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紅樓夢》七十年,白先勇終於有了交代
白先勇80歲了。
距離那個患肺病被隔離、因為寂寞第一次翻開《紅樓夢》的下午,已經過去70年。那天他推開大觀園的門,這扇門就沒關上過,《紅樓夢》成了他的案頭書,他說:「我這輩子從來沒離開過賈寶玉。」
20歲,他辦雜誌寫小說。寫那些從大陸倉皇撤退到台灣,苦苦維持排場,卻沒法掩飾強顏歡笑的台北人,人物命運中處處有《紅樓夢》的影子。
30歲,他在美國加州大學開了20年《紅樓夢》導讀課,給外國學生講博愛眾生的「情不情」賈寶玉,苦於找不到一個恰如其分的英文詞解釋貫穿全書的「情」。
77歲,他聽朋友說,「現在的大學生已經沒有耐心從頭到尾讀完《紅樓夢》了。」大驚:「這還得了?」退休20年後,他重回講台,給台灣大學生講了3學期課,一回一回領著讀完120回書。
2017年7月11日80歲生日前,白先勇做了一件事,他把多年給學生講《紅樓夢》的講義編纂成一千多頁的《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在大陸出版,「替它做了註解」。他覺得「這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對熱愛多年的《紅樓夢》終於有了交代。
隨便一個小人物,吹口氣就活了
1937年,七七事變後的第四天,白崇禧將軍的第八個孩子出生了,取名白先勇。他的童年跟《紅樓夢》有點像,家裡也有上百號人口,父親總不在家,有時候回來,「我記得他騎著馬,穿著披風,很威風」。
1944年,「日本人打進來了」,母親帶著80多口人逃難,離開時,桂林燒成一片火海。一路親人不斷離散,這是他第一次經歷猝不及防的死別。火車暫時停靠,一個姨婆帶孫子下車吃東西,突然有人大叫「日本人來了」,火車趕緊發動,「從此再也沒見過他們」。
一家人輾轉重慶、上海、南京。白先勇長到六七歲,要上學了,體檢x光一照,肺上有個洞,被診斷出肺癆。父親白崇禧臉色大變,讓他單獨住在山上一座房子里養病,「家裡十個小孩,怕傳染給其他兄弟姐妹,那四年完全是獨處的」。
他覺得自己「被打入冷宮」,多數時間只能跟自己玩。他在廚房守著廚子老央聽說書,兩人對著一個炭火盆,聽廚子講《薛仁貴徵東》。他收集美麗牌香煙殼,上面有紅樓夢人物,瘦得弱柳扶風那個叫林黛玉,胖得膚若凝脂的叫薛寶釵,他開始翻閱母親的《繡像紅樓夢》,「愛不釋手」。晚上看山下家裡的人影,不時還有笑聲,突然湧上類似「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傷感,放聲大哭。
清代畫家費丹旭筆下的「黛玉葬花」 (fotoe圖)
隔離四年,肺病竟然好了。白先勇開始和九個兄弟姐妹一道讀書,家裡孩子的座位按照成績好壞排,他形容自己那時候讀書「過目不忘」,小學五年級,開始仔細研讀《紅樓夢》。
他發現,《紅樓夢》跟之前接觸的古代故事都不同。不管是廚子老央的故事,還是翻過無數遍的《蜀山劍俠錄》,都有一股「說書」味,而《紅樓夢》不一樣。
作者曹雪芹像個隱形的上帝,雖然知道每個人的命運,卻「神龍見首不見尾」,讓人感覺不到作者的存在。不像其他古典小說,故事講到一半,突然作者跳出來「列位看官」,發一通議論牢騷,對人物進行一番道德評判。曹雪芹幾乎是不帶偏見地描繪著賈府里各懷心機的芸芸眾生。
他讀到林黛玉進賈府,迎面撲來大宅石獅,古董擺設,一群群裹著綾羅綢緞的傭人,白先勇覺得自己也變成林黛玉,「替她感受那種壓迫」。讀到寶黛初見,原來面目模糊的林黛玉突然現形,他通過寶玉的眼睛,打量這個妹妹。還有寶玉仗勢欺人的奶媽,心懷不軌卻被設計毒害的賈瑞,「隨便一個小人物都能撒豆成兵,吹口氣就活了」。
