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父親節憶父

父親節憶父

父親節憶父



作者:時光倒流



一年父親節。雖然父親節起源很早,而且也不

屬於泊來品,但我以前從未認真注意過這個節日。到不是因為我心中沒有對父親的感

,而是我很不善於表達,特別是將感恩之情集中於一日刻意去表達,覺得這樣太過形式化了。之所以今年來趕這個「時髦」,是因為父親離我們已

有十五個年頭了,他的音容笑貌浮現在我腦海中的瞬間越來越多。他那

平凡

而又令人感懷

的一生,我有責任和

義務進行

錄和

總結。


父親

這個稱謂

,在我們

家鄉

的方言中叫「

」。他在世時,我一直都叫「

」。雖然他在教育系統工作了一輩子,也在我八歲時把全家戶口轉為「商品糧」,但我們姊妹四人一直

沒有改口,

還是叫「

」。


於1936年出生在陝西蒲城西北一個很偏僻的小村子。村後緊靠大山,

山上

植被稀少

、青石層層

山下地薄人稀、

常年乾旱

,畝產只有二三百斤,可以說祖祖輩輩在石頭窩裡刨食吃。


農閑時,男人們

或者

上後山

割藤條,背回來編些籠、筐

,或者到

山上鑿下青石鏨瓮蓋子、門蹲石、炕楞石

女人們紡線、織布、做著供一家老小穿的針線活

孩子們

上幾年學認些字後,

主要就是放羊,

幫家裡干農活。標準的農耕社會,沒有干其他行業的。聽婆說,當年八路軍來了後為教大家認字,組織婦女們上課,教員說:「將來的社會,犁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婦女們做著手裡的針線活,邊笑說:「犁地不用牛那是拿手扣呀?點燈不用油那是

嘴吹呀?」大家鬨笑一片

,由此可見當時的落後與閉塞程度。

八歲開始上學

小學階段就經歷了5所

學校,

五上四停。

原因五花八門

老師有事不教了,停了

;爺爺有病,家裡實在需要幫手,停了;因為游擊戰爭上不成學,停了。就這樣,斷斷續續上了八年,小學畢業

入蒲城一中

。當時我們那小山村,大人們都覺得

娃小學畢業,認了不少字

,再學其他的沒有多大用,

基本

就不

讓娃

上學了。爺和婆卻有不一樣的想法。


爺兄弟一人,兩姊一妹,年輕時在臨潼相橋給人當長工,多年後

身無一文

回到老家。家族中人見他勢單力薄,還要分地,就處處欺負他。爺從回到老家

,到成家立業,再

兄弟姊妹幾個未成年的幾十年間,

受了

數不盡的

屈辱。他和婆下定決心,

把後人培養成人,走出農門。

這成了

出生在那樣一個山村農戶,卻一直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讀完大學的決定因素。


蒲城一中,堯山中學,

一直在離家五十華里的縣城上完了中學。這一時期倒挺順利,一直沒有中斷過。

雖然

上學期間的細節

沒有提過,但我能夠相像到他經歷的艱難。他上學不僅為自己,主要是背負著家庭的期望。

兄弟姊妹七人,他排行老大。這樣的家庭,爺和婆的農活和家務活的繁重程度可想而知,但他們即使再難再累,也始終沒有放棄供

上學。


高中畢業後,不知是還沒有到

大學招考

的時間,還是根本就沒有明確安排,

在老家整天和其他孩子放羊、干農活。

曾經提過,

有一天他

同伴

正在放羊,

突然聽到縣城有招生考試的消息,他立

約同伴一起去參加,但同伴不願考,最終他獨自去了縣城。其實他對自己也沒有充分的把握,只是覺得必須得考。是呀,作為家中長子,他基本不用在家幹活,被供養著專心上學,如果學業沒有一個滿意的結果,如何對得起爺和婆的一片苦心和多年來的辛勞。


考試的結果,

被西安師範學院(畢業時,已改為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科錄取了。

小山村一下子轟動了,破天荒啊,居然出了名大學生,不僅在這個小山村史無前例,而且

周圍十里八鄉也是

鳳毛麟角。再也沒有人失笑爺和婆一心供娃念書,再也沒有人敢小看和欺負這家人!


