題意向、季相變化平面和植物品種圖片,很多連種植理念都沒有,多為切題式的標準打法。

由於規劃方案調整或不明確,甲、乙方都顧不上去關心種植形態,不會多設篇幅去研究植物造景的空間關係、層次關係、尺度關係等等,種植效果基本依賴後期種植設計師的個人水平;而且因為設計公司的模塊化分工,很多種植設計師基本不參與前期的方案,前期方案師甚至不懂植物,也不重視植物造景的關鍵性作用,植栽效果多淪為前期方案的「配景」和「襯景」。

後期種植設計師需要具備植物形態學、栽培學等專業知識,也需要有很好的藝術造型能力,除了很好地理解前期方案設計師的效果訴求,更需要用自己的專業設計能力再造自然空間。客觀來說,具有較好綜合能力的種植設計師是不多的。往往具備現場經驗的園林工程公司種植設計工程師反而更接地氣,更有實戰經驗,但由於工段問題、主體問題、造價問題等等,施工單位和甲方管理者往往不會違背設計單位的圖紙,只作微調或位移。

在成本上,種植雖然單價比較低,但由於面積佔比高,在景觀專項里的成本預算往往是最多的。業內的人都知道,植栽的利潤空間是最大的,大型的鋪裝工程都不一定能高過它;種植施工圖也是設計費的「創收大戶」,設計公司是萬萬不能捨棄的。

無論是施工圖評審還是項目管理者來說,看種植施工圖都是件比較頭疼的事情,首先它非常平面化,是用一堆樹型圈或填充色帶加上標註(名稱和數量)組成,其次,它層次較多並常相互疊加,非常零碎,無法一一立體化表達(硬質小品則可以平、立、剖、效果多位一體)。簡單說就是不直觀,無法真正的可視化加以百分百地控制。

大家常常覺得多種幾棵樹、少種一片色帶,沒有絕對的好壞和明顯的感受,客戶也不一定敏感,那除了整體成本控制和節點的效果要求外,該如何評判種植設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控制好一個項目的實施效果,需要我們下功夫去完善標準、巧配資源、把控過程、嚴講成效。

二、種植設計的基本評價方法

一個住區景觀的種植設計水平的高低可以從設計效果、成本控制和實施可行三個維度來進行評價。

在評價之前,大家首先需要了解地域性各種植物的種類、形態、生長習性、季相變化、成本區間、市場行情、種植效果、生長速度等等。即便是一張布滿品種和數量的單色圖紙,也能迅速的黑白變多彩、平面變立體、上下分層次、前後分主次;在追求植物的相互搭配的同時,還要兼顧主要的視線關係、適宜的空間關係、關鍵的成本與效果間的關聯性,等等。

看似很難,但一個好的種植設計,你可以不了解其中所有品種的長相和習性、不清楚它們的成本構成,抓住關鍵環節進行判斷依然可以讓你慧眼識珠,看出一個種植設計師的基本水準和項目種植的大致樣貌。

1.首先,看設計效果

種植效果可以營造適宜人的空間感受,與建築組成和諧的畫面

1. 看空間布局的主次關係、層次關係

有句話,把錢花在刀刃上,所有項目都是要控成本的。相對而言,硬質景觀在前期方案階段都已「預定」,只有種植設計是可變的。

首先,一定要對項目的重點加以分析,對住區而言,不外乎示範區的入口景觀、主要銷售動線、售樓處的前景觀和後景觀;交付區大門及主要通道、主要對景、核心景觀或場地、宅門或單元入口,等等,這些地方往往會重金打造;但也不是說花錢多就拚命堆砌,一定要有自己的邏輯和特色。至於點植還是成片,大樹還是花灌,陣列還是密叢,鬱閉還是通透……適合的就是合理的。龍湖示範區的種植除了拉長的銷售動線來感受「園林夢境」外,就是把好樹好花都擺在你經過的地方周邊,擁著你,對著你,步移景異,忽近忽遠,忽高忽低,自然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又有句話叫遊刃有餘,收放自如。種植空間和層次講究步移景異,景緻多變;講究空間開合,高低不定;講究錯落有致,相互呼應。