他也知道「紅樓夢未完」的說法,跟多數讀者不同的是,他覺得後四十回就是曹雪芹所作,且不遜於前八十回。
據說曹雪芹三十歲寫完全書,十年刪改五次,將原稿借給親友傳閱抄寫。八十回後的書在輾轉借閱中傳丟了,曹雪芹心態很好,覺得「總會失而復得」,不肯重寫。沒想到四十八歲那年除夕,貧病交加突然身亡,八十回後的書也沒找回來。
半本《紅樓夢》殘卷流傳約30年後,程偉元和高鶚宣稱歷經多年花重金從收藏家和書攤收來了後四十回,補齊殘本,出了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不少作家學者對此不以為然,胡適考證認為後四十回系高鶚續作。張愛玲曾說一生最遺憾的四件事之一是「紅樓夢未完」,讀到後四十回,「狗尾續貂,天昏地暗」。
白先勇讀後四十回,卻覺得「大放光明」。他說「一生中最幸運的事之一」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的全本《紅樓夢》。一些學者認為後四十迴文字功夫遠不如前八十回,「這點我絕不敢苟同」。他認為後四十回沒有前面大篇幅的詩歌華章,是因為描寫賈府衰敗的需要,「並非功力不逮」。
他特別喜歡黛玉焚稿和寶玉出家的段落,「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把整本書像一座大廈牢牢撐住。」他對黛玉死前焚燒詩稿心有戚戚,「作者十分聰明,用焚稿比喻自焚,表達她在失去愛情後,毀滅自我」。而寶玉披著大紅猩猩氈出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把他震懾住了,「一定出自大家手筆」。後四十回中賈府的衰敗,他覺得沒有經歷過家世衰落的人,不可能懷有這樣的「悲憫和哀悼」。
他讀程高編纂的《紅樓夢》,引言里,兩人聲明此書是「細加釐剔,截長補短」修輯而成,「至其原文,未敢臆改」。「就姑且相信他們說的是真話吧,除非有一天,曹雪芹的原稿突然跑出來。」
「我的心是馬蜂窩」
1952年,白先勇隨全家移居台灣。4年後,他高中畢業,因為夢想參與修建三峽大壩,填了成功大學水利工程系。父親白崇禧很高興,他覺得「男孩子以理工為主,法商次之,文史屬下乘」。
儘管學了工科,他仍然愛看小說。他讀巴金的白話小說《家春秋》,講一個四代同堂的高姓大家族,極盛轉衰,最後家族四分五裂,死的死,出走的出走。和《紅樓夢》很像,卻仍有不及,「兩代人的矛盾太簡單了,上一代都是錯的,下一代都是對的。」
而《紅樓夢》里,人物更加複雜有趣,很難用對錯一言蔽之。「我怎麼就是不明白,《紅樓夢》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口氣。」白先勇讚歎道。
他也讀外國小說,《戰爭與和平》《卡拉馬佐夫兄弟》《追憶似水年華》這些自傳體大部頭是他「最敬佩的幾本東西」。但跟《紅樓夢》比,書里涉及的宗教哲學表達,實在太複雜,「看下來累死了」。人物去世前,還要看天空想宇宙,一想七八頁,「煩啊,死了就死了唄,我那時候想」。
雖然他也隱約感覺出《紅樓夢》絕非家族愛情悲劇那麼簡單,「有很複雜的結構,那些神話、預言、象徵,說都說不完」,但又通俗好看,僅僅是獵奇貴族的生活起居、感情世界就很有意思,完全可以當成一本愛情小說或是民俗小說隨便翻閱。
大學一年級結束,白先勇打算轉學,讀文科。他沒跟父母說,「偷偷」改了專業,從水利工程系轉到台灣大學外文系。父母知道後,也只能自我安慰「行行出狀元」,隨他去了。
「我父親雖然很威嚴,但他能夠講理,你可以說服他。別的家長肯定不同意,會被罵死的。」多年後,2012年,白先勇為父親寫了《白崇禧身影集》《父親與民國》等多部傳記,他有點得意:「還好我沒有學工,否則沒人替他寫傳記了。」
