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太祖勒石立誓與明太祖鑄鐵示禁

宋太祖勒石立誓與明太祖鑄鐵示禁

據宋人筆記《避暑漫抄》記錄,宋太祖趙匡胤曾勒石立誓,將石碑鎖置太廟中,後世嗣君即位,必須入而跪讀:「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無獨有偶,《明史》記載,明太祖朱元璋也曾鑄一鐵牌,置於宮門中,上書禁令:「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人們常常用「白紙黑字」來表示成文法效力之不可抵賴,不過宋太祖與明太祖還擔心,戒律寫在紙上尚不足以警示萬世,所以勒於石上、鑄於鐵上,以彰其不容更改、不得遺忘之地位。值得玩味的是,儘管同為開國君主鄭重其事所立的「祖宗之法」,但它們被後世嗣君遵守執行的情況,卻是有雲泥之別。

公允地說,宋太祖的繼任者都難能可貴地做到恪守祖宗遺訓,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雖說兩宋也有不爭氣之君,但始終未興文字獄,文臣能獲得比較優厚的政治待遇,以及相對寬鬆的議政空間。

宋代大詩人蘇軾,因為不滿王安石變法,寫了幾首諷刺新政的詩,結果受新黨小人構陷,惹出一個「烏台詩案」來,但也只是被貶謫黃州,沒有殺頭。當時的宰相王珪曾向神宗皇帝告黑狀:「軾有不臣意。」因為蘇軾《詠檜》詩中有「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之句,分明是在忿恨皇上不知己,欲將心跡托與「地下蟄龍」嘛,這還不是「不臣之心」么?幸虧宋神宗並不糊塗,說:「詩人之詞,安可如此論?彼自詠檜,何預朕事?」王珪才無言以對。要是換在明朝或清朝,就算蘇夫子項上長著十顆人頭,也是不夠砍的。

明太祖說得鏗鏘有力的「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則很快成了明代最大的政治笑話。這一戒文是洪武十七年鑄成鐵牌立於宮門的,但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篡位登基後,很快就給予「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時距鐵牌鑄成之日,也不過二三十年光景。

事實上,明代的內臣(宦官)不僅干預政事,而且是大面積、持續性的干預政事,正統朝有王振亂政,挾皇帝親征瓦剌;成化朝有汪直專權,時人竟「只知有太監,不知有天子」;正德朝的劉瑾權焰尤熾,大臣的奏章都要抄寫兩份,先送劉瑾,然後才送通政司轉給皇帝,人稱劉瑾為「立皇帝」;天啟朝的魏忠賢更是權傾朝野,自號「九千歲」,「自內閣六部,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明朝太監之臭名昭著,比之東漢與晚唐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什麼宋太祖勒刻在石碑上的政治遺囑能獲得嗣君的遵守、明太祖鑄注於鐵牌上的政治遺囑則被子孫當成耳邊風呢?是石碑比鐵牌更能昭示「祖宗之法」的「憲法」地位嗎?當然不是;是因為朱明皇帝比趙宋皇帝不成器嗎?也不盡然。我認為,最為深刻的原因隱藏在宋明大異其趣的權力結構中。

宋代的權力結構,體現了比較典型的「君主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特色,君主是天下的主權者,但具體政事則歸由士大夫組成的文官集團執掌,用宋人的話來說,君王「攬權不必親細務」,「權歸人主,政出中書」。換成現代的說法來形容,這是一個可以相互制衡的二元分權結構。儘管這一分權模式在實際執行上可能會打折扣,但宋代文臣對於皇帝繞過宰相直接發號施令的行為,確是不以為然的,「不由鳳閣鸞台,蓋不謂之詔令」;也是敢於公開抵制的,「凡不由三省施行者,名曰斜封墨敕,不足效也」。這不是因為宋代的官僚膽子特別大,而是宋代文官集團在權力結構中的法律地位使然。

顯然,在「權歸人主、政出中書」的分權結構下,宋代的皇帝相對而言,受到更多的約束,很難做到專權獨斷、為所欲為,即使一時性起,意欲拿文臣祭刀,往往也通不過官僚集團這一關。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還是那個不殺蘇軾的宋神宗,有一次批示要將某大臣斬了,次日臨朝,神宗問宰相蔡確:昨日批出斬某人,已執行否?蔡確說:祖宗以來,未嘗殺士人,臣認為陛下不可破例。神宗沉吟了半晌才說:那就刺配遠邊吧。這時副宰相章惇站出來說:士可殺不可辱。神宗很不高興地說: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章惇說: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