住區種植不可能像自然界山林完全的放養狀態,更忌諱「天女散花」式的無序種植,所以種植手法上有群植、叢植、點植、列植、片植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而成;但整個設計和每個區域都應該有想側重的效果,每次「運筆」或重或輕、或緊或松,都應該韻律流暢,把植物當成白紙上的「筆墨」,樂譜上的「音符」。

管理者可以在了解總規布局、建築單體、硬質景觀等形體、風格和功能、使用的前提下,用不含標註帶全層種植的總平來衡量種植設計中的點線面關係、節奏變化、複雜程度等是否合理,相對宏觀地加以評判。

需要強調的是,種植的空間和層次不應獨立存在,應該與建築形象、景觀主景、人的行進路線相融合,不同角色都應該「照應彼此」,「和諧共生」。除了要照顧到住戶的戶外感受,也要顧及室內(尤其是陽台和客廳、主卧外視時)的視覺感受和高層住戶的俯視效果。

2. 看搭配模式的合理性和比例關係

無論是單純簡約種植,還是多重複合搭配,都應該有自己的角色、相互的次序。喬木、灌木、色帶、地被、攀援、花卉、草皮、水生,都有自己的高度、冠幅、姿態、形態、密度、色彩,除了前後左右的相互關係,也有主角、配角、群眾之分。眼見即所得,每個人的視覺圖像都不一樣,焦點也會隨著距離的遠近而變化。和攝影的聚焦相似,種植也分近景、中景、遠景,誰前誰後、誰高誰低,就看你從哪裡看,聚焦在哪裡。

需要強調的是,除了草皮、色帶、地被、花卉等均勻密植的低矮品種,所有樹木單體都具有獨立的三維立體形象,幾乎長得都不一樣,一齊站在一個平面中時,它們相互間枝葉相錯,不同於平面覆蓋,應當重視其疊加效應帶來的視覺混亂,不宜樹種變化過多。

筆者總結過一句話:上面複雜,下面就簡單;前面複雜,後面就簡單,不能都當自己是主角,各說各話。

以一個地塊、一個組團、一個空間為單位,除了植物品種間層次關係上的相互搭配,各自種類間的比例關係也很重要;既要有常綠和落葉的比例關係、闊葉與針葉的比例關係,也要有喬、灌、草等的比例關係。但不能過分教條,各類地區、各個項目、各自節點都要有所側重。

無論哪種植物都要選擇自己合適的「落位和賣點」,賣點不高的品種、搭配的複雜程度、種植的密度都應堅決地簡化、弱化。

多重搭配的植物配置效果

3. 看種植尺度和與和建築、景、人的相互關係

種植尺度上也既不能像大公園和城市大綠地的豪放尺度,也不能像私家庭院的精細變化。

設計上既可以營造單體或群體種植「驚艷」或「震懾」受眾,也可以利用個體或植群的適宜尺度「弱化」人與高大尺度建築的「距離感」。

4. 看主要的色彩關係和季相變化

無論種植設計師有沒有重點設計帶葉色和花色變化的品種,四季的輪替都會如約而至,樹木會根據自己的「能力」--萌葉、開花、變葉、結果、落葉或凋零,總有某個突出的特徵被設計師所看中,選擇合適的地段作為特色展示給你。

自然界的綠色也不是單一顏色的綠,不同時段、個體、光照,甚至兩者間的對比,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色感。

無論萌發、綻放、濃蔭、還是果熟、凋零,越是高大舒展、姿態優美的,給人的震撼和觸動會越大,越是生髮、變裝效果明顯的花木類、果木類、彩葉類,給人的驚喜和感動會越深。尤其在示範區和關鍵節點上,植物的造景能力是非常的。

5. 看種植品種的選擇和對環境的適應性

種植設計師有兩種傾向,一種是保守型,只用最常規的本地區鄉土品種,成本相對可控,精品效果需要依賴一部分種植水平和苗木品相;一種是不安分型,採購苗源有沒有、養護成本高不高、生長效果好不好、管理起來難不難都不太考慮,喜歡就拿來種,會帶來後續的很多問題,綜合成本當然不低。比如說在華北地區住區里選黃櫨、青桐、紅楓、水蠟等等。