進入台灣大學,他師從評論家夏濟安,並且開始寫小說。21歲,他寫了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裡面的人物情節都是《紅樓夢》的影子。
一個有點資產的寡婦,被滑頭金大先生騙婚,一無所有,整天受氣。僕人只給送剩菜剩飯,過得跟尤二姐差不多。金大先生決定把金大奶奶從她自己的房產中趕出去,他急著迎娶一名交際花。於是,在婚禮當晚,一邊是熱鬧的典禮,另一邊金大奶奶服毒自殺。小說結尾婚禮喪禮的強烈對比,也令人想到《紅樓夢》中黛玉之死的情形。
《金大奶奶》是白先勇第一次發表的小說。不久,白先勇拉了十個同學,自己辦了一本雜誌《現代文學》,沒有辦公室,在系圖書館裡審稿,十個人又當作者又當編輯。還要向成名作家拉稿子,沒有稿費,「那時候口氣大得很」,給名人寫信邀稿,「無論如何請你寫篇稿子,我想你總會答應的吧」。
「窮得不能再窮,作者常常不夠,只能自己多寫兩篇」,他有兩個筆名,小說《月夢》《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都發在《現代文學》上,其中14篇後來集結成書《台北人》。
這本書受《紅樓夢》影響很深,故事主角都是淪落在台北的大陸人。有「總也不老」的高級交際花尹雪艷,也有急著「找到個戶頭」的低級舞女金大班,還有淪落成「伙頭夫」的國民黨軍官。白先勇試著像曹雪芹一樣,不帶偏見地描繪這些墮落進底層的人,對這些無法把握自己命運、被歷史帶著走的小人物充滿溫情。
《現代文學》雜誌斷斷續續出了20年,因為資金停刊,又復刊,在美國教書時,白先勇仍不斷寄錢和稿子給編輯部。這份雜誌刊登了陳映真、三毛、瘂弦的第一篇作品,還有蔣勛、洛夫、周夢蝶等作家的小說,幾乎算得上孕育出了一批台灣作家,被台灣文藝界稱為「迷你文藝復興」。
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當時編輯部骨幹柯慶明說,雜誌復刊最重要的成就是「逼白先勇把《孽子》寫出來」。像《紅樓夢》一樣,《孽子》也是一部靠「情」支撐的小說。一群因為同性戀性向而被家庭拋棄的青年,聚集在夜裡的公園,因為極端的愛,同性戀人互相庇護,相濡以沫,又自相殘殺。柯慶明評價白先勇這部唯一的長篇小說,「孽子的故事,愛得死去活來,其實是繼承了《紅樓夢》的神話。」
《紅樓夢》甚至影響了白先勇對待世界的方式。畫家奚淞曾經問他:「你最想做什麼?」白先勇給了一個相當賈寶玉的回答,「我想開個孤兒院。」他說他的心是個馬蜂窩,想給所有他筆下被邊緣的小人物一個庇護所。
「這是天書,裡面全是密碼」
從1965年到1994年退休,白先勇一直在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東亞系開「《紅樓夢》導讀」課。他用英文給外國學生講紅樓夢故事,用中文給中國留學生考據其中細節。
美國學生不懂中文,他甚至找不到合適的英文詞來描述支撐《紅樓夢》全書的「情」字,「love(愛),sentiment(多愁善感),emotion(情緒),好像都不對。」中國人的「情」像一條光譜,涵蓋了人世間一切情感,「愛」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情好像是宇宙的原動力,《紅樓夢》還有情根,情一生根就麻煩了,債就還不完了」。
沒想到,白先勇的課在外國學生里很受歡迎,他們形容白教授風度非凡,是學校里的「搖滾巨星」。聖巴巴拉分校校長楊祖佑2015年還接到學生諮詢,「為什麼《紅樓夢》的課好多年沒有開了?」楊祖佑只能如實告知:「1994年白教授退休後就沒開課了。」
