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學派各異,對咳嗽證治方葯的論述總結一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請點右上角關注!
孫錦程,陳仁壽
咳嗽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早在《黃帝內經》就有對咳嗽這一病名的提出及多篇關於咳嗽的論述。
至金元時期,時局動蕩,然於此時,在醫學史上產生了極具影響力的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學術思想各異,遣方用藥有別,對咳嗽以不同的學派角度,各抒己見,對咳嗽的證治方葯的完善做出了寶貴貢獻,現將金元四大家對咳嗽的論述總結如下。
四大家治咳思想淺析
1、劉完素治咳嗽:治咳先治痰,治痰先治氣
劉完素醫書
劉完素,字守真,金代河間人,為河間學派的代表,倡導「火熱論」,認為百病多因於「火」。治療中力主寒涼清熱,善用寒涼葯,被後世稱之為「寒涼派」。其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咳嗽論》中論治咳嗽經驗獨到,在書中用大量篇幅論述了「火」、「熱」的病證、病機,充分反映了劉完素寒涼派的學術思想。
劉氏重視《內經》的病機理論及運氣學說的研究,將《內經》理論有所創新地發揮,應用到臨證上,針對《內經》中「咳」與「咳嗽」無異,劉氏將咳嗽二字剖析,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咳嗽論》中首次以聲、痰分咳嗽,曰:「咳謂無痰而有聲」,「嗽是無聲而有痰」,「咳嗽謂有痰而有聲」,同時指出咳、嗽的病機,即:
「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
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
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為嗽也。」
針對咳嗽的病因,劉完素繼承《內經》中:「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之觀點,繼有進一步的研究,其云:「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為嗽也……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嗽。唯濕病痰飲人胃,留之而不行,上入於肺,則為咳嗽。」
在此劉氏強調無痰不作咳,痰濕致咳的重要性,並提出臨證治咳大法:「辛甘潤肺,治痰下氣」,其云:「若咳而無痰者,以辛甘潤其肺。故咳嗽者,治痰為先;治痰者,下氣為上。」慮痰濕是咳嗽的主要病因,劉氏臨證
一以燥濕化痰為法:「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而咳嗽自愈」,
一以順氣消痰為法:「枳殼,陳皮利其氣而痰自下。」
即所謂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痰消。
2、張子和治咳嗽:善攻邪,涌吐為先,兼用汗下
張從正,字子和,師從劉完素,對於劉氏用寒涼清熱之表裡分治法以散火熱之邪見解獨到,將前人經驗與個人臨床經歷相結合,發揚劉完素的學術觀點,攻邪以汗、吐、下三法為主,強調「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觀點,主張「驅邪存正」之治法,誠如《儒門事親·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云:
「先論攻其邪,邪去而元氣自復也。」
子和積累豐富的臨證經驗,形成了攻邪治病的獨特風格,可謂是攻邪派的一代宗師。
關於咳嗽,張子和繼承與發展《內經》有關咳嗽的治法,並將其對於咳嗽的獨到見解詳細論述於《儒門事親》。子和認為「嗽與咳,一證也。後人或以嗽為陽,咳為陰,亦無考據。」,引《內經》原文予以校注,為咳嗽正病名。針對咳嗽的病因病機,強調並非只有寒邪致咳,提出「嗽分六氣,毋拘以寒」的觀點,並進一步對六種咳做了詳細描述。