任何住區的植物都不是生活在單一的環境里,都有自己的適應性和相應表現,蔭生、濕生、耐鹽鹼、耐修剪、抗倒伏...,園林中講求適地適樹,生長良好的樹木才會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有上佳的表現。

很多種植設計師對市場苗木水平和成本的了解並不多,完全依賴種植設計師的經驗會對項目的施工和管理帶來一定被動。

每個項目在種植前可以對區域苗木市場做一定的調研,有些關鍵節點上的樹木是可以特選特配的;也可以固定一些市場表現好,價格性價比高的品種。

6. 看對住宅規劃和戶外活動的影響

住區植物每天「陪在」住戶生活的周圍,除了需要上好的觀賞效果,人的需求也是具體而實際的,比如:大區圍牆紅外探測區不能有高大喬木;車庫入口、道路轉角不能過份遮擋;兒童遊戲場周邊不能有帶刺、花粉多的品種;休息區要有一定的遮蔭效果;底層住戶的窗外不能過度影響採光,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私密性;宅門、宅院內外總要種幾棵大樹;寶寶要有陽光草坪可以活動;傳統型、老人多的住區要講究植物文化的內涵等等,當然不同時區、不同城市、不同檔次的小區,人們的喜好是不盡相同的。

作為管理者來說,這點最容易掌握,因為你可以根據個人的居住感受和生活經驗來判斷。

2.其次,看成本控制

部分華北地區種植品種成本測算

景觀空間的公共性決定了其價值的不確定性,種植設計除了有的放矢、突出重點外,再有實力的開發商,還是要省著花的。前面講過,種植設計的階段性、獨立性,大成本、難控制,高利潤等特點,儘可能在圖紙階段把握效果、突出賣點外,也需要擠壓不必要的利潤空間、獲取一定的集采規模,來降低成本、減少反覆、規避風險、減輕不必要的管理負擔,或者說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將有限的資金營造更加完美的景觀效果。

相對來說,住戶對樹木形態(尤其是樹木姿態、花果形態)、季相變化的感知比品種選擇更加敏感。

有時一味性地追求姿態型、大規格樹木,倒不如選擇一些中等上下規格偏冠型的苗木相互搭配來得自然、豐滿、性價比好。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苗木表。有以下幾個標準供參考:

1. 看品種選擇

成本目標下,選擇品種的前提是反映前面分析的設計方案的效果。植物不僅是有生命的,也是有「表情」的,能最好的解讀設計意圖、效果的品種和模式都是「正選項」。反之,目標不明確、隨意填空的品種選擇就需要探究設計師的想法和選擇的必要性。

同時,即要看大的品類間搭配是否合理,也要看品種的數量,一般住區不同於公園展示,不會有品種繁多的地被、花卉或水生植物,因此品種選擇上不宜過多。

以華北地區為例,不論小區規模多大,一般從喬木到草皮,總的品種都不應超過50-60種左右(同一品種多個規格的不計)。越低端小區越應該簡單,不以品種多來吸引客戶。無論高低端小區,一定區域內種植品種過多都會給人過於凌亂的感覺,有時很簡約的層次和體塊反而更能表達主題風格和視覺感受。相對來講,點睛姿態樹、重要節點、整個示範區可以不惜成本外,其他區域種植單株成本、單方成本較高的常綠喬木、稀缺花果木、修剪綠籬都是要慎重和控制數量的。

2. 看苗木規格

大多落葉喬木按胸徑,綠喬、灌木、色帶、球類按地徑或高度,地被、攀援、花卉等按年齡或密度,現在設計師還喜歡加上冠幅(只對出圃前苗木的基本形態和種植全冠苗有控制作用)。胸徑、地徑、高度的選擇上各設計院、各苗圃、各施工單位都沒有明確的標準,但一般來說綠喬按高度,差值在0.5m,胸徑按cm,一般間隔在2-3公分,灌木按地徑或高度,這些都要看具體品種適合按哪種計量方式。

