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用評茶的方式評一把壺,會有什麼好玩的事發生?

用評茶的方式評一把壺,會有什麼好玩的事發生?

尋找一把適合泡岩茶的紫砂,這個話題很早我們就反覆的討論過,只是一直覺得要嚴謹的對待一泡茶,一把壺似乎變數很多,壺的大小器型,再加上岩茶品種的豐富多變,也許適合肉桂未必適合泡水仙,問題太多想的頭大,就暫時擱置起來。

春節在台灣旅遊的時候看到一本閑書,裡面說到紫砂壺的理與趣的關係:「壺者,玩具也,玩具之可愛在趣不在理,知理不知趣是為下乘,知理又知趣方為上乘」。

想想也是,岩茶教室本來就是希望用最好玩的方法和大家一起讀懂最難懂的茶,不就應該用好玩有趣的方式去挑戰嚴肅拘謹的刻板印象嗎?

這次的評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次壺的選拔賽,共有十二名參賽選手出席。

其中有兩個蓋碗選手,十把泥料壺型各不相同的紫砂壺。選拔賽的錄取標準就是蓋碗的標準,如果香和水兩項都不如蓋碗的,我們就勇敢的砸了吧…

Ps,為了方便後面測評的壺型記錄,內容中的壺都根據表格中的序號為名,顯得他們很數據化管理。

這次測評總共開展了兩天三次。

第一天第一次:

關於Y老師的日常美學,文藝一點叫行為藝術,通俗易懂一點就叫沒有原則。

Y老師我作為一名優質的泡茶先鋒,在泡茶這件事情上從來都是聽從自己的內心。秉承行為藝術的原則,用意念在泡茶。泡好了,就是我的功力好,泡壞了,基本就怪天氣。所以,只要我泡茶的日子,幾乎就沒見過什麼好天氣。

第一輪的測試,就是以我的喜好,在同一天同樣的水源同樣的茶同樣的投茶量,用市場上8g的統一投茶量,以肉桂為測評品種。用這樣的方式試試哪把壺的滋味最好,去挖掘最佳狀態下的「Y老師日常」。

第一輪測試

測評時間:

5月19日14:00-17:30

缺席壺型:

6及12號參賽選手

測評品種:

回應.肉桂

泡茶師傅:

於璞華老師

參與人員:

吳忠華、應紅夫婦,岩茶教室粉絲趙斌,教室人員

測評地點:

回應山房戶外的榫卯亭子

測評方式:

1. 這是一次沒有規則的測評,所以別問我們為什麼分兩批測試對比;

2. 每一輪都是110ml的蓋碗作為及格線標準,第一輪測評的壺為2、3、4號的高、矮、胖梨三兄弟,及8號的方拙和9號的「很有想法」;

3. 第二輪測評的為5號的虛扁、7號的高石瓢、10號的經典石瓢和11號的秦權,當然,參與這一輪的還有在上一輪勝出的壺型;

4. 無論壺型大小、泥料成分,統一8g肉桂的投茶量,注水注滿瓶身,出水時間分別按照1min、3min、5min,三輪定勝負;

5. 部分花絮可參見 @岩茶教室 新浪微博。

測評記錄:

從投茶開始,在座的都是用慣蓋碗的主,紛紛吐槽紫砂,覺得如果沒用工具的話,紫砂的投茶就是一個門檻,而且看茶也不如蓋碗方便。

注水,第一水一分鐘出水。從出速度而言,9號選手「很有想法」明顯贏在了嘴大吐的又多又快的這個優勢上。

但是除了顏值特別外,哪怕它出水速度再利落,還是被pass了。因為,泡出來的滋味實在是「天氣太差」。

同樣在第一輪被淘汰的是8號方拙,大概是因為這兩款的泥料差異,紫泥和段泥的新壺對於香氣還是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當然,最直接的標準就是茶的總體表現低於蓋碗。

