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初練所忌!李氏太極拳譜拳論及舊譜《五字要言》

太極拳初練所忌!李氏太極拳譜拳論及舊譜《五字要言》

藝學練法總論:夫學而不練負師之傳,練而無規成藝之病,受病於前,而欲除病於後,不亦難哉,故此有初練所忌、單練四要、雙練三要之分,明藝學之規矩,應注意參考。

太極拳譜法論

太極拳為拳術之最深者,乃中國固有之國粹,實為強國之要素,但引拳術,其中義理淵深,奧妙難究。自張三峰先師傳出此門拳術,相傳至今五百八年以來,皆系讀書明理之賢士,師師相授,口口親傳,密如至寶,八習此拳久矣,謹稍悟得其中奧妙。惟以此拳術原理甚深,譜錄過繁,使人難解之處甚多,八為同好與初學者,次第序錄於前,以使後學之士能得練習進步捷徑之爾。

單練四要

夫單練者乃一人獨練也,獨練不必貪多,務求純熟,或擇一、二勢而單練之,此為練勢。或練三、五勢而急練之,此為練氣。或趁勢之便力,而任意練之,此為練機。或酌勢之運用,想像練之,此為練理,合之單練之要也。

夫人本理以造勢,借勢以運氣,借氣以生機,行機以達理,四者本一貫之道,絕不可混言乎。然道可混言,而練有專規,不練勢而勢不穩,不練氣而氣不接,不練機而機不靈,不練理而理不純,且有次序,不知理而徒練勢,則勢不真。不練勢而徒練氣,則氣不貫;不練氣而徒練機,則機不活,不練機而徒練理,則理不圓,學者宜沉思之。

雙練三要

夫雙練者乃二人對練也,對練不可吸取成套,蓋成套為一定不移之法,練者心於神馳,手腳俱設假象,屈而不伸如戲台之比勢,無非虛應故事也,練之即久,不但無益,而反有害之,惟此發彼接而較比練之,以試遠近之分寸,此練節數之要也。或傍恭證而問難練之,以及來往之變化,此練見識之要也。或各勢所長而爭強練之以考因應之得,此練用度之要也。合此之要,此為雙練則益斯大矣。要之單練、雙練非初學之功,無以神藝之用,而初練、單練、雙練非用綱領修目總論口訣之亦,無以講明體用之理,而長藝,人之知此,余立說之次序。

太極拳初練所忌

夫初者受教之始,宜端趨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氣,精神不屬,眼不顧手,手不顧眼,此謂瞎練。尤忌身形不活,手腳不隨,即用猛力,蓋用猛力者是欲顯其力,而力與氣連,氣與神通,豈有身形不活,手腳不隨,處處奪力,而反能顯力者乎,故此謂之痴練。惟平心靜氣,注目凝神,輕搖之以松其肩,柔隨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穩其步,待肩松、身活、步穩,然後,鎮頭領氣,以漸至其身力順利,則氣自流通,氣流通則力自沉重,由是所學之法,習演務斯純熟,眼到、手到、腳到自有不斯然而然者矣。

李氏太極拳譜拳論

無極養生拳論

無極養生功者,人未練之先,無思無意,無形無象,無我無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氣渾論,無所向意者也,世人不知有逆運之理,但斤斤於天地自然順行之道,氣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體質虛弱,陽極必陰,陰極必亡,於此攝生之術,概乎未有諳也。惟三教融易,聖人獨能滲透逆運之術,攬陰陽、奪造化、轉乾坤、扭氣機,於後天中返先天。復出歸元,保合太和,總不外乎後天五行八卦之天理矣。一氣伸縮之道,所謂無極功能生一氣者是也。吾練功探感之無極養生功乃人之無意無形,聯先天極妙之主體,沖和之本始,陰陽動靜之初源也。萬物之生負陰抱陽,人之真元所從而來,靈明所從而抱,無極生太極矣。於此而與五行八卦元通,通則變,完全人身之陰陽而保此靈明者也。永人之天年,暢達人之血脈筋骨,欲從後天返先天,而衛生之術無極養生功者也。苟以異端目元遠矣,無極養生功有百益而無一害,雖以之強吾氏族也,謂世裔賢徒大功練而遠矣。謹此無極養生論焉。

大明萬曆庚寅年歲次春月於太室祠傳拳訓論

李葉蓁

十三勢行功歌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少滯。靜中獨動動猶靜,因敵變化是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工夫無息法自修。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已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功夫貽嘆息。

大明萬曆庚寅年歲次春月太室祠創傳十三勢拳歌訓論 李春茂

十三勢釋名

長拳者一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十三勢者,朋履擠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十三勢也。朋履擠按即坎離震兌,正四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十三勢論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練。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高低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勿令絲毫間斷耳。

