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納入中考後, 體育課如何「轉型」?

納入中考後, 體育課如何「轉型」?

前不久,河南省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九年級(2)班學生郭浩田,經過1000米跑、實心球、立定跳遠三項測試,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並且由於喜愛運動、積極鍛煉,老師給他了平時分滿分。最終,郭浩田以69分的成績通過了今年的中招體育考試,雖然沒有達到70分的滿分,但他和家長都十分滿意。

近日,全國初中升學體育考試陸續在全國展開,初三學生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考試中。面對考試,有人歡喜有人愁:一些人突擊練習,成效顯著,一舉拿下滿分;而一些人百般努力之下卻效果不佳。

2016年9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學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中考體育能否促進學校體育發展?如何避免出現體育應試的情況?體育成為中考科目後將會發生哪些變化?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體育過程性評價怎樣落到實處?

從今年寒假開始,北京市丰台二中初三學生周新就在媽媽的陪同下,開始了中考體育的衝刺訓練。籃球運球、擲實心球、1000米跑,每到周末,他都會在學體育出身的媽媽指導下一一加以練習,三項成績穩中有升。近日,參加中考體育時,周新發揮出色,三項成績都過了滿分線。

周媽媽告訴記者,孩子上中學後,由於有了體育考試和過程性評價的要求,「作為家長,我們對孩子的體育鍛煉也重視起來。剛開始我們就是想不能讓孩子在體育考試中丟分,時不時地督促他參加體育鍛煉。現在孩子不僅喜歡體育運動,學習成績也好,體質也得到增強」。

近年來,隨著各地中考體育的深入開展,學生、家長、學校、社會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都在逐步提升。

當年積極推進中考體育的教育部體衛藝司原副司長曲宗湖認為,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不斷完善後,呈現出較好的效果:使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保證了體育課的正常進行;促進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使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有助於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加強了學校體育的科學研究。

四川省天府七中校長陳剛認為,中考體育起到了「指揮棒」的作用,不但激發了學生參加鍛煉的熱情,也帶動了學校堅持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安徽阜陽太和二中校長時浩說,體育成為中考科目後,學校會更在意學生的體育鍛煉。「這關係到學生的中考成績和升學,我們會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體育在整個學業中的比重。」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教體局副局長邱雲告訴記者:「孩子升學壓力很大,對孩子來說,哪門功課重要,精力就自然會投向哪裡。鄭州市在實施中考體育之初,很多家長不認同,認為孩子胖一點或者戴副眼鏡不算什麼。但現在,絕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已認識到中考體育的積極意義,尤其是成了中考科目後,更重視體育了。」

北京市也先後對中考體育進行了數次改革:一是增加了中考體育的分數,把過程性考核納入其中;二是豐富考試項目,完善考試標準,把足球、排球項目納入考試的選考內容,並不斷修訂考試標準;三是引入智能化的測試儀器,提高考試的公平性;四是把體育考試的管理權委託給考試管理部門,改變了「管辦不分」的狀態。

與北京市一樣,近年來,為了加大對平時體育鍛煉的考核,不少地方都將日常考核計入總分。目前,各地體育成績佔到了中考總分的30分至70分,如北京、河南等;少部分地區實行高分制,有的甚至達到了100分,如黑龍江省大慶市。

在中考體育改革中,對於如何運用好過程性評價推動學生平時的體育鍛煉,各方看法莫衷一是。教育部曾多次發文要求採取「過程性評價+現場測試」的方式,但在2015年,教育部委託專業機構對全國19個省的99個城市的體育中考方案進行比對分析發現,採用「現場測試」的城市佔到總數的64.6%。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在目前我國誠信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過程性評價如何真正落到實處,值得各方關注。

怎樣避免「考什麼練什麼」

記者上班每天都要路過一所學校,這所學校里長期在籃球場上擺放著一些障礙標誌物,學生每天幾乎都要做同樣的動作——運籃球過障礙標誌物,卻很少見學生們進行籃球比賽。一打聽方知道,學生是在每天練習中考項目——籃球運球過障礙,希望以此實現提高中考體育分數的目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在今年的全國政協第三次全體大會上提出提案:青少年對體育的熱愛來自興趣,興趣要從小培養,需要習慣養成。學校體育課不能成為「掙分課」,不能「只練考試項目」。建議改變學校體育教學「重體能、輕技能」的局面,注重興趣養成,做到基礎能力和專項技能並重。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專項體育教學,使學生最終成為有興趣、懂門道、會欣賞、能參與的忠實的體育消費者。

正如姚明所說,在有的地方,個別學校從初一開始就只上中考體育考試項目,沒有任何技能教學,更別提從興趣化入手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了;還有一些地方,把體育課上成了體質達標課,成天練體能,學生上了多年體育課卻學不會一項技能,背離了體育與健康課的本意。記者前不久在重慶、北京等地的個別學校看到,初二的體育課已經被上成了實心球課和仰卧起坐課,成了名副其實的「應試課」。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博士認為,個別地方出現的體育應試現象,至少在以下方面深深地傷害了孩子們和學校體育:一是讓孩子們厭惡體育,二是讓孩子們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三是讓孩子們一項運動技能都學不會。

毫無疑問,作為破解學生體質下降的一劑良方,初中升學體育考試無疑起到了其應有的作用,但應試現象的「苗頭」似乎在警示我們,體育的應試現象也需要治理。

記者調查發現,體育成為中考科目後,一些地方已經開始調整思路,將更多體育項目加入到考試題庫中,同時在秋季或春季開學時,公布考試內容。「這對改變『考什麼練什麼』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也為孩子們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基礎。」江蘇省常州市的一位校長說。

體育課程該如何調整?

