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高明而道中庸」 再思中庸精神的「中」

「極高明而道中庸」 再思中庸精神的「中」

「極高明而道中庸」

再思中庸精神的「中」

中庸有兩個含義,中庸是個老的概念,中庸觀念是孔子提出來的,是一種思維觀念的理論的概括。這種觀念實際上流傳已久的。

中庸可以說是中國人最高的一種思維觀念和行為準則。

中庸有兩大含義,一個就是中,一個就是庸。所謂中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正,就是中點,或者說擴大而言就是中央區段。但是問題實質並不是這麼簡單,它是有更為深刻、更為廣泛的意義,著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事物若臻至完善,若要保住完善狀態,那麼它的運行就必須在恰當的地位、恰當的限度、恰當的時間」,這三個恰當就是「中」。中就是最合適,最好。有不少人對中庸思想理解,中就是不偏不倚,就是和事老,就是和稀泥庸俗一類,這是對中庸思想的一種誤解,一種矮化,一種俗解。孔夫子中庸思想並不是那麼簡單,所謂中,它是一個思想,它是一個恰當地位、恰當限度、恰當的時間,這個中就是恰當。

《論語》孔夫子講,「我有知乎哉,無知也」,他說我沒有,那麼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其端而已,看完一件東西以後,把它兩端看一看,這就是它的本事。就是要找到兩端之間的最好的位置,這就是中,所以他說攻其一端,「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所以不能夠攻乎一端,必須找到恰當合適的位置,這是孔子的思想。

老子說「是以聖人去奢去甚去泰」,也就是要保持一個最好的限度。老子還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些思想都表明一種中庸思想。

中就是最佳的契合點。不是那麼簡單的不偏不倚就完了,一條繩子拉出來對摺就是中,不是那麼簡單的。例如,過去我們一般到了一個(人)家去作客,過去都是用長板凳,一進去以後請坐,那麼你坐在什麼地方?這就有選擇了,你說你坐在正中,那麼這個人沒教養,坐在什麼地方,坐偏了不行,要摔跟頭,正中偏一點,這個地方最合適,這個地方就是中,而絕對不是正中那個是中。所以這就叫做中庸之道的中。

《禮記》中庸篇也講了「極高明而道中庸」,就是這句話,所以高明中庸不是一個簡單思想,所以「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最高明的才講中庸,才能談得上中庸,所以中庸之道是處理天人關係,特別是處理人人關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最高的準則。所以中庸絕對不是簡單的庸俗一流,它有很深刻的思想,是中國人一種典型的思維的特點。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齊治平 的精彩文章:

帶您了解人生中的六十四種變化現象
告訴您:《周易》中我們經常掛在嘴裡頭的一些成語
易學的核心價值就是一個「和」字
用一顆潔凈之心學習《周易》開放性的思路
《周易》管理最高境界無為而治

TAG:修齊治平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和之美 得《中庸》
大學精神與中庸之道
【如是覺】佛教所說的「中道」感覺與儒家主張的「中庸」意思很相近,請問中道與中庸有什麼區別嗎?
有所思 中庸之道
曲解《中庸》之」中庸的不行與不明
「道」的本質:中庸
《中庸》:時中的大智慧
我的「中庸」醫道觀
「中庸」等於平庸?《新論語》作者錢寧:中庸是一種抉擇的智慧!
《中庸》:「中和」可馴服你心中的小野獸
《中庸》:建築之美 中和自然 方正對稱
《中庸》十則經典名句,道出中華文化精髓
中國人處事的最高原則是什麼?自強不息居安思危和中庸之道!
為「中庸之道」正名
《中庸》十大經典名言,人生正道貴「中庸」
《中庸》六句名言,道出中華文化精髓!
別再說中庸之道是儒家的糟粕了,它才是中國人的大智慧!
《中庸》里的君子之道
忠恕之道與中庸之德
中庸的思想與大學之道一脈相承,為什麼大之道也稱為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