而3號、4號的矮梨胖梨君,在第一水與蓋碗不分上下後,當第二水出水時,茶的醇厚和香氣都開始分散和飄忽,所以它們的哥哥(也有可能是弟弟)2號高梨,在第一輪的測評中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將繼續進入第二輪的排位賽。

第二輪測評的為5號的虛扁、7號的高石瓢、10號經典的景舟石瓢和11號的秦權,參與這一輪的還有在上一輪勝出的2號高梨,蓋碗依然像釘子戶一般的存在,作為及格線的參照標準。

第一水出水,這一水懸殊最大的是10號的石瓢和11號的秦權。10號的石瓢是由段泥燒制而成,若按器型的原理推斷,其器型對於岩茶的施展和表現是不會差的,但石瓢較為扁平,一不利於肉桂香氣的釋放,同時泥料的影響也讓這把壺在第一水時,便放大了茶本身的酸澀感,水感也很生硬。

11號的秦權是這次參賽選手中體型最為較小的。按照8g的投茶量和出水的速度,出水時茶葉已經被悶過了,所以第一水的出水效果就如作杯過的茶,不利於「Y老師日常美學」的品飲概念。

繼續開展,開始第二水出水。在等第二水出水的時間裡,大家已經開始猜測哪位選手獲勝的概率最大了。平時幾乎不說話的吳忠華大Boss,對著高石瓢的香氣來回聞,在看出湯的審評碗中,只有高石瓢出的茶湯是見底的,正常鬥茶賽上一般按照這一細節,基本便可以判定該組選手的三六九等啦。

第二輪出水後經在場人員的公投票選排位賽結果如下:7號高石瓢>2號高梨>1號蓋碗>5號虛扁。

而7號高石瓢的勝出用吳老闆的話說,是它泡出的肉桂並不影響品種的香氣,而且還優化了水的醇厚度,水感的質感都提升了一個等級,滋味和口感都飽滿了起來,有一種帶濾鏡後的出水效果。

最有趣的是,應紅過來試的時候,直接感慨,「天啊,這是我家的茶嗎,感覺要提價了。」

秉著嚴謹的不科學原則,剩下1、2、7三位選手繼續作杯m,堅持第三輪的出水。但高梨在前兩輪中已經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將肉桂的香水韻已提前不集中的釋放,最後一輪還是輸給了7號高石瓢。

這一輪的評測雖然比較隨意,但是我們也系統的發現了幾個問題:

1、高身桶的壺型有利於香氣的釋放

2、從新壺表現來看,這幾把朱泥的表現優於段泥和紫泥

3、器型容積的大小也很關鍵。

4、對於玩具而言,顏值很重要,

基本上在場女士都喜歡高石瓢和梨子三兄弟,而9號壺出現了明顯的兩級分化,因為在場沒有一位女士喜歡。而以於璞華老師為代表的四十歲以上中老年男性代表團又一致覺得他有一種笨拙之美,在表情包里叫做蠢萌,估計在現實生活中對於這樣新生事物的審美又找不出具體原因的時候,我們都大言不慚的稱之為「直男審美」。

這把壺還沒有名字,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名字被採納的,鄭小傑會送你一把的。

好多天後的第二次:

第二次測評前我們專門就第一輪自由評測的結果進行了認真的檢討,覺得再給他們一個公平PK的機會,畢竟決定著誰可以得到岩粉的寵幸。

公平的標準我們決定按照嚴格統一的茶水比來測試,通俗的說就是肚子大的就多投點茶。

第二輪測試

測評時間:

5月26日14:00-17:30

測評品種:

回應.肉桂.水仙

泡茶師傅:

黃誠

參與人員:

吳忠華、應紅夫婦,岩茶教室粉絲趙斌、黃誠等,教室人員

測評地點:

回應山房室內審評間

測評方式:

