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高血壓病檢查全面介紹

高血壓病檢查全面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高血壓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而且呈低齡化 趨勢。高血壓最大的危險是可以引起多器官的損害,中風、心肌梗死、眼底出血失明以及腎功能不全等,都是常見的併發症。由高血壓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已位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治療高血壓的目的,不僅是把升高的血壓降下來,還要合理控制並存的臨床情況,治療已經明確的可逆的危險因素,包括血脂異常、高血糖、心腦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等。預防和逆轉靶器官不良重塑,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死亡率。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正確的檢查,對科學合理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高血壓患者必做的檢查

發現自己血壓升高後,首先應到正規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病史、病情做一些必要的化驗,如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血脂、電解質、肌酐、尿酸等:還需要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心電圖、眼底檢查等。這些常規檢查對每一位高血壓患者都是必須的,並有不同的臨床意義。

血常規:對首次就診的高血壓患者,血常規是必須檢查的項目,因為紅細胞增多 可導致血壓升高:某些血液系統疾病也可伴有血壓升高,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和部分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等。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以紅系細胞異常增生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血液學主要特徵為紅細胞絕對數增加,血黏度升高,常伴有白細胞和全血容量絕對增多。有半數以上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患者合并高血壓,一般以收縮壓升高為主。如果不能排除這些因素。降壓治療就不可能達標。

尿常規:高血壓和腎臟疾病有密切關聯。腎臟的器,質性病變可以引起高血壓,高血壓也可引起腎臟病變。尿常規是篩查腎臟器質性病變的一項重要檢查。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尿常規檢查則可以反映腎臟是否受損傷,以及受損程度。

血糖、血脂:高血脂 、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也是高血壓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如果高血壓病人同時合并有高血脂、高血糖,其發生心血管疾病幾率將大大增加。在降壓治療的同時,必須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及時干預。另外,某些降壓藥如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有可能誘發血糖、血脂的紊亂。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選用降壓藥,應根據其自身血糖、血脂水平。選擇對血糖、血脂代謝無影響的藥物。

肌酐、尿酸:腎臟是高血壓靶器官損傷的主要目標之一。臨床通過測定血清肌酐與尿素氮水平,可以間接估計腎小球受損的程度。另外,某些利尿劑如氫氯噻嗪,能促進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導致血尿酸升高,誘發痛風發作。因此,了解血尿酸水平。可以有效避免選用某些不宜使用的降壓藥物。血清鉀:如果高血壓患者同時合并有血鉀降低,當血鉀 40毫摩爾/升時,提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應進一步測定血漿腎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行腎上腺CT掃描等。以明確診斷。

動態血壓:使用動態血壓記錄儀測定一個人晝夜24小時內每間隔一定時間的血壓值,稱為動態血壓。動態血壓監測能提供日常活動和睡眠時的血壓信息,記錄內容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以及它們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白天和夜間的血壓負荷,等。受試者在日常生活狀態下,測壓間隔時間15~30分鐘,一般白天比夜間的測壓間隔時間短。

心電圖:可診斷高血壓患者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左心房負荷過重以及心律失常 。心電圖診斷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不如超聲心動圖,但其價格低廉,對評估預後有幫助。心電圖有左心室肥厚的患者,死亡率較無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增高2倍以上。心電圖出現左心房負荷過重亦提示左心受累,還可作為左心室舒張順應性降低的間接證據。

超聲心動圖(UCG):UCG能更可靠地診斷左心室肥厚,其敏感性較心電圖高7~10倍。UCG還可評價高血壓患者的心臟功能,包括收縮功能、舒張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分數。另外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了解患者頸動脈內中層厚度,是否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等,間接評估患者全身大、中型動脈的硬化情況。

眼底檢查:高血壓患者的血管病變要早於血壓升高約10年。眼底血管是全身唯一肉眼能看到的血管。通過眼底血管可了解全身尤其是腦部的血管情況,間接反映腦部動脈和全身中小動脈病變程度。另外,眼底血管病變也是高血壓心血管危險分層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高血壓病人應常規做這項檢查,以發現眼底的血管病變和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病變包括出血、滲出、視乳頭水腫等。高血壓眼底改變可分為4級:I級,視網膜小動脈出現輕度狹窄、硬化、痙攣和變細;Ⅱ級,小動脈呈中度硬化和狹窄,出現動、靜脈交叉壓迫征;Ⅲ級,動脈中度以上狹窄伴局部收縮。視網膜有棉絮狀滲出、出血和水腫;Ⅳ級,視神經乳頭水腫並有Ⅲ級眼底的各種改變。高血壓患者眼底改變與病情程度和預後相關,I至Ⅳ級眼底改變如不予治療,5年生存率分別為85%、50%、13%和0%。Ⅲ級和Ⅳ級眼底是急進型和惡性高血壓診斷的重要根據。

