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訪談︱華林甫:行省制的由來與政區改革的趨勢

訪談︱華林甫:行省制的由來與政區改革的趨勢

【編者按】行政區劃一直在變化,但從長時段來看,省、縣兩級制應是目前政區改革的趨勢,具體一點,就是分省漸層。但具體如何分、如何減,這裡面大有學問。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華林甫教授看來,首先應遵循歷史的規律,不能拍腦袋,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同時兼具前瞻性。他參與撰寫的《中國省制演進與未來》(華林甫、賀曲夫、高洪波、胡恆、李靜合著,東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就涉及這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近期澎湃新聞就此採訪了華教授。

華林甫

澎湃新聞:當初怎麼計劃出這麼一本書呢?

華林甫:這套書的主編,劉君德教授,是我博士後的合作導師。他要出一套「中國當代城市—區域權力·空間·制度」的叢書,從行政區經濟、行政區劃的角度來研究。這套書現在出了十八、九本了。劉老師就根據我的特長取這麼一個題目,古為今用。我博士論文答辯的時候,我記得那是1999年,是劉君德老師主持的,他提了一個問題:考證很精緻、很獨到,史料都竭澤而漁了,但是你做的考證得在現實派上用場啊。我寫的地名學史嘛。我倒是受了啟發,後來就跟他聯繫,他的博士後,他說要招全國第一個地名學的博士後也很好啊。所以博士後的題目叫《中國政區通名改革研究》。其實這裡面有些章節都是博士後的出站報告里的。所以在劉君德老師的啟發之下做古為今用的研究。

澎湃新聞:這還蠻有意義的。

華林甫:對。他謙遜地說你們懂歷史地理多好啊,我們地理系、地理學的只懂現代地理,最多上溯到民國年間,再往前就不知道了。確實,我們想想看,如果某一個現象,歷史長河幾千年貫穿下來,規律性的東西就都能看到了——尤其政區這個東西很有規律。政區層級,兩千五百年兩大循環,政區怎麼改革可以提供參考,這個趨勢很明顯。比如說政區層級,按照現行憲法的話,規定的政區是省、縣、鄉三級,中間這一層級是沒有的——憲法第三十條。我們就說,到縣級為止,古今就無縫對接了,是吧。

其實呢,歷史政區研究是歷史地理學,屬於歷史學,是文科的;現代政區研究是地理學,是理科的。同一個研究對象被割裂成文理兩科了,很不合理。所以分科越細也有問題。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政區研究應該無縫對接——古今要對接。比如說如果只到縣級的話,這個政區層級在古今是很有規律的。

澎湃新聞:兩千五百年兩大循環。

華林甫: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下面是縣,所以是郡縣制。到西漢的時候,增加了諸侯國,其實諸侯國相當於郡。漢高祖的時候,無論是異姓王還是同姓王,分封的郡就多一些。七國之亂以後,所有諸侯國的封域都小於或等於一個郡,漢武帝用推恩令使諸侯國就相當於一個郡。雖說是郡國並行制,其實就是郡縣制。到東漢也是,東漢當然吸取了西漢的教訓,就沒有反覆了。一直到東漢末年的時候,黃巾起義,一郡之地財力、物力不夠,要結合幾個郡的力量來對付起義軍,所以賦予漢武帝時設置的十三州刺史實權。州本來是監察區,州刺史改成州牧了,成了封疆大吏。這樣的話,在東漢末年,州就凌駕於郡之上,產生了州、郡、縣三級制。到三國兩晉南北朝,全是州、郡、縣三級制,州越劃越多,郡越分越多,縣倒增加得不多。到南北朝末期,一個州管轄兩個郡,一個郡管兩個半不到的縣,所以中間這個層級純粹多餘。到隋文帝開皇三年的時候,廢天下諸郡,把郡給廢掉了;開皇九年平陳,又把廢郡的制度推廣到南方。從先秦產生郡縣制,到隋開皇年間,回到兩級制了——從兩級制、三級制又恢復到兩級制,這是第一個循環。

