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行人在讀書

知行人在讀書

《知行人在讀書》發刊詞

今年10月底,淮安將有一家書店,一家規模比較大的書店——知行空間,為了它,我們去了北京、上海、廣州、南京、青島、成都、蘇州……考察了很多書店,希望能將那些被人們視為精神聖地的書店的精髓注入到知行空間,讓這家書店也能成為淮安人的文化地標,甚至精神家園。

在不斷將書店往前推進的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如果要倡導別人讀書,自己首先應該讀書。

所以,我們要求所有加入知行空間團隊的人——每周至少讀一本書,並且寫一篇讀書筆記,然後我們將這些讀書筆記以「知行人在讀書」為欄目名,定期推出。

本次推出的是第一期,每個人讀的書都是自選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參與塑造了現在的你。

我們相信:持續不斷地讀書被書熏陶,知行人一定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奇想之年》

人生突然改變。人生在一剎那間改變。你坐下來吃飯,你所熟知的生活就此結束。

作者的「奇想之年」是在至親離去後的一年中,而我們的奇想之年可以從讀這本書的這一刻開始。切身擁有變為曾經回憶,「我現在……」變成「當時我……」歲月就是那麼無情的流逝,順勢帶走一些東西。

但是,還好有回憶,還好有曾經的酸甜苦辣,讓我們的人生別樣充實。奇想之年,流年易逝,好好說一聲告別,好好做一些不會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By—顧影

《第七天》

余華的文字像海浪般,厚重地拍打著自己對這個社會的認識。

全書的故事情節就這樣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有相愛的情侶,賣了腎給愛人買墓地,也不要讓她死無葬身之地,這是他們卑微而恆久的愛情。有開著飯店卻因火災喪生的一家人。世上的飯店開的他入不敷出,越有錢越有權的人越喜歡欠賬。

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也許他們在地下開著飯店是真實的快樂,至少還在一起。這些真切發生的事情,被描述得淋漓盡致,這就是余華的力量。

By—金紫嬌

《最慢的是活著》

這本小說主要寫的是女主人公和奶奶的故事。書的前幾頁內容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封建守舊、嘮叨碎嘴、極度重男輕女的奶奶形象。

閉眼試想了一下,如果這是我的奶奶我也會對她那麼的厭惡和憎恨。但是故事隨著文筆的深入,這種討厭的形象慢慢被改寫,我恍然大悟。

原來不是白的對立面就一定是黑,不是喜歡的對立面一定是討厭,而是沒那麼喜歡。奶奶愛哥哥姐姐,她也愛「我」,只是愛藏的深所以沒那麼溫柔。

By—王元

《人間草木》

拿到書之初,光看書名,不覺得有特別吸引我的地方。

我心裡想用筆記下的草木大概不會有許勇老師的植物課有趣。結果被前頁的字畫就給驚住了,花草魚蟲一副天然的舒展自然模樣,配字也十分親切有趣,接地氣。

翻至《葡萄月令》、《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這些文章,真叫人不見自然樣,卻覺自然清爽。大概是我讀書膚淺,後讀汪朗做的序才知不少文章都是在被發配改造時所作,所以再讀就有悲涼與對先生的無限敬意。

By—胡毓雯

《活著》

好殘忍的余華!世間大概再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了!

紈絝子弟,家破人亡,老牛相伴,凄涼終老。地主家庭的沒落,幾十年的社會變遷,小人物的堅韌交織成一部痛人心扉的巨作。

我含淚看福貴的一生,福貴從容道來他的苦難。"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當一切歸於泥土的時候,便無可再失去,便是生命最本質的模樣。

我也時常希望在年老的時候,有另一個自己,能夠安靜地傾聽我講述一生…

By—張蘇丹

《父與子全集》

翻開《父與子》第一感覺是:這對父子真搞笑,可是隨著劇情的發展看到的卻是這對父子真有愛!

其中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指責也該有限度」兒子在玩球,不小心把球踢到一位先生頭上,這位先生開始指責孩子的不對,孩子也自責的低下了頭。同時父親趕緊跑過來,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並向這位先生道歉,可這位先生不但不選擇原諒,反而是更加嚴厲的責備。

這個時候令我吃驚的事情發生了,父親直接把球又踢向這位不依不饒的先生。我完這篇故事我想大叫:好!我們固有的思維一直都是做錯事了,就得受到指責,但指責真的是該有限度的!

