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你告訴4歲的小A,現在需要睡覺了,她怎麼也不肯,自己用頭撞牆,還把所有玩具都扔在地上;

6歲的小E想要看電視,你要求他需要完成作業後再看。於是,他大喊大叫在客廳打滾一小時表示抗議;

12歲的小F因為同桌沒徵得他同意拿了他的橡皮,於是他直接一拳打向了同桌,你因此被老師叫到學校談話;

18歲的小S沉迷在網路遊戲,你試圖把她關在屋子裡不讓她玩,她在卧室大罵你是個壞媽媽。

也許,你我的孩子都還小,還沒遇到這些問題,但上面這樣的一些場景,我相信你我都不會陌生,現實里有很多熟悉的影子。儘管我們的孩子都小,但不知道現在的你看了這些會有什麼反應。

對我而言有很多反思,上面這些看似無關的事件,本質卻是相同的:孩子無法解決問題。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社會開始拋給他們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或者責任),當他們不知道如何有效解決問題時,他們第一反應就是逃避,而這個逃避的方式通常就是哭鬧、發脾氣、撒謊甚至欺負。

而所有問題的根源都直指一個方向:這些長大後的「問題少年」,從小父母都沒有教會他們如何有效解決問題!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最近在紐約上早期兒童課程時學到了解決問題能力的四步法,在美國排名好的幼兒園,這是每個老師必備的技能,也需要逐漸教給3歲以後的孩子並且一直不斷創造機會練習的方式。

我其實從小D1歲左右就開始實施了,那時並沒有理論基礎,只是運用了曾經帶團隊的管理學方法(現在看來帶人和帶娃真的是相通的)。這次上完課就非常清晰了,覺得這樣的方法首先父母要學會,要從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就有意識使用這樣的方法,身教的力量大於言傳。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第一步:問題是什麼?

很多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第一反應就是說「不可以這樣」,稍微好一點的父母會先共情,等孩子情緒平靜後進行教育,而常常第一句話是「為什麼,為什麼打人?為什麼不做作業?為什麼扔玩具?」。卻不知就是這一句「為什麼」一出口,就把真正教育孩子的大門關掉了。

回到上文說的,孩子之所以出現各種發脾氣,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當我們問一個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孩子原因,無疑就是把他們逼到了死胡同:年紀小的孩子繼續大哭大鬧,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就開始找借口或者撒謊。

最關鍵的第一步不是問「為什麼」,而是定義問題,「你剛才怎麼了?你出現什麼問題了?」年紀小的孩子我們父母可以幫助說出來,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鼓勵孩子自己說出來,比如因為不想分享玩具而打人的孩子,我們可以說,「剛才小C搶我的玩具,我不想給,我很氣憤,於是打了她」。

當孩子可以自己知道遇到什麼問題時,當他們說出來的瞬間其實負面情緒就得到了一個出口。而對於父母來說,只有定義了問題,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源解決問題。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當你可以準確定義問題時,你基本上也就有了解決方案

第二步:有什麼解決方案

第二步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開動腦筋,想一想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有什麼更好的方法?這一步的關鍵就是盡量多地想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法,這是一種思維能力的鍛煉。當一個孩子發現解決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時,他們就不再無助了,就不容易有很多過激表現了。

和第一步是一樣的原則,小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導或者幫助孩子說出,大一點的孩子我們盡量鼓勵孩子思考回答,「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你不想把玩具給小C。下次,你可以直接告訴小C,這是我的,不給!還可以怎麼做呢?也許你可以走開,或者來到媽媽身邊求助。再想想,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做呢?也許我們可以嘗試一起玩,說不定也很開心呢」。

一個孩子在生命早期可以經歷這樣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不僅是鍛煉他的思維,更是幫助他建立了一種看待生活的態度:「生活中問題總是有的,但是解決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第三步:想像每個方案帶來的結果

第三步非常關鍵,就是幫助孩子預演一下不同方案可能會導致的結果,這不僅在教孩子如何做選擇,而且也是在鍛煉孩子的同理心換位思考。

下面兩則是當時課堂上我的同學,也是紐約某個幼兒園的老師分享的,對話就是一個3歲半女孩說的,她之前就是一個幼兒園的「小霸王」,總是咬人打人,後來老師才發現了問題癥結,她不想分享自己的玩具,但是不知道怎麼拒絕。永遠不要小看孩子,有環境有適當的引導,他們可以自己想到很多的解決方法,這才是我們父母需要培養的。

「如果你直接告訴小C,這是我的,不給!小C會有什麼感受呢?」

「小C會很難過」

「是哦,小C會難過,那你準備怎麼做呢?」

「可是我還是不想給啊,這是我的玩具」

「嗯,這是你的玩具,你有權不給。但是不是我們可以好好和小C說呢?」

「對,我可以告訴小C,我知道你很想玩我的玩具,但我現在在玩,我不想給你」。

「如果你直接告訴小C,這是我的,不給!小C還是要搶過來玩,你該怎麼做啊?」

「我會繼續大聲告訴他,這是我的,你不要拿!」

「嗯,這樣真好,那萬一小C還是堅持呢?」

「嗯。。。。那我會離開他,我會找到老師尋求幫助」

「對啊,我們不需要打人,我們有其他各種別的方法來解決!」

年齡大的孩子一定自己會提出這些如果以後的問題,這就又是絕佳的機會父母幫助孩子思考解決方法、緩解孩子的情緒。而年齡小的孩子當父母引導出這些提問時,就相當於給他們打了「預防針」,提前演練了一遍,他們就不會今後遇到手足無措了。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父母的支持,但父母永遠只是那個腳手架,我們可以托一把,但最終爬的那個人只有也只能是孩子,這樣的演練就是腳手架的功能!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第四步:演練一下