1. 這是一次有規則的測評,依然分兩輪,我們按照審評時的110ml注入量與5g投茶茶水比例測試兩輪,A輪測評肉桂輪,B輪測評水仙組

2.具體投茶比例如下:

3. 出水時間分別按照1min、2min、3min,三輪定勝負;

4.部分花絮可參見 @岩茶教室 新浪微博。

A輪測評肉桂組

原本我想說這叫淘汰賽的,後來想想第一輪叫「吐槽大會」比較合適。綜合大家的槽點,吐槽對象及內容如下:

4號的胖壺,傳說中一胖毀所有,第一水的滋味就又弱又薄,茶的力量感就如壺型傳遞出來的神韻是一致的,蔫了;

5號虛扁,在上一輪和這一輪的第一道水都能把茶的酸味發揮的淋漓盡致;

8號方拙、9號碗壺和10號石瓢,依然驗證了第一次隨意泡時得出的結論,茶香發散不具,再次證明泥料對壺的影響巨大。

第二、三輪開始,認真喝茶。

說起來其實這兩輪的測評反而有意思了起來。如果說第一輪的測評是簡單粗暴的吐槽,那麼之後的比賽就有了劇情式的反轉。

從第二水開始,明顯發揮出比較好的狀態的為2號高梨、3號矮梨、6號水平壺、7號高石瓢,還有第二水開始逆襲的5號虛扁。

2號高梨的特點是讓水變得柔和,3號矮梨是這泡肉桂的香氣保持得最好,它像是一匹黑馬般的把大家都驚艷了一把。到了第三水的時候,被其他壺甚至蓋碗所忽略的香氣,它也表現了出來。

5號的虛扁在第一水被吐槽,大概是它先把不好的東西釋放了,但到了第二水,它反而把肉桂的香氣有力量的表現出來,6號水平壺的水感很好,但到了第三水滋味減弱,並開始出水味,整體並不那麼飽滿。

7號的高石瓢,在這次的規範操作下,生命力開始減弱,前兩水的狀態保持領先,到第三水開始減弱。

因此,我們在三輪出水後選出了3號矮梨、5號虛扁和7號的高石瓢,加試賽一輪。因為這三把壺在呈現這泡肉桂時,雖然風格各不一致,但是他們表現的特徵,或單一、或綜合的,都已遠遠超出蓋碗的及格線。於是,加試賽環節,我們勇敢的把1號蓋碗退居二線。

加試賽結果詳情參見本人筆記:

對比12位參賽選手的綜合測評,3號選手君德矮梨,,在肉桂組測評中獲勝。

B輪測評水仙組

這組測評選用的水仙是應紅選的15年的陳年水仙,今年剛復焙。應紅說她之所以選用這款水仙就是她對這款茶的了解,它有個特別好的味道,但是在蓋碗泡的過程中這個味道沒有辦法表現出來,通過這個測試正好可以找出她想要的答案。

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水仙比的自然是以水感的好壞為首要標準。

第一水出水,8號、9號、10號依然由於泥料的茶藝導致水感的生硬,因為是剛復焙過的陳年水仙,火還沒退全,第一水就泡出了鎖喉的水感,而且很難化開,這點我就不再繼續吐槽啦。

而3號矮梨,4號胖梨和6號水平壺可以把火氣過濾了,並沒有表現出這泡茶的躁感。

第二水開始,我和吳老闆的結論出現了爭議。他覺得3號矮梨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依然是最高的,它不但平和的去除了這泡茶的躁動,在第二水的時候還將這泡水仙的香氣達到一個飽滿的狀態,香落水,水順滑。

而我喝水仙是感受水感,所以是待所有茶進入半溫狀態時才開始測試,這時候的香氣基本在一個水平,而水感的醇厚度是6號的水平壺表現得更加突出。

帶著我們的爭議開始第三水。第三水我們關注的對象便開始集中,誰心裡還不會有個淘汰賽吶。第三水下來,2號、4號、5號和之前隨意形的7號選手,水感都薄了起來,沒有水仙醇厚的質感,而且弱化的水平也表現得比較一致。因此,注意力都集中在3號的矮梨和6號的水平壺兩者之間。