天子貴為九五之尊,竟也做不得「快意事」,這豈是後世的流氓皇帝如朱元璋之流所敢想像的?史書上說宋代皇帝「守法度,事無大小,悉付外廷議」,「每事付之外庭,采於公論,左右便嬖,絕不預政」,這固然反映了皇帝本人的大度與自律,更是彼時君王權力能大體上受到官僚系統制約的體現。

反觀明太祖朱元璋所締造的權力結構,已經與宋代相去甚遠。簡單地說,朱元璋將「權歸人主、政出中書」的二元分權結構徹底改造成君主「盡收威柄、一總事權」的一元化集權結構了。洪武十三年,即在鑄鐵牌禁止宦官預政的四年之前,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並詔令子孫:「以後嗣君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

廢相之後,皇帝只選拔部分內閣學士入值充左右顧問,為皇帝起草詔令、批覆奏章,時稱「票擬」。嚴格來說,「票擬」並無正式法律效力,只是供皇帝參考的意見,皇帝同意了,再用硃筆抄正,時稱「硃批」,方為朝廷的正式政令。

朱元璋設想以這樣的制度安排來實現獨攬朝政、乾綱獨斷,可惜他一定沒想到,朱氏子孫竟越來越不成器,不是玩物喪志,就是溺於酒色、道術,總之懶得打理國政了(其實這也是可以想像的,那些在宮禁中長大的鳳子龍孫,又有幾人能像乃祖那樣精力過人)。假如在二元分權結構中,或許問題不大,聖上「垂拱而治」就是了;但在明代的一元化集權結構中,荒怠的皇帝只能將「批紅」的活計交給身邊的內臣代勞,於是竊柄自重的太監就隱然成了「二皇帝」。

盛產強權太監的明代,也是士大夫活得最沒有尊嚴的朝代,文官集團不是被砍腦袋瓜子,就是經常被喜怒無常的皇帝笞打屁股。內臣的得勢專權與士大夫的喪失尊嚴,並不是彼此孤立的現象。從方孝孺到東林黨人,明代士大夫絕不比宋代文臣缺少道德勇氣,但是,他們的命運則遠比宋代文臣慘烈,這是官僚集團作為皇權制衡者的結構性力量被推毀的必然結果。而權力結構既已失衡,作為專制皇權非正式代理人的宦官集團要狐假虎威、興風作浪,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朱元璋廢了宰相,將權力結構改造得畸重畸輕在前,又煞有介事地禁止宦官預政在後,殊不知,這是一對悖論。那塊置於宮門中的鐵牌,不過是婊子門前的貞節牌坊,皇帝早已為太監干政親自挖好了暗道。

對比宋太祖勒石立誓與明太祖鑄鐵示禁的故事,我想說,任何一項制度,必須獲得匹配的權力結構的支撐才可能得以執行。制度規定向右,但如果權力結構的作用力偏偏向左,那麼,即使你將制度條文刻在石碑上、鑄在鐵牌上,哪怕用鈦合金來澆注字塊,也是廢話一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朝時,「父債」用不用「子還」?
宋政府是怎麼救助孤兒與棄嬰的?

TAG:我們都愛宋朝 |

您可能感興趣

秦嶺山中有建築屋頂為啥蓋著鑄鐵瓦片
中國古代墓葬防盜術, 乾陵鑄鐵固墓的防盜原理
科勒鑄鐵浴缸安裝 科勒鑄鐵浴缸價格
失蠟法鑄鐵,舉足輕重的鎮席香爐
開售 | 國產鑄鐵琺琅鍋的匠心之作,代代相傳,拒絕化學塗層,保留原汁原味
三杯杏鮑菇簡單做法,鑄鐵鍋炒出來味道最佳!清甜可口
十年父子兵 共鑄鐵騎魂
食和器之美 春天的色彩 櫻桃紅鑄鐵鍋蒸蔬菜
德國製造-提升生活品質的鑄鐵琺琅鍋
現代營造「砼的」牌球墨鑄鐵灌漿套筒獲「工程建設推薦產品證書」
皇室廚房和好餐廳標配,德國百年鑄鐵鍋
皇室御用,德國百年手工鑄鐵鍋
聽說你還在買《舌尖3》推薦的鑄鐵鍋?別傻了…
米其林星廚御用,德國百年手工鑄鐵鍋
人見人愛的鑄鐵鍋燉牛肉
不想揉面?零失敗的鑄鐵鍋蛋糕!
鑄鐵液從澆注到凝固結束的體積變化
精鑄鐵釜煮出好米飯 雲米IH電飯煲圖賞
這口德國鑄鐵鍋,鍋中賓士,今日買一送一!
灰鑄鐵缸體頂面精加工問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