第二個循環呢?就從開皇年間開始,到隋煬帝大業年間把州改成郡,其實不光是改名,他把很多州給廢掉了。隋文帝的仁壽年間,「今州三百」,實有二百九十七個州。隋煬帝改州為郡的時候,只剩一百九十個郡了,廢掉了一百來個州。所以不光是表面的改名。到唐初的時候,武德元年又改郡為州。改來改去,但層級沒改。到天寶年間又改了,乾徳元年又改回去,州改郡,郡改州,大部分時間還是州縣兩級制。安史之亂以後,作為監察區的道和方鎮結合起來,方鎮就成了管州管縣的高一層政區,又多出了一個層級,兩級制維持了一百多年、不到兩百年。五代的時候,自然就是藩鎮割據的延續。宋代創新了路制,杯酒釋兵權,把節度使的權力收了,創立了路制,路是轉運司路、提點刑獄司、按察司等。如果行政權力是一個範圍,監察路是另一個範圍,即使統轄範圍一致的話,治所還不一定在一起。所以路也是高層政區,下面管府、州、軍、監,再下面管縣,當然,縣是縣級政區。軍有管縣的軍和不管縣的軍,數量不多。府是從唐開元元年有的,府和州是平級的,最初的時候,唐朝只有十個府,到南宋末年的時候已經有五十二個府了,府逐漸增多,府是州的特殊化,到明朝的時候就遍地開花了,全國都是府。北宋這樣,南宋也這樣。北宋元豐年間二十三路,南宋的時候十七路。北方的話,比如說遼朝實行五京道,包括渤海國,都是學唐朝的;金朝是學北宋的,譚其驤先生稱之為「道路制度時期」,這是三級制了。

到元朝的時候,變成多級制,不止三級。元朝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下面有五級的、有四級的、有三級的,更多更複雜,所以說元朝的制度太混亂了。像中書省,很特別,它不光是中央機構——相當於國務院,它還管著「腹里」,大都附近這麼大的地方——我測算了一下,大概有八、九十萬平方公里,都歸中書省管。它既是國務院,又相當於河北省,就是這麼一個奇怪的機構。所以要是專門研究一下中書省,應該也很好玩。在中書省下面有上都路,上都路下面有宣德府,宣德府下面有奉聖州,奉聖州下面管永興縣,這是五級制。當然,還是三級制、四級制居多。明清的政區改革,都是往三級制靠攏。元朝這麼一改之後,就有了屬州制度。所謂的屬州,本來州郡縣時期州的層級很高,但在逐漸降格。往往是原有的政區在降格的基礎上再蓋一個帽子,把原來的層級壓下去,所以元朝產生了屬州制度。明朝的時候,屬州大概有兩百來個。到清朝初年——我統計過——有一百六十七個。如果是直隸州,它是屬於行省的,相當於府;如果是屬於府、不管縣的,就叫散州。可是這個屬州,它既管縣,又屬於府。本來是省、府、縣三級制,多一個屬州,變成四級制。這是元朝的怪胎,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在改革了,到清朝的時候更是大力改革屬州制度,把屬州從府裡面剝離出來,變成直隸州,比較大的直隸州變成府,小的直隸州依然承繼到清朝末年。直隸州變化的趨向也很有意思,大概情況下,超過五個縣的直隸州有可能升府,小於五個縣的就比較穩定。明朝的府很大,像整個山東省才六個府,到清末的時候,山東就有十多個府級行政區了。比如湖南的岳州府,後來分出了澧州直隸州,洞庭湖西面就變成澧州直隸州,東面還是岳州府。再比如說衡州府,南北狹長,跨了衡山,後來把南面變成郴州直隸州了。大概到了嘉慶元年以後,屬州制度就完全消失了,政區制度變成純粹的省、府、縣三級制,府級政區包括直隸州、直隸廳,縣也是縣級政區的意思,包括普通的縣和散廳、散州。

1909年版湖南地圖

到民國元年的時候,改革才徹底,廢道、府,存省、縣,以省直接管縣,兩級制。所以從開皇三年開始,經過三級制、四級制、五級制,逐漸改革,又恢復到兩級制了。雖然1914年的時候,設立了道制,全國九十三個道,但這個道是虛的,這是省政府功能的承轉機構。到了1927年北伐戰爭勝利以後,南京國民政府把道取消了,又是純粹的省、縣兩級制,以省管縣。後來蔣介石為了圍剿江西蘇區,設立了專區——行政督察專員轄區,這名稱很複雜,變來變去的。解放後,專區改成地區。改革開放後,地區和市合并變成現在的地級市。原本地區、專區都是虛的,是省政府的派出機構,現在坐實了,變成省、市、縣三級制。其實,這不符合憲法。從歷史的長河來看,現在應該實行省、縣兩級制,所以十八大報告里寫著:有條件的地方要實行省管縣制度。這是符合發展趨勢的。其實這個結論我早就得出來了,在2012年一個學術會議上——「清帝遜位與民國肇建」學術研討會上,我提交的論文就已經提出來了。我不是為政策做註解,我純粹是從學理上來探討。所以我就說,學歷史,具體知識好像沒有用,但全部串起來,這個發展趨勢就能看得很明顯。

澎湃新聞:明朝看上去是很奇怪的一個朝代:實施都指揮使司的時候,都司的管轄範圍有的和行省是不重合的,這是出於什麼考量呢?