By—王靜

《我親愛的甜橙樹》

真正的痛苦是什麼?痛苦不是被打的疼痛,不是皮膚被撕裂劃破,不是手術的縫合。

痛苦是整個心臟在痛,痛到麻木,就是一個人到死都不能告訴任何人的秘密。它讓人四肢無力,情緒低落,連腦袋在枕頭上動一動的願望都沒有了。

或許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像澤澤的葡仔一樣的太陽,一個閃耀我們心靈的太陽,只不過繁忙疲憊的身軀遮蓋了光芒,但我們要相信,不論生活使我們多麼沉重和疲憊,總會有一縷陽光為我們趕走所有的陰霾,迎接美好。

By—高文

《活著本來單純》

在讀豐子愷先生《活著本來單純》這本散文集時,讀起來很輕鬆,一頁文字一頁漫畫,讓我感受到了一顆純真的童心。

豐子愷先生的文字充滿了哲學,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來捕捉各種微妙之處,其中額頭跌傷的疤痕、過年時和小夥伴們放鞭炮、捏麵糰玩…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讀起來倍感親切。

慢慢的喜歡上這種純真又有智慧的散文,給我最大的感受即是,簡單生活,平平淡淡就是真,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By—周丹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這本書的作者是大衛.奧格威。

作為一個資深的廣告人兼廣告公司的主席,他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書中將答案描述得清楚明白,目的是為了招攬新客戶、檢驗股份公開上市時候的市場條件和增強知名度。

我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從最表層來理解,我認為奧格威寫這本書是為了將自己畢生的經驗傳授給千千萬萬個其他的廣告人,想為廣告業做一些貢獻。從這個角度來說,奧格威真的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令人敬仰。

By—謝楊婷

《我們仨》

初識楊絳先生,是因為去年5月她的離世,那時我還沒讀過她的作品,只知道她是錢鍾書的夫人。在友人小菲的推薦下,有幸用一整日的時間將《我們仨》通讀。先生的文筆從容,讓我幾度淚目,一字一句儘是暖暖的情,細細的意。讓人如沐春風,讀有所感。

全書楊絳寫的雲淡風輕,殊不知她和錢鍾書半生都在流離。那個動蕩的年代,沒有固定的工作,沒有穩定的居所,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度過了知識分子最恐怖的歲月。但在書中沒有一絲的埋怨,無論經歷的是好是壞,世亂而心不亂,人離而情不離。

女兒錢媛從小聰穎好學,長大後更是孝順體貼,生活的點滴,字裡行間全是母親對女兒的親昵之感。夫妻間的和睦恩愛,書中也一併展現,一起工作一起讀書,沒有語言上的交流卻有思想上的電閃雷鳴。如一縷陽光直射心田,我想歲月靜好也大抵如此。

作為一個女人,楊絳是那樣的堅強與從容,直到暮年才有了一個穩定的居所,然而命運弄人,阿媛和錢鍾書的相繼離去,只剩下她一人留在世間,用力透紙背的悲傷去回憶「我們仨」。

這真的是一部值得人靜下心來好好看看的書,生命的暮年,先生以一個母親,一個妻子的角度懷念三個人那些快樂與艱難,愛與痛的時光,語言樸素,卻讓人感動。其實我們每個家庭不是都一樣么,一樣平凡,一樣甜蜜。

By—董海

楊絳手稿

後 記

這是第一次與你見面的《知行人在讀書》,以上文字出自一群20出頭的年輕人,他們有的是初入職場的菜鳥,有的是在校的大學生,他們的專業不同,興趣各異,但是對於「每周讀一本書」的要求都甘之如飴。

每一篇讀書筆記我們要求必須我手寫我心,不管說得是否漂亮,必須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我們也要求文責自負,即使是錯別字,也要求他們自己核查,並等著細緻的各位關注者能夠幫助他們找出。

《知行人在讀書》第一期就以青澀的模樣出現在各位面前了,如果你也願意加入到這個讀書計劃中,就請選一本書,開始讀起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知行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江蘇知行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讀書與為人 讀書
讀書與讀人
讀書秘訣:「知入」與「知出」
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
男人為什麼要讀書和遠行
鄒逸寧:讀書行路,知行合一
書香女人美在知書達禮,因為讀書
《讀書與行走》有感
讀書,能讓人獲得幸福感 — — 寫在世界讀書日
人在衰運宜多讀書修行
讀書是人生的一種修行
確認過眼神,你是讀書的人
讀書如同修行
讀書,是一場人生的修行
讀書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體的閱讀
他是「夜行中滌盪靈魂的讀書人」
堅持讀書,是女人的一場修行
確認過眼神,你就是愛讀書的人
行醫讀書筆記
人生是本書,讀書容易讀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