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考都汗顏的清朝科舉試題,有本事你來做做
清朝科舉考試場景
來源=360圖書館
每年高考語文作文題都倍受關注和熱議,昨天語文一考完,各地的作文考題都已經陸續出爐了,當然,每次看到完全不知所云的高考作文題的時候,網路上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吐槽…
不過不知各位看官看完清朝科舉考試的試題,又作何感想呢!水煮君給大家找來了1904年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試題,你敢試試做嗎?
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禮部會試中選拔出來的273名貢士,從中左門進入保和殿,歷經點名、散卷、贊律、行禮等種種儀式禮節,準備參加名義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試。
這是3年一度的全國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貢士們按這次考試的成績重新排定名次。一甲3名將獲賜進士及第,二甲和三甲分別獲賜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上午10時,試題發下,是以皇帝名義提出的時務策問。貢士們立即開始撰寫對策文,對皇帝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對策文不限長短,常例為2000字,規定字必正體、文必到行,工整有格,不容疏忽。日暮為交卷時限。這次殿試的前三名為:狀元劉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
第一場:史論5篇
1、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2、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
3、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
5、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
(第1題藩鎮,第2題平戎,第3題舉賢,第4題變法,第5題以夷制夷,還真是理論聯繫實際,就是最後一題不太吉利,有亡國之兆。)
第二場:(各國政治、藝學策5道)
1、學堂之設,其旨有三,所以陶鑄國民,造就人才,振興實業。國民不能自立,必立學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愛之心,自養之技能,必需之知識,蓋東西各國所同。日本則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講求政治、法律、理財、外交諸專門,以備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設農、工、商、礦諸學,以期富國利民,此振興實業之教育也。三者孰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歷史以證明其事策。
3、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餘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實資智識。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
5、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
第三場:《四書》《五經》義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2、「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3、「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殿試策題
1.世局日變,任事需才。學堂、警察、交涉、工藝諸政,皆非不學之人所能董理。將欲任以繁劇,必先擴其見聞,陶成之責,是在長官。顧各省設館課吏,多屬具文。上以誠求,下以偽應。宜籌良法,以振策之。
2.漢唐以來兵制,以今日情勢證之歟。
3.古之理財,與各國之預算決算有異同否。
4.士習之邪正,視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禮教,以選士、俊士、造士為任官之法。漢重明經,復設孝廉賢良諸科,其時賈董之徒最稱淵茂。東漢之士以節義相高,論者或病其清議標榜,果定評歟?唐初文學最盛。中葉以後,干進者至有求知己與溫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試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內,邪慝不興,正學日著,其道何之從?
點擊展開全文


※廬山會議後金日成致電毛澤東:對彭德懷的處理太好了
※謝泳:逝去年代裡的那些知識分子
※1983年「嚴打」回憶:人體習作竟成為流氓罪證
※潛入延安的軍統王牌特工,曾擔任毛澤東的秘書
※賈平凹:朋友就像一面鏡子,能看清你的自私和善良
TAG:水煮百年 |
※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科舉考試試題,看完後發現,自己一道也不會!
※有才學之人都會參加科舉考試做官,為何李白不參加,原來是想走後門
※這些書法高手,都是從這次科舉考試逼出來的
※這是明清科舉考試的第一關,考秀才,這樣的考試流程能難住不少人
※古代科舉考試的奇葩事兒:有不懂裝懂的考官,也有命運悲催的考生
※晚清廢科舉,一考試題目很奇葩,學生不會作答,鬧出千古笑話
※看吧,宋朝科舉考試的幾個有趣細節
※當項羽遇上拿破崙,進入清代科舉考題,考生這樣回答很無知嗎?
※科舉考試中,考生試卷為何有幾十種叫法?這裡面太有講究了
※清朝的科舉真奇葩,有一門不考文章書法,專看相貌身高
※清朝時期,科舉考試不靠才華實力,靠的就是一個好的名字
※明朝通過科舉考試做官有多難?從這兩點可以看出
※古代捐錢就能做官,那為何還有人考科舉?你看看兩者差別有多大!
※古代最嚴肅的科舉考試,有時比演戲還熱鬧!
※古代的人科舉考試是怎麼作弊的,他們的辦法很高明嗎?方法真是層出不窮
※明代科舉考試實錄真跡,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寫字真是好看極了
※清朝末年的荒唐事,科舉考試不靠實力,靠的居然是好聽的名字
※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麼會失敗?看一下他們的科舉考試就知道了
※一個科舉失敗者的逆襲:考不上,就把它廢了!
※不過是一個寫玄幻故事的,至於還在科舉考試的時候勾了主審官的魂?拿了個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