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資治通鑒】從曾參殺人到謗書盈篋,再到選人用人

【資治通鑒】從曾參殺人到謗書盈篋,再到選人用人

1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大將甘茂聯合魏國一起攻打韓國,並任命向壽為副手。但沒過多久,甘茂就讓向壽給武王捎了個口信:「還請大王不要攻打韓國了。」

武王很詫異,因此就在息壤接見了甘茂並問其原因。

甘茂就如實向武王表達了擔憂,說:「宜陽這個地方,雖然只是一個縣,但其面積很大,實際上就等於一個郡。並且,宜陽離秦國太遠了,率軍赴千里之外作戰,敵軍以逸待勞、以靜制動,要想打個勝仗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這些道理武王都懂,他示意甘茂接著講。

甘茂這才說出了真正的擔憂:「魯國有個名士叫曾參,有天一個與其同名的人殺了人,街坊鄰居聽說之後,趕緊跑去告訴曾參的母親,曾母當時正在織布,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泰然自若,因為她知道自己兒子的為人,心想一定是街坊弄錯了。後來又不斷有街坊來告訴她這件事,等到第三個人來的時候,曾母放下梭子,馬上逃跑了。」

「我甘茂自知不如曾參賢良,大王您雖然信任我,但也不及母子之間的信任,假如我在攻打宜陽的時候,懷疑我圖謀不軌的人太多,我擔心大王也會冤枉臣下。」

武王聽了這番話,明白甘茂是擔心朝中大臣會趁機誹謗他罷了,因此,為打消其顧慮,便和甘茂在息壤盟誓。

後來,甘茂攻克宜陽。

2

與之相似的還有「樂羊為魏將攻中山」事件。

戰國時期,魏文侯曾派大將樂羊攻打中山國,由於情況特殊(樂羊兒子恰好在中山國),樂羊便用了緩兵之計,足足三年才將中山國攻克。

起初,中山國將樂羊的兒子掛在城門上以勸樂羊停手,誰知樂羊不但不為所動,反而攻打更為猛烈。於是,中山國乾脆就把樂羊兒子給煮了,還專門給樂羊送了一碗湯,樂羊一口氣幹了。

中山國知道後,自知樂羊心意已決,中山國不保。

後來,樂羊凱旋歸來,本想向文侯邀功,誰知文侯竟拿出一筐誹謗樂羊的奏摺遞給他,原來朝中大臣有懷疑樂羊故意拖延戰時的,也有詆毀其殘忍的,只不過文侯堅信自己的主張。

樂羊因此感嘆,要論戰功,文侯才是首功!」

3

唐朝詩人周曇有詩云: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為惑主聰。

盈篋謗書能寢默,中山不是樂羊功。

正是歌頌了魏文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做法。

自古功成惹人妒,三人成虎、眾口鑠金,有些事說的人多了甚至都會成真,因此,人主定要保持戰略定力,杜絕一切謠言的傳播,防止小事釀成大錯。

在當前我國進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選人用人首要在於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既要堅持五湖四海、任人為賢,更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決把好選人用人標準關,在動議、推薦、測評、考察、決定等各個環節,都要接受群眾監督和評判,以使選人用人程序更加科學、措施更加具體。

4

摘錄:

1.「無異於垂千鈞之重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

2.「君不聞海大魚乎?網不能止,鉤不能牽,盪而失水,則螻蟻制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資治通鑒:官人、信賞、必罰
細讀《資治通鑒》:殘酷的復仇,「人彘」的由來
主席反覆讀了17遍的《資治通鑒》,到底有什麼令人神往的價值?
《資治通鑒》10句讓人受益終生的話,概括了人生的所有智慧
凡讀書之人必讀《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10句金言,精闢有深意,幫你參透人生!
《資治通鑒》漢紀一 情緒害人
白邦瑞:美國人不懂《資治通鑒》太可怕
讀《資治通鑒》,揭秘皇帝的《罪己詔》,到底咋回事,感覺被騙
《資治通鑒》教你如何得到領導的重用:皇帝明知道他是奸臣,為什麼還對他提拔重用?
資治通鑒的作者是誰?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有什麼故事?
馮唐:如果只讀一本書,我就選《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40》他戲弄楚懷王,又自投羅網,卻能做到全身而退
《資治通鑒》中讓現代人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讀《資治通鑒》有什麼參考書嗎?
《資治通鑒》有一段史實記載,一千年來屢有學者加以引用和詮釋
「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資治通鑒》讀後感
唯一寫進資治通鑒的詩人,只會逛青樓,司馬光是不是瞎?
《資治通鑒》漢紀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資治通鑒》25句至理名言,洞見古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