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扒一扒羋月是何許人也?
孫儷主演之電視連續劇《羋月傳》熱鬧熒屏,又是一出跌宕激烈的古裝宮廷大戲。電視劇的女主角羋月是何許人?歷史上真有這個人嗎?
有。她是先秦風雲人物秦宣太后,秦始皇嬴政的曾祖母,也就是秦始皇他爹的奶奶。但翻盡史書經典,關於羋月同志的記載,零零散散,不過數百言。形象地說,羋月是「蹭」進史書的,也就是在敘述別人的時候,羋月作為「相關人物」被寫了進去。第一部記載羋月事迹的史書是司馬遷先生的《史記》。
《史記·穰侯列傳》一開篇,在介紹穰侯魏冉的時候,羋月就最先被提及:「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羋氏。」寥寥數語,就把羋月同志的來歷說清楚了。她祖先是楚國人,姓羋氏,是秦昭王的娘,有個弟弟叫魏冉,封為穰侯。魏冉是《羋月傳》里的重要角色,他是羋月的同母異父弟,羋月還有親弟弟叫羋戎,封華陽君。
羋月一輩子都為老嬴家忙和。其實,起初羋月的身份並不高。《史記·穰侯列傳》載:「昭王母故號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號為宣太后。」也就是說,羋月是秦昭王的爹秦惠王排行第八的妃子。秦國時後宮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和少使八級,羋八子排第五,可見羋月並不得勢。直到秦昭王即位,機會來了,羋八子搖身一變,「號為宣太后」。
公元前
311年,秦惠王嬴駟駕崩,這時羋月的兒子嬴稷還在燕國做人質,即便不作人質,也沒機會上位,因為秦惠王與惠文王后所生的兒子嬴盪是嫡出居長,自然即位,是為秦武王。秦武王生性粗直,孔武有力,喜歡玩兒舉重遊戲,若在當代肯定是奧運會冠軍。他在位四年,攻城略地不少。然而,事情就壞在他舉重這愛好上。前
307年,秦武王在洛陽參觀周天子家廟,見中原之九鼎而手痒痒,於是提雍州之鼎半尺許力盡脫手,千鈞鼎轟然落地,秦武王脛骨當即砸斷,那會兒也沒積水潭醫院,秦武王「痛絕而死」。
秦武王沒來得及生兒子就舉鼎而亡,真是生的富貴,死的窩囊。他一死亂套了,誰接班呢?羋月的機會終於來了,她通過趙武靈王輾轉迎回親兒子燕國人質公子稷,幫其上位。惠文王后怎麼能容忍小五的兒子呢?於是力挺庶長子公子壯僭位。羋月寸步不讓,在魏冉的幫助下推公子稷即位,這就是秦昭王。爾後誅殺惠文後及公子壯、公子雍……《羋月傳》會講的清清楚楚。
秦昭王即位時尚且年幼,宣太后羋月同志主政,魏冉大人輔政。
戰國時四面交邦,非敵即友,秦國也一直外患不斷。宣太后時,主要外患來自西北的義渠。義渠是活躍於涇水北部至河套地區的古代民族,所轄區域大概是現在的陝西西北、寧夏、甘肅一帶,秦孝公時就經常作亂。至秦惠王時,義渠已被打服稱臣,儘管如此,義渠還保存著一定實力。而宣太后羋月同志想永絕後患,女同志從政就是有本錢,她對付義渠的辦法是色誘。
秦昭王繼位時,義渠王前來朝賀,宣太后羋月抓住機會與之私通,還剩下倆孩子。後來,宣太后與秦昭王密謀攻滅義渠之策。前
272年,宣太后再施美人計,引誘義渠王入秦,殺之於甘泉宮。秦國趁機發兵滅掉義渠,設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宣太后主政時任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貴輔政,秦昭王的權力被大大限制。秦昭王重用叛逃至秦國的魏國人范雎,並採納了范雎廢后收權的建議,廢掉宣太后,將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巿等逐出秦國。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死范雎計逃秦國假張祿廷辱魏使》說的就是這一段故事。
宣太后羋月同志有個體己小三叫魏丑夫,宣太后快死的時候便傳令讓老魏給自己殉葬。老魏一聽嚇尿了,趕緊請謀士庸芮去說情。庸芮就問宣太后人死後是否有感覺,宣太后說沒有。庸芮說那你幹嘛還讓老魏陪葬?再說了,你戴著綠帽子見先王,不怕先王削你呀?宣太后一聽有道理,便打消了這念頭。這一情節,見《戰國策·秦策》秦宣太后愛魏丑夫:「太后病將死,出令曰:『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魏子患之。庸芮為魏子說太后曰:『以死者為有知乎?』太后曰:『無知也。』曰:『若太后之神靈,明知死者之無知矣,何為空以生所愛,葬於無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積怒之日久矣,太后救過不贍,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前
265年
10月,宣太后去世,葬於芷陽驪山(今臨潼驪山)。羋月同志是中國歷史第一後,太后干政第一人。是呂后、武后、慈禧太后的先賢。《史記·秦本紀》:「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后……是太后之號,自秦昭王始也。漢襲秦故號,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羋月同志以太后身份統治秦國三十六年,大大發展了國力,為後世秦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司馬遷先生評價很高,《史記·穰侯列傳》:「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卻在微信中學習,成長。
下面是2017最HOT公眾號,
趕快試試新的關注方法吧!
★長按二維碼,選擇
「識別圖中二維碼」
進行關注。


※清朝美女扮「狐狸精」騙財 得手後稱緣分已盡失蹤
※探秘:中國歷史上十大女色狼的不同結局
※唐太宗李世民強加了哪四個亡國罪狀給隋煬帝
TAG:神秘野史怪談 |
※果爸讀史/被「烽火」騙了的,是諸侯,還是我們?
※軍人為何要讀史?這幾個故事說清楚了緣由
※讀史可以明智,但是,讀這個國家的歷史,你可能越讀越變成了傻子
※【讀史】車千秋:說對一句話就能當丞相?沒那麼簡單,人家可是武帝唯一的知音
※【讀史札記】富貴了,才知道誰是真朋友,誰是真小人
※【讀史札記】主將戰死後,小兵們去了哪裡?也戰死了,還是投降了?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生命史
※「讀史札記」主將戰死後,小兵們去了哪裡?也戰死了還是投降了?
※【每天讀史第56句】樗里子?何許人也
※他一年讀了218本歷史書,關於讀史,有何心得?
※【讀史】周恩來,為什麼連敵人也敬重他?
※今日讀史之宋朝‖一個叫范仲淹的人,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
※【讀史札記】李渾:承諾的一半家產,含著淚也得分給人家,否則就得家破人亡
※讀史十餘年的雜思:我們為什麼失去了古人那種寫史風骨?
※【讀史札記】找到親人卻發現他們又丑又窮,古人有的選擇打出去,有的換漂亮的
※一個人的閱讀史
※阿冷讀史記,韓信,人要懂得示弱,怎樣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
※讀史使人明智!這套歷史書太拎得清,竟讓孩子愛不釋手!
※【讀史札記】軍隊打仗的時候,老百姓在幹什麼?幫忙還是看熱鬧?
※【讀史札記】遇到強盜怎麼辦?有些古人是這麼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