大明崇禎壬申年二月研拳草論李春茂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的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的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動虛實也。發勁須沉著松靜,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氣遍身軀之謂也。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形如捕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似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斷而復連。往複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硬,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行功心法辯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往來,氣貼背,斂入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李仲

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虛。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欲長,退之則欲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拔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耆能御眾之形,快能何為?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工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惟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已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歲次二月二日於唐村講武堂

李鶴林

打手歌

掤履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任他聚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連黏隨不丟頂。

剛柔快慢自有為,形觀耄耋能御眾。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歲次二月二日講於唐村講武堂

李鶴林

打手要言

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身法:涵胸 拔背 裹襠 護肫 提頂 吊襠 騰挪 閃戰

刀法:里剪腕 外剪腕 挫腕 撩腕

槍法:平刺心窩 斜刺膀尖 下刺腳面 上刺鎖項

打手撒放

掤(上平) 業(入聲) 噫(上聲)

咳(入聲) 呼(上聲) 吭 呵 哈

唐村李氏拳譜所載的「十三勢」名目:

攬雀尾/單鞭/提手上勢/白鶴亮翅/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勢/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勢/進步搬攬捶/如封似閉/抱虎推山/攬雀尾/肘底看捶/倒攆猴/斜飛式/提手上勢/白鶴亮翅/摟膝拗步/海底針/扇通背/撇身捶/卻步搬攬捶/上勢攬雀尾/單鞭/雲手/高探馬/左右分腳/轉身蹬腳/進步栽捶/翻身撇身捶/反身二起腳/上步挫捶/雙風貫耳/披身踢腳/轉身蹬腳/上步搬攬捶/如封似閉/抱虎推山/斜單鞭/野馬分鬃/玉女穿梭/單鞭/雲手下勢/金雞獨立/倒攆猴/斜飛勢/提手上勢/白鶴晾翅/摟膝拗步/海底針/扇通背/上勢/攬雀尾/單鞭/雲手/高探馬/十字擺蓮/摟膝指襠捶/上勢攬雀尾/單鞭/下勢/上勢七星/退步跨虎/轉腳擺蓮/彎弓射虎/上步攬雀尾/雙抱捶。

