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黃其洪:後形而上學時代,辯證法如何存在?

黃其洪:後形而上學時代,辯證法如何存在?

辯證法

在後形而上學時代,形而上學已經終結,實踐哲學成為第一哲學,那麼,實踐領域就成為後形而上學時代辯證法活動的主要領域。

原文:《後形而上學時代辯證法如何存在》

作者:西南大學教授 黃其洪

1

「後形而上學時代」的來臨

在以往對辯證法的反思中,往往將辯證法視為理論哲學的一種方法。無論是否定性的辯證法,還是肯定性的辯證法,雖然它們對辯證法的功能和理論定位恰恰相反,但是,都只在理論哲學的範式中來討論。

否定性的辯證法以芝諾、康德和阿多爾諾為代表,或者認為思維中的矛盾證明了感性世界的多元和運動是假象;或者認為思維中的矛盾證明了有限的思維無法把握到絕對,因此知識只能在可能經驗的範圍內有效,而無法達到超越性的存在;或者認為辯證法的意義不在於追求同一性而在於消解同一性。

肯定性的辯證法以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為代表。他們都認為思維中的矛盾並不是惡,而是一種在思維中把握絕對和現實具體的事物的必要形式。無論是古代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還是近代的黑格爾,都通過辯證法來建立形而上學的體系,因此,正如黑格爾所言,在他們那裡,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合流了。尤其是在黑格爾那裡,辯證法不僅是一種思維的形式,還是客觀現實的內容本身自我運動的過程,因而,辯證法是矛盾的思維形式與思維內容的同一。通過辯證法,展示的是作為大全的唯一的超驗實體自在自為運動的過程和內容。在形而上學的時代,無論是外在形而上學,還是內在形而上學,都建立在辯證法的基礎上。正因如此,長期以來,西方哲學都認為辯證法是一種理論哲學的方法,而不是實踐哲學的方法。

正如海德格爾所言,尼采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顛倒了形而上學。在這種顛倒中,將形而上學的虛無主義本質深刻地揭示出來,再加上現代科學與技術對形而上學的實現與完成,形而上學在現代終結了。

形而上學終結之後,留給哲學的是一種非形而上學的思想。馬克思也宣告了形而上學的終結和一種實踐哲學的可能性。德里達認為,海德格爾依然保持著一種「在場的形而上學」,為了更徹底地遠離形而上學,必須從根上批判這種「在場的形而上學」。對「邏各斯中心主義」和「語音中心主義」的批判,就是批判這種在場的形而上學的具體策略。哈貝馬斯宣告意識哲學的破產和主體性的黃昏,認為主體間性和商談理論、交往理論是這個時代新的哲學精神。維特根斯坦則認為那些討論實體、價值、道德和審美的概念都是無意義的概念,哲學應該放棄對這些概念和命題的討論,而要麼專事對科學命題的分析,要麼專事對日常語言遊戲的討論,去發現那些小的規則,而放棄大的普適的規律。總之,他們都從各自的角度不斷地宣告形而上學在現代的終結,宣告一個「後形而上學時代」的來臨。我們現在姑且不去討論這種宣判是否符合實情,先假定這種判斷是準確的。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後形而上學時代與形而上學時代的根本區別是什麼?在後形而上學時代,辯證法是否還可以繼續存在?如果可以,它將以怎樣的方式存在?什麼領域是其活動的領域?

2

實踐哲學成為第一哲學

後形而上學時代與形而上學時代有很多的區分,但是有一點可能是根本性的:在形而上學時代,哲學家相信有一個超驗的實體的存在,相信這個超驗的實體要麼以外在的方式進入個體的生活,要麼以內在的方式進入個體的生活,生活的價值的最終來源是這個實體,它是絕對的標準,個體生活的意義離不開這個超越的實體。即使是反形而上學家,也以某種方式承認了超驗實體的存在和作為價值源泉的地位。而那些形而上學家就更是如此,他們認為,人要想過好現實的生活,必須理解這個超驗的實體,理解這個世界的現實是如何由這個實體發展而來的,在其中體現了怎樣的實體的目的。