華林甫:洪武朝的制度設計很精緻,考慮很多。很明顯,朱元璋在吳國的時候還用行省制,到了洪武十三年胡惟庸黨案以後,就改成了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了。這就是民政、監察和軍事三權分立,防止地方割據、尾大不掉。像遼東都司,它不是任何行省的地域,遼東地區只設置了兩個州。有些行都司——像山西行都司、甘肅行都司、湖廣行都司,這些行都司主要管轄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湖廣行都司在鄖陽,四川行都司在今天的西昌,山西行都司在大同,陝西行都司在今天的甘肅。這些和行省就不吻合。而且有些衛所和州縣也是錯開的。比如說今天安徽阜陽的潁州府是南直隸的,而潁州衛是屬於河南的,軍事和民政有意地在邊遠地區錯開。再如忠州,忠州是四川行省的,忠州衛屬於湖廣都司的。山西南部的幾個衛所也不屬於山西都司。

澎湃新聞:這樣的話,行政成本很高的呀,並不方便。

華林甫:它不考慮經濟,更考慮政治,只要穩定就行,只要地方上不出亂子。承平時代,這個制度設計很好,牢牢地控制地方,但是如果地方上有事就麻煩了。比如說有農民起義,省級相互牽制之後就不好辦了。王陽明去鎮壓朱宸濠叛亂,後來升南贛巡撫,南贛巡撫包括江西南部、廣東北部、廣東東北部、福建西部交界的地方。那時候還有礦寇,就是礦工造反。

澎湃新聞:到這時候已經出現改革了嗎?

華林甫:就這種改革,派出總督、巡撫。所謂的總督、巡撫,是中央都察院的官到地方上去辦事。起初,事辦完了就撤銷了,後來事情多了以後,就成常設制度了。所以從制度上來說,整個明朝的總督、巡撫都是差遣的、具有臨時性質的,不是定製,到清朝的時候才成為定製。

大明混一圖

行省制度的生命力倒是很頑強,從元明清以來一直有,但是行政架構組織千變萬化。元朝的時候,行省長官札魯忽赤、平章政事;到明朝的時候,長官是布政使;到清朝的時候就是總督、巡撫了;民國年間是省主席、都督;現在是省委書記、省長。行政架構不一樣,但是行省制度能延續下來,說明它是基本符合國情的。

如果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後行省或說省制的改革,首先要保留普通省,不但要予以保留,而且要完善它,怎麼完善呢?現在的省級制度不光有普通省,還有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其實從歷史地名學的角度來看,這種名稱都不會長久的,尤其「特別行政區」,通名有這麼長的嗎?歷史上沒有的,所以遲早要改革的。再說直轄市,從政區的本質意義上來說,它是以城市為主的、塊狀的政區,也是省級政區;自治區也是省。所以像我在書里寫的,「自治區」應該改成「自治省」,「直轄市」應該改成「城市省」或「都市省」。古今中外有很多例子是可以借鑒的,省級政區層面的通名統一以後有利於國家的規範化管理,都叫省——特別行政區怎麼叫還沒有考慮過,這牽涉到政策,今後再研究吧。

今後政區改革大的趨勢應該是分省減層,減少層級,省要劃小。我在兩千年五百年政區層級兩大循環的觀點裡面,提出了宏觀的理論——這篇文章不長,後來被《新華文摘》轉載了,我覺得這個理論很有意思,就是從趨勢來說,今後肯定是省、縣二級制。但省、縣二級制,有的省很大,像江西、浙江還算中等的,像四川這麼大的省,一百好幾十個縣,怎麼分省?我在這本書里也有研究。我說唐宋時期川峽四路,重慶直轄市分出來只是川東這一部分,還可以再分。像河北也有一百多個縣,應該以北京、天津為界,劃分成兩個省。山西也是大省,山西這個省現在比清朝時候還小了,清朝的時候,歸綏道——歸化、綏遠、包頭那一帶(今內蒙古中部)都是山西省的,後來才划出去的。所以分省減層是個趨勢,應該同時進行,如果光是分省或光是取消地級市,都沒法推行也沒有意義。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隋文帝很偉大,他開皇三年廢天下諸郡以後,郡太守——郡級的官吏哪裡去了?前人沒有注意過。隋文帝不知道怎麼做到的。