1994年,白先勇57歲,在美國教了29年書,退休那天,他把辦公室鑰匙交回學校時,「我好興奮,像鳥一樣飛出去了,永遠不回來了」。他把紅樓夢的課程講義都扔掉了,接著,他寫書,復興崑曲,籌划了幾百場崑曲青春版《牡丹亭》演出,「我再也不要教書了」。
2014年,距白先勇從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退休,已經過去20年。他又被「綁回」母校台灣大學講台,上《紅樓夢》課。
那年春天,一個基金會給台大文學院贊助了「人文講座」,請白先勇開「《紅樓夢》導讀」課。中文系教授張淑香告訴他:「你應該來教課,現在的學生沒耐心坐下來好好看那麼厚的書了。」白先勇大驚,連《紅樓夢》都不讀,「那他們長大了怎麼辦?」
走進台大400人教室,白先勇發現連台階上都坐著人,「我很緊張。」他想,400個學生只要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能跟著自己從頭看一遍《紅樓夢》,就不錯了。
「剛剛開始讀《紅樓夢》可能有點吃力,人物關係很複雜,一下子沒法弄清楚。」他安慰在座的400個學生,「我們要有點耐心,一步一步慢慢來。」他給學生布置任務,一周讀八回書,好好感受每一句話、每個人物出場、穿的什麼服裝,「作者非常講究,我花了幾十年慢慢琢磨」。
為了上課,他又從頭仔細看了一遍《紅樓夢》,回憶丟掉的上課講義。這番閱讀和二十年前,感受又有不同,「這是天書,裡面全是密碼。只有經歷時代大變動、人生大變動,才能一步一步慢慢懂。」
白先勇想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母親剛去世,他去美國愛荷華大學讀碩士,父親白崇禧送他上飛機。他和父親合了最後一張影,年輕的他戴著墨鏡,意氣風發的樣子——那時候他還很年輕,和十七歲結識的愛人王國祥雙雙赴美留學,一個學文學,一個學物理,對未來有期待。
1963年1月,台灣松山機場, 白先勇與父親白崇禧(左)的 最後一張合影 (fotoe圖)
而照片里的父親白崇禧則顯出疲憊老態,沒有笑容。在美國,他常常收到父親的信,內容很嚴肅,跟他談論國際政局。通了三年信,他收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他通宵寫了文章《國葬》,然後一個人走到海邊,「有種說不出的悲愴」。「我父親是個百分之百的愛國者」,參加過武昌起義、北伐,抗日戰爭時,被稱為「戰神」,他記得父親打仗回來,就吩咐家人做桂林米粉慶祝。
而白先勇自己也經歷了人生的大風浪,1992年,愛人王國祥舊病複發病逝。他寫了一篇《樹猶如此》,回憶兩人從中學結識,一起轉學考進台灣大學,王國祥為他的《現代文學》拉讀者,在美國一起蒸螃蟹熱黃酒,在後院種下三棵義大利柏樹,曾經度過一段相濡以沫的生活。想到父親在妻子去世不久,送兒子遠赴美國,不知哪年才能見面,白先勇突然覺得:「我想他到最後肯定有很深的遺憾。」
2012年,白先勇開始為父親寫一系列傳記。「最後從南寧撤退,打到一兵一卒都沒有了。隻身一個人,從大陸倉皇撤退。」到台灣後,「和蔣介石不好了」,表面上還是四星上將,其實全家被特務監視。人們提到作史「為親者諱」,替親人寫傳記容易偏離中立,他說:「我不替父親說話,誰替我父親說話?」
77歲,他再讀到紅樓夢最後一回寶玉出家,光頭赤足,披著大紅猩猩氈,在雪地向父親辭別,覺得悲喜交集,十分嘆服:「是個畫龍點睛式的結尾。」
在台大的400人課堂上,他問學生:「賈寶玉為什麼不穿黑斗篷、灰斗篷,作者要給他穿紅斗篷?」他自己回答:「因為這代表背負滾滾紅塵,賈寶玉代替世人把人世間一切情帶來的痛苦,背在身上,像一個十字架。」
