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在日本職場,過了30歲的女人就很難混下去?

為什麼在日本職場,過了30歲的女人就很難混下去?





ETV特集《生活與憲法第1回 男女平等實現了嗎》(日字)74『27『』


up主:秋秋字幕組




「我叫河島憲代,今年70歲。

憲代的憲,是憲法的憲,我出生的那一年,就是日本憲法正式頒布的1947年。名字是父母取的,那時他們總是對我說,日本以後就是男女平等了,你也可以平等地就學、工作和生活。」







除了憲代女士,那一年,有很多孩子的名字都帶有「憲」字,當時日本憲法最大的改變之一,莫過於男女平等的問題。


但在70年後的今天,日本在男女平等的問題上,依然不如憲法所闡述的那樣坦蕩。在2016年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144個國家,日本排在了111位(中國位列99)。






無論是在家庭、生活、還是工作上,憲代女士的70年,就是日本在男女平等問題上的一個縮影。


所謂的男女平等,70年來究竟實現了多少?





男女平等,真的實現了嗎?





在講述憲代女士的故事之前,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智今年30歲,卻一直沒有戶口,這當然不是因為像中國存在的超生問題。





「沒有戶口,就像是沒有了做人的權力。找工作的時候對方會說,你沒有駕照就算了,居住證保險證總是有的吧,但事實上都沒有。因為沒有身份證,一直就沒能找到正式的工作。」







為什麼沒有戶口?這源於一個制度。


根據日本民法第77條,「夫妻雙方,只有丈夫有權否認孩子不是自己親生。」








智的媽媽,常年受到家暴,無法忍受的她離家出走,在沒有離婚的背景下,遇到了智的爸爸並生下了他。因為沒有離婚,智的出生在法律上屬於前夫的孩子,所以導致智無法得到出生證明,也就無法獲得戶口。



「只要前夫不否認這個孩子不是自己的,即便是這個孩子的親生父親,在法律上也是不被承認的父子關係。」








明明已經可以用DNA來證明的事情,卻要用一個沒有科學依據的條例去證明。


為什麼這樣條例會被寫進法律?


那就要從日本的憲法制定開始講起。









1947年5月3日,日本憲法正式頒布,男女平等第一次被提及,也第一次被寫進了法律。憲法的制定者,是當時駐日本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部(GHQ)。據當時擔任翻譯的Beate Sirota Gordon女士說,在與日本政府提出男女平等的提案時,日方的態度反應很強烈。


「完全就像在之前說要廢除天皇制那樣的,反抗強烈。」








雖然最後還是獲得了通過,但是形如擺設。


憲法頒布後,民法中違憲部分就必須更改。但在比起憲法,1989年實施的民法,才是日本當時一直遵循的法律,在這部法律里,以男性家主為中心的家制度(家主掌控家中一切權力和財產)備受推崇。制度里,女性的婚姻必須要徵得家主的同意,在繼承權上也倍受限制。








在民法修改的起草委員會裡,從法學教授,到法官,律師不等。當時最大的議題,就是廢除家制度,尋求家中所有人都能平等對話,但是,反對聲十二分的強烈。








「即便不說日本國之觀念,就是從民族意識上來說,家制度也不能被廢除。」


反對者之一,就是時任眾議院議員的原夫次郎。




雖然在最後,家制度得以廢除,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固有的觀點,這個結果直接導致了悲劇的上演,當然,其中就有智遇到的

「夫妻雙方,只有丈夫有權否認孩子不是自己親生。」








「男女的法定結婚年齡不同」


「女性在離婚後的6個月內,不允許再婚」


「私生子在繼承權上倍受限制」




20年來,智的媽媽一直在努力為智得到一個身份證明,從政府到家庭裁判所,又從家庭裁判所到政府。智並不是個例,直到2017年4月,整個日本有704人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只有丈夫有權否定是否是親生孩子,很典型違法了憲法提倡的男女平等,但竟然到了70年後的今天,政府才出台了應對該問題的措施。


2017年1月,智才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證明,僅僅是這張紙,對人生的耽誤卻無法計算。








「完全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智苦笑「明明大家都是在國民的身份下生活,如果這就是基礎,那下現在這個事情又算什麼?」


