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人於書,莫如觀行草
這是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的一句話。意思是說,要通過書法去了解一個人,最好去欣賞他的行草書。這裡為什麼他只說行草書,而不說楷書、隸書、篆書呢?我們應從他們自身具備的特點去比較。
當代女書家楊道英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劉文華先生入室弟子
阜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書法網校總編兼導師
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央美院三屆蘭亭研修生
中國書協五屆高級研修生
中國國家博物館提名收藏
篆書、隸書、楷書總的而言是屬於正書的範圍。他們一般都寫得端莊工整,左規右矩。在古代,大凡都是在記事、刻碑等嚴肅的場面上運用。而行草書和它們比較就自由多了,往往適用於尺牘,或多在手卷,單條、中堂、橫披這類觀賞形式中出現。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它伸縮性很大,體式多變,藉助於其他字體的體勢來運用筆法,發揮藝術效果;草書最早產生於書寫便捷,後稱為純欣賞性文字的一種字體。在行、草書的作品中,我們看到它的字體可大可小,可長可短,可肥可瘦,可斜可正;而用筆也變化多端,有快有慢,有方有圓,粗細相雜,穠纖間出;墨色乍顯乍晦,濃淡相間,帶燥方潤,將濃遂枯,呈現出豐富的黑白關係。
相應的講,篆書、隸書、楷書在章法結體和用筆用墨的變化上顯然是遠不及行、草書的。根據這些書體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書寫篆、隸、楷書一般是「法多於意」,而行、草書是「意多於法」。所以對於書寫者而言,行、草書是較為適合抒發感情,表現個性的書體。
因此,王羲之在蘭亭集會時用行書來抒發自己曠達的懷抱,寫下了千古名篇《蘭亭集序》;顏真卿也用行書來表現自己忠貞凜冽之情,留下了萬古常新的《祭侄文稿》;而張旭則「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以書狂草來發泄自己酒後的豪情;懷素則以狂繼顛,他在《自敘帖》中,其浪漫豪放的性格得到充分的體現。
蘇軾說:「具衣冠坐,斂容自持,則不復見其天。」可用此語來比喻寫篆、隸、楷書;莊子說:「醉之以酒觀其則」,可用此語來視寫行、草書。我們看那些吃醉了酒的人,往往真情流露,性格畢現。
所以劉熙載說:「觀人於書,莫如觀行草。」這話是有道理的。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普遍喜歡欣賞或書寫行、草書的原因。


TAG:善見書法 |
※觀人於微,不如觀人於眉
※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史記》中所載的觀人九術,不服不行
※觀君知國運,觀人知其家,觀母知其子
※觀人觀心,怎麼從瑜伽動作推測一個人的為人
※觀己之心,觀人之心,觀萬物之心
※【觀人】先見其化
※『觀人物』路在何方
※去波斯看歷史,去伊朗觀人文
※搞笑漫畫:景觀人?什麼鬼?
※心理學:如何看透一個人的真實性格?你可以試試這5種「觀人術」
※鬼谷子的觀人四法,看透人心
※辯證思維,從《羅織經》第一篇《閱人卷》觀人性——多行善事
※論許三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讀《許三觀賣血記》有感
※作為景觀人,這麼好玩的互動景觀裝置,我不允許你不知道!
※古人觀人六法,教你看懂真心與假意!
※諸葛亮的「觀人七法」,教你如何識人
※景觀人必備植物寶典:《中國景觀植物》
※【觀人術】 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景觀遊玩餐廳,兒子被猴騎,猴子順帶還做了這事,圍觀人群笑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