臨證治療咳嗽,善用寒涼攻下法,如以黃連解毒湯、洗心散、三黃丸治火嗽,以五苓散、桂苓甘露散及白朮丸治濕嗽,以木香葶藶散、大黃黃連阿膠丸治燥嗽等。
臨證治療咳嗽,子和善辨六氣施三法,不論虛實皆涌吐為先,兼用汗下,俾邪去正安、開通郁滯、血氣流通、散火流濕,調理整體而止嗽。
在《儒門事親·勞嗽》中有一則醫案:「又東門高三郎,病嗽一年半,耳鳴三月矣。嗽膿血,面多黑點,身表俱熱,喉中不能發聲。戴人曰∶嗽之源,心火之勝也。秋傷於濕,冬生咳嗽。冬水既旺,水濕相接,隔絕於心火,火不下降,反而炎上。肺金被爍,發而為嗽。金爍既久,聲反不發。醫者補肺腎,皆非也。戴人令先備西瓜、冰、雪等物,其次用涌泄之法,又服去濕之葯,病日已矣。」
此案論述子和以涌吐法治癒咳嗽。
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
朱丹溪有言:「吐中就有發散之義」
張子和曰:「諸汗法古方多有之,惟以吐發汗者,世罕知也,故予嘗曰吐法兼汗,以此夫。」
故病在上實而咳者,不行涌越,使邪氣壅結而不散,病則不愈,甚至由輕變重。可見,子和以在「上者涌之」,「吐中含有發散之義」之思想,運用吐法兼汗治肺止咳,實為妙哉。雖言子和為攻邪派之鼻祖,善用攻邪三法,然治咳酌病情之寒熱虛實,辨證遣方,
《名醫類案·卷三·咳嗽》中記載子和治咳一案:「時咳一二聲,面黃無力,懶思飲食,夜寢多汗,日漸瘦削。諸醫作虛損治之,……戴人斷之曰:上實也,先以涌劑吐痰二三升,次以柴胡飲子,……降火益水,一月余復舊。此二陽病也。」
從此案可以看出,子和治咳非一味攻下,臨證審視緩急先後,先以涌痰劑去肺之積痰,繼以除濕、健脾等法調理而愈。
3、李東垣治咳嗽:主脾胃升降說,遣昇陽益氣方
李杲,字明之,號東垣老人。師從張元素,宗《內經》「土者,生萬物」,「以胃氣為本」,「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的理論,李東垣強調脾胃在升降運動中的樞紐作用,主張「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理論和內傷學說,臨證重視脾胃之升降理論及其運用。
李氏臨床用藥,以補脾胃,升清氣為其特長,創製補中益氣湯,升用益胃湯、參術湯,至今仍沿用之。東垣「脾胃升降學說」的提出與《內經》中相關理論息息相關。《素問·咳論篇》有言:「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此皆聚於胃,關於肺。」雖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但通過
①肺、胃的生理:「肺為清虛之臟,喜通利,惡壅塞。(方星岩)」「納則貴下行,譬如水之性莫不就下,是胃之宜降也又明矣。」故肺氣與胃氣皆宜通不宜壅滯。
②肺、胃密切聯繫:生理上同有主降之性,經脈上肺之經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
③病理上:若脾失健運,致津液停滯,久聚生痰成飲,影響肺的宣發和肅降,繼而發為咳嗽。
綜上可見脾胃的氣機調暢直接影響肺發揮正常的宣降功能。
此外,由五行「土生金」理論,李東垣在其所著《脾胃論·脾胃盛衰論》對「土不生金」之咳也作了詳細論述:「肺金受邪,有脾胃虛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故咳嗽氣短、氣上,皮毛不能禦寒,精神少而渴,情慘慘而不樂,皆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是體有餘而用不足也。」
李東垣作為「補土派」的一代宗師,對於咳嗽的治療,首推補土生金法,然補土並非純補、峻補,多見其在補脾葯中加以升清、苦降、滲利等昇陽益氣葯,使補而不滯,以防過補阻礙氣機之弊。如其所創補中益氣湯,全方以補藥(黃芪、党參、白朮、甘草補脾肺之氣,當歸和血)為主,佐以昇陽理氣(柴胡、升麻昇陽舉陷,陳皮散甘葯之滯)。其所創補中益氣方得後世高度讚許,為後世所沿用,《名醫方論》云:「補中之劑,得發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氣之劑,賴清氣之品而氣益倍……陰虛於下者不宜升,陽虛於下者更不宜升也。凡東杲治脾胃方俱是益氣。」
4、朱丹溪治咳嗽:瀉火滋陰見長,溫補祛邪亦存
