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岡仁波齊》中的神的緣分

在《岡仁波齊》中的神的緣分

【 Mr.透透氣 授權】

多麼好的一部電影,令人對張揚刮目相看。歲月有功,你便獲得成長。節奏,敘事,剪輯,都張弛有度,感覺你就是跟著一群藏民在走。。。98年研究生的暑期,長達2個半月的日子,有一半我是與藏民一起走在西藏不同的道路上。。。02年藏曆鐵馬年,一個多月時間,我從拉薩到阿里,從阿里去了神山聖湖,然後從8848營地到羊湖的桑頂寺。。。兩次長途,一次獨旅,一次與父女倆合雇豐田吉普,期間發生了無數神奇的偶遇,我與西藏的緣分於是得到了確立。但很多人在路上,並不會遇到什麼人生起伏,會接近過一些海拔的數字,所以,他們就開始製造靈魂上的波折:但我並沒有被「聖潔」打動過,也沒有被「洗滌了心靈」。。。

因為風景在哪裡都是神奇的,而不同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打動我的源點。所以,我的旅行過程給了當地的人,在他們貌似「流水賬」的人生里,給了我真正的滋養和思考。自然,我沒有辦法與藏民們一起用五體投地的方式去轉山,因為我沒有這種體能,儘管我也從西藏之行里才真正相信了「意志是會戰勝肉體」的,但是我的信念會在哪裡升起呢?這才是重要的思考點。第一次,縱然我搭了無數次車,在清晨從卡車裡被凍醒,趟過雪山流下的冰水河,可是我游不過洪水濤濤的拉薩河,到不了後藏阿里。這就是為什麼02年,我迅速從外企辭職,一周後飛到拉薩,第三天坐上了去往阿里的長途包車。大雪擋路,沒有帶任何有氧設備,卻帶著38度5熱度的我,在海拔6000米的雪山上貼著冰冷的玻璃,感受著生命可能有的結果。。。

輾轉反側,我決定要活下去,因為走得匆忙,後事沒有交代妥當,我不可以死在這裡:我把4年前所有去過的寺廟裡的壁畫用順時針全部在腦海里再走了一遍,希望神靈能祝我一臂之力。。。那一夜帶走了我身後的一位同齡人。。。我硬撐著到了獅泉河。打掉滴和吸氧雙管齊下,可是第二天早上我還是去了班公措。。。晚上在離獅泉河還有幾十公里的地方,車拋錨了,荒無人煙,沒有信號,狼群圍攻單車的傳說令車上的人驚慌失措。。。但我知道新藏線上很多都是回民車隊,我對他們說你們在車裡先把易燃物品整理好,看看火能堅持多久,然後我去了車尾,看著群星,心中默念清真言,一個半小時後,11點左右,有一輛迷路的貨車過來了,原來他們與車隊走散,才有了接上我們的契機。。。

可是,這種神跡都有個人自己的緣分吧,所以,不能被更多人看到的個人印記,其實表達出來會有的共鳴也欠缺基礎。這也是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導演掩藏進了別人的生活,讓你來打量,來選擇,一個樣本,你可以來確定你自己的主題:你為什麼會上路(動機),上路後會選擇什麼樣的走路(磕頭)方式,你對結果的期待和落差會是什麼(生育,受傷,生病,死亡)。你在路上,忽視了真正耐人尋味的人間風景,那麼只能證明一個勢利的城市人,TA的眼睛只會看到比TA更強的那些顯著標志物,卻沒有辦法從別人的生活里看明白自己,看懂真正不同生活里隱藏的樸素道理和偉岸智慧。

一個對人漠然的人,自然會對神跡嚮往和被感動,而我這樣的身體狀況是不可能硬撐著轉完神山的,一路上我是捂著心臟前行的:它一會跳一會兒不跳,它沒有那麼強悍地可以去轉完三天的山路,在寺廟的走廊里睡上兩天。。。所以我毅然轉完第一個寺廟後就下山了,旅店餐館的四川小伙罵我是懦夫,他認為他做得到的事情,別人也可以做得到。我只是笑笑,我是做不到,我不是藏傳佛教徒,我靠什麼信念讓自己可以順利地走下去呢?或者平靜地走向另一座神山呢。。。我只是一個觀光客而已。而在藏民中,你最能感受到正能量,因為他們總是支持和理解你的想法,正如電影里表現得那樣:村民知道從芒康磕頭到拉薩再到神山,是要脫層皮的,但是他們都說好;一起喝酒,殺牛的戒酒了,好像有點掃興,可是村長說好得很。