任何技能的內化都源於行動,對於孩子來說更加重要。要讓孩子真正學會如何自己解決問題,不能光停留在口頭說,而是要讓孩子去實踐。

這裡的實踐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角色扮演,帶著孩子在家和自己的娃娃毛絨動物進行情景扮演,鼓勵孩子把之前說過的方案說出來,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能發現孩子哪裡做的還不夠好,可以及時給出建議。針對這種方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情景的還原要越具體越逼真越好,這就考量父母的表演能力了。

第二種就是去生活中實踐,這需要父母有一定的預見性。比如當我們今天又要帶孩子去公園,也許你就能預見到還會遇到其他孩子來搶她的玩具,這時不妨在去的路上就和孩子預熱一下,「我們現在去公園了哦,小D今天帶了一個特別好玩的玩沙漏斗,一定會有很多孩子想要和小D一起玩。小D到時會怎麼做啊?」

第四步不是終點,它可能是下一個新問題的起點,這就提醒著我們父母需要時刻帶著這樣的思路,而不是一出現問題就進入應激模式。學習就是一個反覆實踐犯錯直到掌握的過程,而孩子掌握每一個技能就是需要一個持續一致穩定的外部反饋,這就是我們父母的引導和教育。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好的反饋是進步的關鍵

從自己開始回到校園系統學習後,我自己最大的一個感觸就是,所謂教育孩子,起點就是父母自身的思維模式。就像今天談的這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最終回歸的就是父母自己如何和這個世界互動,然後我們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他們應該怎麼互動。

儘管我們都是成年人,但很多人是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的,這裡就包括了如何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或者因為孩子自己產生的問題(比如情緒失控)。

於是,我們採取的就是對孩子制止呵斥,把自己問題發泄到其他人身上,想單方面掩蓋問題,卻從來沒有花時間去梳理問題,自然就更加不會教孩子如何解決問題。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自己也不知道這些方法和思維模式。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前不久的課堂上,教授分享了一句話,"Education is not a preparation for life but a life itself」,教育不是為了今後更好的生活做準備,生活本身就是教育。

所以啊,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因為有了孩子,生活里多了那麼多的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機會,請一定牢牢抓住!

遇到孩子遇到更好的自己,這真的不只是一句雞湯!

大J叨叨叨

一個月前我嘗試了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大J小D,給每篇文章配一段錄音的形式,很多朋友都給我留言說這個形式特別好,特別讓我感動的就是很多長輩也都給我留言,告訴我以前看我文章眼睛很累,現在有了錄音可以直接聽,也能多學習科學育兒的方式。

所以我接下來會把以前一些舊文也加上一個錄音,在工作日的二條發送(今天的第二條就有哦)或者周末也會推送一下,希望可以讓更多的長輩們「聽到」我的育兒心得。

關注微信公眾號:大J小D,看更多精彩文章

經不起挫折的孩子,小時候父母肯定沒做這三步

不要讓你對孩子說的每句話都在傳遞,我不愛你!

養育孩子過程中,愛與溺愛的尺度在這裡

使用共情沒用?不要借著共情的名義實行控制才是關鍵(附音頻)

思維模式決定潛力,這是每位家長該送給孩子的一份禮物

家長會不會提問,竟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

先把母親的位置坐穩了,孩子的生命才能更安穩(附音頻)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

新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正在噹噹、京東、亞馬遜、天貓等各大電商持續熱銷。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在家準備這三種球,0~3歲孩子的發展不用愁
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培養出了無能的孩子
使用共情沒用?不要借著共情的名義實行控制才是關鍵
保護孩子求知慾就要回答他的每個「為什麼」?大寫的錯!
別滿足於孩子會數數,這兩個能力才是數學啟蒙的關鍵

TAG:大J小D |

您可能感興趣

凡是用錢就能解決的問題,對我來說都是問題
懷疑自己存在口臭問題?其實這幾個小辦法就能幫你解決疑問!
說話想放屁,為什麼,因為你口臭,這個問題不他好解決啊
年金能解決哪些問題?
當你解決了這六個問題,減肥對你就不再是個難題
這幾個問題解決了,旅行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知道這4點,你就知道如何解決孩子挑食的問題了
解決塞牙問題,讓父母過個好年!
如果孩子的問題靠打罵就能解決,還要父母做什麼?
難道孩子天生就知道用「哭」解決問題?其實只是爸媽寵壞了
男人5個常見的弱點,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殲20的三角翼可以摺疊嗎?專家:當然沒問題,但一問題還需解決
你這個問題,充錢就能解決!
換個姿勢可能解決你的如廁問題,如何解決呢?
解決塞牙問題 讓父母過好年
在我們健身後總是會遇到個我們最常見的問題,那麼如何解決它
從小拒絕「問題寶寶」 他們的心事憂愁如何解決?
相親也能碰到真愛,只要解決這三個問題
愛,是解決所有問題的答案
遇事總是愛想的可怕,有些焦慮恐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