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普通人如何理解轉基因?

普通人如何理解轉基因?

本文共計5045字,建議閱讀時間15分鐘。

小編註:前段時間有新聞說反轉基因的小崔又開始賣高價有機食品了。發篇普通人看得懂的轉基因舊文,權當免疫一下。

與那些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玄學相比,科學的一大特點,或說一大優點就是:科學理論或許複雜無比,但其核心原理往往簡潔優美。有基本常識和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不難理解。換言之,科學是可表達、可理解、可傳播的。

我是文科生。高二文理分科以後就沒再系統地學習過自然科學。雖然興趣所致,業餘時間也看過一些理科書,但怎麼也改不了外行的狀況。這是個遺憾,但也提供了一個視角——外行看科學的視角。這就和大多數人站到一起去了。

因為科學是可理解的,所以外行最好也能去努力理解科學那並不複雜的核心原理。理解核心原理的好處是,你至少知道什麼是完全不可能的。這會增強你的判斷力,識別明顯的謬論和蠱惑,不輕易被人忽悠。

轉基因是當代生物科學的前沿之一,其具體知識複雜深奧,但和其他科學理論一樣,轉基因的核心原理並不複雜,非專家也能理解。接下來,我就從一個文科生,或者說普通人的角度,談談轉基因是怎麼回事,以及為什麼不必擔心反而應該支持轉基因。

一、從「性狀」說起

造成科學家和公眾之間隔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專業術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這些奇怪的辭彙,因此也就不解其意。可是科學家往往把專業術語掛在嘴邊,說來說去。外行聽了,就覺得高深莫測,視為畏途。

其實,專業術語無非是一種簡化表達,並無任何神秘之處。為了省事,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把「地下鐵道交通」簡稱為地鐵,把Wireless Fidelity簡稱為WiFi。這有什麼可神秘的呢?科學家使用的專業術語也是一樣,就是為了表達時省事,不必再時時複述那一長串話,只說幾個字的名詞即可。

生物學中常用的「性狀」,聽上去就很陌生,其實無非是「性質和形狀」的簡稱。性質和形狀都很明白,性狀也沒什麼難懂的。

所謂性狀,就是生物體可遺傳的種種性質和形狀。大蒜的辣、甘蔗的甜、大象有長鼻子、獅子老虎要吃肉。這都是生物的性狀。人也一樣,白種人的大鼻子,黑種人的厚嘴唇、黃種人的黑頭髮,這都是性狀。

因為是可遺傳的,所以,整容弄出來的外表特徵就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性狀。整容醫生和基因都可以決定你的外表,但只有基因弄出來的才會遺傳給後代。

至於基因是怎麼塑造性狀的,那就不是文科生能明白的知識了。不過,不知道也沒關係。只要知道基因決定性狀就可以了。

基因決定性狀,反過來的意思就是性狀改變,就意味著基因發生了改變。子女雖然從父母那裡得到遺傳基因,但每一代都會發生一點兒改變。所以,子女長得和父母再相像,也總會有區別。一奶同胞,也只是大致相同,各有變異。只有克隆基因,基因完全一致,才會弄出性狀完全一樣的兩個人。

可見,基因改變,或者說轉變,自古就有。相反,不同個體的基因完全一致,倒是罕見之事。很多人聞聽「轉基因」而變色。他們誤以為沒有轉基因技術,基因就固定不變。可如果基因不變,性狀就不會變。這怎麼可能呢?祖宗八代,都長一個模樣?別說人,樹葉也是如此。可著全世界去找,你能找到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嗎?

二、農業是什麼意思?

正是因為基因不同,生物包括人的各種性狀才會有所不同。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明白下一個道理:農業就是個擺弄基因的行業。在農民的操縱下,農作物的基因一直在變。農業從來就不是個自然的產業,而是充滿人為操縱的行當。所謂綠色農業,根本禁不住追問,就和原生態汽車一樣自欺欺人。

我們現在天天吃的各種農產品,包括所謂綠色食品,都和其野生祖先大不相同。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大自然對人類沒有絲毫興趣,更沒有仁愛之心,不會去滿足人的需要。大自然的各部分,正好符合人類的需要,概率幾乎為零。人類要想存活,就必須按自己的需要改造自然,弄出一個舒適合體的人造環境。

野生蘋果,只有核桃那麼大。野生玉米,只有手指頭那麼長那麼細。野生小麥,成熟以後就會斷桿,以便種子落在土中,繁衍後代。不斷桿,等著人來收割的小麥,是「奴性小麥」。這種小麥,一定是人故意培育出來的,為了就是滿足人的需要。至於小麥的感受,沒人關心。

一部農業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改變動植物基因,達到改變動植物性狀,適應自身需要的歷史。蘋果要大個的,玉米要一尺多長。西瓜吃瓤,哈密瓜吃皮,菠菜吃葉,芹菜吃桿,黃瓜吃果,白薯吃根。人類需要哪部分,就刻意培育作物,想法改變基因,讓那部分格外發達,符合人的口味。