他告訴學生,人生會經過幾個階段:年輕的時候都想入世,追求青史留名。到中年受了挫折,想要學道家出世了。到晚年,看開一切,開始學佛了。「過去中國人一生,大致都經過儒道釋三個階段。」最後寶玉對父親一拜,代表儒家的賈政和代表佛道的寶玉,「產生了對話,達成了諒解」。他覺得自己到70歲,才讀懂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他覺得這一情景非常動人,而他已經到了開始領悟佛道的晚年,他看著下面二十齣頭的年輕學生,不確定他們聽懂了多少。
120回《紅樓夢》「越講越仔細」,本來計劃開一學期的課,一學期下來只講了40回,「台大說那你繼續開啊」,一年只講完80回,「他們又說講不完不行」,最後一直教了三個學期,講義60萬字。
這60萬字講義最後被匯總成《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先在台灣出版,接著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簡體版。拿到這套書,白先勇不禁感慨起來:「我看了一輩子、講了一輩子《紅樓夢》,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自己的心得搞個一千頁的東西出來。好像我這一生就是準備著做這幾件事,做《牡丹亭》和《紅樓夢》,好像有一隻手在指導你。」他覺得這是自己「替《紅樓夢》做的註腳」,希望能幫助現在的學生讀書,「讓《紅樓夢》更容易看一點」。
2016年7月7日,台北,白先勇與新書合影(@視覺中國)
2017年6月初,白先勇攜這套書來到上海。他告訴大陸紅迷一個考慮了80年的問題:「如果要我來挑世界最偉大最傑出的五本小說,一定會包括《紅樓夢》,我可能把它放在第一名。」
看天下386期文化
點擊展開全文


※對兄終弟及Say No!沙特國王:我的王位只能讓我兒子坐
※這些中央戲精學院畢業的老專家,專治咱爸咱媽有錢沒地兒花
※靠貴金屬崛起的總裁為什麼情迷於文化
※農夫與蛇的故事裡,貧富差距不是人性之惡的庇護所
TAG:Vista看天下 |
※讀《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白先勇著作《細說紅樓夢》,值得一讀的十大理由
※白先勇講紅樓夢-讀後感
※前有胡適,後有白先勇,都只推崇這一版《紅樓夢》
※八十高齡念念不忘文化復興-白先勇:年輕人怎能不讀《紅樓夢》
※白先勇:《紅樓夢》兩個最重要的版本,應該雙峰並立
※白先勇:日思夜想,無非一卷紅樓一曲驚夢
※細說《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胡適,白先勇,都只推崇程乙本《紅樓夢》
※《台北人-遊園驚夢》:白先勇的英雄末路,錢夫人的美人遲暮
※白先勇新出版的散文集,談的還是他的將軍父親白崇禧
※小諸葛白崇禧是死於美人計還是蔣介石毒殺?白先勇道出真相!
※白先勇:賈府極盛的時候,下的那個雪也是暖的
※專訪著名作家白先勇:為何一生痴迷紅樓夢與牡丹亭
※從未被善待過的人,才最能識別善良。讀白先勇《孽子》
※白先勇是白崇禧最不重視的孩子,卻成為名氣最大的一個
※白先勇評紅樓夢:賈寶玉的一生就是佛陀的一生
※牡丹情緣:白先勇的崑曲之旅
※揮不去的情愫-談談白先勇的小說《玉卿嫂》
※「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正式揭曉,廣西師大社《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