澎湃新聞:對,這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華林甫:而且,不能為分省而分省。首先,分省要遵循歷史的規律,我也探討了分省模式,從好幾個省邊界地區划出來重新組建一個省,這個成功的概率不高。分省模式是一個方面,再一點,還有分省的時間,就是設想政區改革的這一套改革方案,不是一下子推出的。當初初稿的時候,在最後有一節,我寫了政區改革沒有時間表,成熟一個實行一個。比如說,海南省在1988年分出來,因為南海問題重要;1997年為什麼設重慶直轄市,重慶獨立出來,因為三峽工程。分省都有特定的場景,不是說這個省大了,我拍拍腦袋就分,不是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政區改革可能持續幾十年、上百年,甚至好幾百年。總體方案不是一下子能夠推行的。如果方案真的拿出來,一聲令下就改的話,這跟王莽有什麼區別,王莽不就這麼乾的嗎?

《中國省制演進與未來》書影

澎湃新聞:他太過理想主義。

華林甫:所以新莽王朝很快就壽終正寢了。還有一點,今後分省要考慮海洋戰略,這點書里沒寫,考慮也欠成熟。比如海南省,給它掉個頭(南海省),這多好。新建一些省份,分出一些省,一定要像龔自珍這樣有前瞻性,龔自珍寫《西域置行省議》是在1820年左右,可是到了1881年才實現,他能看到六十年以後的事。我們現在做事要看到六十年以後,就是2077年。看得遠的話,應該是海洋省戰略提上議程,「海南省」改「南海省」;東海也應該設省——釣魚島問題;黃海現在問題不突出,可以不提;渤海沒必要,它是中國內海。成熟一個,設置一個,不是想設就設。海南省改成南海省,管理南海諸島順理成章,可以把雷州半島劃給這個省,讓它可以在陸地上有立足點。再如設置東海省,舟山群島、釣魚島,這些沿海的島都統一管起來,甚至可以考慮寧波就是東海省的省會。這些都可以再議,具體觀點、具體的分省方案不一定能一錘定音,但這個思路應該是值得思考的。我們在裡面寫的地理行政區、政治行政區、少數民族自治行政區,這些都是陸地型的政區,沒有海洋型政區。海洋行政區,要說縣、地級市已經有了,至於省級,海南省也算,只是不叫南海省而已,今後這方面的研究應該增加。

所以在政區改革這個領域,大有可為,而且研究過程當中,一定要了解歷史中政區的沿革狀況,不了解的話,有些分省方案沒有原則,像切豆腐似的,那就是瞎說了,分省一定要符合歷史上分省的模式。比如有人提出以徐州為中心,在江蘇、河南、安徽、山東四個省的交界處,新設一個省,歷史上沒有過,史無前例。也許現代學科看不清,我們學歷史的看得一清二楚。咱們上歷史本科的時候,一直讓人問——親戚、朋友、家人都在問:學歷史有什麼用?那時候真回答不上來,現在可以說:學歷史還是有點用的,不是為個人所用,而是為國家、為社會所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長沙年輕媽媽牽娃逛商場光天化日被搶手機,警方48小時破案
倫敦正在進行無人駕駛車輛路測,它沒有方向盤和剎車系統
3名CNN記者因未遵循業務規範發布涉俄報道辭職
華裔青年科學家張鋒、崔屹摘得布拉瓦尼克獎,各獲25萬美元
國家電網董事長:中國電價總體在國際上處於中等偏下水平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和田玉市場的流行趨勢
鄭萬春:中國銀行業改革歷程與趨勢展望
和田玉未來的市場風向朝哪吹?和玉大叔談談和田玉成品的市場趨勢
調研:中國遊客赴清邁旅遊的趨勢和發展進程
國開行行長鄭之傑: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李佳入晉、李秀領北上,政協異地任職成新趨勢
巴曙松:如何把握金融監管新格局與中國銀行業發展新趨勢?
麥肯錫:塑造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 中國與歐美同行的區別在哪?
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社科院胡濱高調三問:智能金融發展的根源、困境和趨勢
《華盛頓郵報》:華盛頓權力向矽谷轉移趨勢加劇
和田玉市場的發展:強強聯手將成為趨勢!
《中國健身行業發展報告與未來趨勢》
巴曙松:建設跨國際的交易所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華為任正非的健康趨勢和事業成就周期的相關性研究
仲量聯行:整體化和社群思維是城市更新兩大趨勢
各國代表雲集韓國舉行會議,討論全球暖化趨勢的重要性
科創新區:城市創新發展的新趨勢
世紀的數據顯示,在特拉華、切薩皮克灣,海平面上升的趨勢正在改變
流行趨勢 金屬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