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強醫生:華西模式距離醫生集團還很遠

張強醫生:華西模式距離醫生集團還很遠

導讀:明明是家勞務中介公司,明明是為華西醫院的擴張招聘非編製合同工,明明是存在了幾十年的勞務派遣,明明是醫院的三產公司,為什麼非要披上「醫生集團」的外衣呢?

作者:張強醫生

西醫院官方宣布成立華西醫生集團。由其全資的資產管理公司成立「醫生集團」,招聘一批醫生,經過統一培訓後,分別派往華西本部、各分院、託管醫院工作。

明明是家勞務中介公司,明明是為華西醫院的擴張招聘非編製合同工,明明是存在了幾十年的勞務派遣,明明是醫院的三產公司,為什麼非要披上「醫生集團」的外衣呢?

唯一的解釋是:醫生集團深得人心,很多機構都希望披上這件高大上的外衣。

談談真正的醫生集團

現在有很多體制內的醫生集團,您怎麼看他們的發展?

張強:現在有很多醫生集團是體制內醫生組建。國家既然有多點執業政策,就表示這件事情是可以嘗試的。我和許多三甲公立院長是好朋友,我理解他們的顧慮:其他醫生的利益如何保障?吃裡扒外怎麼辦?醫療法律責任誰承擔?

因此,簽約醫生必須與第一執業單位建立明確契約關係。

真正的醫生集團要符合以下前提:醫生團體主導,收入中的70%以上來源於醫療服務,與簽約機構有明確的責權利界定。

醫療作為公共產品,您在實現個人或團隊的價值中,如何權衡廣大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張強:醫生集團在將來能否照顧到普通老百姓?答案是肯定的。從目前來看,我們如果拿到醫保的話,有可能還是走以葯養醫的老路,這不是我們走出體制的追求。

我們發現,普通老百姓對優質醫療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我們應該怎麼去做呢?如果我們盲目降低成本提供廉價醫療的話,可能會使優質醫療變成粗製醫療或者過度醫療。只有通過做流程管理,利用創新技術,利用規模效應,那個時候普通老百姓應該就會享受到優質醫療了。

並且大家一定要明白一點,實際上我們所做的優質醫療就是歐美國家的普通醫療。

我們現在所謂的高端醫療或者說優質醫療,就是十年之後的普通醫療。如果大家體驗到這個過程的話,你就會覺得,看病就應該這樣看。所以,我們做的是未來的普通醫療。

醫生集團如何面對醫療糾紛?醫生如何在醫生集團感覺到安全感?

張強:我們現在的醫生集團怎麼面對醫療糾紛呢?有一個事實,醫生集團一旦給病人提供優質醫療的時候,糾紛是很少的,我們一年要做一千多例病人,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出現一個醫療糾紛的情況。當你可以花二十分鐘時間仔細了解病人,並且還有充分時間了解病人的需求的時候,你會發現和病人溝通其實是非常順暢的。從這點上來講,實際上相比於公立醫院而言,我們風險更小。

另外一方面就是醫療責任險。我們所有的醫生都有多份責任險,如果出了問題,法律和保險會立即介入,讓醫生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中國大陸第一張醫生個人購買的醫責險單就落戶在張強醫生集團。另外從執業模式上來講,當我們都以患者為核心的時候就會發現,醫療糾紛發生的概率將會變得非常非常小,至少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我在公立醫院的時候經常提心弔膽,現在就感覺,執業的環境更加輕鬆安全了。

相對於你們完全脫離體制的醫生集團,那體制內醫生集團的價值是什麼?