朱丹溪,字彥修,元代婺州義烏人,曾遊學行醫吳中,人稱丹溪先生。他既得河間之傳,又融合了易水學派和攻邪學派的思想,雖有養陰派之稱,但他博採劉完素、張元素、張從正、李杲等名家之所長而熔為一爐,形成自己獨特的學術主張和治病方法,開創了內傷雜病治療的新局面。
朱氏臨證主張「滋陰降火」,善用養陰葯,但不拘泥於滋陰之法,而是善取各家之長並有所創新,其關於咳嗽的論述十分豐富,在《丹溪治法·咳嗽》中把咳嗽的病因總歸為五種:「咳嗽有風寒、痰飲、火郁、勞嗽、肺脹」。在《脈因證治·逆痰嗽》中對不同證型的咳嗽之病因、病機做了詳細描述:
「火之嗽,病因火盛生痰、鑠肺金也,遂成郁遏脹滿。甚則干嗽無痰,或唾血痰。勞而咳嗽,皆好色腎虛,則子能令母虛,氣血俱虛,陰虛則生火,肺金耗敗,而津液、氣血皆化為痰矣。痰者礙清氣升降,滯氣而不行,遂成諸咳嗽之證。」
臨證上,丹溪注重陰虛火旺所致鬱火痰咳,陰虛勞咳,提倡「火主清金,化痰降火」的治法。其《金匱鉤玄·咳嗽》有言:「午後嗽多者,此屬陰虛。必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先降其火。」《丹溪心法·咳嗽》亦云:「勞嗽,宜四物湯加竹瀝、薑汁,補陰為主。」,「陰分嗽者,多屬陰虛治之。」
雖言丹溪是「滋陰派」之代表,善瀉相火、補真陰,但在辨證上並無偏廢,既注重陰虛火旺所致鬱火痰咳,陰虛勞咳,在咳嗽發病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且治咳必求於本:朱氏認為痰濁多由脾胃受損,運化失職,聚濕生痰而成,即所謂「脾濕動而為痰」。
臨證標本兼治,多以滋陰降火,開郁化痰之法。
在《古今醫案按·咳嗽》有醫案一則:「丹溪治一人,年五十餘,患咳嗽,惡風寒,胸痞滿,口稍干,心微痛。脈浮緊而數,左大於右,蓋表盛里虛。問其素嗜酒肉,有積,後因接內涉寒,冒雨忍飢,繼以飽食酒肉而病。先用人蔘四錢,麻黃連根節一錢五分,與二三帖,嗽止寒除。改用濃朴、枳實、青陳皮、栝蔞、半夏為丸,參湯送下,痞除。」
從此醫案可以看出丹溪善辨證,治咳必求於本,正如文中所述:「其脈證皆屬表邪,而其因則系裡虛」。以人蔘———補氣葯中善培土滋生化之源者與麻黃———解表葯中善宣肺復肺司肅降之常者同用,攻補並進,以達標本兼治。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
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健康內容。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中醫教你這麼吃魚,吃對魚可以治病、防病
※慢性胃炎可治癒,中醫辯證分型治療的臨床探討
※地黃丸系列中成藥臨床如何用?國醫大師金世元的獨到見解一
※王旭教授從三熱論治糖尿病經驗(三)燥熱由生,附醫案
※王旭教授從三熱論治糖尿病經驗(二)濕熱內蘊,附醫案
TAG:神黃中醫說 |
※西方治理理論的社會系統學派
※現代心理學各分析學派簡述
※低調的法家學派奠基人「韓非子」
※南宋兩大學派的一場爭論:究竟什麼是「無極」?
※乾嘉學派與文藝復興:同一個世界,不一樣的境界
※西方理論不能很好解釋中國轉型實踐,社會學如何構建「中國學派」
※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未來幾年全球經濟或將強勁增長
※金元時期的神醫張元素,創立易水學派,為何沒選上「金元四大家」
※優質名師匯聚優學派《開學第一課》教你如何應對開學困難症
※學習:芝加哥學派,社會學派中的獨立一枝03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基礎學慣用書六種
※扁鵲學派的基本特點及其影響,禁咒排第一!
※「經濟學管理學中國學派研究60人論壇」成立大會在京召開
※《亞洲史概說》:一部「京都學派」特色的亞洲史
※中國唯一敢與「儒家」對抗的學派,卻突然間在中國消失的非常徹底
※一代醫家吳又可,雜氣致病創新說。邪伏膜原論九傳,溫疫學派開先河一一曹東義巜永遠的大道國醫》之曹傳龍三十六講吳又可學術成就
※經驗學派之芝加哥學派
※治病之本——傷寒學派
※儒家:從一種職業到一個學派的升華和演進!
※陳平:經濟學的七大困惑?經濟學派之爭猶如宗教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