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文題折射社會變遷

作文題折射社會變遷

高考作文,是最能考查考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道考題,是「為國掄才」分量最重的一把尺子,更是社會進步、時代變遷的一面鏡子

一組五篇報道,見當日微信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海鷹 樓辰

2017年高考已經結束,但高考作文的「刷屏」之效仍在持續。考場內外,網上網下,人人爭說。

事實上,作文,是最能考查考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道考題,是「為國掄才」分量最重的一把尺子,更是社會進步、時代變遷的一面鏡子。

細數恢復高考40年的作文題,算上全國卷和各省卷,一共出現了數百道。透過這一面面鏡子,可以看出中國不斷前行、追逐夢想的腳步。

「為國掄才」弘揚核心價值觀

「你所認識的中國」,「最新鮮的」一道高考作文題。

「這其實在考查青年學生對於祖國的認知和情感。」多年參與高考閱卷工作的山東省實驗中學語文教師石晶說,像這樣對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念的考查,始終是40年高考作文的一條主線。她說:「雖然核心價值觀是最近幾年才提出來的,但它其實一直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底色。從40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來看,核心價值觀始終貫穿其中,未曾偏離。」

中共山東省委《支部生活》雜誌社總編輯劉相,依然記得他1977年參加高考時的作文題目:《難忘的一天》。他寫的是1976年10月6日,中國歷史車輪轉折的那一天。

在作文里,他闡述了歷史轉折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意義,用上了廣播里常說的「挽救了黨,挽救了國家,挽救了民族」這樣的字眼,並聯繫到自身命運。他說:「如果不是這一歷史轉折,我就參加不了高考。說不定我就老死農村,或當一輩子的民辦教師。」

不論是1977年的各省卷,還是之後幾年的全國卷,作文題多是宏大敘事,且政治色彩濃郁。例如1977年北京考題《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吉林考題《偉大的勝利——難忘一九七六年十月》,湖南考題《心中有話向黨說》,1978年全國考題《縮寫〈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等。

進入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逐步展開,社會秩序得以重建。作文題視野隨之轉向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如1981年考題《毀樹容易種樹難》,1982年考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983年考題《毅力與恆心》等。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在經濟建設取得成就的同時,各種社會問題也逐步暴露。作文題目開始針砭時弊,通過具體、生動的現實生活材料,引導青年學生辯證思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1992年的考題「碎玻璃罐」,教導青年學生在不良社會風氣中要養成公德意識、公民觀念,這與當時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吻合。再如1996年的《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和《截錯了》,意在引導學生樹立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方法。

進入新世紀,中國社會開放度、包容度空前提高。這一時期的高考作文,堅定弘揚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捍衛著社會的主流價值和正能量,如2001年的《誠信》、2002年的《心靈的選擇》、2007年的《幫助》、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同學關係》……

「40年來的高考作文題,把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統考了一遍,像誠信、敬業、友善等主題,還不止一遍。」石晶說。

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黃萬華1977年參加高考,工作以後多年參與山東語文卷的命題工作。他說,在中國,高考從來都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人才選拔。18歲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在作文中考查價值觀,正是「為國掄才」的需要。

體現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徵

一名高中資深語文教師說,語文教師和出題人是一對「天敵」:一個絞盡腦汁要押題,一個費盡思量避免考生套作,以至於要在考試要求裡面直接註明「不要套作」。

「哪個老師押中了題,坊間總能津津樂道好一陣子。事實上,對高考作文命題規律沒有研究的老師,是不可能押中題的,除非運氣爆表。所謂押題,更多地是琢磨命題規律,用以指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這名老師說,押題最關鍵的無非是讓學生多關注近年的社會熱點,把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事件作為寫作材料,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這其實也是引導學生多角度認識社會。

從「押題套路」可以看出,40年來,絕大多數的高考作文都把視野投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許多年份的作文題,其實都可以從當時的社會大事件中找到「原型」。

今年的山東卷作文,讓考生針對「不打烊書店」談感受。最近幾年,北京、杭州、合肥等地的一些書店,開始24小時營業,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果更深層次地思考,隨著互聯網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普及,人們的閱讀也進入了「淺閱讀」時代,這在社會上引發了人們對於精神世界碎片化的擔憂。

再比如2013年全國課標卷二的考題,是一則關於同學關係的材料,要求考生就此發表評論。就在當年,復旦大學投毒案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名校高材生為何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線?這是當時社會普遍在思考的道德問題。

高考作文關注社會,不僅是對熱點事件的簡單回顧,更是要考查青年學生探討社會發展,反思社會責任,詮釋社會道德。

例如1991年的高考作文,讓考生以「近墨者黑」或者「近墨者未必黑」為題,寫一篇發言稿,意在引導學生自覺抵制社會生活中不良影響,加強自我修養。再如1993年的作文題是針對「幫同學補課該不該收取報酬」這個話題寫一篇廣播稿,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利益觀。

