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告密的大詩人

告密的大詩人

告密的大詩人

作者 | 蓮悅

聯繫微信號 | youhistory1

人為什麼要告密?那也許是因為,人性是脆弱的,只有在相對寬裕的環境中才會生長得高貴,而在逼仄的環境中,人性的惡往往曝露無遺。

公元420年,權臣劉裕殺掉司馬家族的兩任皇帝,從東晉王朝手中接過權柄,成功建立自己的劉宋王朝,歷史遂進入南北朝時期,政治的黑暗超出了個體的想像。從劉宋王朝第三任皇帝文帝劉義隆殺掉自己的弟弟劉義康開始,我們的歷史開啟了一個手足相殘、親親互害的極盛時期。

劉宋時代有太子劉劭弒殺父親文帝劉義隆;劉駿起兵,殺掉哥哥劉劭、劉浚,成為武帝;明帝劉彧盡誅哥哥劉駿二十八個兒子,同時幹掉了自己幾個弟弟……

到蕭道成取代劉宋建立南齊,這種殘酷的政治屠殺並沒有得到絲毫改善,仍是一條政治歷史主線。在這些血腥的屠殺中,被裹挾牽連進去的官員、百姓更是數不勝數。

中國歷史上一個很著名的詩人——謝朓,便生活在政治屠殺極為慘烈的南齊明帝蕭鸞和東昏侯蕭寶卷的時代。

謝朓,字玄暉,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之家。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所吟「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豪門望族王家和謝家,謝朓就是謝家之人。

謝朓家世既貴,又好學多才,為南齊藩王所重,做過宣城太守,是南齊永明體詩的代表作家,其詩清新俊逸、精警工麗,李白最著名的詩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有這樣一句:「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小謝」指的就是謝朓。謝朓樓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一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奈何生在一個不能自由言說和詠嘆的時代。為求自保,謝朓曾兩次充當告密者出賣親友,導致妻子握刀相向,一心要將他殺死。

南齊的第五任皇帝明帝蕭鸞是蕭道成的侄子,依靠政變上位,在位期間,對高帝蕭道成和武帝蕭賾的兒孫們大肆揮舞屠刀。蕭道成和蕭賾各有十幾個兒子,幾乎全部被蕭鸞殺害。蕭鸞甚至打算毒殺蕭道成和蕭賾的幾十個孫兒,連襁褓中的嬰兒都不放過。東昏侯蕭寶卷即位後則不斷誅殺功臣高官,弄得整個國家人心惶惶,官員叛亂迭起。

謝朓的第一次告密便發生在蕭鸞大肆誅殺蕭齊皇族的親王們之後。當時,謝朓的岳父王敬則任職大司馬,掌握著全國的軍隊。但他一直憂心忡忡,因為他是高帝蕭道成、武帝蕭賾的舊部。蕭鸞對王敬則表面上禮遇周到,實則滿心戒備。

公元498年,蕭鸞病危,任命光祿大夫張瓖為平東將軍,密置軍隊,暗防王敬則。

王敬則知悉後,自然非常震驚憤怒,私下對親人說:東面只有自己,「平東」就是要平我王敬則。東方可不是那麼容易就平得了的,自己絕對不會乖乖接受皇帝御賜的毒酒。

作為女婿,謝朓竟然將岳父大人的話密報給朝廷。王敬則只得起兵反抗。蕭鸞當即下令誅殺了王家在中央任職的數名子弟,連正在徐州前線與北魏軍隊作戰的王敬則長子王元遷也被殺。最終王敬則兵敗身死。自己的父親和哥哥被自己的丈夫害死,謝朓的妻子從此與他勢同水火。

蕭鸞死後,太子蕭寶卷即位,即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東昏侯。

始安王蕭遙光打算廢黜暴君,自己取而代之。於是,聯合右僕射江祏、侍中江祀密謀,並希望將謝朓拉入自己的陣營。謝朓再度走上了告密者的道路。但這一次,謝朓的「告密」告得既不聰明更不成功。他沒有直接將蕭遙光等人的圖謀告訴皇帝蕭寶卷,而是先告訴了太子右衛率左興盛。左興盛不敢向上檢舉,謝朓又去警告蕭寶卷的舅舅劉暄。沒想到,劉暄跟蕭遙光、江祏是一夥的。於是,謝朓被逮捕,死在獄中,死時年僅36歲。

今天我們再看這段歷史和謝朓其人,也許只能感慨,南朝時期的政治生態太過血腥殘酷。為了權力的穩定和安全,掌權者總想著如何消滅反對者,甚至只是潛在的反對者;總是想方設法削弱民間力量,讓所有的人都無力反抗。然而事實是,高壓的結果就是反叛迭起,於是,整個社會動蕩、混亂,沒有人能獲得安全。

作為一個文人、詩人,謝朓並非合格的政治家,但他並不是一個天生卑劣的告密者,只是為惡劣的政治生態環境所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生活在南朝劉宋時期,因為涉入彭城王劉義康謀反案,而被宋文帝劉義隆誅殺。范曄即是謝朓的舅公。受此案牽連,謝朓的幾位伯父也被處死。謝朓的父親能倖免,全賴母親是劉義隆之女。

小時候的經歷給謝朓的人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謝朓所生活的時代,政治生態更為險惡。他的第二次告密,不像在是告密,而更像是希望能置身事外,不願與陰謀反叛者為伍,不願捲入任何政治鬥爭之中,恐懼成為政治清洗、屠殺的犧牲品。就這樣,一代名士謝朓走完了自己滿是污點的人生路。

有人說,永遠不要拷問人性,因為人性是經不起拷問的。越是嚴酷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中,人性越顯得蒼白和醜陋。只有當絕大多數的人都擁有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時,人性才會普遍開出善之花。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這是南齊武帝永明十一年秋,謝朓從荊州被召回建業時所寫《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中的一句。字裡行間都是謝朓對奉召回京的疑懼和對前途的深重憂慮。

生活在1500年前的謝朓一生與憂懼相伴,以致人性扭曲。1500年之後,願我們終能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滅掉《王者榮耀》不如先電擊沉迷手機的家長
大明劫:1644重慶之圍
對不起,川大!我畢業二十年還不成功

TAG:遊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民間詩人詩里的偉大詩人
「謀詩害命」的唐詩八卦:有一位告密的大詩人害死了自己的外甥
平庸的詩人,偉大的情人
兩位大詩人的友誼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和大家一起品讀
唐代四位大詩人關於大明宮的賽詩會
大唐盛世的隱者詩人
非著名的唐朝詩人,寫出最愛國的詩篇,慷慨豪情力壓各大名人
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的禪詩佛緣
大唐詩人白居易的女人們
才子遇佳人——大詩人李商隱與歌姬張宜仙的故事
詩、詩性、詩意、詩人
大宋辛棄疾:詩人中的戰士,戰士中的詩人
被《唐詩三百首》拋棄的四大著名詩人
文詩人與理詩人
知名作家、詩人徐剛:《大森林》探討與大熊貓相似的問題
大宋辛棄疾:詩人中的戰士,戰士中的詩人!
唐代大詩人元稹和妻子感情深厚,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深情詩句
「清代大詩人」龔自珍十大經典名句,境界開闊,寓理精闢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詞,和大家一起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