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跨境醫療領跑者甘偉傑:哪怕只能幫助到一個人,我也要做

跨境醫療領跑者甘偉傑:哪怕只能幫助到一個人,我也要做

Xtecher【錯別字基金】溫馨提示:如果您在閱讀過程中發現錯別字,請在文章底部留下說明+聯繫方式,我們會立刻發給您5-88元隨機紅包一個,同樣的紅包會發給文末留言點贊最高者。

「在醫療行業十幾年,看到行業的發展與變化,我的每一次職業轉化都是基於自己對於可能改變行業的新技術、新產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親身參與到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的事業中,能夠改變一些現狀,能夠改變一點世界。」移動醫療的迅速發展,帶動了整個醫療鏈條上的每一個結點,而真正大跨步邁在前方衝鋒陷陣的人到底經歷了什麼變革?

作者|駐矽谷記者閆小姐

編輯|小魚、甲小姐

微信公眾號ID|Xtecher

「我想成為一名領導者,一名嘗試者,更是一位想能夠通過我的奮鬥和汗水帶給這個世界一些美好的改變者。我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個跨界者,更是能夠帶動更多的跨界者成為改變社會的推動者。」這是MORE Hearth愛一傳遞中國區合伙人甘偉傑在接受Xtecher採訪時表述的自己最真實的心聲,當他接觸到MORE Hearth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一直想要追求的目標就是無國界醫療。

職業從德國醫藥巨頭拜耳(Bayer),到百度的醫療事業部(EBG),再到領跑醫療無國界的MORE Hearth;身份從銷售總監,到商務拓展總經理,再到MORE Hearth中國區合伙人,甘偉傑作為一名嘗試者、跨界者、領導者,甚至推動者,在他職業的更迭或身份切換時,他到底都在思考著什麼?

往往最令你迷茫的瞬間,就是傾聽自己內心聲音的最佳時機;也就在此時,你真正所想,得以成就今天的你。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生在於折騰,Xtecher今天,就帶你走進這樣一位不斷創新,不斷挑戰自己,跨界學習,最終成為跨境醫療行業先鋒的領跑人——甘偉傑。

跨界的猶豫與堅持

「當我真正在跨界的十字路口時,我也徘徊和猶豫過。」

曾經的躊躇。「其實跨界是非常需要勇氣的一件事情,尤其在一個行業經過了5到8年以上的工作後,可能是一個非常尷尬的時間節點。你在原有行業的學習和新積累速度放緩,越來越感覺工作生活都按部就班;但是真的要去到新的領域,又覺得重新學習從頭開始是很痛苦的過程,所以真正敢於去跨界、真正能去跨界的人還是少數。就像我給自己起的名字——阿甘,就是要讓自己不斷創新、不斷嘗試、不畏懼困難和失敗,像阿甘一樣,執著於自己的理想。」

回憶,在拜耳的拼搏與收穫。

藥理學碩士學位畢業之後,甘偉傑在傳統葯企拜耳開啟了他的職業生涯。在這個領域馳騁十年的甘偉傑,從一個銷售代表,到地區經理、大區經理,再到中國區域的銷售總監,甘偉傑每一步都給公司交了滿分答卷。

在外人眼中,他是業績飆升的銷售狂人,業務規模達到過億。可他每天的生活還是陷入上班開會、出差、做彙報、聽彙報的按部就班的狀態,看似平靜的生活卻讓他內心波瀾起伏,他感到越來越焦慮。為什麼?他坦言:「我的朋友開始有人離開大外企自己創業,我是心想往之卻不能行,其實原因很簡單,不想放棄那種舒適、害怕跨界。」

聚光燈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拜耳最年輕的銷售總監的?

剛進入公司那一年(2007年)的他被提升做大區經理,連續三年推動北京社區慢病產品銷售高速增長,將拜耳的社區市場打造成為葯企業內成功的典範。三年後他帶領大區走出了銷售低谷,拜新同也從市場份額第二名越居第一名。從2011到2014年,在他做銷售總監的這三年里,拜耳的銷售業績翻了四倍,團隊人數也擴充了三倍。

拜耳的十年,他見證傳統醫藥業興衰。

整個葯企從快速的增長到緩慢增長,甚至一些產品線到不增長的階段。同時他也經歷了銷售路徑的改變,葯企從粗放的銷售市場,一直到精細化的市場操作,到缺乏更好的辦法。

甘偉傑講述,國家對醫藥行銷方面管制越來越嚴格。現在因為政府對藥品的管制,葯企推廣方式的管制;甚至前一段時間,國家相關政策要求所有的醫藥代表、醫藥的銷售人員到醫院去拜訪醫生都需要經過認證。

