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三國演義》到個人英雄主義/雲佳語文

從《三國演義》到個人英雄主義/雲佳語文

歡迎觀臨我的空間~

從《三國演義》到個人英雄主義

作者:宛沐霖

青梅煮酒,此間當論英雄。《三國演義》確乎恢弘,正所謂「時勢造英雄」,義字當頭,紛紛亂世出多少活的傳奇。洋洋洒洒的巨著,將無數叱吒的形象勾勒得呼之欲出。在湖海散人筆下,他們或揮刀亂舞,縱馬飛馳;或能言善辯,口若懸河。其描寫之細膩精彩,著實令人稱道。且看四十一回趙雲單騎救主一段:

「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當先一員大將,旗號分明,大書『河間張郃』。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郃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圪垯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郃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憑空一躍,跳出坑外。後人有詩曰: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開長坂圍。二十四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張郃見了,大驚而退。趙雲縱馬正走,背後忽有二將大叫:『趙雲休走!』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後面趕的是馬延、張覬,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趙雲力戰四將,曹軍一擁齊至。雲乃拔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

固定場面、固定人物,使描寫的精細化成為可能。上文寫趙雲如何孤軍奮戰,又如何全身而退,附上些許傳奇色彩,這一英雄形象便躍然紙上,而趙子龍單騎救主至此也傳為一段佳話。構造這樣一個豐滿的形象,就要有必不可少的突出或強調——這也正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構造理念。

作為政治領域的舶來品,「個人英雄主義」原本是相對於「革命英雄主義」的一種稱呼,只是藝術的個人英雄主義無需區分其階級性,因為無論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是《三國演義》,但凡小說,莫不需要一個(或多個)主人公使劇情得以發展,而其中為主觀正義作出一定貢獻或犧牲者即可稱為個人英雄主義的載體。在藝術領域,我們稱個人英雄主義的對立面為革命英雄主義顯然不盡合適,本文權且稱之為群像式的手法或群像主義,以示區別。當然,這種手法同樣不具有階級性,與革命英雄主義的實質關聯不大,僅作為一種藝術手段出現。

我國小說巨著《三國演義》便很好地應用了個人英雄主義。章回體的模式令劇情緊密且能強調多個人物,達到詳盡化描寫。從內容來看,作者顯然對蜀漢抱有一定好感而視曹魏為逆臣政權(當然也正因這種價值觀我們才得以明確分析其「正義」的指向),而拋開這種針對性的態度後,可以看到小說在三個陣營中的人物描寫都不乏獨到與充實,人人各有特色。倘若書中角色,武將皆稱作奮勇無雙,文臣盡寫為神機妙算,千人一面,《三國演義》便不能被列入四大名著流芳至今。反觀群像主義下的人物,由於難以進行突出,故在營造了濃厚氛圍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單調感。且以郭沫若《上海的清晨》為例:

上海市的清晨

還不曾被窒息的gasline毒盡。

我赤著腳,蓬著頭,

又著我的兩手,

在馬路旁的樹蔭下傲慢地行走,

赴工的男女工人們分外和我相親。

兄弟們喲,我們路是定了!

坐汽車的富兒們在中道驅馳,

伸手求食的乞兒們在路旁徙倚。

我們把伸著的手互相緊握吧!

我們赤腳可以登山,可以下田,自然的道路可以任隨我們走遍!

富兒們的汽車只能在馬路上盤旋。

馬路上面的不是水門汀,是勞苦人的血汗與生命!

血慘慘的生命呀,血慘慘的生命,在富兒們的汽輪下,······滾,滾,滾······

兄弟們喲,我相信:

就在這靜安寺的馬路中央,終有劇烈的火山爆噴!

這首作於1932年的普羅詩從描寫對象而言,缺乏人物的充實和逼真,詩中的「工人」、「富兒」,都是浮光掠影,面目模糊。儘管詩人一再對詩中的工人們呼兄喚弟,並強調「赴工的男女們分外和我相親」,但由於沒有形貌、言詞或行動去描繪,讀者便不易感受到究竟如何親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同為普羅作品,但它將鏡頭緊緊跟隨保爾,便得以強化其感染力與號召力。

對於「個人英雄主義」,我們先從字面本身說起。

需要聲明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絕不僅因「個人」二字即可對作品定下論調,否則根據小說本身性質(即人物的形象不可或缺),豈不是所有作品都成了個人英雄主義的產物?而「英雄」本身則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它受限於主觀正義。仍以《三國演義》為例,其價值觀指向明確,劉備漢室宗親,故率正義之師;曹操「推陳出新」,便是姦猾小人。書中的評判標準受到了時代的限制(事實上幾乎所有小說作品都需要時代背景來反映作者意圖),可見主觀正義往往具有時代性。然而「英雄」的評判必須基於某種定則,個體進行物質或精神的捨棄能否稱為「奉獻」或「犧牲」,換言之,算不算是「英雄的功績」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則,要針對個例具體分析。

