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數據時代史學的多元發展趨勢

大數據時代史學的多元發展趨勢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雲存儲等技術的發展,21世紀已經邁進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的興起,使得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衝擊,歷史學也不例外。

在大數據的時代,史學研究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體現為歷史學的史料樣態、研究客體與主體、研究方法、史學傳播形態等的多元化態勢。

趨勢一:史料樣態的多元化

新史料的發現與運用,是史學發展的重要原動力。傅斯年先生指出:「史料的發現,足以促成史學之進步,而史學之進步,最賴史料之增加。」近百年中國史學的進步,得益於甲骨文、金文、簡帛、敦煌遺書、明清檔案等各種新史料的發現和整理。

當代西方史學觀念的更新、新領域的開拓等,也與新史學「史料之革命」密不可分。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信息革命,將會在史學領域引發一場新的「史料革命」。

大數據時代的「史料革命」具有兩重含義。

其一,史料的種類與數量大幅度增加,其樣態更加多元。除了傳統的文獻、考古資料外,舉凡保留過去信息的文字、實物、圖像、影像、口述等資料,都有可能進入史家的視野。

特別是過去不被注目的官方或民間資料被源源不斷地發掘出來,諸如法庭記錄、公私賬本、病歷檔案、交通信息、學籍檔案、婚姻登記、死者遺囑、家譜、日記、書信等,都可以成為新的史料。

其二,紙質史料被大規模數據化、信息化。迄今為止,歷史資料資料庫建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各種大型的歷史文獻綜合資料庫、中小型或專題的史料資料庫、新史料的資料庫層出不窮,為更大規模的史料資料庫建設奠定了基礎。大數據的優勢在於它能使傳統數據加速演化,使各個子系統中數據突破個體和局域,進入巨大的整體網路系統中。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廣泛運用,構建大樣本、長時段的大型資料庫進一步加速,最終會出現可以提供史料存儲、檢索、計算、分析、傳輸功能的超大型史料數據平台,從而為最大限度地發掘與利用史料提供便利。不過,大數據具有體量巨大、價值密度低等特點。

因此,如何從海量、複雜的數據中去蕪存精,獲取價值密度相對高的信息,對史學研究者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鑒別能力、研究方法等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趨勢二:研究主體與客體的多元化

史學研究的主體是指從事史學研究實踐活動的史家個體或集體。傳統史學的研究主體是接受過歷史學專門訓練的專業人員,研究工作也多以個體研究的形式進行。

大數據時代下,海量史料的分析與處理,以及呈現歷史的多維度特徵,客觀上要求史學家與其他學科專家交流合作,形成跨學科研究集體。同時,大數據史料的跨地域、跨國界共享性,也有助於研究人員組成跨界研究團隊,分工合作完成大規模的專門課題,集群研究將成為史學研究的一大趨勢。

此外,大數據時代下,非專業人員也能便捷地獲取歷史資料,以不同形式參與史學實踐活動。非歷史專業研究的角度、視野與見解,對歷史學專業的研究,既會形成一定衝擊,也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史學研究客體即史學的研究對象。傳統史學的研究客體主要是政治史、軍事史,關注的重點是「精英人物」。隨著歷史視野的拓展,20世紀的新史學研究範圍日益寬廣,史學研究不再局限於政治、軍事領域,而是擴充到幾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層面,尤其注重下層民眾日常生活的研究。

20世紀70年代以來,史學研究的範圍更是從精英階層轉移到普通民眾,從宏大的政治、經濟結構轉移到日常生活的各個現實方面、從宏觀歷史轉移到微觀歷史。

大數據時代海量歷史資料的數據化、數據共享的便捷化及其數據使用的智能化,前所未有地拓寬了史學研究的視野與範圍。傳統的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等進一步向新政治史、新經濟史、新思想史轉型,人口史、環境史、心態史、醫療史、日常生活史等新史學方興未艾。

其中,反映普通社會群體及其生活狀況的社區史、工廠史、村莊史、企業史、家庭史、女性史、兒童史、教堂史、監獄史、學校史、農民史、遊民史、工人史、知識階層史等,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大數據超越地域、國界的共享使用,也使全球史、區域史成為新的研究方向。

趨勢三: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大數據不僅拓展了歷史研究的領域,還會促使歷史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

大數據將使史料檢索、分析的手段與方法發生重大改變。史料檢索方面,「初步掌握大數據技術的研究者,可以通過使用一組標籤編組、分類和檢索史料,並可以通過合并多個搜索標籤有效地過濾用於歷史研究的資源」。

史料分析方面,各種大數據分析法將被更加廣泛地運用到史學研究中,如關聯分析法、預測分析法、非線性分析法、量化比較法以及E考證方法等。研究者通過大數據的檢索、分析方法,可以從海量信息中獲得常規方法無法得到的新史實與新認識。

當然,大數據分析並不能代替常規的史學研究,計算機完成的只是基於數據的概率與趨勢分析,研究者還需要進一步運用歷史學的理論與方法對相關命題進行分析與研究。

大數據時代的史學研究方法趨於多樣化,特別是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研究、長時段研究、跨學科研究、比較研究等越來越得到重視。

首先,大數據在片段數據、海量數據採集與分析的基礎上,通過碎片化重組,能夠揭示難以處理或無法預知的史學課題。經過碎片化重組,大數據具有了整體性,整體分析的方法更能凸顯其優勢。大數據為微觀與宏觀相結合、長時段的史學分析提供了便利。