而葯企沒有更好的推廣方式,只能依託於傳統主流的推廣方式,一個既奏效卻又低效的銷售手段,例如通過會議營銷,會議宣傳的方式講藥品的進展、學術的進展。弊端是,整個會議的召集時間有限,醫生時間也很緊張,參與者要花兩三個小時的時間,獲取知識、獲取信息,這樣的效率,其實是很低的。

對此,他深深地思考過對策,但仍舊不能一輟而就。「即便現在的互聯網時代可以幫助他們獲取更多的信息,葯企現在仍然面臨很多挑戰。比如,企業上面臨著整個的增長緩慢,創新的方式的缺乏,新的營銷方式正在探索中,而葯企本身又是一個以製藥研發為業務主導的業務模式,並不是一個互聯網推廣技術主導的模式,所以卡在這方面可能很難會出現一些新的機會。更多的需要互聯網的整個合作,其他的公司合作、來配合來完成這件事情。」

一個契機,讓他開始運用互聯網思維來深入思考醫藥行業的出路。

不甘於平靜現實的甘偉傑在工作中發現,醫藥行業原有的銷售市場模式正面臨巨大的挑戰,通過學術會議進行學術推廣也越發困難。這時,一個項目點燃了他內心搖曳的萌芽,成為他進入互聯網+醫療的絕佳契機。

「在與CRM(客戶管理)供應商公司溝通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醫生CRM數據有很多可挖掘的地方,之後團隊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基於醫生基本信息和文獻信息的關係鏈系統,並完成了一個可以查詢的網站。這樣我們在進行學術會議時,就可以通過這個關係鏈更高效的邀請醫生參加會議。」

「這個創新很小,但是對我的影響卻很大,我突然感受到一個新的工具——互聯網的價值,而這些讓我激情澎湃,並敢於跨出我的第一步。」

決定轉身跨界。從那以後,甘偉傑意識到,讓自己更加興奮的工作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做有價值的創新才能成為整個行業改變和發展的推動者,而非追隨者,於是他放棄了帶領一個過百人的團隊,之身一人闖入了互聯網醫療的大門。

跨進互聯網醫療界

2015年1月,走出傳統葯企的銷售狂人甘偉傑正式加入百度新興業務群組的醫療事業部,任職商務拓展總經理。

在百度期間,他主持建立了百度醫療+互聯網聯盟,和超過600家互聯網醫療公司及政府、學會,專家組等建立了合作關係,完成了百度醫療事業部對外合作和戰略的相關工作。

2015年~2016年,百度把O2O業務布局了一個大戰略,誕生了百度糯米、外賣,包括醫療事業部在內的各個垂直領域,全部在做O2O互聯網服務。

甘偉傑負責整個醫療事業部對外戰略和合作。他介紹百度醫療事業部布局O2O的情況,「因為百度自己本身是沒有醫療服務的,O2O連接的服務,都是相應的生態合作夥伴一起來構建醫療服務。百度醫療事業部,從剛開始做醫療外周服務,比如說挂號、諮詢相應的服務,後延續到整個醫療服務的分發。」

舉兩個了O2O醫療服務的例子。

假設有一個患者不舒服,他會先在網上查一些信息,我們和國家衛計委合作做了一些標準的信息平台,都是經過國家衛計委認證的關於疾病、藥品相關諮詢的信息。患者通過此平台會查到比較正確的信息,然後會詢問醫生。

再比如患者說肚子疼,可能得了什麼病,應該怎麼辦?如果去問專家,專家可能24小時才會給你回復,這不是患者所需要。另外一種情況是,例如患者剛剛從協和醫院出來,我的檢查報告醫生說我是這樣的病,這個診斷結果到底對不對,我現在應該怎麼辦,他可能是使用了快速諮詢平台,而快速諮詢平台的很多醫生並不是權威的,這也導致類似問題得不到權威解決。

他強調,國內目前有很多不同的諮詢平台,有的是專家諮詢平台,有的是普通的分髮式諮詢平台,比如春雨醫生,患者其實並不理解什麼樣的問題和什麼樣的情況,應該使用什麼樣的諮詢平台,得到的結論往往也是不一樣的.

