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敷臍、葯枕、拔罐,外治養腎安全又有效!

敷臍、葯枕、拔罐,外治養腎安全又有效!

小編導讀

中藥外用的歷史悠久,其特點在於不通過胃腸道,減少了對胃腸道的刺激,避免了肝臟的首過作用和對胃腸道環境的破壞作用;藥物經皮膚或黏膜給葯,可提高製劑的生物利用度,既可發揮局部治療作用,又可透過皮膚或黏膜的吸收作用達到全身的治療目的;以外用形式給藥方法簡便,全身不良反應相對較小。

中藥外用養腎主要是通過腎臟在體表的經絡、腧穴,將藥力直接透達腎經氣血之中而起到醫療保健的作用。

1.敷臍補腎

肚臍處有人體一個很特別的穴位,叫作神闕,意思就是上天給的缺口標記。神闕是任、沖、督三條經脈的交會穴,任脈為「陰脈之海」,總任一身陰經氣血;沖脈、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管一身陽脈之氣血。故神闕總司全身經脈氣血。神闕穴一源三歧,七經八脈縱橫,貫穿於十二經脈之中,聯繫全身經脈。歷代醫家都將神闕視為保健強壯的要穴,經常對這個穴位做外敷填臍、艾灸、推拿等保健方法,可以收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

敷臍療法是將配好的藥物敷於患者的肚臍上,並蓋上塑料薄膜和紗布,然後用膠布固定(古代的方法是,蓋上樹葉或菜葉,然後用布條捆紮),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下面介紹幾個敷臍補腎的常用藥物。

溫腎壯陽,固攝止遺。蔥白4~8 根,雄黃1~3g(視年齡大小增減),於晚上臨睡前敷於臍上固定,次晨除去,每日1次。用於治療小兒遺尿。運用此種方法時應注意,首先選擇藥物的時候要辨證論治;其次,為提高療效,可採取局部適當加熱或將藥物加熱的辦法;再次,有些對皮膚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在使用中要注意觀察,防止皮膚起皰後潰爛,造成感染。

2.葯枕補腎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可見睡眠在養腎保健中的重要地位。人生約有1/3 的時間處於睡眠中,養生也不能讓生命中這重要的1/3「冷了場」。運用藥枕治療保健的方法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存在了,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載有:「治頭項強不得四顧方,蒸好大豆一斗,令變色,內囊中枕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綠豆甘寒無毒,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清代劉灝《廣群芳譜》載:「決明子作枕,治頭風明目。」

葯枕中的藥物多具有芳香走竄的性質,作用於枕部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對人體有調和氣血、祛病延年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頸部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葯枕直接作用於頸部的皮膚感受器和神經干,可以使之處於活躍、興奮或抑制狀態,從而調節血管和神經,改善局部微循環,使血流加快,肌肉鬆弛,神經得到調節,進而使機體內環境保持相對穩定。市場上藥枕很多,要辨清自己的體質選擇應用,選擇錯誤也是無效的。

葯枕的功效主要與所選擇的藥物有關,下面是一些常用補腎葯枕的用藥組合,僅供參考。

艾葉2000g,粉碎裝入枕套做成藥枕。長期使用此枕具有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之功效。適用於治療腹中冷痛、經寒不調的虛寒證。

決明子2000g,略炒黃粉碎,裝入枕套做成藥枕。此枕適用於肝經鬱火引起的頭痛、目赤、口苦、便秘,或肝腎陰虛之目暗不明、眩暈以及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症。

白朮、川芎、當歸、白芷、菟絲子、淫羊藿、肉蓯蓉各30g,製成葯枕睡之。能聰耳明目,補氣填精,扶正活血。適用於腎虛氣血不足者。

使用藥枕還須注意:葯枕的外套需選用透氣性能好的棉布,不宜用化纖類製品;葯枕使用時每隔1個月翻曬1 次,以使葯枕保持乾燥,防止藥物發霉。使用中如出現皮膚瘙癢、斑疹、發紅等過敏現象,應停止使用。

3.拔罐健腎

拔罐,是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排出罐內空氣,造成負壓,實際吸附於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使局部皮膚充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拔罐古稱角法,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記載,歷代中醫文獻中也有很多論述。起初主要為外科治療瘡瘍時,用來吸血排毒的方法;隨著醫療經驗的不斷積累,不僅火罐的治療和拔罐的方法有所改進和發展,而且治療的範圍也逐漸擴大。中醫認為,拔罐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功效。現代研究發現,拔火罐通過物理的刺激和負壓,人為造成毛細血管破裂瘀血,調動人體幹細胞修復功能及壞死紅細胞吸收功能,能促進血液循環,激發精氣,調理氣血,達到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下面介紹幾個能夠通過拔罐健腎的穴位。

三陰交——調補精血

三陰交,是肝、腎、脾三條陰經交匯的地方,因此稱為「三陰交」。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3寸(四根手指的寬度),脛骨內側緣後方。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所以經常拔三陰交穴,有健脾利濕、滋陰補腎、活血通絡、祛瘀止血等功效。三經氣血調和,則先天之精旺盛,後天氣血充足,可以達到調補精血、健康長壽的目的。

關元、氣海、命門——增補元氣

關元與氣海穴都具有強壯作用,為中老年保健的重要穴位。古人認為,氣海「元氣之海」;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是人體足三陰經(肝、脾、腎)與任脈之交會穴;命門穴位於背部正中第2腰椎棘突下,是督脈的重要穴位,為「生命之戶」,乃真氣出入之所,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所以經常拔這幾個穴位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延年益壽的作用。

這麼好用方便的養腎方法,您都記住了嗎?您還有什麼補腎的經驗,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中醫五臟養生經叢書——養生之秘在養腎》(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艷、呂靜、禮海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腎 的精彩文章:

簡單養腎的方法有哪些,推薦吃這7種食物
一千多年的美食,農村到處有,原來是控糖、養腎的良藥
夏天一定要吃這個,清熱解毒還養腎!
揭秘:乾隆皇帝的養腎壯陽法,還能治療白髮、心悸、月經不調
男人補腎不靠吃藥不打針、2個食療方、補腎養腎強壯身體、實用

TAG:養腎 |

您可能感興趣

敷臍治怪病
小兒發燒的中藥敷足、敷臍和外洗療法介紹
理中丸敷臍,還能治療這麼多疾病(鼻炎、咳嗽……)
附子肉桂炮姜敷臍治胃炎
積食腹脹蘿蔔皮敷臍
敷臍補腎良方,用了都說好!
敷臍補腎好方子
敷臍方治療婦女常見病
21種常見病的藥物敷臍外療法
調理脾胃不想吃藥?試試敷臍療法
幾種簡單常用的貼敷臍療法,我們自己在家就能做
10種小兒常見病的藥物敷臍療法,快來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