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感冒,很難纏;試試兩味葯的小妙方
說起感冒這種常見病,癥狀複雜多變,病因多種多樣。其中,有一種感冒,往往令新入行的醫生們,尤其是中醫師犯難。這就是寒熱之證兼備的寒包火感冒,也稱外寒內熱感冒。
這種感冒有什麼特點呢?具體來說,患者惡寒怕冷,發熱不重,身體酸痛。同時又口舌乾燥,嗓子疼、頭疼。這類人還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一開始流清鼻涕,後來流著流著,就變成了黃鼻涕。
說起來,這種感冒的成因不複雜。患者本身是體內有鬱熱的,但是在感受寒邪之火,體表又被風寒所束縛,導致出現內有淤熱,外受風寒的局面。這個時候,單純的用解表散寒或者清熱疏風的方法,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受冬季熱性食物攝入較多,早春風寒料峭的影響,這種寒包火型的感冒,在當前一段時期是比較多見的。
對此,我們今天為你介紹一個比較簡單實用的小辦法,就是荊芥和黃芩連用。
準備荊芥和黃芩各6克,水煎取汁服用。每日一劑。3天為一個療程。
這個方法作為臨床經驗的總結,最早由近現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學教育家施今墨先生提出。他在行醫過程中慢慢總結出了黃芩荊芥連用的妙處。施今墨的門生們將這條經驗,記錄在《施今墨對葯》中。
方中的荊芥,味辛性溫,入肺經和肝經,生用可以祛風解表,發汗散寒。方中的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膽、胃、大腸四條經絡,能燥濕清熱。兩葯合用的妙處在於,一個能解表,一個能清里。一個能散寒,一個能除熱。這對於外寒內熱的寒包火感冒患者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由此可見,中醫對於疾病的認識,集形象思維、理性思維、辯證思維於一身,在此基礎上對藥物性味也有形象的歸納,使每一次應用都有妙處可言。施今墨老先生的經驗之談,恰恰體現了這一點。
我們在服用前,務必請中醫師辯證指導,以免葯不對症,適得其反。


※口腔潰瘍,疼痛難忍?試試這三個「小妙方」,減少疼痛,加速癒合
※解酒妙方,讓喝醉人不要那麼難受,這幾種方法還是有效的!
※這3種「酸性」水果,一般人不敢嘗試,卻是減肥妙方,別認慫!
※慢性咽炎好不了?那塊試試這3個小妙方,不論你是哪種,輕鬆根除!
※隔三差五胃痛,除了胃寒,還有這5種原因,這裡有妙方
※治療痛風,飲食很重要!一個妙方,不再為痛風犯愁
※痛風不用慌 ,古有小妙方
※有鼻炎的人,拖久不治可能成大問題!怎麼辦?來試試這3個小妙方
※哮喘患者,可以試試這個小妙方,簡單方便
※金銀花的6個小妙方,能治感冒,治牙痛,安全有效,快點試試
※伴郎擋酒腳趾痛,結果確診為痛風!不想被痛風折磨,試試這個妙方
※每一個腰不好的人背後都有一段血淚回憶,這裡有妙方
※你有口腔潰瘍,我有一個妙方,拿走不謝
※落枕痛難忍,外治有妙方
※老人常有眩暈,試試中醫妙方
※中醫有妙方:一喝就醉的人,這個小方子存好,能幫你解酒毒
※如何快速趕跑「口腔潰瘍」?快試試這5個妙方,屢試不爽!
※脹氣打嗝噁心真難受,來看幾個小妙方助您擺脫消化不良的煩惱
※三伏天,口腔潰瘍,反反覆復,疼痛難忍,3個小妙方,可減少疼痛
※得了灰指甲不用怕,2個妙方,一抹一滴,病甲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