張強:體制內醫生集團的出現實際上是代表了我們中國醫生群體獨立意識被喚醒了,從積極的方面考慮,它喚醒了中國的醫生,對於醫療希望能夠有自己的主動並參與到醫改當中去。當然它面臨一個瓶頸,這種瓶頸來源於在原單位的契約關係下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醫生做的任何其他的事情都好像在灰色區域群做,從院長的角度來講,如果沒有行政命令的話,讓他支持多點執業,難度是比較大的。

目前國內體制內的醫生集團是中國特殊國內環境下的產物,國外的醫生集團都是自由執業醫生,現在國內的醫生很多還沒有這個能力或者還沒有這個膽量去離開體制,當然在這個不成熟的環境下,醫生可以通過體制內的這種方式來試水。比如說,我們有些教授在體制內很有名,有看不完的患者,一旦離開體制以後,他就發現自己的品牌是非常虛弱的。也就是說在體制內的時候,你的品牌是機構給的,當離開之後,你什麼都沒有,這個時候你會對自己有一種全新的認識。

所以我認為體制內醫生集團的存在還有他的意義,至少也算是走出第一步,然後他們會遇到瓶頸,需要努力的想盡辦法來克服,包括有些醫生可能會走出體制和原單位完全劃清界限,從而放手去干,這些都是很有可能出現的。如果醫生集團想要得到市場認可或者有比較大發展的話,他們應該會完全脫離體制,變成完全自由執業醫生,一旦這種機制形成的話,醫生集團和原單位的新契約關係有可能就形成了。

張強醫生,最近有人提出了一個名詞叫做塑造「新名醫」,就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有名的醫生,可能他的學術並不強,在他本單位地位也不高,但在互聯網的某個平台確是響噹噹的醫生,您怎麼看這些醫生,他們會不會對整個醫療行業,或者我們大眾對醫療服務的認知產生大的影響?

張強:在互聯網時代確實有這麼一批新的名醫出現,包括我自己也是藉助互聯網一部分力量。但是有一點需要提醒一下,對於新時代的自由執業醫生團隊來講,醫生的技術才是其核心競爭力。假如沒有技術優勢,只是依靠服務或者互聯網的傳播,是走不遠的,也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從這點上來講,就是線上線下應該齊頭並進。

我對名醫確實有新的思考,過去對一個名醫的評價往往說他可以飛刀,這就是以前的名醫。

但我認為未來的名醫一定會有這幾方面的要求:技術高超、收入合法、尊嚴執業、依法納稅、多做慈善等等,我認為這是名醫應盡的義務吧。同時我認為,名醫應該把他自己的部分精力投入到醫改當中去,來喚起一些正能量,所以綜上所述,未來的名醫應該除了高技術以外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在醫生集團有沒有競爭、晉陞機制呢?職稱較低的醫生在醫生集團有沒有發展?

張強:關於晉陞的問題,有很多朋友在問,包括很多醫生,說自己現在是副高,升成正高以後出來的話應該會更好一些。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土壤是不一樣的,當病人去體制內醫院看病的時候,醫院有一堆醫生可供選擇,他們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往往會通過醫生職稱來判斷醫生水平。但如果在體制外,職稱其實並不那麼重要,他們在醫生集團,只會看你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態度,所以病人的口碑很重要,而不是只關注醫生的資歷。

我自己就是個例子,獲得主任醫生的職稱已經有10多年了,但我離開體制以後主任醫生的職稱並沒有給我帶來很多病人,而我的病人基本都是通過一步步把病人服務好,並通過口碑傳播做起來的,這個和自身職稱關係並不大。

醫生創業具備怎樣的優勢,醫生集團發展的方向是怎樣的?

張強:如果在美國的話,很多著名醫療集團的前身就是醫生集團,包括梅奧診所,梅奧的前身就是醫生集團,當醫生集團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些醫生會站出來作為主導建造醫院。最典型的是在美國大部分的日間手術中心的大股東都是醫生團隊,而醫院擁有的只佔總量的10%左右。也就是說,實際上醫生團隊控制的手術中心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是非常強的,因為他們更知道病人的安全如何保障,如何控制成本,如何讓醫生患者都很舒適。

最重要的是:醫生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

醫生集團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患者?醫生?政策?