醫生推薦的檢查

臨床上對一些頑固性高血壓,通常指服用3種以上(其中一種為利尿劑)降壓藥,血壓仍不能良好控制的高血壓患者,或者從病史、體檢及實驗室檢查懷疑有繼發性高血壓者,醫生會推薦進行以下特殊檢查,以排除嗜鉻細胞瘤、腎動脈狹窄等疾病。血漿腎素、醛固酮測定:原發性醛同酮增多症是臨床上常見的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它的典型表現為兩高兩低:高血壓、血漿醛固酮水平顯著升高,低血鉀、血腎素活性高度受抑制。所以通過測定高血壓患者血漿腎素活性和醛固酮濃度,可初步判斷其是否患有這種疾病。當然,最後確診還需要腎上腺影像學等輔助檢查。

血漿游離3-甲氧腎上腺素(FMN)和去甲腎上腺素(FNMN):嗜鉻細胞瘤也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通過測定FMN和FNMN可定性診斷患者是否患有嗜鉻細胞瘤。FMN和FNMN是腎上腺素的中間代謝產物,以往診斷嗜鉻細胞瘤的定性檢查多是測定血、尿兒茶酚胺(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及尿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最終代謝產物3-甲氧基-4羥基-扁桃酸(VMA)。這種檢查特異性差,與應激和焦慮患者的血漿水平有重疊,敏感性差。我院高血壓科於2005年在國內率先開展FMN和FNMN這兩項檢查,診斷嗜鉻細胞瘤的陽性率接近100%。該檢查僅需抽取靜脈血2毫升,而且不受食物影響。餐後也可取血。

腎上腺和腎動脈增強CT檢查:僅靠高血壓、血醛固酮水平升高和腎素活性降低,還不能診斷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還需要腎上腺的影像學檢查,如CT或B超檢查,以明確是否有腎上腺增生或腺瘤。不管是增生或是腺瘤,影像學的定位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腎動脈狹窄也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通過腎動脈的增強CT檢查,可篩查出患者是否有腎動脈狹窄以及狹窄的程度,以決定是否行腎動脈介入(如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治療。對單純的腎動脈狹窄患者,通過介入治療可以根治高血壓,從而避免了終生服藥的痛苦。

儘管高血壓併發症很多,但只要用藥得當,血壓控制平穩。其預後還是很好的,高血壓患者同樣能享受到健康 的人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壓 的精彩文章:

高血壓頭暈頭痛頭髮脹?肝陽「不聽話」,兩味葯讓它乖乖的
10幅漫畫比喻,看懂高血壓是什麼鬼
紅鳥實驗室┃辦公室人群謹防血壓異常
高血壓自測血壓最好選哪種血壓計?
印第安人沒有高血壓,只因常吃這樣東西

TAG:血壓 |

您可能感興趣

高血壓患者檢查的內容
不去醫院能檢查出高血壓嗎
腫瘤免疫治療全面解讀之——免疫檢查點抑製劑
門脈高壓症的檢查選擇與病因診斷
高血壓病人尿中檢查發現蛋白是怎麼回事?
高血壓腦病怎麼檢查?具體治療及處理措施是什麼
全面磁共振檢查是腦膠質瘤診療的基礎
胃腸鏡檢查注意防止低血糖
解讀肺炎支原體感染——實驗室檢查3:病原學檢查
白血病檢查的基因融合技巧 應該如何理解白血病檢查
尿液檢查可預防宮頸癌
血脂檢查有講究
檢查出高尿酸血症後怎麼應對,「高尿酸血症」要早預防!
夜間高血壓心血管風險更高?這3類高血壓患者應重點檢查
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檢查和控制「三高」很關鍵
孕前檢查-染色體檢查
肺癌的臨床檢查方法
這些臨床檢查可以確診高血壓,疑似高血壓患者要引起重視了!
圖看女兵體檢現場,檢查很全面
顱內壓增高的檢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