「體育成為中考科目後,必須在課程建設上做一些調整和改變。」河南省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校長董慧蘊說,「首先是課時量的增加,既然享有與語數外同等的地位和待遇,那麼課時量應該有所增加,不然很難保證它的中考科目的地位。」

在董慧蘊看來,課時量的問題需要學校內部進行調整,「因為總的課時量是不變的,要提高體育課課時量,多少會衝擊學校的社團活動、校本課程,包括自習課。不過,一周拿出幾節活動課,把體育運動課時量加進去是可行的,這樣也可以增加孩子們的運動量,提高鍛煉的有效性」。

陳剛認為,體育的課程價值除了體育本身,即對身體健康有價值外,還有意志品質、團隊意識以及勝不驕敗不餒等育人功能。因此,作為一名校長,一定要真正認識體育的育人價值。陳剛在擔任天府七中校長之初,就規定初中每天至少有一節體育課。「我跟我們的小學校長說,如果我是小學校長,體育和藝術的課時一定要跟數學和語文課時完全相當,甚至超過它。」

長期分管體育學科的邱雲認為,體育成為中考科目後,課時肯定不夠。「把課時調到與語數外一樣的標準根本不可能,金水區的做法是,所有的技術、技能都在課上教,學生的體質、體能在大課間活動中練。重要的是要保證學生在校上下午的兩個大課間(各半個小時)時間。」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中學校長姚煥成指出,體育一旦成為中考科目,體育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必須要有很大的提升才行。「體育教師一要起到引導、引領作用,二要起到榜樣作用,要『行為世范』地帶動學生積极參与到體育運動中。」

重慶市南岸區在體育成為中考科目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動作:校長或分管校長深入第一線落實中考體育各項工作;通過家校結合共同幫助孩子。比如,在學生家長與任課教師之間建立了中招體育考試的QQ群,方便了解和輔助學生的學習、複習情況;充分利用三級教研網路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焦點、熱點問題進行多項與專項教研;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專項「課課練」,提高運動能力和水平,每月、每學期均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測。

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岸區教委副主任唐文告訴記者,2016年南岸區參考人數為7643人,全區平均分為45.81(滿分為50分),2017年南岸區參考人數為7895人,平均分為46.22,凈增0.41分,增幅達0.9%。「最令我高興的是,一年來,學校體育的學科地位進一步提升,堅持課餘體育鍛煉的人數陡增。」唐文說。

在吳鍵看來,如何落實「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學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的要求,是擺在學校體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作為學校體育管理部門及學校體育工作者,必須精心設計,嚴密組織,確保中考體育健康有序推進。

吳鍵認為,要真正實現體育的中考科目地位,必須在完善體育考試制度、落實和維護體育考試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完善制度就是要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體育考試制度體系。與語數外的考試制度相比,當前的體育考試制度體系還處於初級階段,需要在不斷完善中,將其「鎖進位度的籠子」,用制度規範行為,用準則培養習慣。

其次,好的制度貴在落實,其生命力在於執行。因此必須在抓好體育考試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貫徹落實上下功夫,要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及時貫徹落實體育考試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者追究責任。

再其次,要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觀念,在體育考試中做到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

最後,要研究標準。目前我國的體育考試從30分到100分不等,既有「一考定勝負」的考試方法,也有「考試+過程性評價」的綜合評分。然而,究竟是30分合理還是100分合適,誰也說不清楚,久而久之,體育考試的科學性、公平性難免受到質疑。

「但無論怎樣,體育考試都應遵循幾個有利於:有利於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有利於促進學生積极參加平時的體育鍛煉,上好體育課;有利於對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全面綜合評價;有利於保證學生的安全、減輕學生的負擔;考試的方法要簡便易行、公正合理。」吳鍵說。(本報記者 李小偉)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22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充分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爸爸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引路者
父教不該形同虛設
洪堡的教育遺產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以後的體育課這樣上,你會愛上體育課嗎?
?新課標來了,體育與健康課該咋上?
如何上好體育課
面臨新技術革命,體育版權如何實現自我增值?
體育資訊:如何評價劉詩雯目前的技術瓶頸?要怎麼突破?
沉浸式媒體是怎樣帶動體育內容消費的?
記住體育考試前的6大準備!讓體育考試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搶七!競技體育最美妙的時刻
華帝的成功可否複製,體育營銷應當如何?
狂歡背後誰來買單‖賽後體育場館如何延續生命力?
實拍:00後女孩穿成「這樣」上體育課,考慮過體育老師的感受嗎?
體育比賽歷史上的怪事,甚至改變了體育歷史
和體育科研專家聊完後,六六的體育課外班我重新做了選擇
如何進」體育」胎教
戰略投資蘇寧體育,「從天而降」的優酷體育究竟是怎樣一局棋?
斐訊體育與路越體育戰略投資簽約儀式成功舉行
當「體育生」成為歷史:一刀切的背後,可能有體育培訓的一次機會
中國的體育課為什麼不行
必看!浙大體育課改背後的課程改革「高招」
考辛斯加盟勇士隊,NBA大結局了嗎?這是我們想要的競技體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