相對來講,點植姿態樹、重要節點、示範區不惜可以成本外,一般區域,尤其是成叢、成大片狀的樹木,不宜採用過大規格。反過來,除了需要滿足最起碼的合理鬱閉度,也要注意對於苗木生長慢、品質樓盤、客戶挑剔、重點項目、驗收交付需要第三方評估的,規格標準也不能定得太低。

3. 看種植密度

胸徑、地徑、高度、冠幅等都是比較直觀的,最大的漏洞往往出在密度上,無論從生長空間和成本控制來講,種植鬱閉度適當,又有合理的密度非常關鍵。有時,種植色帶標準密度下的成本就不低,常常設計師的密度設的偏大或過大,施工單位不吭聲,等拿下合同種植時再偷降密度,等於無形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對於大小喬木和獨立灌木來講,株行距也是根據冠幅和鬱閉性來定的,在平面圖上管理者應當抽查株距關係是否基本合理,否則就會造成「種不下」和「不留餘量」的尷尬。

通常,常綠喬木密度要根據高度與冠幅的相互關係;落葉喬木要根據冠幅並顧及下層灌木或地被的光照條件;灌木、地被間要考慮生長特性和豐滿情況。舉個例子,大花月季二~三年生都不宜超過12-16株/平米,過密就會造成白粉病和蟲害。碧桃是開展型修剪,間距不宜小於2.5-3米,普通大花玉簪是大葉品種,6-9株/平米已經足夠。

另外,除了示範區追求當即成效的極致效果以外,大區種植更需要根據樹木的生長習性,給植物的留出一定可持續的生長空間和規格餘地,這也可以緩解一部分成本的壓力。

4. 看喬灌比例

以華北地區為例,按大類來講,撇開示範區需要「馬上見效」的情況不談,常綠喬木類、大型土球落喬、觀賞姿態好的小喬或大灌木都是比較費工或費錢的,但對客戶而言,交付區種植過多大樹,也不一定那麼敏感,管理者應該嚴控常綠喬木、落喬到大灌木的比例和數量,對單價高的大樹更要嚴控。這也是不少房地產公司按產品線、按一定面積(千米)控制特大喬木、大喬木的原因。

5. 看適應能力

任何苗木都有其地域性、生長特性,都有對生長空間、土壤、光照、水肥的要求,適地適樹,能保持良好的生長預期,是品種選定的必要的前提。反之,就需要調整選擇品種、種植區域或改善條件。

6. 看採購難度

市場搶手的、缺乏的、新推的、採購距離遠、運輸困難,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考慮成本的相關因素。

7. 看集約程度

一個地區、一個苗圃、甚至一輛車的滿載程度,都是影響施工單位成本報價的考量因素。有比較極端的甲方,用比較強效的控制力,只要求設計單位出基本種植設計圖紙控制總價, 自己按地區或苗圃整車採購性價比高的苗木,依靠施工單位的現場造型能力來操作。當然這種辦法不值得效仿。

但也可以考慮將種植設計權交給有較強施工能力的工程單位,畢竟苗木價格相對是透明的,數量是可以實測的,效果是可以完善的。比如,棕櫚景觀、星河景觀等公司與甲方就有類似的操作模式。

也有開發商先期尋苗,設定苗源名單,讓設計師按苗木單設計主要苗木,對設計師來講不順暢,但卻有效。

8. 看維護成本

工程維護、後期養護和物業管理階段的能力和難度也是種植設計考量的因素之一。比如:修剪類甚至要求特殊造型修剪的品種、過多反季節施工的品種、時令性需要反覆更換的品種、不在示範區開放時間裡表現的重要花木、色葉、花卉。

以上對6、7、8條在種植設計階段基於設計對施工工程操作、物業管理水平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各區域或應根據市場作階段性的專題化研究,把更多信息給到種植設計師去消化、選擇。