除了體現在制度上的性別歧視,曾經倍受尊崇的家制度和數百年來一直抱有的男尊女卑,讓性別歧視在社會上依舊根深蒂固,這樣的思想在職場上的體現尤為明顯。




從短期大學畢業後,憲代成了一所小學的老師。當老師一直是憲代的願望,那時候的她,是10個學生的班主任。


「雖然和男老師在同一個地方工作,但因為是女老師,在學校除了上課,還要在辦公室端茶倒水,定期的打掃清理也是女老師的工作,而且一定要比男老師早到。」








27歲的時候,在父母的反對下,憲代和同校的老師結了婚,28歲的時候長女出生,2月4號生產,4月份就被要求去工作。在長女1歲的時候,憲代辭職了。


「當時同事都說,憲代啊,做女人可是最幸福的事情了。但是直到現在,我都對沒能繼續當老師而遺憾。」








照顧孩子和工作無法同時進行,婚姻和工作,女性和社會,這個問題直到現在依然嚴峻,而且不僅僅是在日本,很多時候不是母親做不到,而是社會和公司,以及家庭本身給到的支持太少。




「如果結婚就要退休,如果沒有結婚,那35歲就退休。」



一個叫鈴木節子的女性在入職的時候,曾經被要求籤訂這樣的協議。在結婚之後,鈴木照樣去工作了,但卻被說可以不用來了,即便她強調自己仍然想要工作。








不管在哪個年代,女性都成了最不被時代考慮的部分。即便是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60年代,社會勞動力緊缺,職場對女性的要求依舊苛刻,所做的工作無非就是端茶倒水和整理打掃,年紀輕輕就退休也不足為奇。








「女性本來就要以家庭為主,結婚有孩子之後,判斷力,精力,注意力都在減弱,對於任用制度上並沒有性別歧視。」


這是公司常常說道的部分。








為鈴木打官司的草島說,女人就是職場上盛開的花,趁未枯萎讓她好好綻放。這已經成了一個社會風氣。








雖然之後鈴木贏了官司,但社會上這樣的風氣卻沒有因此而淡化。


尤其是到了70年代,奉行年功序列制的日本公司,讓男性上班族開始固定化,只要是正式員工,工資加上獎金,即便是到了退休,也足夠養活一家人。這樣的定式讓「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成了社會常識。




即使女性受教育與男性等同,到了找工作的時候,採用女性的公司非常少。








時任勞動省婦女局局長的赤松良子,為了女性在職場上能夠獲得平等對待,拼盡全力與財閥和日本各個企業聯合工會對抗,她的目標是讓所有公司在包括錄用、晉陞、工資等等方面與男性同等享有權利。








「在職場的任何階段都禁止差別對待,我想把所有都寫進法律,但根本不可能,最後只有雙方都做了妥協。」


從1979年開始,直到1985年,日本國會才通過了《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案》,該法規定,女性同等享有培訓、社保福利、獎金、退休的權利。但在招聘、任用、職務選擇和晉陞上,被作為了企業的義務。









這就是為什麼在《東京女子圖鑑》里,那個帥氣的上司會說這樣一段令人深刻的話。


「1985年制定了《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不知道這部法律的女性我都不僱用,在那之前女性從事的都是倒茶的打雜工作,只有男人一直晉陞,受男人的頤指氣使,比如你怎麼還不結婚呢,受這樣的性騷擾。過了30歲就被說是女強人,有了多少悲痛的回憶。




就因為政府連不想工作的女性都想拉攏,那些年輕的美眉才得意忘形,連工作都做不好,說讓加班就臭臉,比起升職更想結婚,一下班就去搞聯誼,你根本不知道,我們這一代人受了多少苦才換來男女平等,想要帶薪休假就先做好份內的事。」








然而,法律上的健全,從來就不代表職場的健全。在《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案》實施30年後的今天,調查顯示,那些一入職就和男性一樣做綜合崗的女性,80%都已經離開了。







「即便女性拚命工作,然後被委以重任,但只要她們請假去生孩子,再回到職場,她們就會步履維艱,所有都要重頭再來,所以女性在職場上的發展一直很難。」







不僅如此,很多再次回到職場的女性,也不能再作為正式員工。


根據1993年的調查,日本女性的就業情況在差不多生育的年齡最低,之後又有所回升。很多再回職場的女性,都只是作為非正式員工,就像打零工那樣。


同時,作為女性,即便和男性做著同樣的工作,拿的薪水也許只是他們的60%。








在憲代女士44歲的冬天,丈夫因病倒下,半身不遂。養育4個孩子和照顧丈夫的重擔落到了憲代女士一個人身上。


從那年起,她只能靠到超市等地方打零工維持生計。








在日本現在的職場,女性一旦超過30歲,結婚就變的越來越難,但是職場又沒有足夠的空間給她們生活上的保障,沒有家庭依靠的同時,工作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嚴峻。


