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讓 「自行車王國」復甦 聊聊自行車在中國的發展史
在幾十年以前,中國就有「輪子上的國家」之稱,只不過這個輪子是兩輪,是靠人力驅動的自行車,因此也有「自行車王國」的美譽。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家庭轎車的普及度越來越高,自行車的使用率越來越低,「自行車王國」的稱呼也就漸漸地消失了。
最近兩年,隨著共享單車的橫空出世,城市的大街小巷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小橙車、小黃車、小綠車、小藍車,彷彿一時間又把中國拽回到了當年的那個自行車王國。
時光迴轉,小編帶你回到那個充滿28自行車的王國。自行車最早傳入中國大概是在1868年,風氣開化的上海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當時從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那時的自行車跟現在的自行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沒有踏板,只能兩腳踮地引車而走。之後又從歐洲引入了帶踏板,可以腳蹬行駛的自行車。
雖然自行車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但是受制於道路不佳和騎行技能的影響,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自行車沒有在中國流行起來。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通商口岸的增加,道路狀況的改善以及製造工藝的改進,自行車才在中國流行起來。自行車最集中的城市是上海,當時上海有近20家自行車商店,有幾百輛自行車在街道上賓士。1940年,上海自行車廠(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中國有了自己的自行車生產企業,由此開創並演繹了中國自行車行業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雖然自行車在中國越來越多,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自行車絕對是普通家庭里最壕的東西。當時的自行車不僅價格昂貴還限購。當時誰家要是有一輛自行車比現在擁有一輛小轎車還高興。不管是「三大件」還是「三轉一響」,自行車都赫然在列,成為大家結婚置業的必備物件。
當時的自行車比較單一,都是清一色的28自行車,體積龐大、載重力強,品牌也僅限於「鳳凰」、「永久」、「飛鴿」等。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孩童肯定經歷過握定車把、穩著車架、斜著身子,把小腿穿過橫樑下方的空檔努力去夠腳蹬子的練車記憶。
改革開放後,像自行車這種日常生活用具開始大規模生產。1986年,當年僅前11個月全國自行車產量就達3229萬輛,相當於平均一秒鐘,就有一輛新自行車出廠。以北京為例,上世紀80年代,北京的自行車以平均每年50多萬輛的速度增長。到了80年代末,千萬人口的北京,已擁有800萬輛自行車。在高峰時段,東單、南河沿、西單等路口,每小時就會有兩萬多輛自行車通過,當時自行車在路上飛馳的壯觀程度遠勝於目前的共享單車。
90年代後,私家車開始進入普通家庭,路上的自行車越來越少。新世紀的到來,共享單車橫空出世,將自行車重新拉回大眾的視野,路上的自行車越來越多,「自行車王國」彷彿正在復甦。
(全文完)
更多歷史文章,請關注下載百科解密APP
大家都在看
他是鎮嵩軍的首領,《白鹿原》里劉瞎子的原型 ,也是史上易主最多的軍閥
《長恨歌》里可能不只有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
這起事件僅因為一個女人 導致澳門幾乎成為死城
戰爭有風險投降需謹慎 看看日本是怎麼殘忍對待戰俘的
點擊展開全文


※語言:一場曠日持久的語言戰爭 最終英語取得勝利
※足球戰爭:一場足球比賽引發的選血案 薩爾瓦多與宏都拉斯之戰
※底比斯聖軍:歷史上唯一由同性戀組成的軍隊 戰績輝煌結局悲傷
※死刑:古代執行死刑要在午時三刻?古人才沒這麼糾結!
※最執著大臣和最懶惰皇帝之間的「戰爭」
TAG:互動百科 |
※中國遊客赴泰國旅行途中大巴剎車失靈發生翻車事故
※美媒:中國,從自行車到子彈頭列車的國家
※中國台灣首艘自製潛艇可以在陸上行駛
※換道先跑,中國欲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打造世界級車企
※來自中國的車企再次殺入汽車強國——日本
※實拍:中國坐公車不用錢的城市
※中國半導體封測行業的發展和機遇
※中國式的自信
※中國內地票房排行榜 中國最受歡迎的電影一覽
※中國遊客在英國自駕游,竟因開車速度太慢被抓了……
※關於旅行的一切,你看這張「中國旅遊金榜」就知道了
※旅行車真的適合中國人開嗎?為什麼在國內就是沒人買?
※這個中國汽車品牌在德國遭瘋搶,真為國人爭光!
※中國自行研發的小型運輸機出口多國,多種用途使用廣泛
※此國國際會議圍堵中國,就憑自己屢創奇蹟的航母?
※中國中車孫永才: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中車方案和中車智慧
※中國戰車掉路邊溝里了 裝甲車真的那麼難開嗎
※回顧中國人自己的水陸兩棲大飛機首飛成功
※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上崛起,著力布局海外市場
※外國媒體吹捧中國最新驅逐艦,稱其世界第一,中國依舊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