簡約疏朗的種植模式也能形成很好的造景效果

3.同時,看實施可行

這裡說的不是落地後的種植效果,種植設計屬於前端的設計環節,項目還沒有落地。而是說以上設計效果和成本控制都完成的前提下,還要考慮一些因素保證種植設計的整體可控,包括效果、成本和施工管理。簡單列舉如下:

1. 種植設計施工圖是否具有專業能力。

前面講到種植設計的重要性和控制難,其實甲方在考察一家公司的設計實力,主要看其方案實力,對施工圖實力和種植設計師的水平並沒有專門考察,也不重視,而前期實力和後期實力不是完全劃等號的,尤其對於景觀公司而言,與建築和精裝專業對比,差距較大。同時,後期施工圖主要解決的是現場效果和成本控制,圖紙是否美觀不是最主要的。

2. 種植圖有沒有與小市政綜合管網合過圖。

樹木都是有根的,越是土壤環境不好的,其根的穿透力越強。住區環境內樹木的地下生長空間極其有限,其下管網密布,上下交織,尤其是建築周邊,同時綠地的覆土厚度也是植物成長的關鍵。反過來,管線、管井、地上明線、地下構作物對種植的影響也是明顯的,比如暖氣管之上及周邊一定區域,甚至連草都會受影響而變黃。

3. 種植條件是否具備。

如覆土深度、頂板荷載、灌溉條件、施工條件等等,必要時需要採取相應措施。

4. 種植設計圖紙的技術要求是否完善。

需要提示的是,很多設計公司把前期方案給甲方看的的設計理念、後期工程驗收的綠化工程驗收標準放在標準說明裡面,而且經常不管項目中是否有合適的落點;而對必要的設計要求沒有明確,例如:修剪造型的尺寸要求、行道樹的枝下高、列植喬木的基本間距、規整綠籬的尺寸控制等。

5. 圖紙的表達是否明確、易於辨識。

6. 圖紙內容錯標、漏標、重標是否較多。

7. 種植苗木統計數量是否完整、準確。

8. 附加的種植設計概算是否符合合理、過虛或過低。

結語

某數據軟體

綜上說明,種植設計的重要性、繁雜性是顯而易見的,鑒於其不直觀、不確定、難把握、難控制的特點,做好種植設計的管理對項目的成效、品質、溢價非常關鍵,不容忽視。

種植設計的特性還在於有自然狀態下的「隨機性」,除了陣列式、色塊化,不能過份強調「必然」。審核圖紙時也應避免在細節上過多個人喜好,而應該抓大放小,從效果、成本、實施等方面有針對性指出關鍵問題,在整體上給設計師以自我創作的空間,給施工單位一定的自主權,無論在圖面還是在現場都應該按評價原則指出相關的問題和控制導向。

在現代智能技術發展的未來,種植設計如能打破現有水平和方式的瓶頸,向著規範化、數據化、可視化、動態化、全覆蓋的方向發展將是整個景觀行業的前景和目標。

附:根據以上論述擬定的綜合評估表:

——————遠洋設計匯——————

關注分享《遠洋設計匯》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遠洋地產 的精彩文章:

預見未來 九公子天驕智能科技大PK
拾年歲月間的吉光片羽 遠洋國際中心A座入市十周年

TAG:遠洋地產 |

您可能感興趣

室內植物管理方法
北方地區藍莓盆栽種植管理技術
蘭花硬質植料與肥水管理方法
農業種植:盆栽金桔的種植方法及管理
蘭花的養護管理方法與技巧
大姜種植管理方案
蕙蘭的栽培管理方法和技巧
室內盆景管理方法
水稻旱培播種稀植管理方法
管理和領導的三個本質區別
多肉植物的栽培要求和管理方法
情緒管理的方法
信息化教學設計項目管理包含五個方面:領導、組織、用人、計劃、控制等五項主要工作
產品版本規劃-版本定義、源碼管理、流程管理、管理工具
印尼採用區塊鏈技術改進數據管理
改進管理方式
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管理價值導向決定績效管理方式
南瓜如何種植?南瓜品種選擇和栽培管理方法
茉莉花盆栽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