學畢業時,學校號召大家支援國家建設,到邊遠艱苦地方去。

也積極響應,寫了申請,被分配到老家鄰縣的白水中學任教。白水縣

雖然

屬於山區,遠離省城,但畢竟在縣城當教師,對於

從小山

走出來

來說,並不算艱苦。

他有了體面的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他十分清楚,接下來該怎樣做。


白水距離老家也有五十華里,工作之餘,他常常抽時間回家,早上天不亮就背著乾糧出發,

路上捨不得吃飯歇腳,用他那並不算高的收入回饋爺和婆,支助幾個弟妹。

這樣的日子

十幾年不變。


多年以後,

和二

相繼成家,家中人口越來越多,住宿非常緊張,他和二

兩個小家必須得和大家庭分開另住了。另

建房,而且要弟兄倆都建,

木料太貴,

根本沒有能力,這個問題困擾了他很久。最終他想到個辦法,白水煤炭資源豐富,他借錢從煤礦直接買煤,和二

用架子車把煤拉到老家

磚場換磚。

這樣一車一車地

煤,一點一點地攢磚。磚攢夠了又用煤換玉米,換夠匠人們幹活需要的糧食後,他就請白水一位在建築隊工作的老夥計,帶了幾位師傅,另外請了幾位關係非常要好的朋友,在老宅前面箍起四孔磚窯,他和二

每家兩孔。

在沒有能力蓋木料房的情況下,磚窯無疑是最好的

棲身之所

,花錢較少

,而且

冬暖夏涼。四十多年了,這四孔窯還在。我家的因為無人居住,年久失修,窯頂到處漏雨;二

家的窯一直住人,經常修繕,至今保存完好。


八十年代初,物資匱乏,二

、四

在老家務農

每年種麥時節

從白水託人找關係買到稀缺的化肥,送回老家。生產隊需要的東西,隊幹部也多次找他想辦法解決。擴音器、大喇叭、電機,凡是家鄉需要的,他都托各種關係,想各種辦法弄到。他無官無權,在那樣憑票和批條

的年代,

買這些物資談何容易


隨著土地承包、分產到戶,農村情況逐漸有所好轉,我們這一輩也

一個接一個的長大,但還都處在上學的年齡,

就陸續從老家接來兩位堂姐

、一位堂弟在

白水上學。畢竟這邊條件能比老家好些,他希望

們能夠通過上學,也走出農村。


對於大家庭,達

從參加工作到身患絕症,始終照顧有加,可以說

傾盡心血

早年時,弟娶妹嫁,他傾囊相助;中年時,贍養爺婆,他以上率下;老年時,爺婆送終

,他

移風節儉。

兄弟姊妹任何一家的難處,就是他的難處,

任何一家的問題,他都儘力幫助解決。


由於我年少從軍,多年與達聚少離多,

在單位工作方面的事情,我知之甚少。

與我們陰陽兩隔之際,

他曾經工作了三十餘年的單位,來了兩大轎子車

、多輛小車,近百名

同事、朋友到老家與他告別。同事在告別儀式上的講話,我摘錄一二,「他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能嚴格要求自己,為人正直,作風正派,生活儉樸,平易近人,關心同志,聯繫群眾。他的生活極其簡樸而精神卻極其豐富

,是革命的一生,創業的一生,艱苦樸素和廉潔奉公的一生。」「得悉他病故的噩耗後,許多人深感痛惜而落淚。人們在來前集中時,三人一堆,五人一群,都在談論他所做的好事。」

……

「別了,程主任、程書記!天國的路很遠很遠,您一路走好,永遠安息吧!」至此,我才知道他曾經在單位還擔任過領導職務。


一生

,為子,孝道擔當;為兄,

慈愛仁義,為父,

言傳身教;

為人

和善豁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 的精彩文章:

只管善良,上天自有安排
聽: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朱自清:背影
就想問你一句,咱倆什麼關係!
床上什麼姿勢,你就是什麼人!太准了。

TAG:文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父親節憶「父親劫」》
清明時節憶父親
母親節憶童年
母親節憶母恩:三種父母三種孝
沈德明:母親節憶母感懷詩詞十首
清明時節憶往昔
麥收時節憶往昔
兒子在遊覽車事故中喪生,侯友宜婦女節憶獨子
花朝節憶佳人
慎終追遠,清明時節憶太婆
暮春時節憶納蘭
元宵佳節憶桃林
清明時節憶外公
水調歌頭 端午節憶屈原詩歌精品·感悟人生
芒種時節憶「過麥」
清明時節憶《清貧》,來清貧館追思方誌敏烈士潔白樸素的一生
麥收時節憶當年
七月半中元節憶外公,親人如煙歲月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