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察顏觀色,看面色知病變,中醫專家告訴你!

察顏觀色,看面色知病變,中醫專家告訴你!

「面色」不僅僅是我們臉上的顏色,還預示著我們的健康、我們的未來,從面色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是不是生病了。中醫創造了四種看病的方法,叫做「望聞問切」。在望聞問切這四種方法裡面,中醫最推崇的是「望」,說「望而知之謂之神」,看你的面色就知道你是什麼病,是中醫學最高的境界。

五髒的疾病都體現在「臉」上

「色診」是一門既深奧又不那麼太難的學問。有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大家自診,從臉上不同部位的顏色,初步判斷自己的五臟到底出了什麼毛病。

肺臟病色看兩眉間。這個區域叫印堂,最好是白裡透紅,最忌諱發黑,代表有不可治癒的重大疾病。如果特別紅也不好,說明有肺熱;發白是血虛或氣虛;發青是血淤。

心臟病色看兩眼間。過度的紅就是心火太盛,會引起心煩、失眠,甚至精神失常。如果兩眼間出現了青紫的顏色,就表示有血淤,可能是由冠心病所導致的。

肝臟病色看鼻樑。鼻樑骨最高的點如果發紅,可能是肝火偏盛,表現為易怒、眼睛發紅、月經增多等;出現青黑色,可能是肝硬化或肝癌等。

膽色、胰色看鼻樑兩旁。肝色的右邊是膽色,這裡淡白無華,會氣短乏力,容易驚恐;發紅通常有發熱、噁心、嘔吐等癥狀;顏色晦暗或呈灰褐色,可能是有蛔蟲。肝色左邊是胰色,這裡氣色蒼白,是胰腺虛寒,女性易出現腰腹酸沉;顏色青黃,是胰胃不和,多表現為厭食、反酸。

脾臟病色看鼻頭。如果發紅是脾胃有熱證,就是特別能吃,吃完一會就餓,甚至會得糖尿病;發白就是氣虛;發青是氣滯血瘀,會肚子痛。

胃色看鼻翼。此處及兩側如果淡白無華,是消化功能減退的徵兆,多半會厭食、飯後腹脹。顏色淡紅乾燥是胃部津液不足,通常會口乾唇裂、大便乾燥;顏色過紅是胃火亢盛,出現口臭和牙齦腫痛。

腎臟病色看兩頰。這裡不怕灰黑就怕嬌艷。明亮、潤澤、含蓄的淡灰色出現在腎色部,是健康的表現,反而是出現胭脂般嬌艷的紅色,說明已經病重。

子宮、前列腺色看人中。此處變白,是血虛、氣虛;變黃是脾虛;變紅是有熱證,女性多有宮頸糜爛,男性則是前列腺炎;變青或黑是寒證,會有劇痛和癌症。

擁有好氣色的秘密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擁有好氣色,就要學會一些保養五髒的秘訣。首先是調理肺色。可在早晚進行半小時左右的呼吸鍛煉,採用腹式呼吸,伸開雙臂,盡量擴張胸部,然後用腹部帶動來呼吸,能增加肺活量。還可用大拇指按揉印堂,能調理肺氣。當肺有癥狀時,按20分鐘左右,一般就可以得到緩解。還可以服用川貝蒸梨,把梨核挖掉,中間放上川貝,蒸熟後連皮吃,能清肺熱。

要想氣色好,除了在飲食上少油、少鹽、少脂肪、少吃動物內臟外,每天可以按揉手掌中心的勞宮穴。還可以用對掌法:雙手合十,然後將手掌根部稍微打開,再慢慢合上,如此反覆,可以感受到手掌心的兩個勞宮穴在相互吸引。人們常說「肝膽相照」,所以護肝和護膽有共性,都要學會宣洩情緒,遇到委屈別憋著。按揉太沖穴(在大腳趾和二趾之間)也可以起到制怒的作用。生氣時,這個穴位會特別酸脹,經常按摩可以消除酸脹、疏泄肝氣。

對於脾胃來說,很多人都知道,多吃薏苡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能夠起到滋養的作用。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揉鼻頭,每次20分鐘左右,能改善胃脹氣等癥狀。

護腎絕招是,每天早晚各吃一個核桃,多嚼慢咽,多分泌唾液以滋養身體。此外,還可以練習腳掌心相對,通過刺激湧泉穴,達到補腎益氣的效果,30分鐘就能練得渾身發熱。了解氣色的秘密,可以幫我們對自身健康狀況有個基本的了解,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治病先知病,你知道為什麼會得鼻炎嗎?老中醫一土配方,告別反覆
聞便知病理,寵物粑粑里的秘密你都該知道!
小便時看一眼,能知病!這種顏色的尿,或是大病前兆
省察知病,事棄五蓋
小便時看一眼就能知病!如果尿出現這種顏色,或是大病前兆
對癌症患者是否需要告知病情還是保密?
男子,拍婚紗照暈倒,得知病因,準新娘說啥不嫁了,慶幸沒領證
觀眼知病跟醫生學如何看眼保健康
要不要讓癌症患者得知病情?終於有醫生願意說出了事實
別只顧看頭髮,觀甲知病破解寶寶指甲上的健康密碼
楊清檸因王樂樂糾纏患上重病!得知病情後,網友:你還沒嫁人啊
白求恩手指感染需要醫治,當得知病患是他時立刻要求親自手術
腦癌小哥哥自知病危,心疼緊擁同病妹妹,說了句聽哭眾人的話
7歲男孩貪吃「它」大出血險送命,醫生得知病因怒斥家長:無知!
網購一隻奶牛貓,兩周後就不停掉色,得知病因後,主人:長知識了
趙忠祥:當我得知病名那一刻,空氣彷彿凝結了!
頸椎病坐著站著走著躺著都痛,治病先知病,正確方法教你少走彎路
聞「屁」知病,屁多恐生腫瘤,這幾種屁是身體的警告!
鄭博士的控糖之路——知己知病,健康放心
「聞診歌」,聞氣味,知病症,簡單易記,中醫入門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