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鵬:醫生猝死折射醫療缺口之殤
前天晚上,浙江邵逸夫醫院,26歲的規培醫生陳德靈猝死。之前他經常加班、通宵,猝死前曾連續通宵夜班。當晚,又一個夜班交接班沒人,同事這才發現,他已經猝死在宿舍。據悉,陳醫生已經是2017年第五位猝死的年輕醫生。(6月30日 新浪網)
有統計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亡的人數達60萬人,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過勞死」的威脅對象已從體力勞動者轉向腦力勞動者,且呈年輕化趨勢。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現在的醫護人員工作強度如此之大?
醫學院校艱苦的學習生涯與較低的收入讓供需失衡。一名醫學院校的學生,至少要經過5年的本科學習,3年研究生學習,再加上醫院3年的規培期,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如果讀到了博士,時間可能會更長。超長的學習時間和與規培期較低的補貼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醫學望而卻步。目前,中國的醫學院校的招生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供給與需求的失衡讓許多醫護人員不得不超負荷工作,許多城市鬧起了「醫生荒」。
中國的「醫生荒」到底荒到什麼程度呢?以麻醉醫生為例,截至2015年,我國有麻醉醫生75233人,每萬人擁有麻醉醫生0.5人,而美國是每萬人擁有2.5名麻醉專業人員,英國則是2.8名。如果按照歐美每萬人需要2.5個麻醉醫生的標準,中國至少還應該配備33萬名麻醉醫生。僅從數量看,我國麻醉醫生只有「標準配置」的五分之一。麻醉醫師的缺口只是中國醫療保障巨大缺口的一個縮影。
再加上中國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的地區分布不均,優質醫療資源都分布在東南沿海發達城市或者中西部的省會城市,許多外地患者為了求醫問葯不惜長途跋涉,更加劇了大城市醫師的工作強度。雖然我國勞動法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的工時制度。但是在巨大的醫療供需矛盾之下,加班、連班更成了年輕醫師的無奈之舉。這位年輕有為的規培醫生過勞猝死,實在讓人扼腕嘆息。
所以「過勞死」這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到底該如何紓解?筆者認為還需要從激活社區醫療資源破題。
加強宣傳引導,讓小病及時就近解決。部分患者盲目迷信大醫院,一點小病都不惜捨近求遠,對年輕醫生充滿不信任,彷彿只有專家才能看好自己的病,殊不知這樣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專家資源,也浪費了寶貴的社區醫療資源。這就更需要我們的政府加強宣傳引導,讓患者就近就醫,先在社區預診,把小病「吸附」在社區醫院,遇到大病再進行轉院。這樣既紓解的大醫院的壓力,也激活了社區的醫療資源。
提高基層醫生的待遇水平,讓基層留得住人才。三甲醫院的醫生雖然工作強度大,但是福利待遇好,職業前景更光明,所以更容易集聚的當地最好的醫療資源。所以提高基層醫生的待遇水平,縮小與三甲醫院的收入差距,讓更多「飛鴿」牌的年輕醫生變成「永久」牌的社區醫生。
建立社區醫院、三甲醫院間的輪崗培訓制度,提高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患者願意往三甲醫院跑,根本原因還是醫療水平的差距。三甲醫院的醫生定期到社區坐診,讓患者在家附近也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社區醫生也能定期學習,接觸到最前沿的臨床經驗提升水平,讓患者願意到社區看病。
年輕人作為中國社會中最具活力的群體,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每個年輕人背後都是一個家,他是父母的好孩子,也是孩子的好父母,年輕人的離去,一定是這個家庭難以承受的悲痛。衷心希望醫生猝死的事情不再發生,讓醫生也能健康的守護大家的健康。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邱鵬
責編:漢網
※魚予:便民橋緣何成了一顆「玻璃心」
※長江委發布洪水黃色預警 武昌江灘黃花磯親水平台已被淹沒
※胡建兵:對演唱會下「封殺令」是懶政思維
※維揚書生:吻別講台,擺拍也很美麗
※武漢明日仍有大雨,但接下來降水會減弱
TAG:漢網 |
※太敢說!一名博導醫生說疾病和醫療的真相:癌細胞殺不死,醫生診斷三成是誤診!
※太敢說!博導醫生說醫療真相:癌細胞殺不死,醫生診斷三成是誤診!
※醫療,百姓和醫生的心頭痛
※醫療險之百萬醫療險篇,老百姓都需要的醫療險
※救死扶傷卻難自救?村醫怕出醫療事故,服安眠藥和老鼠藥想自殺
※醫療事故致歌手 申海哲死亡醫生被判一年有期徒刑
※腦鳴醫療動態:被誤解的中醫!
※美國艾滋病醫療邊緣化?臨床醫生稱自己像「初級保健醫生」
※醫療騙局之糖尿病
※家庭醫生模式重構醫患連接,微脈的「互聯網+醫療健康」之路
※平安智慧醫療攜手申城醫院 打造疾病篩查和診療AI新生態
※專註技術 讓醫生和患者放心的腫瘤精準醫療
※舒適化醫療之無痛胃腸鏡診療篇
※醫療和服務,一個老醫生的感悟
※醫保大病醫療救助政策與大病醫療救助標準
※【醫療床】現代醫療設備
※臨沂市人民醫院東醫療區 川崎病被當手足口險釀禍端
※韓國女星醫療事故留下傷痕
※35周孕婦褲子濕了一片 擔心羊水破裂就診 醫生:浪費醫療資源
※願掃10年衛生,償還醫療費為救重病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