漢族夥計對我言辭激烈,只是要凸顯自己能力。我吃完飯,在外面坐著看雪山,有藏民過來對我說,剛來還是轉完了,我說半道折返因為身體吃不消,他問我你是哪裡人,我說上海,他說大老遠能過來,就很好了,順手把手上一串珠子給了我,說他轉完了,這串珠子也轉完了。。。我在旅途中吃過藏民給我的無數種好吃難吃的奶渣;無數藏民幫我背過超過30斤重的大背包;他們有的用白酒幫我搓過趟過冰河的殘腿,有的用自己的藏袍披在我的旅行睡袋外;大姐大嫂一邊摸著我的手一邊用藏語笑著說話,我知道你們說我的手嫩得就像小孩子;好幾個寺廟的喇嘛說你來寺廟呆一陣吧,不要錢,藏語你肯定學得會。。。

我討厭分析藏民長達幾個月幾年不事勞動去轉山的價值,我也不耐煩路人讚揚他們的虔誠,堅定和平靜:誰有資格對別人的生活方式說三道四呢?你那麼欣賞怎麼不和他們在一起去走呢?!你們都會同相似的人去走戈壁吧。。。你們不想去聞你在某種環境下也會有的體味,不想學著在自己的木碗里,用青稞和著酥油當主食,用生的風乾肉當零食。你們並不想和他們站在,吃在,住在一起,也不想找到一種虔誠,堅定而平靜的生活方式,那麼你們的感動有個屁用呢?!你可以說自己看到走過了神山聖湖就有了與神X的緣分,就如電影里說轉山途中去世的老爺爺有與神山的緣分一樣。但是,我至今沒有看到一個以上山數量見長的西藏粉絲,有過脫胎換骨的改變。

我更想說,與西藏諸神及喇嘛拉的緣分相比,我與藏地藏民的緣分才是深厚,旅途上遇到過的藏民給我的恩惠無法報答:只要走在一起,你就能感受到彼此的親近,守望相助,簡單的快樂,樸素的溫暖,但是他們並不對你要做的事情大包大攬,你必須參加勞動,分享好東西,公平分配所有資源。我得到關懷,但無受到偏愛,這令我感受到公平正直的價值和獨立承擔的意義。其實,在藏區的旅行中不時遇到藏民在人性里閃亮出來的神性,並被打動和警醒,這就是我與西藏,我與當地神靈的緣分吧。當然,完美的電影都會有一處明顯的敗筆,以證明人不是神,不可能盡善盡美。因為與太過好的東東在一起,平庸一點的部分,就變成了短板:與張揚的大步前進相比,朴樹的不進則退顯得尤為明顯,歌詞草率,旋律單薄,完全是狗尾續貂的感覺。。。

(本篇彩蛋於是高調前來:如果用索朗旺姆現成的《光》,其實會是點睛之筆,歌詞,旋律,演唱風格,最為貼切的表現了虔誠的熱望,那罕有的能與神性交相輝映的心靈品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個人影話 的精彩文章:

北京2005年的書店
超感8中最感人的兩段場景

TAG:個人影話 |

您可能感興趣

《岡仁波齊》:朝聖中的自我尋覓
岡仁波齊的雪和風
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納木措、天路、岡仁波齊、珠穆朗瑪峰
岡仁波齊:朝聖神山的本心
《通往岡仁波齊之路》導演胡中傑 冉冉的升起的紀錄片新星
《岡仁波齊》:虛實交織的朝聖之路
神山岡仁波齊與聖湖瑪旁雍措的天堂
張楊《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信仰這種東西
從《岡仁波齊》再看《靜靜的嘛呢石》
「神山」岡仁波齊有多神?
電影《岡仁波齊》觀後
轉完神山 岡仁波齊
《中國文藝評論》|西藏題材電影類型的不同表達——以《阿拉姜色》《岡仁波齊》為例(李艷)
全世界公認的神山,岡仁波齊,信仰的力量!
藏北漂淪記 騎行岡仁波齊、亞熱、措勤、尼瑪、班戈(一)
我看電影《岡仁波齊》——在名志集團全體會上的分享
岡仁波齊,一個人的朝聖
傳說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的罪孽,藏傳佛教中的神山之王—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