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病不出此三因

萬病不出此三因

本篇文位元組選自以下課程

收聽地址:「荔枝微課」APP,「青蓮中醫」直播間

萬病不出此三因

我們中醫對於疾病的認識上次也講了不少,那這次也延續著這個話題繼續的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要知道疾病它本身就是「不健康」——這個聽起來是一個廢話——因為我們上一次聊的是健康的話題,那麼「不健康就是疾病」。但是沒有疾病呢?上一次有一句話我講出去以後自己感覺到可能有些問題,回過頭想一想確實有些問題,上次我說「健康就是沒有疾病」,當我講了以後心裏面覺得是有問題的,今天看來我覺得沒有疾病它其實還是不等於健康的,沒有疾病它不等於完全的健康。

所謂的「疾」和「病」上一次都講過了,就是我們身體裡面的氣血的這種如環無端的運行遭到了一個障礙,這個障礙可能是由於外來的原因,比如風寒,或者說氣候的變化,只不過風寒是在氣候變化當中最為明顯的一種,風為小寒,風寒加在一起其實就是寒,受了寒以後,那麼從外到內、從表到里、從外面到裡面這個產生的問題會往內傳,上次我們講「疾」的時候講的就是這種情況。「病」是「疾之所加」,「疾之所加」也是後人的一個解釋。其實不管它是從外來的,還是從內源性的,它其實就是一個氣血如環無端的運行受到了阻礙,這樣的一個過程遭到了破壞。

造成這種破壞有三種原因。

在我們比較古代的時候,關於病的產生古人把它分為三種原因:一個是外因,一個是內因,一個是非內外因,也就是從外而來產生的病,由內而生的病和不由內外產生的病。在我們最重要的一部叫《傷寒雜病論》這部著作裡面,在《金匱要略》的這一部分,講到疾病發生有三因:就是內、外和不內外,他的「內、外和不內外」沒有明說情緒心理的因素。而到了宋代有一位陳無擇的醫家,他寫了一本書叫《三因方》,就是他以三個原因作為一個總綱編了一部醫著,他是當時很著名的醫家,是永嘉學派的創始人。

他提出的三因就是外傷六淫——六淫好像我們前面講過,就是六氣過多為淫,六氣就是風寒暑濕燥火,太過為淫,就是說過分了,然後對人體產生了傷害,稱為六淫——這個是外感。內傷就是七情,他的三因說內傷是因為我們人的這種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也是因為太過。七情我們說「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我們第一次講到「中和」的時候,就講到這樣一個標準——什麼是中和。但是往往我們人有控制不了情緒的時候,大多數的時候這種現在也叫情商,就是控制情緒的能力,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它都有太過的時候,一旦太過就直接是產生致病的因素,就成為一個致病的因素,那麼它們分別都會產生或者過喜、過怒、過憂、過思、過悲、過恐、過驚,這些情緒太過都會導致生病——這是從內來說的。還有非內外因那就是房事、兵刃等,就是受到外傷。這是他的一個劃分法。

但是在我們漢代的金匱上面,他沒有明確的提七情,因為我們講心物一元,他只是在內因的上面講了「邪中經絡」——這個「邪」實際上它也是可以有物質上面的,也可以有精神方面的——它在經絡這個層面很深,就直接入了臟腑,然後在裡面產生疾病,這個是內因。這個是我們《金匱要略》,漢代的張仲景稱為醫聖,這是我們的祖師爺,他也是開顯我們今天用湯藥來治病這個法門的第一人,是湯藥的祖師爺,稱為醫聖,他開創了辨證論治的先河。「辨證論治」這四個字如果大家是第一次聽說的話,要記住,以後把「辨證論治」這幾個字搞清楚的話,也是對中醫有了更深入的一個了解和理解。

這位仲聖他在《金匱要略》裡面把疾病的原因分了三個部分,也是分內、外和非內外,但是他的「內」是剛才說的「邪中經絡」,入臟腑,因為經絡這個層面是很深的一個層面,它是由內而外的,用我們六經來分就是在厥陰這個層面去感邪的。外因它是四肢百骸氣血的這種不通暢,這種氣血雍滯而產生的,它是由於感外邪。什麼外邪呢?就是六淫。六淫就是剛才講的風寒署濕燥火,實際上它有四個要素就是寒熱和燥濕。寒熱就是溫度,燥濕就是濕度,也就是溫度和濕度它們有些太過了——或者太燥了或者太濕了,這是濕度;或者太熱了或者太寒了,這是溫度。那麼由這些環境給人體製造的一些疾病,這個是稱為外因。非內外因還有房事、過勞、兵刃所傷、蟲咬,被野獸攻擊而受到傷害,這些都屬於非內外因。

那麼疾病就有這三種因素。越到了後世,人心可能就會更複雜一點,越往古代人心可能就會更純樸一點,純樸的人心就會四肢百骸氣血通暢,如果心機比較重,然後思慮比較重,比較容易焦慮,就是想事情很多的,這樣的人就容易出問題,這個可能等一下有時間我們可以重點來探討。

講到疾病的成因,這是我們中醫認識有這樣的一些問題,就是這些問題不管怎麼樣表現,就是疾病有千變萬化的表現,都是不外這三因。我們的祖師爺,包括歷代的醫家對疾病的成因都有一些給我們具有指導意義的說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蓮中醫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精英階層的擔當與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TAG:青蓮中醫訂閱號 |

您可能感興趣

拍打拉筋不止治百病,還一定是千病萬病,經絡暢通,疾病就好了
殊不知痰為萬病之源,耳鳴之病也有因痰而引起的
便秘是萬病之源,千萬不可輕視
萬病皆因寒起
五臟不敗,萬病不來!五臟衰敗如何體現?怎樣救五臟?
這種病是「萬病之源」,家有老人必看!
熬夜是萬病之源!戒不掉,做好3件事可將傷害降至最低!
萬病之源在於「濕」,艾灸祛濕這幾個穴位可不能少!
十人九濕,這樣做可以簡單祛濕,排出濕氣萬病除
濕氣不除,萬病纏身,如果不弄懂這個問題,濕氣會越來越重!
糖是萬病之源!危害竟被隱瞞50年,是時候揭開了
萬病之源是濕氣!你渾身不舒服伴有這三種癥狀就要警惕了!
可千萬不要小看長期疲勞!那是萬病的前兆!
血粘稠是萬病之源!40歲以後,想血液不粘稠,四件事再難也要堅持
肚臍貼一物,萬病遠離你
糖是萬病之源,過量吃糖有這6大危害,勸你早重視
睡覺貼此「萬病方」,30天睡眠好了,大肚子沒了,脾胃也不虛了!
睡覺貼此「萬病方」,30天睡眠好了,大肚子沒了,脾胃也不虛了!
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為什麼說糖尿病是「萬病之源」
萬病之源,始於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