張強:最大的挑戰是我們自身能力的不足,也就是說如何擺脫以往固有的思維模式以應對內外部變化,是非常大的挑戰。所以我認為學習能力非常重要,我們一直在不斷的學習,當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從政策的趨勢來看,現在的走向對醫生集團是越來越有利的。這是因為我們現有的公立醫療體系提供的醫療服務往往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所以我們的醫患矛盾明顯,包括院長有意見,政府也不太滿意,所以我們現有的醫療模式是有問題的,需要改良。對於我們醫生集團而言,在這個領域,我們的價值在於怎麼喚醒我們醫生對患者服務的內在驅動力,從這點上來講,我們的方向和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我相信政策會越來越好的。

患者習慣於看醫院的知名度。您是如何在醫生集團運行中,提高醫患對接的便利性、高效率?

張強:任何一個離開體制自由執業的醫生都會把患者治療的質量安全看成自己生命一樣重要,這點和體制內醫生可能有些不同,因為他的一個閃失可能會毀掉整個品牌,所以從這點上來講醫生集團對自身的約束力是很強的。

除了對自身嚴格要求和對病人嚴格檢查以外,醫生集團還需要制定自己的標準,包括診斷和治療的標準。如果你看到我們醫生集團的標準,你會發現大部分標準是很多三甲醫院無法做到的。甚至可以說我們的標準遠高於一般的三甲附屬醫院。我們現在正在研究美國的日間手術的標準,並準備在它的基礎上加上我們都有的服務,儘可能的保障病人的就醫安全。

醫生集團如何走向良性循環,不至於依賴公立醫院?

張強:首先我需要澄清一點,我們的患者來源跟公立醫院是沒有衝突的,我們嚴禁公立醫院醫生帶他工作的患者到我們的平台。因為我們服務的患者是有自己的定位的。

我一直認為醫生不能靠營銷獲取品牌。從我二十多年的行醫經歷來看,如果把第一個病人服務好,甚至好到超出他自己預期的話,那麼他肯定會給你帶來三五個病人,這個就像滾雪球一樣。當然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這個口碑的傳播速度就更快了。

哪些醫生適合跳出體制?

張強:我覺的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這和他本人個性以及未來理想是相關的。如果只想安安穩穩、旱澇保收可以在體制內呆著,但如果有想法,覺得自己很優秀,不想跟著吃大鍋飯,可以出來做自己的品牌。

醫生集團會不會涉及到其他領域,會不會做成全科醫生集團?

張強:早期的時候走了個彎路,當時我們想招募所有科室的專家都進來,一網打盡整個醫療市場,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不太成熟的。

醫療市場很大,大家術業有專攻,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把這個專科做成全國最好,另外的專科交給其他醫生集團來做,這樣才是合理的。我相信當中國的醫生集團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肯定會出現資源的整合,並且整合起來能量將會非常巨大,我認為這一天肯定會到來的。

您怎樣看待內科醫生的自由執醫前景?張強醫生集團目前有考慮內科慢性病管理的服務探索嗎?

張強:內科醫生的自由執業也不是障礙。作為一個內科醫生,如果他對病人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給他制定了完善合理的治療方案,那麼他的診斷費用即便定的高,也是有患者願意買單的,關鍵還是取決於醫生是否可以提供病人認為的物有所值的服務,假如還是像以前那樣五分鐘看一個病人,肯定是不行的。

醫生走出體制後,可用資源是不是減少了?

張強:其實醫生們一旦成為獨立群體,重新去對接各種資源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擁有的資源是更多的。如果你覺得哪個設備需要使用,醫生集團可以尋找有這種設備的醫院去簽約,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講,他的資源會變得更豐富。同樣,雖然醫生集團沒有自己的醫院,但通過簽約醫院使得住院床數可以擴充,直到你的病人達到一定飽和。

以張強醫生集團為例,作為血管外科團隊,幾乎在每家醫院都擁有我們獨立的超聲,所以我們在門診就有專門的超聲儀器放在那裡,現場就給病人做檢查操作。在我們九家企業機構裡面,有三家醫院是擁有複合手術室的,俗稱雜交手術室,裡面有DSA,包括CT。這樣一來,我們血管團隊就擁有了三家雜交手術室,所以,相對於過去作為科室來講,我們擁有資源更多了。

聽說恆大許家印和哈佛的Brigham and women合作在國內正開醫院,張醫生會覺得如果恆大完全參照Brigham and women建設醫院,對病人的服務會更好,醫生集團因為醫生的流動,對病人的管理不夠緊密嗎?

