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練太極拳需從「感覺」開始

練太極拳需從「感覺」開始

每個人對「感覺」一詞都不陌生,能給出諸多解釋(對六塵的感覺),如看見什麼,聽見什麼。。。。。。這不是我要講的「感覺」。

我所講的「感覺」是直覺,也可以說「感覺」是「知覺者」在感覺。這種感覺相當難表達,懂的人就是懂,不懂就摸不清我在說什麼。

有「直覺」對練拳非常重要。我思考練拳的諸多問題,發現都是在「感覺」這個方面出了問題。 有「感 覺」的人練拳,都不是為了符合規律。因為那是外加的,是由外面的模子把自己限制成那個樣子,並不是發自內心,只是表面在做,並沒有「感覺」的特質。練拳是 要發自內心,譬如說,我們的鬆柔是發自內心,而不是由外在的規則限制而成。「感覺」一定是發自內心,依「感覺」來練拳,才是真修行。太極拳是從「感覺」流 出來的。如果練拳不從「感覺」入手,很沒有味道;如果從「感覺」入手,練拳就很有味道,進步會很快。

練拳的「感覺」沒有辦法描述,是講不出來的。它不是用一個法就可說明,而是要去領悟、去感染。學者不妨可以去和一個有「感覺」 的人多交流,多注意他和你自己有什麼不同,慢慢就會被啟發出來。

「感覺」是很平和的、很舒坦的,不是文字,而是實受,它是超越文字的。「感覺」是靈感式的、是直覺式的,所以「感覺」不可以思維,經過思維、推理出來的,一定不是「感覺」;「感覺」甚至不可以想,想出來的也不是;「感覺」是直覺,沒有理由的。

這 種「感覺」並不是刻意往外去抓的,而是「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所產生的「觀照」的感覺。所有的相都是虛妄的,我所指的「感覺」是不落於相的,是 人真正的本性。恢複本性之後,貪嗔癡和四相都沒有了,就讓人的本性順其自然地表現出來,這就是「率性而行」。順其本性練拳,當然就不是順著貪嗔癡練拳。練 拳講究「順其自然」,正是要人悟出這種「感覺」。

「寧靜致遠」,當心靜下來的時候,心的覺受力就逐漸擴大,無遠弗屆;因為有感性直覺,一恢復「感覺」就有美感,而且創造力也會出來,這就是慧能所說「何其自性 能生萬法」,能生萬法當然創造力是很豐富的。感性要提升,我們需要學會直覺,感性就可以保持空靈的本性,而不落入佔有、控制的簡陋層次;理性要提引,也是 一樣,因為恢復感性直覺就是接近空無,就有能力接受不同的假設,不會受到立場、假設的控制;這個時候才能夠「無相無不相」,一切相之於我們而言,都不是監 牢,而是我們的工具。

對「感覺」能夠深入體會的時候,就越來越接近人的本來面目。你會發覺諸如語言、意義、道理、理性、原則都好像是花拳繡腿。學太極拳若從理性著手,想來想去,反而離本來面目更遠。此外,「現象」(譬如形相)不是「感覺」;「結果」,「決定」,「行動」也不是「感覺」。「感覺」不假外求,本自具足。

「道不可以從字面上探求,只可以用心來體悟。」 「用理智和縝密是看不到的,反倒是恍恍惚惚才可以看到。」

「理智和縝密」是《金剛經》所不取的「有所住而生」的心,屬識心;「恍恍惚惚」是「無所住而生」的心,屬般若智,體悟道之「用心」。

「有所住而生」的心是什麼情形呢?它是有根據的,它根據一個假設或是立場,以及其衍生出的想法和推論。這些經過邏輯推論而生出來的定律、原理,或者是理 由和看法等,全都是「有所住而生」的心。這種心是會受到限制的,因為它所住、所根據的是一個相,相必定限制其思考所得的結果,如同假設必定限制所得的原理 一樣。

至於「無所住所生」的心,不住在任何一個限制上,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立場、態度、認定,那麼這個心就沒有受到限制,因此所產生的智慧就大多了,能力也就變 強了。它可以接受任何不同的、甚或相反的立場,所以思考時不會認為這是可能的或者是不可能的,它根本就不依據可能或不可能來想事情。