註:唐村拳譜十三勢名目有幾種不同的抄本,此譜為幾個抄本綜合校對的結果。

李氏太極拳舊譜《五字要言》拳理極精細 勿以當兒戲 欲學拳術者 先將基礎立

拳中基本功 有長即是師 研究其理性 技擊是其次

萬莫學死方 動作要有理 不學招法手 與死方無異

比如當大夫 盡學成方劑 藥方開出來 等候病來治

得病合我方 未聞有此理 就是有點效 也是瞎碰到

結果背原理 傷病不為奇 莫學拍打功 以免本能失

皮肉徒受苦 氣血多凝滯 有害於衛生 又有礙拳意

力緊神便死 豈能把人治 懷疑不憑信 請自體察試

要知拳中理 首先站樁起 意在宇宙間 天地人一體

運勁如抽絲 開弓即試力 四肢弓崩撐 運動軟慢松

曲伸與開合 身由雲端起 呼吸細靜長 舒暢皆隨意

形象似癲狂 如醉如獃痴 蛇形趟泥步 揉球摩擦力

兩手似兜泥 如撈稠糖稀 內外要松靜 斂神聽細雨

綿綿覺如醉 悠悠水中戲 默然向天空 虛靈須定意

洪爐大冶金 陶熔物不計 神機由內變 調息呼吸氣

守靜如處女 動似迅雷至 力松意亦緊 本是涵養氣

螺旋滾無形 毛髮力加戟 筋骨遒即放 渾噩一驚時

支點增強力 遍體彈簧似 百骸若機輪 旋轉有勁力

腰身似蛇驚 行步旋風起 縱橫起波瀾 如鯨迴旋式

頂心力空靈 渾身如線提 兩目神光斂 鼻息耳凝閉

小腹要常圓 胸肋微含蓄 指端力如電 骨節鋒棱起

活潑比猿猴 邁步如貓似 大凡舉與動 渾身皆消息

一觸即爆發 威力無邊際 學者莫好奇 要用自然力

良能與良知 實踐學來的 動靜任自然 萬勿用拙力

返嬰尋天真 軀柔如嬰浴 勿忘勿助長 升堂漸入室

論技說應敵 不費吹灰力 拳術之動作 手足板眼齊

首要力均整 內外要合一 曲伸隨意往 樞紐不偏倚

動靜分虛實 陰陽水火濟 精神宜內斂 練神得還虛

頭打腳隨走 站他中央地 任有萬能手 總也難逃避

路線踏中央 鬆緊不滑滯 旋轉要穩准 鉤錯互相宜

力純智和愚 審慎對方力 隨曲忽就伸 相互虛實移

運勁如弓滿 著敵似電急 鷹膽虎威視 足腕似兜泥

鶻落似潛龍 渾身盡爭力 面善心要狠 膽答更需細

纏劈攢裹橫 扭擰彈簧力 接觸揣時機 叱吒如雷似

變化影無形 周旋意無意 披從側方入 閃展全無空

提化對方力 搓磨試其功 謙含力蓄使 沾粘不離宗

隨進隨退走 拘意莫放鬆 拿閉敵血脈 搬挽順勢對

輕非用拙力 棚臂要圓撐 摟進圓活力 摧堅戳敵鋒

掩護敵猛入 撮點致命攻 墜走牽挽勢 繼續勿失空

擠他虛實現 攤開即成功 順勢閃拿欺 展軟柔化吸

撤退進推託 手腳一齊發 伸手看形容 身法要偏行

見手分左右 避手吸進身 上下用反勁 手腳要同心

勁到吸閃空 撞崩化欺沖 手到隨身變 用時如閃電

沾手軟綿隨 氣在眼前追 來時機靈進 拳打要進身

見勢順他勁 變步擰腰身 手眼身法步 欺到方為真

擄手隨身靠 捆時反勁欺 進步耳如風 沉氣在腹中

若見長手法 指擄閃進崩 若見短手法 長勁沉氣中

若見亂手法 偏砸順身攻 動手先看肩 堵手在胸前

肩偏手必到 身仰腳必發 伸手先行步 見勁順手中

若見力過猛 撒化閃進空 進步捋崩擠 擄發順勁倚

手眼身法步 隨時變身形 出手要平身 開門手為真

若見高手法 撞倚先拔根 棚架打中線 擄推撞進身

若見衝天手 變掌擄崩穿 若見矮手法 抽腰走上身

法本耳目思 掌本面目排 手到撒化變 欺步看路線

撞進里外手 反拿隨身轉 拐擄指閃欺 見手反拿腕

欺步撞崩勢 動手氣下轉 進身本氣根 拿破隨手變

聽問粘粘連 進步柔化推 上下要相隨 內外要合一

試聲山谷應 神氣要貫足 恭慎意且合 五字要含記

見性明理後 反向身外去 莫教死方滯 莫教招法拘

句句是要言 莫當是兒戲 願我同道者 切記要切記

李氏太極拳秘譜之推手歌訣

棚捋擠按世間稀,十個宜人十不知。若能輕靈並堅硬,

沾粘連隨俱無疑。采冽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費心思。

果得沾粘連隨字,得其環中不支離。掤捋擠按須認真

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黏連隨不丟頂

粘者,提上拔高之謂也

黏者,留戀繾綣之謂也

運者,舍己無離之謂也

隨者,彼走此應之謂也

要知人之知覺運動,非明粘黏連隨不可,斯粘黏連隨之功夫亦甚細矣。

太極養生堂好書推薦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名家解讀太極拳的「空松圓活」(下)
意是太極拳的靈魂
練、養、悟、護、守——太極的真諦!
太極圖的形成註定太極拳的產生
林丹汗的大福晉,在林丹汗去世後只能淪落為皇太極的妃子!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練太極拳不知道太極拳論等於外行…王宗岳《太極拳論》臆解分享!
李雅軒太極拳精論評賞(一)練太極拳有五忌
太極拳要訣及練功經驗彙編(二)太極拳口訣
楊式太極拳六大身法要點你練對了嗎?蔣玉堃太極拳述真!
傳統太極拳為何優於簡化太極拳?你練的是傳統太極拳嗎?
古拳論—蔣發《太極拳功》
太極拳第八代傳人陳鑫的太極拳論
太極拳「明、懂、勤「練好太極拳的三大條件!
太極鑽石猴太極拳小論!滄州人說太極拳系列
淺談太極拳的練勁——兼論初學太極拳應把握的要害問題
以技擊為主的《楊班侯大功架太極拳精要》《太極拳九訣八十一式註解》!該拳在社會上流傳很少!
〖老拳譜〗太極四隅解
練太極拳為什麼必須練推手呢?李雅軒老師闡述太極拳推手要領
怎麼練太極拳
太極拳為什麼要練推手?
李雅軒宗師拳論系列之隨筆——?太極拳練神練意,絕非練堅硬肌肉功
《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史無前例,絕無僅有的好書,這就是太極拳的真諦!真正的太極拳授課實錄!推薦太極拳愛好者人手一本!
《太極十三劍》劍譜
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太極拳不能實戰是大錯特錯
練習太極拳,切忌這「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