從植物的角度看,我們吃的農作物幾乎都被折磨成畸形——生殖器官長那麼大,不難受嗎?不過並沒人感到慘不忍睹。人類就是這麼自私自利——不自私就滅亡。不過,就算人類滅亡了,大自然倒也不在乎,完全無感。

早期的農民,到處尋找自然變異的作物,發現可用的性狀,其實也就是找基因。一旦找到,就通過嫁接、雜交等各種基因操作手段來發展所需的性狀。當然,早期農民並不理解基因的道理。關於基因的知識,是孟德爾遺傳學出現以後才為人所知的。但嫁接、雜交等由來已久的農業技術,就是在改變作物基因,也就是在「轉基因」。同理,不懂細菌學,也不妨礙人們很早就利用細菌生產各種發酵食品。

隨著遺傳學和基因知識的豐富,人們操作基因的手段越來越豐富。大家都意識到了,要想得到想要的農作物性狀,比如更抗旱的水稻、更美味的水果,就必須設法改變這些作物的基因。

像早期農業那樣等待基因的自然變異,未免太過漫長。動不動等上成千上萬年,誰受得了?於是,人們就用各種辦法主動改變基因,比如用紫外線照射,把種子送入太空,看看失重環境、宇宙射線能不能促使基因突變。這個階段,人們知道要改變基因,但不知道怎樣改變。這就好像外出探險,只能邊走邊找路。

生物學知識的進一步發展幫助人們擺脫了這個困境。在改變基因方面,人們不必再瞎摸瞎碰撞大運了。基因技術可以讓人精確地改變某個基因,達到特定目的,培育出特定性狀。有了地圖,就不再是探險,而是輕鬆的旅行了。

也就是說,自從有了農業以來,人類就在按照自身需要轉變基因。只不過過去知識所限,不知道怎麼轉,只好瞎轉一氣,但求能轉出所需的性狀。有了轉基因技術以後,仍然是在轉基因,區別在於,不再瞎轉了,而是有目的、精準地轉基因。

可想而知,轉基因技術出現以後,人類的農業技術有了突破性發展,但從基因的角度去看,他們被人折騰的命運,倒也沒什麼變化。當然,基因是什麼也不會看的。這只是一個擬人的說法。

三、為什麼優先選擇轉基因

人們對轉基因技術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很多新技術產生之初,都曾引起人們的擔心甚至恐懼。轉基因技術似乎也沒理由迴避這個階段。但是,在轉基因知識已經普及很多的情況下,如果還堅持反對轉基因,就是在暴露自己理解力的低下了。

人們對轉基因技術的排斥,首先來自於一種錯誤觀念:自然的,是好的,可以信任;人為的,不好,不可信任。

這是一種毫無根據的偏見。上文已經指出,實際上,當代生活中幾乎不存在所謂的原生態自然。你能接觸到的事物,基本都是人為、人造的產物。不信任不接受這些人為、人造的產物,你根本就無法生活。

而且,自然的,才往往意味著危險、不可靠、有毒有害、不適於人類。在自然中隨機找一種植物來吃,基本都是有毒有害。植物的種類很多,能放上餐桌的,只有寥寥幾十種,還都要經過人類精心的挑選培育。

生產食品的人,不像自然那樣無視人的需要。相反,生產者天天都在觀察、猜測、迎合消費者的需要,就怕得不到消費者的歡心。所以,人為的,才是安全的、可靠的、毒害降到最低的、適於人類的。

除此以外,造成人們不信任轉基因技術的,是一種概念混淆——把轉基因技術和食品安全鑒別技術混淆了。

轉基因技術,作為一門高新科技,確實還有很多未知領域——所有的高新技術都是如此。未知領域意味著發展的空間。都知道都了解了,也就沒法發展了。

反對轉基因的人以此為理由,說你們科學家也還有很多不知道,怎麼那麼確定地說轉基因產品無害呢?

科學家對轉基因技術當然還有很多不知道,但科學家對毒物學、營養學、化學分析等已經有了足夠認識,完全可以準確判斷轉基因產品的成分,是否可以食用,是否對人體有害。

一種作物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是否使用了轉基因等農業技術,和這種作物的成分、營養、是否適合人體,是兩碼事。有一個笑話,諷刺音響發燒友的,說資深發燒友可以通過音效分辨出音響使用的電力是來自火力發電還是水力發電。

荒誕可笑才成為笑話。水力發出來的電並不濕乎乎,火力發出來的電也不熱乎乎。核電站出來的電沒有放射性,太陽能發出來的電也看不出其中的陽光燦爛。不管怎麼發出來的電,都是電,衡量辦法一律都是電壓穩定性、電流強度那幾個指標。發電技術再複雜再高科技,評測電力的也是那幾個指標。

轉基因技術也一樣。無論生產農產品時用了什麼複雜高深的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組成成分仍然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幾類。是否出了新成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什麼的,和傳統作物是否不同,對人體有什麼影響。這些問題在現有技術下可以查得一清二楚,並沒有什麼疑問和不知道。