尤其是在《勞動者派遣法》通過之後,再加上經濟的越來越不景氣, 非正式合同的派遣員工變的越來越多,尤其是對於女性。







從1985年到2015年的30年間,派遣員工人數從657萬,增加到1980萬,而其中女性的人數,也從470萬增加到1370萬,並且佔了總數的70%。









派遣,意味著你沒有固定的收入,而且隨時面臨被解僱。


在去年對派遣女性員工的調查中,年收低於200萬日元(12萬人民幣)的35~44歲的單身女性,佔了50%以上。








即便是做了近10年的派遣員工,明明曾經許諾可以作為正式員工,在期滿之後卻是說解僱就解僱。因為是契約制,解僱也得不到任何賠償,可是這一年,她已經44歲了。


「真的好隨意,對待那些一直努力工作的派遣員工,一句不用了,說解僱結解僱。」









現在,這樣的派遣女性員工變的越來越多,單身者也在不斷增加。年齡越大,在日本結婚就變的越加困難,但同時,女性在職場也沒有足夠的保障。


「那些原本應該受著《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案》保護的女性,《勞動者派遣法》又再次將她們推進了又一個深淵。」









今年70歲的憲代,在照顧丈夫的同時,每天早上和傍晚,她都會穿上特殊的制服,守在孩子們上下學的道路上,和他們一個一個的問好,守護著他們在通學路上的安全。


「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感受著他們一點點長大的同時,就像當老師的時候,就像養育孩子的時候那樣,開心快樂。」








haruki / text






【點擊關鍵詞,直達往期精選】


枯山水

櫻花入魂

是枝裕和

增田宗昭

蔦屋書店



beams/昭和顏/

日本酒

山口組

庵野秀明

腦洞


現代霓虹藝術力

小野洋子

天明屋尚


火花

上田義彥

岡崎京子

樹木希林


雜誌研究所

J-POP進化論

日式笑點

富士山攻略


工匠達人

喫茶店

字體設計

動畫與卡通的區別


太宰治

是枝裕和

天野喜孝

川上量生

橫濱瑪麗


志村健

北野武

三谷幸喜

倫敦靴子

又吉直樹





「知日ZHIJAPAN」

招募指南


編輯 / 攝影 / 插畫 / 撰稿人…

click


知日ZHIJAPAN 成都站 內容編輯招募中 !








《知日·枯山水》特集


日本庭園的至高美學!




全網現貨發售中!


京東/噹噹/天貓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買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日 的精彩文章:

這位來自銀河系的日本小姐姐,玩起中國風也是666!
深愛過的人,都會在你生命中留下印記。
這部「警察的名義」,能成為下一個《半澤直樹》嗎?
如果不能解決問題,那要設計師做什麼?
我逐漸長大,卻沒有人可以親近

TAG:知日 |

您可能感興趣

不再年輕!35歲+的職場人都過的怎樣?看完網友的經歷,我失眠了
「自從看了這10本日雜,我20歲到40歲的職場穿搭都有著落了」
職場前2年,誰不是熬過來的?
我問了200個人,他們說職場里犯過最大的錯是……
【職場】2018 別再混日子了,傷害的只有你自己!
職場中80後越來越少,基本都是90後了,80後都去哪了?
99%的職場人,都曾掉入過這3個思維陷阱
那些凌晨3點不回家的職場人,到底在做什麼?
這10款珠寶,最適合30歲以上的職場女人,你有嗎?
有的人30不到就登上了職場巔峰,你和他差在哪兒……
30歲生日那天,我被職場淘汰了……
35歲職場媽媽,人生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為什麼很多20多歲的職場人開始擔心40歲後將遭遇職場危機?
職場中的80後都去哪了?
加班累到住院,到30歲年薪百萬:你所謂的拚命,絕不是職場捷徑
職場90後,最常掉進的這3個巨坑!
10000個職場「老兵」最扎心的一句話:從「我本可以」到「我就這樣了」
月入3000以下的人還有嗎?揭露真實職場,很殘酷啊!
30歲前做到中層的女性,如何打破職場壁壘?
你說,職場上的中年人去了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