甘偉傑說:「其實我們構建的是一個醫療服務的生態,通過患者需求入手,場景化的把相應的醫療服務推薦給他,而不需要患者不斷的去找,整個的過程我們都是用連串的服務,幫助患者實現所需,這是我們兩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們不能寄希望患者都能夠準確的分辨,什麼樣的病情或問題問什麼樣的醫生。所以我們做到的就是患者直接通過平台的提問,就會得到他需要的諮詢服務,後端有不同的對接諮詢服務,平台可以直接分發到下面的諮詢處。諮詢之後大多可能變成挂號訴求,可以通過平台協助挂號系統完成。或者。也有被醫生告知沒問題, 但你要定期體檢,關於選用什麼樣的體檢,應該檢什麼,這個平台會從諮詢問題中,找到他體檢的信息,並提供體檢服務供他選擇。」

領跑醫療無國界

加入MORE Hearth

在傳統以及互聯網醫療摸爬滾打十數載的甘偉傑,當接觸到MORE Hearth時,他才認識到:「原來我一直想要追求的目標就是無國界醫療,在這個互聯網+的大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MORE Health愛一傳遞於2011年創立於美國矽谷,其依靠自主開發、經FDA認證的雲端醫療會診平台,結合在世界範圍內的醫生網路,自成立來一直提供跨境診療服務。截止目前,MORE Health為400多例的中國患者提供了會診及海外就醫服務,主要覆蓋專科領域有腫瘤、心血管、神經科、兒科及罕見疾病等。

作為跨國醫療的領跑者,可以說MORE Health在中國並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因為MORE Health 是一家美國的醫療機構。通過這個平台可以建立「醫患關係」是MORE Health 能夠真正幫助到患者的最有力的武器。通過醫療服務,讓95%的中國患者可以落地治療,讓中國的醫生和美國專家平等的探討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讓中美醫療無縫的對接起來。

事實上,甘偉傑關注MORE Health已經很久了,他也一度嘗試過做跨境醫療的事情,因為他一直相信醫療是無國界的。但跨境醫療模式確實很難有政策和法律的保障,而且時間和經濟成本高昂,不能為更多的患者帶來價值,等等問題。有別於其他家給第二診療意見的機構,想要真正做到一個平台上的醫院比想像中還要不易。

因為困難重重,當甘偉傑接觸到MORE Health時,內心是無比欣喜的。MORE Health的出現改變了患者跨界就醫難的這個狀況,而且MORE Health還為中美專家搭建了一個長期定期溝通的橋樑,中國的專家可以基於每個患者的案例,和美國的眾多頂級專家保持交流和溝通。這些都是他認為非常有價值的事業,原來真的有人在為無國界的醫療拼搏。

他舉個例子來說明MORE Health存在以及「跨界醫療」的必要性。

「在百度醫療時,我們有一位百度高管的父親需要獲得美國醫生的治療方案。 在體檢中,老先生檢查出咳嗽和呼吸困難,進一步血液與影像學檢查顯示為肺癌,伴雙肺多發轉移。老先生年歲已高、疾病複雜,治療方案上特別需要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我們安排了很久,很難把多名相關專業的頂級專家集中起來給老先生看病。考慮到諸多難點,百度美國團隊推薦了在美國矽谷的MORE Health多學科專家會診的服務。MORE Health聯繫了麻省醫學院的首席肺癌主席Dr. Azzoli Christopher、UCSF癌症大主席內科專家Dr.Marc Shuman和哈佛醫學院舒緩治療專家Dr. Marcia Glass ,斯坦福醫療中心腦補放射科專家Dr. Max Wintermark和胸部放射科專家Dr.Henry Guo,以及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腫瘤外科專家Murray Brennan,共同開展腫瘤委員會多專家聯合會診。」

在不到5天的時間內能高效組織這麼龐大的一支明星醫生團隊聯合會診,讓我和我們團隊都感到非常的驚喜。 甘偉傑現在談起這段,還依舊感覺一切都是那麼不可思議。

「通過MORE Health的FDA批准的醫生協作平台,六名專家仔細查閱了老先生的影像學資料、病理學報告、化驗結果、過去治療用藥等所有醫學病歷記錄,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認為腦部的強化病灶非常符合腦轉移,並提出了包括進行HER2/neu基因檢查、轉用藥物Tagrisso、全腦放射等進一步的治療建議。老先生的中國主診醫生就一些技術細節與國際專家展開討論,並採用了會診方案為老先生實施了進一步治療。目前老先生的腫瘤已經得到了控制,無癌症新發轉移。」

「這個事情,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對MORE Health的服務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強大的醫療團隊和高效的解決方案,深深觸動了甘偉傑。相比較現在在做的「移動醫療」,他看到了更大更遠的藍圖。

「目前醫療行業正在經歷快速的創新和改變,醫療互聯網和醫療人工智慧領域處於黎明前的階段,市場格局未定,我希望通過我和團隊的努力,能在跨境醫療和危重疾病這個領域成為未來的領導者,為行業和用戶提供更大的價值,真正實現世界最頂級的醫生及時的給到患者個性化、合理化的治療方案,」甘偉傑說到。