因此,這樣的智慧是不會受到限制的,它是一種「直覺」。我們有嗎?大家會認為我們想事情都是有根有據,是用思維的;一旦不思維了,還有智慧嗎?其實,每一個 人都有,也就是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曾經有過靈感,而這個靈究竟是怎麼來的?不是思維來的,沒有經過思維,自己就出來的;沒有什麼理由,沒有什麼原因,就這 樣出來,那就是靈感。靈感就是所謂「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一種,是人的自性,自性是不需要去住的,自性只是讓它現。也就是你覺得有自性那就是有自性,所以自 性要怎麼現呢?就是讓你自己覺得有自性,就是自性已經現了。心生出來就讓它生出來,並不需要去住於身體的心。「無所住」是心從空中、從無中生出來,沒有根 據哪一個基礎生出來的這樣的心,就叫作"無住生心"。

太極拳是一門藝術,是需要具備靈感,崇尚創造,崇尚幻想的一門藝術.太極拳做為技術,必須以已有的東西為基礎(如已有的身體條件和知識結構),以已知 的東西為基礎,是踏在板上往前跳,怎麼跳、跳多高,那是你才能的問題;但做為藝術正好相反,藝術是憑空而下,它不需要有基礎,甚至它是以對基礎──已知的 東西──的否定為出發點,一開始它就認為已知的東西我不要,而我要什麼又不知道,這個不知道的東西我們曾稱之為一種天意,是一種神示。對太極拳的領悟,已 把我們平日積累的認識擴大了,擴大到什麼程度呢,擴大到即使我們不認識也是一種認識。人的直覺讓不認識成為可能,不是平日的累積,而是一種生長。

看著窗外小樹上的片片綠葉和一些散落在樹下的葉子,我不知葉子們是不是在「用力」。 小樹上的葉子,無疑是生命的象徵,人們能夠想像其中蘊含著的力 量。既有向外擴張的表現,也有與自然休戚與共的密切關聯,更有息息歸根的意思。葉子本身的質樸,很難吸引人們的注意,但在用心自然的藝術家眼裡,卻能有著 豐富的感悟,甚至小樹生長的過程都能有所知覺。根據想像去發揮的感覺,和事實是不同的,比如拿刀砍樹。如果真去感覺(看到和觸摸到)被砍的樹流出來的液 體,他就不可能那麼隨便地去對待小樹。根據感覺得到的情感會讓我們以合適的方式去對待環境。

在一個人沒有意識的時候,他只能有與意識相反的,就是 不斷的行動。他雖然很好行動,能發揮很強的意志,但他無法認識到自己所做的事,也無法改變做事的方向。小孩是通過動來學習的,我們可以利用動作來喚醒意 識。我們通過讓孩子細節性的活動來把有意識的精神帶到身體中來,因為要做細節的工作,要用意識來控制自己的手。還有其他的因素,也可以使我們得到意識,就 是破壞,比如在我們環境很好的時候,我們沒有環保意識,所以破壞會喚醒我們對環保問題的意識。

將來人自然而有的感覺能力會更小。可是現在的人已經得到了意識,以前的人有很豐富的感覺能力,現在的人沒有。所以現在的人要通過有意識的手段來培養人的感覺能力。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一樣的。 拳 論的「用意不用力」,不是如「嬰兒一般躺著」那麼簡單。因為感覺能力在將來會是越來越弱的、再也不是自然而出現的,所以我們需要在拳里有意識地去培養它。 身體內在感覺的豐富內涵,不是單一用力(或不用力)的感覺所能概括。「用力」的感覺人們容易覺察,恰恰是「不用力」的感覺人們很難抓住。用意去捕捉「不用 力」,去構造豐富的練拳的感覺,也許可以是拳論「用意不用力」給我們的一個啟示。