張強:現在很多的大企業要跟哈佛、梅奧結合,但是我認為目前還不是很好的一個時機,因為沒有一個紮實的基礎。在基本條件不具備的時候,去對接現梅奧、哈佛是很困難的,即使梅奧到中國來造一個診所,也是很難成功的,因為醫療有很強的地域屬性,與生活習慣、溝通習慣都有很大關係。所以我覺得可以學習梅奧、哈佛的一些理念,但不能照搬國外的,否則很難進行下去。

這種模式對現在的醫院來講也是一個新的挑戰,醫院怎樣從直接服務病人的平台變成了服務醫生團隊的平台。醫生團隊怎麼樣在這種被服務的環境里,專註於對病人的服務,最後再這樣的環境下對大病的服務應該是最好的,然後大病的一切反饋都可以決定醫生品牌,決定他的收入。

張醫生怎麼看待民營醫院發展?

張強:民營醫院最主要的是缺少好的管理人才和專家團隊。按照現有的民營醫院招聘人才的這種模式,或者獲取收入的模式來講,他未來招收人才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因為中國醫生現在的整個成本都在上升,中國將來是比較適合把醫院做平台,讓醫生集團去對接這種模式。

醫生集團是否也要進行醫學研究呢?如何進行?

張強:Why not. 很多人說走出體制外,你的科研怎麼辦,我想這個問題可能是以體制內的眼光來看體制外,會產生這種的疑問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沒人可以阻止你去發表SCI文章。

所以從這點來講,就是不存在任何門檻。而且體制外的醫生團隊也可以和科學家團隊合作,所以這個不成問題。

為什麼會取名叫張強醫生集團?

張強:很多人關心為什麼要取名叫張強醫生集團,這個事情我們也思考了很久,其實我也不喜歡把自己的名字暴露在工作面前。這件事我們考慮了很久,最後還是用我的名字,在美國註冊的英文名也叫Dr.Smile Medical Group。是我在美國的時候真正的英文名字,我工作牌上也是這個名字,後來發現這個名字的好處是,大家看到我都很喜歡,都沒有陌生感,大家看到這個名字都會放鬆和開心。

實際上,Dr.Smile被很多人視為一種符號,代表一種陽光、一種正能量,醫生的新形象。

取名張強醫生集團也是很自然的一種過程,在中國目前的醫療環境下,我想要做的是一個讓人信服的品牌,如果我拿自己的名字作為標識,我會很珍惜這個品牌,就像梅奧診所一樣。(原標題:距離真正的醫生集團,華西還差幾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醫界 的精彩文章:

醫生寫給院領導的辭職信走紅:我既然無心,你也該放手
不是所有誤診,醫生都要負起賠償責任
醫生創業者必看的紀錄片全國公映了!
海軍軍醫大學首次亮相了!
又一位醫學大牛炮轟醫生職稱制度!

TAG:看醫界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沙中心醫院陳文忠醫生:醫者仁心,精湛醫術,創造生命奇蹟
撫順市中醫院醫生唐宇光:仁心仁術顯醫生本色
醫生集團里哪些醫生不能持股?
在澳洲看醫生
眼科醫生李莉
大批三甲醫院醫生 集體辭職辦醫院!醫生集團呈現井噴式增長
國王與醫生
申玉華醫生、彭淑謙醫生、袁錦波醫生停診通知
熊霸醫生談健康
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醫德醫風楷模鄭光敏
國際醫生節:精神科醫生背後的辛酸
小熊醫生與榮振堂
醫生集團:整合醫生資源,賦能第三方醫療
採訪 醫生的誕生
和盛吳家村最美鄉村醫生孟少剛!
致敬:最偉大的醫生—寧醫大總院醫生坐診時突發急病離世
媽咪知道兒科醫生董德坤:醫生的成就源於患者的信任
北大醫院兒科醫生總結的:超實用新生兒護理技巧及禁忌
蔡瀾:醫生的話
山東孫永強醫生:小肌肉引發大癥狀 針刀祛痛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