他告訴Xetcher,跨境醫療發展面臨挑戰,並不是一簇而成,需要經歷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一種旅遊中介式的跨境醫療,這從本質上是一種旅遊服務,而非醫療;第二個階段是一些國際的大型醫院發現國際部中國的患者比例快速增加,所以在中國開始嘗試開設辦事處,吸引中國的患者去國外進行診療;第三個階段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些平台基於互聯網工具進行早期諮詢來推動跨境醫療服務,目標仍然是希望患者到國外就醫。

他強調,目前患者送到海外就醫仍存在五個大的障礙,而MORE Health建立的平台解決了這些痛點,患者不必去到美國就可以得到中美頂級專家的聯合診療方案,並包含後續的隨訪過程,真正為危重病患者提供無國界的醫療服務。

跨境醫療五大障礙圖

他看到了醫療服務領域的春天。醫療服務的升級和醫療人工智慧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醫療服務本身就需要不斷更新技術與方法,更需要醫學專家的合作和支持,來符合醫療的基本邏輯。

但他強調,醫療服務未來也面臨著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另外隨著互聯網和醫療更加深度的結合,將會有更多的數據積累,這將形成未來的醫療人工智慧的數據積累,而高質量和完整的數據是人工智慧的基礎,More Health作為矽谷的創新企業,關注數據的積累和挖掘,從平台搭建開始,就建立了完善的結構化數據系統,且憑藉患者的數據完整性和中美頂級專家的支持,擁有非常高質量的數據,正為未來智能醫療領域發展奠定基石。

必須承認的事實,醫療行業本是一個具有「三高」特性的高壁壘行業——專業性高、壟斷度高,政策風險高。移動醫療又是互聯網+醫療的大跨界,運營難度很大。跨境的無國界醫療涉及的是中美雙方最頂級的醫學專家和醫療服務,這裡面絕對不是僅僅輸送病人這麼簡單,而需要涉及文化、語言、法律的差異,需要更加專業人才共同努力,期待更多的創業者和合作夥伴一起為之努力,共同勇敢跨界,共同為這個世界帶來美好的改變。

但這一切並沒有讓奔跑中的醫療人停下腳步,有那麼多人在為醫療無國界這一目標而奔跑著,努力著,沉澱著。如今加入MORE Health, 作為移動醫療這場馬拉松的領跑人,「阿甘」滿懷對醫療界的敬畏之心,一直奔跑著,踏踏實實地做產品,做服務,做價值。在這個領域甘偉傑的目標很簡單:「改變一點,也是改變世界。」

━━━━━

封面設計:王思寧 排版:陳光 校對:米琪

━━━━━

Xtecher官網平台現開通認證作者,

(添加好友請註明公司、職位、事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techer 的精彩文章:

NVIDIA研發可不依賴GPS的視覺導航系統;生命奇點完成5000萬A輪融資
紐若思獲浙江資科600萬融資,做從前到後的睡眠診療方案
Uber CEO宣布無限期休假;庫克證實蘋果正開發自動駕駛系統
回顧:當人工智慧遇到視頻,會有怎樣的前景和未來
22億注資背後,「南派造車者」夏珩:不做汽車行業的「嫩模」

TAG:Xtecher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能否成為學習的領跑者,關鍵就差這一點!
想做團隊的領跑者,需要邁過這些「檻」
漢馬,我來了——做自己的領跑者
馬拉松比賽必須要有領跑嗎?領跑者有什麼要求,能不能超過選手自己得冠軍?
馬拉松比賽必須要有領跑嗎?領跑者有什麼要求,有沒有可能領跑比冠軍先到達終點
如何把智能製造業落向實處 這個關於領跑者的話題值得我們思考
馬拉松比賽的領跑者是看點還是敗筆?跑過馬拉松的人都這麼回答
從一無所有到亞洲天王,影響著三代人的領跑者!
《領跑者》出版人譚傑,看他是如何實現無傷持久奔跑的
別自亂陣腳!上港優勢縮小仍是領跑者 做好自己爭冠大有希望
中國要成為5G領跑者,還有這些隱患
巴媒:中國完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已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
參賽者的商業故事:自動駕駛落地已到臨界點,這些領跑者一步步走到今天
網紅潮鞋領跑者,你買對了嗎?
5分鐘快速讀懂先秦哲學中的諸子百家,做思想的領跑者!
鬥魚成行業領跑者 能夠成功無非靠這四個關鍵點
AI新世界:誰將是未來的領跑者?
深度模仿者的自我修養——從跟跑者到領跑者、傳承者的蛻變
蘋果落後一大截 做不了領跑者反而成為遲緩兒
標題:從「追趕者」到「領跑者」 銀行們強勢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