太極拳的運動是體驗性的藝術. 從藝術心理學角度,我們可以把藝術接受區分為感受性的接受和體驗性的接受。感受是指我們的感官接受外界 刺激後而在心理上產生的好受或難受,它不同於感性認知,它是非概念性的。比如,我被一個尖狀硬物所擊感到疼,聽到一聲不和諧尖音感到刺耳,看到一些雜亂的 尖狀線感到刺目,這些難受都是我的內在感受。而我關於這些外在刺激的知覺——尖和硬則是一種感性認知,常常被我們稱作感覺。可見,感受和感覺是不同的,前 者是無法被概念明確規定的內在心理反應,後者則是頭腦通過概念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性反映。前者構成了內心體驗的基礎,後者構成了外在經驗的基礎。人們常常依 靠內心體驗進入藝術或宗教的精神世界,依靠外在經驗進入科學或技術的物質世界。體驗是感受的深入,是內心深處對感受的強化,它受個人以往情感生活積澱的指 引,卻同感受一樣不受理性知識的支配。只是感受總要來自外界對感官的直接刺激,而體驗則既可以間接來自對感官感受的深化,也可以來自想像力的引導。例如, 我看到自己心愛的人手上被割了一道很深的口子,正在流血。這傷口並不在我自己的手上,我本不應感受到疼痛,可我真的體驗到了痛,這種痛甚至比我自己被割傷 所能感受到的痛還要強烈。這就是體驗的力量,它是一種情感的力量,它還可以產生更強大的精神力量。體驗是任何精神力量的基礎,沒有內心體驗就不可能有任何 精神性的東西產生。每一種偉大的精神都產生於偉大的體驗,而不可能僅僅是理性的產物。

「 太極借天不借地」,關於」天」的理解以及如何借天,確實值得人深思. 人們往往將看得見的形,視為可擁有.可借用的,且不知人能擁有的遠遠超過你所想要的. 其小無內—-把自已變得非常空洞微小,以至於內在一無所有,這樣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在你身上起作用或引起反應;其大無外—-就是把自已變得巨大, 裡面已包含了一切,以至外在一無所有,無法對你施加壓力影響你,因此你也因此處之泰然. 個別物體都得承受壓力,所以如果你不是物體,就沒有壓力的問題.網友的」靠牆」習練,無非借牆或與牆合為一體來融已而已;相反的,如果你包含了一切,也不 會受壓力的影響.如果你相當幸運擁有兩者,那麼毫無疑問,你超越了一切,沒有絲毫壓力. 忘其身則身存,方能假借無窮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為什麼得以綿延興盛?就是有了這樣的精神!
少林第一護法釋延覺要出手了,矛頭直指混元太極大師馬保國
太極拳早期實戰視頻,26:0大勝摔跤手。真假?看官自辯
一篇文章讀懂太極拳最常用的「名詞術語」,從此開啟無障礙學習模式!
練太極拳是求其輕,還是求其重?是輕好,還是重好?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體驗太極拳內在感覺的訣竅,千萬不要「練著練著感覺沒什麼意思。」
老六路,讓我體會到太極拳的感覺
練習了這麼久的太極,你有沒有這些太極感覺!
做深蹲訓練,可不是蹲得越低越好,要注重自己的肌肉感覺
練習太極要記住的這些感覺,你有嗎?
最好的狀態是「我感覺」,最壞的感覺也是我感覺
經常感覺很疲勞乏力,容易犯困又感覺睡不飽!
手臂訓練沒感覺的話,那就要改變自己訓練中的錯誤了
新手該如何練腿?別只練深蹲,這五個動作讓你的臀腿更有感覺
當你感覺很牛逼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田山淳朗:我不覺得需要痛苦的感覺才能有創作
把野餐布穿上身 很有爛漫的感覺!
寫的是走心,主要靠感覺
你知道頭髮慢慢掉光的感覺嗎
感覺身體被慣「壞」了,睡覺也不願脫掉的超薄透氣內衣
肌肉訓練後沒有感覺變化的原因
盤點三國那些自我感覺很好實際很菜的將領們,突然覺得他們好可愛
經常感覺「乏力」這不是錯覺,最大的禍首竟然是這些!
鏟屎官睡覺呢潛意識驚醒感覺動不了 原來不是鬼壓床 是它
舒暢把喇叭褲穿出了「媽媽感」,總感覺不對,很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