因而,在形而上學時代,理論哲學是第一哲學。而到了後形而上學時代,哲學家不再相信有一個超驗實體的自在存在,要麼認為根本就不存在超驗的實體,要麼認為即使存在也是人為設定的存在,而不是自在的存在。既然後形而上學斬斷了人與超驗實體的客觀自在的關聯,那種以理解這個超驗實體及其與現實世界的關係的理論哲學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取而代之的是從現實具體的人出發,立足於人的有限性的思考,這種思考的目的不在於理解這個超驗實體是什麼,也不在於理解現實世界是什麼,為什麼如此,而在於如何更好地協調自身與現實世界的矛盾和對立,如何去改變現實,使之更有利於有限的人的生活,因而,實踐哲學在後形而上學時代成為第一哲學。既然如此,傳統的作為理論形態的辯證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合法性。但是,作為理論形態的辯證法是不是辯證法的唯一形式呢?在我們看來,如果拋掉黑格爾有關「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教條,斬斷辯證法的形式與超驗實體和大全內容之間的必然關聯,就會發現在形式上辯證法強調的是矛盾的概念之間的對立與統一的關係,是不同的普遍性的概念之間的非形式邏輯的複合。這種辯證法的形式除了在作為理論形態的形而上學中存在之外,在實踐領域也存在。既然在後形而上學時代,形而上學已經終結,實踐哲學成為第一哲學,那麼,實踐領域就成為後形而上學時代辯證法活動的主要領域。在理論形態的辯證法式微的同時,作為實踐的辯證法卻迅速崛起。

3

什麼是實踐的辯證法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看法,實踐是與理論和創製都不同的活動。理論活動的對象是永恆不變的對象,理論只是解釋現實而不直接改變現實。創製雖然也和實踐一樣面對的是變動的對象,但是創製活動其目的在自身之外,而不在自身之中。與此不同的是,實踐活動的目的就在自身之中,實踐活動成就的是活動自身的善,而不是活動之外的善。就亞里士多德而言,倫理和政治的活動是實踐活動,這些活動都與具體的實踐情況有關,面對的都是特殊的對象,而無論是這個具體的實踐情境,還是這個特殊的對象,每一個都包含著許多不同的普遍性的規定和原則,有的甚至相互衝突。為了使實踐活動成功,必須使這些不同的普遍性結合在一起,實現它們之間的某種中道,按照適度的原則來處理這些事情,過與不及都會導致實踐活動的失敗。而實現這種中道的德性和能力就是實踐智慧。

實踐智慧既是一種德性,又是一種能力,是二者的統一。到了近代之後,哲學家們突破了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將生產勞動也納入到實踐的範疇,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更是需要實踐智慧,因為任何一種生產活動,實際上都涉及到多方面的普遍性的因素,這些多方面的普遍性因素結合在一起才是一個現實的勞動對象,最典型體現這一點的就是工程技術。一項工程技術要想成功,必須實現多種普遍性要素之間的符合中道的複合。要做到這一點,既與普遍性的科學理論有關,因為它們揭示了這個特殊之物的普遍性要素,同時又不能停留於某一種普遍性,否則其他的普遍性會干擾此項工程的實施。所以,在生產勞動中特別是在工程技術中,也需要實踐智慧。總之,無論是在倫理和政治的傳統的實踐領域,還是在生產勞動的現代的實踐領域中,都需要實踐智慧。而由於實踐智慧是一種按照中道的原則來實現不同的普遍性之間非邏輯複合的德性和能力,它在形式上與辯證法的形式完全契合。因此,如果實踐智慧也追求某種確定性的話(它當然要追求,否則實踐就會失敗),那麼這種確定性一定是由實踐的辯證法提供出來的。實踐智慧就是後形而上學時代的辯證法。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62期第5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一章到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需回歸初心
有哪一個瞬間,你覺得爸爸老了?
西部經濟發展需預防財政結構性風險
火線上任的「學霸」女外長,站在了韓國外交的「岔路口」

TAG:社會科學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解析虛擬軍事時代的戰爭辯證法
王羲之的辯證法:直和曲
狗狗突然嘔吐,如何緊急施治?懂得辯證法很重要
《關於健康的辯證法》此文不錯,見解獨到,與朋友們分享
爭端是一切辯證法的源泉
吸引和排斥的辯證法,第一次讓你真正地明白引力!
炮彈飛行為何必須依賴空氣阻力?這裡閃耀著唯物辯證法的光輝
曾仕強:《易經》是全世間最高明的辯證法
不可不知的陰陽轉換辯證法
論文推介‖從「幻相的邏輯」到「現象學的邏輯」——探討胡塞爾對辯證法的處理方式
讀書也講辯證法
被誤讀的國術:虛實背後的「身體辯證法」
中國學者對黑格爾的深度批判:辯證法不再出人才!
辯證否定觀與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關係
唐正東:《資本論》的經典意義在於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
軍事訓練也要講辯證法
關於西方學者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批判的述評
屋宅坐向吉凶的辯證法
哲學的終極整體與客觀 心之學的辯證法
經典著作導讀——列寧《談談辯證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