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健身是堅持的過程,一旦放鬆立刻把你打回原形!

健身是堅持的過程,一旦放鬆立刻把你打回原形!

健身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現代人生活忙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這句天天都能套用個好幾次,儼然已成為日常中最常遇到的困難。

時間總是被工作、家庭、娛樂等事填滿,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都早已訂定

許多人常常把自己壓縮到極限。

一旦發生突髮狀況需要處理時,便會被迫犧牲掉其他規劃好的行程。

像是,原本養好的規律運動習慣,就很容易被放棄掉。

只是這樣一來,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費!

因為人體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有一種重要的特性:"適應能力"持續在作用。這種特性會因應身體不同的訓練方式產生各種不同的變化,範圍非常廣。(維持正常運動的前提下,大部分適應都屬於正面效果)但當你改變規律運動習慣時,例如說放棄掉原本的規律運動習慣,或轉換運動項目、減少運動時間等,那麼,這個能力反而會造成一些「不太方便」」的影響!

什麼樣的影響呢?讓我們從以下模擬情境中來詳細了解。

你原本每周踏入健身房多次,卻在某天突然感到一陣強烈「膩」感,從此變得意興闌珊,不再運動。不論你原本是重訓愛好者還是有氧狂熱份子,一旦停止運動(訓練)後,身體都會迅速產生「逆適應」(或是一般比較常聽到的用進廢退原則):使用就進步,不用就退步。

停止訓練後,原先經由阻力訓練所增加的肌力、肌耐力、爆發力迅速下降。(蛋白質合成率下降、神經刺激頻率下降、肌纖維召募趨於不穩等)有氧運動所提升的心肺能力也急劇衰退。(心輸出量下降、安靜心跳率上升、最大攝氧量下降等)只要停止訓練約2周的時間,上述的能力就會開始顯著退步。緊接著,你發現身上的肉變得松垮、肌肉軟趴趴,樓梯爬沒兩階就氣喘吁吁,或採買生活用品時,原本兩手各提一大袋一次搬回家,現在卻得分好幾趟。若你等到失去後再想找回這些能力…壞消息!方法只有一種,就是重新鍛煉、重新適應,然後花的時間加倍!所以不論是有氧還是無氧,為了防止「退化」情形發生,最好不要讓你的訓練中斷太久。最少維持住一周1次的鍛煉(有氧無氧皆同),才能有效預防。

適應能力的好處是

當你對相同運動(或項目)重複進行訓練,那你的身體會漸漸熟悉這類運動所需的各種能力,實力越來越強。

因為重複鍛練後,你的神經傳導會越來越穩定(動作越來越協調)、肌纖維徵召越來越順(爆發力提升)、運動動作相對應的肌肉會越來越強壯(力量越來越大)、所需的體能越來越好(適應休息間隔)等等。

可是,當你轉換成另一種運動項目時,這些透過適應所獲得的能力並不一定適用。你應該會發現類似情形:「為什麼我打棒球體力很好,打籃球卻一下就喘?」

那就更別說是種類截然不同的跑步(有氧)轉換到重訓(無氧)了!身體全都需要重新開始進行適應。即便是專業運動員,當他們嘗試不同種類的運動時,也有很大機率會發生延遲性酸痛。所以變換運動項目或種類時,要把自己當成新手開始訓練,一切從最簡單開始,避免高估自己的實力導致效果低下,甚至受傷!

你想參加一場馬拉松競賽,經過多次訓練後,比賽的前幾日你決定完全休息不動來休養生息、儲備戰力、養精蓄銳、秣馬厲兵,進而拔得頭籌!看過了停止訓練後所產生的適應性,你是否開始擔心休息日完全不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會讓你比賽表現下滑?

確實,以適應能力來看,身體一旦面對較低強度(例如完全休息)的刺激,就會開始降低身體的各種能力,去貼近「真實現況」(不需要運動)。但這種情形只會發生在過長時間的停止訓練中,短時間的靜止並不會立刻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甚至,這樣的休息還能有效幫助肌力成長與消除疲勞!

事實上,經過訓練後所提升的最大攝氧量,即使訓練頻率降低一半以上,仍然可以輕易維持住原本的水準。所以馬拉松(或其他運動項目)比賽前,稍微休息個1~2天是絕對可行的,因為這對修復身體與儲備精力有非常正面的影響。不過也別休得太誇張,若是靜止到1個星期以上,那就太超過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懶人健身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懶人健身中心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是太監的凈身過程,沒你想像的那麼簡單,過程看著都疼
健身過程中,你為什麼堅持不下來?因為你沒找到堅持的理由!
沒想到,在健身過程中吃一些零食,還有這樣的好處!
堅持跑步是要有過程的,是要有方法的!那你該怎樣做呢?
健身是一個增強自信的過程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一定會有回報的
健身過程中,保持輕度的飢餓感,會讓你的健身效果更好?
不斷堅持,把每一個過程做到極致,就是修行
雙眼皮手術竟是這樣做的,過程不忍直視,你還敢做嗎?
健身的過程中,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是減重了,還是減脂了呢
開心一刻:人來到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我們一切的過程,都是讓自身完美的過程
雍正規定僧人頭頂燒戒疤,原來是有這樣的意思,不過這過程太疼!
發現了!還原古代「肉身泥塑」的完整製作過程,太殘忍沒敢看完
健身前與健身過程中,我們做到這幾點,效果會很明顯
胖紙在健身的過程中,最糾結的問題肯定是它了……
火腿腸真的是用「死豬肉」做的嗎?看完製作過程,你還敢吃嗎?
痛則不通,痛是在通,恢復痛感,解除痛點,是身體康復的必要過程
印度人是如何做「雪糕」的?看完這位大叔的製作過程,想必沒有一個人敢吃
老張詳解:詮釋原石到成品的整個過程,這不是你們一直想要的?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
植髮後的恢復過程是怎樣的,不知道的來了解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