其次,眾多史學新興領域的開拓,使跨學科研究成為必然趨勢。史學家重視借鑒社會學、經濟學、人口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對相關課題展開研究。

另外,史學家能夠共享世界各地的學術資源,可以便捷地展開文明體系、歷史進程、歷史現象等的比較研究,比較研究法因此而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當然,在具體課題的研究中,各種研究方法往往是交互、綜合使用的。研究視角、方法的多樣化,將有力推動史學的創新與發展。

趨勢四:史學傳播形態的多元化

傳統的史學傳播,以書籍、報紙和期刊等紙質媒介為主。大數據時代的史學傳播,以網路媒介為主。傳統媒介與網路媒介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史學信息,構成了大數據時代史學傳播的多元格局。

在大數據時代,學術成果的網路呈現已成為常態,歷史學也不例外。依託網路數據技術,一些大型學術資料庫收錄了海量的史學成果且實現了搜索引擎功能。一些史學網站也應運而生,在線呈現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歷史主題的文獻、考古、口述、圖像和視頻等資料。

微信等新媒體、博客等自媒體成為呈現史學信息的新平台。大量的網路公開歷史課、慕課等也拉近了歷史教育與民眾之間的距離。通過網路媒介,專業或非專業研究者、普通大眾實現了對歷史信息、史學成果的平等共享。

在歷史文化的網路傳播過程中,社會民眾的角色定位發生了重大改變。他們不僅是歷史知識的接受者,而且是史學實踐的積极參与者。他們常常以口述或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生活和經歷記錄下來,而成為新史料創造者;他們常常從非專業的角度對歷史現象進行解讀,而成為歷史解釋者;他們也常常對專業人員的研究著作和成果進行評論,而成為歷史評論者。大數據時代,史學從學術殿堂走向了普通大眾。公眾史學、口述史學等新興領域得以勃興。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史料革命」、史學研究視野與方法的創新、史學傳播方式的更新,史學觀念與理論會更趨豐富,同時也將形成更多不同風格與取向的史學流派。

總之,多元化是大數據時代史學發展的潮流。陳寅恪先生曾指出:「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治學之士,得預此潮流者,謂之預流。」

面對大數據時代史學發展的新趨勢、新潮流,歷史學家一方面應當具有創新意識,自覺掌握並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與方法,跟上歷史學的科學化步伐;另一方面也應當堅守歷史學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揚歷史學的人文精神與人文關懷。在歷史學的多元發展格局中,歷史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不會相互排斥、互相取代,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作者為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史系教授;

原文載《史學月刊》2017年第5期,注釋從略。

關於《史學月刊》網站的公開聲明

據反映和編輯部發現:近期互聯網上有假冒的《史學月刊》網站,並以本刊編輯部名義組約稿件、收取費用等。對此非法破壞我刊網站、涉嫌詐騙的犯罪行為,我刊已向公安機關報警立案。

《史學月刊》官方網站(http://sxyk.henu.edu.cn)由於遭到黑客攻擊,目前暫時無法使用,修復啟用時,將登刊告知。作者來稿,請採用列印稿和電子文本同時寄送的辦法。列印稿請寄至「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史學月刊》編輯部」,郵編:475001。聯繫電話:0371-22869623。來稿請勿寄至個人,以免誤時。

在此鄭重聲明:本刊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進行出版,發表文章不收取任何費用,凡以我刊名義收費者,均系毀壞我刊聲譽之假冒詐騙行為,我刊有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再次提醒作者,謹防上當受騙。

敬請廣大讀者和作者相互轉告周知,感謝您的支持和厚愛。

《史學月刊》編輯部

2015年9月

史學月刊∣一個有深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月刊 的精彩文章:

19世紀英國人對倫敦煙霧的認知與態度
從「婦女主義」到「家庭統一戰線」
中共對華北地區鄉村戲劇的改造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鄉村危機的另類敘事
清代的中西交通及其特點與作用

TAG:史學月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學術大發展時代,歷史學學科建設如何開展?這些學者有話說
歷史學在新時代應更好發揮社會功能
羅瑋:元代族譜的時代特色與史學價值
高翔:推動新時代中國史學繁榮發展
中國人文學傳統的再發現——基於當代史學現狀的思考
創新史學融合發展方式——中國歷史研究院重大學術發布會在京舉行
社會轉型時期的當代俄羅斯史學
一代文宗——歐陽修在中國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早期希臘化時代歷史寫作與古希臘史學流變
三國時代的曹操到底殺了多少有才能的人?歷史學家:數不勝數
中國近代史學四大家之一「錢穆大師」
中國古代最複雜的6件文物,至今難以複製,圖2出土時轟動史學界
黃坤明:努力開創新時代中國史學繁榮發展新局面
展望中國環境史學發展 學者熱議:未來應增強學理探討和體系建構
百多年前,梁啟超痛陳中國史學六弊,振聾發聵!
陳其泰:歷史編纂學史與史學史存在差異
一個世代人的史學雄心與探索
專家報告 l 中國歷史學的發展趨勢(3)新領域、新熱點與新發現
千年前,中國人發明1種馬具,歷史學家說:它改變了歐洲歷史
隋唐制度史研究:史學綜合化趨勢下有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