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漸漸遠去的私塾

漸漸遠去的私塾

漸漸遠去的私塾

劉述濤

殘牆、破瓦、敗草、碎畫,燕山書院在這個蕭瑟的冬天,就這樣走進了我的視野。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這不是我想要看到的燕山書院。

我想看到的燕山書院,應該是完整的古建築,就像有些許多人文章中所介紹的那樣,這燕山書記院是江西乃到全國家族書院建築的文化經典,它的建築工藝、繪畫藝術都屬於全國罕見。書院佔地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982平方米。分內外2大結構,外部有院門、欞星池、院坪、馬廄;內院以天井為中心,環繞天井置前廳、下房、左右廂房、講學堂、文昌閣及輔房等組成的「四水歸堂」四合院式建築。整棟建築飛檐翹角,廊回道轉,柱樑縱橫,氣勢非凡。院樓雕樑畫棟,獅嘯鶴舞、鳳翥龍騰,彩繪栩栩如生。

可惜,我看到的卻是破落,卻是衰敗。

雖然我們知道,燕山書院躺在二百多年歲月長河之中,早已經不想被我們這群陌生人的喧擾所驚醒,但它在我們走近它的時候,仍在陽光下輕輕地伸了一下腰,一塊腐爛的雕花的木板就掉在我的腳下。

看著這塊浸潤著歲月光輝的雕花木板,我彷彿聽見了朗朗的讀書聲,我彷彿看見堂上威嚴的先生拿著戒尺,堂下一群年幼的學子正搖頭晃腦的朗誦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又彷彿看到了一群又一群的學子,迎著陽光,走向那屬於自己的明天。

我們都知道,燕山書院是由堆前黃氏祖先所造,歷時整整12年,從每一根木頭到每一塊瓦片,都是這位歷經商海的,親力親為。也許正是歷經商海諸多艱難,這位黃氏先人才真正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他才會傾盡畢生的積蓄,為子孫後代鋪就了一條新的道路,目的就是想讓後代,能夠活得比自己鮮亮,比自己更加舒展。

所以,當我們行走在書院中,不得不感嘆黃氏祖先的用心之細緻,他讓整個書院的廊回道轉、柱樑縱橫。更難得的是隨處都可見的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畫圖,這些畫圖有獅嘯鶴舞、鳳翥龍騰、明理求學、修身致仕……每一幅每一處都透出教人求學、處世、做人的味道。這也許也體現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後輩,能夠走出一條不同於他的光明大道。

好在在燕山書院的二百多年歷史中,走出了許許多多的人才,有朝議大夫河南歸德知府周損、廣西太平知府黃存銓、安徽(今江西婺源)巡檢黃仁波等。除了這些舉人、秀才之外,也有學業不成,回到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但不管行走在世界上的哪一行,他們都沒有忘記燕山書院訓導的做人道理,為官要清正廉明,做人要坦坦蕩蕩,經商要童叟不欺。這應該可以讓黃氏祖先安然閉目,因為這正是他一生的心愿,辦起燕山書院就是讓所有走進燕山書院的孩子能夠學以致用,學以修身。

當我從書院中出來,看著書院旁邊一棟棟鋼筋水泥構造的房子,我忽然間想起一位名人說過的話,他說今天世人造的房子都是沒有文化和感情的,因為所有的房子都是千篇一律的複製,除了把水泥、磚塊、鋼筋往上堆砌之外,每一處透出的都是冰冷的氣息,絲毫也沒有夾雜匠人和主人的一絲感情。而古建築不同,不管是一磚一瓦,一榫一卯,一鑿一畫、都寄託了匠人和主人的生活情趣,生活願望。

然而,被人們遺忘已久的又何止是浸透千年傳統文化的中國式建築,離開人們已久的又何止是詩禮傳家的私塾。自從西風東漸,我們拿來了水泥鋼筋,忘記了雕樑畫棟;我們學習了嚴謹理智的科學,卻丟下了充滿感性、哲思的國學。我們追求高效率、高收益的物質化生活,卻失去了讓我們的心靈親近土木、接近大地,在沐浴自然的那種最原始最純樸的生活方式中反而才有的心靈靜謐。

私塾,也許是一個坐標,代表著一種讓心靈放曠神怡的時代的遠去。

在回家的路上,我透過車窗在一棟又一棟的鋼筋水泥的房子空隙中再次看到了燕山書院。可惜車子越來越快,燕山書院離我越來越遠,慢慢消失在我的視線中,我忽然有點難過,是為了漸漸遠去的燕山書院。

好在過後不久,我就從新聞中看到有關於燕山書院的新聞,說燕山書院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這一珍貴文化遺產,決定使用專項維修資金對其進行修復。

相信過後不久,我又能夠看到那不一樣的燕山書院,聽到那不一樣的讀書聲。

鏈接燕山書院位於遂川縣堆子前鎮鄢背村井下村,座西南朝東北,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竣工,佔地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82平方米。它是當地黃氏家族開基之祖黃由相的三個兒子義方、義言、義齊共同修建的一所家族書院,是專供黃氏家族子弟親友免費研習的普及式私府學堂,至今有200多年的歷史。其建築工藝、繪畫藝術和保存數量等方面是全國家族私塾的代表作,全國罕見,是中國私塾中的一朵奇葩。

燕山書院設內外兩大部分結構,外部結構有院門、欞星池、院坪、馬廄;內院以書院為主體,有藏學樓、廂房、講學堂、文昌閣及輔房等組成的樓閣式四合院建築,中置大花壇,文昌閣上面的中間設有聖人孔子牌位。整棟建築飛檐翹角,廊回道轉,柱樑縱橫,氣勢非凡。院內雕樑畫棟,彩繪栩栩如生,既有獅嘯鶴舞,也有鳳翥龍騰。大門門廊到兩廁迴廊及文昌閣內天花板上布滿彩色人物故事畫,共有100多幅,內容均為明理求學,修身仕途等。修復後的燕山書院蘊涵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述濤說事 的精彩文章:

TAG:述濤說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溫暖漸漸離你遠去
漸漸遠去的愛情,你還相信嗎?
星星已漸漸遠去
春節漸漸遠去,你拜年了嗎
致我們終漸遠去的孩子
不要讓那些真正對你好的人,漸漸從你的生活中遠去,甚至消失
這10樣東西正漸漸離我們遠去,看完,眼濕了!
古人留下的10句俗語,漸漸離我們遠去的經典!
曾經的渴望已離我遠去
鎚子,或許已經遠去
秋季貴州最值得去的地方推薦:遊客逐漸遠去,山明水秀湧向眼前
跑步,讓平庸的生活離你遠去!
遠去的嗩吶聲
二十多年後,逐漸遠去的復讀機成了最經久不衰的梗
走著走著就散了,致遠去的你!
傳承千年的10句俗語,漸漸離我們遠去的經典!
真正的藏獒,正在離我們遠去
已經離我們遠去的4位明星,張國榮的逝去撲朔迷離
遠去的是孤獨
熱點丨成化鬥彩雞缸杯家喻戶曉,仇焱之的名字漸漸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