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港口競爭優勢的
中國港口競爭優勢的
「馬太效應」
與絕大多數後發國家不同,我國在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表現出了強大的動員能力,從而奠定了甚至相對於許多發達經濟體的優勢,遂使我國有可能憑藉基礎設施的「馬太效應」增強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
今年春天,有兩條新聞從一個側面折射我國外貿競爭力與表現的潛在走勢:全球最大的45萬噸級超巨型油輪「泰歐(TI Europe)」號先後靠泊寧波大榭港區和大連港,全球最大集裝箱船「商船三井成就」輪(MOL Triumph)交付使用並安排到「大連—歐洲」航線,沿途停靠天津、洋山、寧波、舟山、鹽田等港口。
這兩條新聞對我國外貿的意義在於其運輸能力,更在於對運輸成本的影響。在全球化競爭的市場上,曾高度依賴低成本競爭優勢而起家的「中國製造」如何化解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的壓力?人們討論多數集中在製造業環節,這當然必不可少,但到達最終消費者手裡的製成品價格,須考慮製造、運輸等各環節的整條產業鏈。因此,一國運輸等基礎設施優勢如能形成「馬太效應」,就可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漲對其製造業成本競爭力的影響。
因為大型船舶和高效鐵路、公路系統在建設和運營成本上有優勢,一國如能建成、運營高效鐵路、公路系統和大型深水港,無論輸入能源、原材料,還是出口製成品,都能因此節省不少成本。特別是港口設施,越是在水深和運營效率上有優勢,就越能吸引主要航運公司和巨型船舶停靠;而主要航運公司和巨型船舶的停靠,又會反過來越發增強進口能源、原材料和出口製成品在這方面的成本優勢,從而實現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更大的物流量,吸引更多主要航運公司和巨型船舶,形成「馬太效應」。
且以運載原油的油輪為例來剖析大型船舶在建造和運營上的成本優勢。油輪載重量從一兩千噸至數萬噸、數十萬噸不等,在二戰後各類海上貨運船舶的大型化浪潮中,油輪噸位上升最為突出,相繼出現了16萬載重噸以上的超大型油輪。1976年,法國建造的「巴蒂呂斯」號超級油輪載重量高達55萬噸。同年,日本橫濱製作所開始建造「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號原油船,1981年下水,列入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船隊,該船長458米,寬69米,總承載657018噸,滿載排水量825614噸,一次可裝載原油近410萬桶,成為迄今人類建造的最大船舶。2002年前後,韓國大宇重工相繼建成4艘45萬噸級的泰(TI)級超巨型油輪,分別命名為「泰非」、「泰亞」、「泰歐」、「泰澳」,載重能力44.15萬噸,滿載吃水23.6米,2010年「海上巨人」號拆解後,這四艘巨型油輪成為目前全球在航的最大船舶。
與小型船舶相比,大型船舶特別大型油輪可從兩方面降低建造與運行成本:首先,油輪載重量上升幅度小於其尺度上升幅度。與萬噸級油輪相比,25萬噸級油輪載重量增4倍,長度只增50%,寬度、吃水則分別增加70%、60%。第二,大型油輪維持一定速度所需主機功率相對較小。25萬噸級超級油輪以16節速度航行,所需主機功率為3.5萬馬力。若建造2艘10萬噸級、1艘5萬噸級油輪,總載重量同樣是25萬噸,維持16節速度航行所需主機總功率為6.3萬馬力,多80%。
由於上述兩條原因,超級油輪造價和運輸成本均低於同樣運輸能力的中小型油輪。據統計,與5萬噸級中型油輪相比,25萬噸級超級油輪每載重噸造價可降低35%,單位運價可降低43%,且超級油輪噸位越大,每載重噸造價和單位運價降低幅度越大。
與絕大多數後發國家不同,我國在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表現出了強大的動員能力,從而奠定了甚至相對於許多發達經濟體的優勢,遂使我國有可能憑藉基礎設施的「馬太效應」,增強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
在能源、原材料進口基礎設施上,雖然「泰歐(TI Europe)」輪2005年3月就第一次靠泊寧波港,但那時我國尚無45萬噸級碼頭。2010年8月,我國第一座45萬噸深水原油碼頭大連港中石油國際碼頭有限公司22號泊位投入使用;同年12月,寧波大榭港區實華二期45萬噸原油碼頭建成,2012年5月投產,我國由此擁有了亞洲最大的45萬噸級原油碼頭。「泰歐(TI Europe)」輪今春分別靠泊寧波港大榭港區、大連港,並在寧波港以載運原油33.96萬噸的數字創造靠泊國內港口單艘油輪實際裝載量最高紀錄,就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而能接待超巨型油輪的成本優勢,又終將直接間接體現在中國製成品的投入成本上。
「商船三井成就」輪屬於全球三大航運聯盟之一的「THE聯盟」,載箱能力高達20170標準箱(TEU),是全世界第一艘兩萬箱級集裝箱船。這條船正式交付使用後就被安排到「大連—歐洲」航線,沿途停靠天津、洋山、寧波、舟山、鹽田等國內主要港口,表明我國港口設施及其運營效率比國外港口有優勢。
所以,中西部要靠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在國際性產業轉移競爭中勝出,東部還要鞏固、提升在國際上的優勢。改善基礎設施硬軟體,永遠沒有止境。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Gap開中國最大旗艦店自救
※銷售無證醫療器械 賽默飛收到80萬罰單
※盤前:道指有望開盤便創歷史新高
※「大质量」体系助力上汽通用炼就卓越品质
※青島農商銀行董事長劉仲生出席並致辭
TAG:新浪港股 |
※外媒:中國科技競爭的優勢來自於海量數據
※城市競爭的中國局
※英國媒體:中國巨大威脅-中美高端製造業競爭
※國際競爭本質上是中心城市的競爭
※中國商務部:歡迎有競爭力的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深化軍民融合 搶佔國際軍事競爭優勢
※隆國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中國工業競爭指數反超韓國!
※應對中國競爭:美智庫研究員呼籲美國加大戰略創新投入
※美媒:美國重提「大國競爭」或面臨單打獨鬥
※超級計算機競爭激烈,中國優勢獨特,成功扼住美國技術的「咽喉」
※中美科技大競爭時代,中國一優勢將助中國科技騰飛!
※面對中國本土強大的競爭對手,韓國三星的利潤暴跌
※大國的競爭沒有殺手鐧—評美國減稅對中國影響
※美國針對中國搞大國戰略競爭 除了「台灣牌」還有這些「陰招」
※蘇寧張近東:引領競爭才是競爭的最高境界
※亞洲競爭力排名:韓國摘第一,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台灣隨後
※挺進紐約,時尚環保已成為中國紡企競爭新優勢
※美媒:貿易戰助中國提高競爭力
※這是未來大國間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都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