個人英雄主義的目的在於通過描寫某人而發揚其精神並使讀者接受、認可以至學習。《三國演義》中直接將角色定性為正義或非正義然後再依事闡述,而不是依據事件的正確與否評判個人的是非功過——這會大大影響讀者判斷,也極大縮減了本文討論範圍。如此一來,相當於給著作配上了有色玻璃,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如果跳出羅貫中設下的價值觀高牆,那麼根據辯證法,曹操疑人過慮,草菅人命,算不得英雄;但他求賢若渴,雷厲風行,這樣的人物於那時怎不算英雄?以此看來,《三國演義》確乎塑造了一批符合個人英雄主義的人物形象。他們為使命、為時代作出了諸多貢獻,以一己之力鑄成傳奇,名成千百年,彰顯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最大價值。

事實上,個人英雄主義在藝術領域有著相當廣泛的應用,而不是僅停留於文學。熒幕尤甚。當下不少電視劇或電影以個人英雄主義為基準,構造一個身負重任的主角,描述一個不斷奮鬥並接近成功的故事——這樣的思路幾成模板。然而,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形式不應固定化,否則甲為乙套作,丙成丁翻版,豈不令人惋惜?《三國演義》等著作,角色雖多,但各有特色,為不同目的進行鬥爭,創造出個人的輝煌且令集體受益,實乃佳作。模式化的作品難成精品,強加的「英雄」人物更難成為榜樣。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在同一作品中的應用並不是孤立的、唯一的,它甚至不與對立的群像式寫法衝突,兩者同時運用,處理好的話反而會有相得益彰之效。譬如《三國演義》四十一回中,劉備不忍棄百姓而去,令「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於是有了「兩縣之民,齊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即日號泣而行」。聲勢浩大,場面恢弘,感染力更是出類拔萃。如此可見群像的應用對強調個人時並無衝突,如文中便更突出了劉備愛民如子的特點。

個人英雄主義應當作強化人物形象之用,好比工筆勾勒、油畫描摹,以此來突出某人再好不過,只是運用時切記靈活適當,如同做菜放鹽,無則索然無味,過則難以下咽,要視題材內容而定,不能一概而論。普羅的小說永遠少不了形象光輝的英雄人物,好萊塢的大場面也決不乏威風堂堂的主人公。模式化的產物令人乏味,但其中的內涵卻也成了它們延續的本源。我們的先輩在百年前便已深諳此道,於是便有了更久遠的傳奇,活在歷史,活在當下。

編者按

再讀學生的文章,真的感覺佩服不已。從《三國演義》中的趙雲談到郭沫若的詩,再到西方的小說,真是縱橫捭闔,大開大合,而小作者思考的深入、理論的豐富也讓人佩服不已。

所以,再次感到學生的潛力無窮,只要相信、啟發和引導,他(她)所綻放的,是比鮮花還要絢爛的才氣和微笑!

另註:《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趙雲,趁此,也大大粉了他一把。:)

作者簡介:

宛沐霖,河南省實驗中學2018屆高三(2)班學生。博學內斂,善思善文誦讀。

? end ?

編輯 張雲佳

圖 網路

一起品讀心靈的點滴

雲佳語文空間

每一篇文字都凝聚心靈

每一個空間都是一處小小花園

每一份對教育的熱愛都直達靈魂……

願和你一起分享教育思想,展示學生作品;

願和你一起研究語文教學,抒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歡迎相遇,不妨握手;不錯過,若初見!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若您有原創文章,

感謝分享!歡迎來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輕盈的天空 的精彩文章:

TAG:雲水輕盈的天空 |

您可能感興趣

嚮往國家統一,歌頌「忠義」英雄——論《三國演義》的主題
演完《三國演義》又演《水滸傳》的10個人,趙雲和石秀是同一人
讀《三國演義》(9)
《三國演義》的泰國化——翻譯篇
讀《三國演義》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儀錶
《三國演義》里的趣名
《三國演義》評論1
《三國演義》中關公之「義」文化解析
《三國演義》的人物「三絕」
中國禪宗演義
《三國演義》中你最敬佩哪個英雄?
94版《三國演義》重聚,關羽陸樹銘「廉頗老矣」
沈伯俊:關於《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
《三國演義》中演技最高的女人
《三國演義》中的元宵節
同是通俗演義,《東周列國志》為啥比《三國演義》更有歷史含金量
從《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看小說與歷史
中國禪宗演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