而且,這套食品成分分析技術同樣同於非轉基因傳統作物。兩者的分析驗證方法是一樣的。如果說有區別的話,那就是轉基因作物得到更嚴格、更深入的分析。很多傳統作物反倒沒有機會被如此認真細緻地分析。

很多人以為非轉基因傳統作物都歷經時間考驗,安全毫無問題。這也是個迷信。燒烤、腌制食品人類已經吃了千萬年,但只有在現代技術檢驗下,才發現有致癌效果,不宜多吃。缺乏相應的技術和驗證,再長的使用時間,也不能自動發現問題。

成本所限,人們還不能對所有食品都進行嚴格深入的分析,那樣花費太大。但對於轉基因食品,由於都是大公司研發,為了確保上市,都投入巨款,對成分、營養、對人體的影響進行過深入細緻的分析。實際上,即使經過如此嚴格的檢驗,科學家也仍然不放心,還有堪稱冗餘的測試,那就是在轉基因食品上市以後一直進行跟蹤調查,看看是否會出現不良反應。

美國等國家,全國範圍內,已經大規模食用轉基因食品幾十年。數以億計的人常年食用多種轉基因食品。至今為止,一例被確認的不良反應也沒有——這個安全水平,任何非轉基因傳統食品也達不到。

也就是說,轉基因食品首先在實驗室里經歷了遠超傳統食品的嚴格檢驗。理論上已經確知其中包含的成分是什麼,以及對人體完全無害。然後,又在實踐中,在無數專業目光密切注視下,經歷了大規模的實用測試。始終沒有發現問題。理論和實際兩個角度,都對轉基因產品進行了嚴格充分的檢驗。可以說,轉基因食品是有史以來檢驗最嚴格最苛刻的食品。

相反,傳統食品,首先大多沒有在實驗室中經歷那種嚴格的分析檢驗,其次,也很少有人密切關注調查其在實用過程中是否有長期才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媒體頂多關注一些當時發生的食品中毒事件。長期調查需要專門的技術和大量投資。誰會願意做這種投資呢?

如果你對未經嚴格檢驗的傳統食品深信不信,認為很安全,同時卻認為經歷超級嚴格檢驗的轉基因食品不安全。你自己說,這不是愚昧是什麼。

所以,正確的態度應該就是,優先選擇轉基因食品——我多年一貫如此。由於生產技術先進,轉基因食品一般成本比較低,價格往往也因此較低。再加上經過嚴格經驗,質量安全有保障,可謂質優價廉。你越重視自身健康和安全,就越應該盡量選擇轉基因食品。

相反,如果你不太在乎健康和安全,更在乎口味和新鮮,倒是可以積極品嘗蒼蠅飯館、街頭小攤上不斷湧現出來的各種新型吃食。就像那誰一樣——不點名了啊。

總結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並不懂得轉基因的種種技術問題,但即使只有基本常識,再加上稍懂一點兒科學知識,就足以理解上述的幾個道理。總結一下:

1.

基因一直在轉變,從來沒有靜止過;

2.

人類一直通過操作基因變化來獲得想要的作物性狀,這就是農業;

3.

轉基因技術和食品安全鑒別技術是兩碼事。食品安全鑒別技術不是什麼高新科技,沒有什麼疑難困惑之處,完全可以勝任判斷食品是否安全的任務;

4.

轉基因食品在理論和現實兩方面都經過了非常嚴格的檢驗,所以安全可靠。對於食品安全來說,應該區分為經過或者沒經過嚴格檢驗兩類,而不是分為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兩類。凡沒經過嚴格檢驗的食品,再傳統,安全性也不高。

人的頭腦不可能空白一片。如果不能理解科學的核心原理,具備科學精神,頭腦勢必被各種迷信和愚昧佔據。現代世界是被科學塑造和組織起來的。一個滿腦子迷信愚昧的人,非常可憐。他的生活道路必將充滿陷阱和失敗。某些惡毒之輩,還會成為科學和社會發展的障礙,危害他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活。

努力理解科學,對現代人來說,是非常划算的思想投資。就算是文科生,也不要放棄這方面的努力。科學並不神秘,科學家也不會把科學神秘化。嘗試去動動腦筋,就會發現,理解科學,沒那麼難,而且,非常有趣。

2015/4/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經濟研究社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科學共同體

TAG:鉛筆經濟研究社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要理解並如何理解人性?
如何理解啟蒙?
如何理解「觸」?
如何理解「受」?
如何理解「想」?
瑜伽人如何理解幸福
如何理解「不害」?
如何理解心理健康?
你對玉是如何理解的?
如何理解「交互卦」?
保守基因,非保守基因的重要性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喜則氣緩?
靈遁者:該如何理解非理性主義
如何正確理解女人的「性」與「權」?
如何理解阿賴耶識「無覆無記」?
如何通俗的理解納什均衡點?
如何理解基因富集分析以及富集的意思?
什麼是理解?
如何正確理解「恆順眾生」?
如何理解「無覆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