我國在新世紀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年代,人們的思想也處在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時期。因此,高考作文命題由以關注社會熱點為主轉向關注人的修養品行,關注精神空間。如2002年高考作文《心靈的選擇》,2004年全國卷一《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全國卷二《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上海卷《忙》,2005年天津卷《留給明天》、遼寧卷《今年花勝去年紅》、廣東卷《紀念》、湖南卷《跑的體驗》等,這些題目既放眼社會人生百態,又關注個體生命體驗,引導學生用「我」之筆,說「我」之見,「抒」我之情。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老師馬艷文認為,伴隨著社會改革和社會轉型步伐加快,高考作文命題體現了多元價值的變遷和學生的個性心理,即在尊重考生獨立的主體意識的前提下,在作文命題的規範和要求下,盡量賦予學生真實表達和自由思考的權利,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徵。

緊扣社會變遷軌跡

40年滄桑巨變,高考作文命題形式也歷經多次變革。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語文教研員萬福成說,恢復高考以後,作文命題形式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即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幾個階段。「從命題形式的變化,可以明顯看出中國社會思想從整齊劃一到高度解放的歷程。」

萬福成認為,剛恢復高考時的作文,限定題目、限定文體,考生只能在有限的空間里做文章。這對考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束縛。隨著命題科學的進步,自定立意、自擇文體、自擬題目的「三自原則」,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標配」。每一個考生都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自己熟悉的領域,盡情書寫自己的觀點。

「從這些寫作要求上,不難看出從一元到多元、從封閉到開放的變化軌跡。」萬福成說,特別是進入新千年,高考試卷一改過去全國大一統的做法,逐步進入全國卷和多個省份自主命題共存的局面。之後的高考作文題目更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

黃萬華則從文章立意角度分析了40年來的高考作文。他說,前幾年高考作文基本延續了「文革」之前命題作文的方式,例如《毀樹容易種樹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題目限定了文章立意方向,考生基本上沒有發揮空間。如果偏離了考題限定的方向,必將面臨嚴重失分。」黃萬華說,這其實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還處在「一元時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全社會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打開了國人的思想空間。人們看待問題不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更多地講求辯證思維。同時,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也為不同聲音提供了空間。

這一時期的高考題目,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引導學生對同一事物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切入,鼓勵質疑和批判的思維探究。萬福成舉例說,如1990年的高考作文,讓考生就玫瑰「花下有刺、刺上有花」展開議論,考生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理解作文,只要言之成理、順理成章,都可以獲得高分。再比如1995年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據寓言詩《鳥的評說》寫一篇議論文,旨在引導考生用辯證的眼光評價事物,既要看到不足,又要看到長處。

「這一時期的作文題目,明顯不再要求論點的整齊劃一,而是給予考生一定的思想空間,可以這麼說,也可以那樣說。」萬福成說,這與當時整個社會的進步完全合拍。

隨著傳統文化的更新、外來文化的引入,以及現代科技和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進入新世紀後,中國社會文化明顯進入多元化時期,社會思想也逐步走向了解放。

這一時期的高考作文命題進一步走出1990年代「雙向辯證法」的模式,徹底衝破舊式封閉的思維藩籬,還學生馳騁想像和多元創新的思維空間。

多年參與高考作文閱卷的石晶說:「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目,閱卷中可以發現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立意角度,都是符合命題要求的。正如2000年的高考作文題所表達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世界是參差多態的,開放性作為我們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在高考作文領域體現得淋漓盡致。」

石晶說,從學生寫作的表達方式上看,有記敘、議論、說明、描寫等;從文體上看,有議論文、記敘文、散文、科學小品文,甚至有書信體、多幕劇、聊天記錄、文言文等樣式,可謂千姿百態。

山東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山東省社會學學會會長李善峰認為,恢復高考的40年,既是中國社會急劇轉型的40年,也是各種價值觀不斷碰撞激蕩的40年,更是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40年。從提倡集體主義到張揚個人主義,從一元價值觀到多元價值觀,從以社會為中心到以個人為中心,從抒發政治理想到解決現實問題,高考作文忠實記錄了偉大時代的一個個足印。LW

刊於《瞭望》2017年第25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 的精彩文章:

這一代父親留給我們的
卡達斷交風波中的隱身「莊家」
140多噸醫療垃圾流入市場!起底醫療廢物跨省「黑金鏈」
9年「限塑令」名存實亡?
美國「能源新政」走出白宮道阻且長

TAG:瞭望 |

您可能感興趣

服飾變化折射社會變遷(品牌論)
清代法律轉型與社會變遷
謝勇 吳大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治理模式的變遷及其理念轉向研究
英媒:中國結婚照演變歷程 折射中國社會大變遷
泰拳發展變遷
哪吒影視形象變遷史
清代滿族裘皮服飾演變與社會變遷
甲骨文裁員:技術變遷引發的小人物沉浮
紅色文物見證歷史變遷
「改革開放40周年社會變遷與社會治理」高端論壇預通知
台海大喇叭背後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係變遷
大國權力競爭因何引發技術革命?——萬字長文透視全球科技變遷的政經邏輯
看一線韓星妝容變遷 你會震驚化妝有多重要
何常在新作《浩蕩》記錄時代變遷
搶紅包集五福 「新年俗」折射中國社會變遷
改革開放40年,金鷹節見證中國社會文化生活變遷
第八講 自然地理環境變遷、整體性與差異性
窯洞的歷史變遷
主題與技藝:當代河流詩寫的變遷
我們只能去適應世事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