這一次大家的觀點也達成了一致。如果說之前第二水我錯過了3號壺的香的話,那麼6號水平壺的第三水表現應該是它最飽滿的狀態,它和3號之間的差距並不大,第三水它更好的狀態就是水感的柔和,而3號的表現是穩定,每一水的落差並不會太大,綜合性較強。

不出所料的,我們加持。看這兩壺之間,誰笑到最後,誰笑的最好,自然是比那個生命里最頑強的。

第四水3號和6號的單獨pk。6號水平壺在第三水完全透支了生命的能量後,到了第四水開始呈明顯的下滑趨勢,水薄,而這時候的3號壺,居然還透著一股幽幽的蘭花香,這時候這股優雅的香氣反而多了些許俏皮。畢竟,它又贏了。

當然,我們顧著看輸贏,至於應紅說的那股特別的香氣到底有沒有出來嘛,可能得再試一次了。

綜上啊,我們兩輪正經測試的結果居然都是3號君德矮梨。這個結果也是我們意料之外但又趣味之內的。

在這個測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給自己一些雞湯式的思維,蓋碗是不可能完美的,那麼一把壺也不可能完美。

對於團隊中的理工男來說,這個評測的雖然照搬了鬥茶賽的流程與方法,但是遠遠算不上科學,而對於泡茶師傅而言,這樣的實驗有偏向於蓋碗,因為審評的方法是根據蓋碗的特點制定的,甚至有泡茶師傅在我們的後台留言,說這些紫砂壺,隨便那一把他都能泡的比蓋碗好。

我們不敢說這個簡單的實驗就一定驗證了紫砂與蓋碗之爭,也不指望這個實驗過後每個人的茶桌上都擺上一個價值不菲的紫砂壺,但是我們確實很認真的玩了兩天,也在紫砂與岩茶的這個話題上做了些別人沒做過的方式。

要是你也覺得紫砂和岩茶是個好玩伴,明天我們會為你的岩茶提供兩個小玩具。

- E N D -

用最好玩的方法教你喝最難懂的茶。

了解更多關於岩茶的知識與茶文化,關注微信公眾賬號:岩茶教室(ID:TEA-classro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夏季容易身體疲倦,頭昏沉重,甚至長濕疹,用這3款茶有奇效
這裡有篇存茶大全!千萬別丟了!
有人@你,這裡有3個機會免費領茶藝師回家泡茶
紅茶,可以在夏天喝嗎?
喝茶,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富養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沒有見過的一套奇特茶具,身份的代表,沒有它的評茶師就是贗品
品茶和評茶,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喝茶進階中一定會遇到的問題,專業評茶師給你解答!
你的茶是好是壞?資深評茶師來給你把關!
評茶,不如品茶
精通這些副詞,讓你的評茶逼格提升一大截!
審評茶葉內質的指標有哪些?
與其羨慕別人會「品茶」,不如自己先來學會「評茶」!
老茶客口中的評茶術語有哪些?
精通這些副詞,評茶更具專業性!
國家一級評茶師教你辨識古樹茶,不要再被騙了!
普洱茶被蟲咬了還能喝嗎?國家一級評茶師為您專業解答!
滇紅不怕開水盪嗎?專業審評茶葉和日常品飲不一樣
評茶達人白茶篇 白茶怎麼泡好喝
春節臨近,如何選購放心茶?國家一級評茶師教你選茶
如何在家布置一個評茶室
國家一級評茶員帶你從另一種角度了解茶
茶藝師 vs 評茶員丨都是老師,本質卻完全不同的職業路
吳妃玲:國內頂級評茶師告訴你,喝普洱茶不為人知的8大好處!
白茶評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