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最全的科室人員標準預防措施

史上最全的科室人員標準預防措施

史上最全的科室人員標準預防措施

編輯|醫管通

標準預防

一、概念:

認定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二、基本特點: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

2、強調雙向保護;即防止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病人。

3、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微粒隔離。

三、具體措施:

1、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面部時,應戴手套、具有防滲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隔離衣。

2、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3、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4、治療中盡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輸液器、試管、手套、隔離衣等。

5、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6、用後的污物必須進行及時統一的消毒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7、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

8、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不要把用過銳利器具直接傳遞給別人。

9、在進行侵襲性操作時,一定要保證足夠的光線,儘可能減少創口出血。

10、不要在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上蓋針頭套,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11、在縫合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減少刺傷。

12、把用過的注射器直接放到專門的桶中,統一處理。

13、勿將銳利廢棄物同其他廢棄物混在一起。

14、勿將銳利廢棄物放在兒童可以接觸到的地方。

15、使用防護設施避免直接接觸血液、體液:根據可能接觸血液,體液量的多少,決定採用適當防護設施,包括:手套、口罩、防護眼鏡、隔離衣等。

急診科標準預防措施

1、醫務人員在為病人進行診查、護理操作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進行換藥、縫合等無菌操作時,應戴口罩、帽子、手套,急診病人需縫合、包紮時,按傳染病人對待,儘可能減少創口出血,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4、在進行各項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5、可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6、用後的污物及時進行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7、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嚴禁復帽。

8、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9、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ICU標準預防措施

1、入住ICU的患者常規監測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體,感染患者應加強防護措施。

2、進行侵襲性操作時,一定要保證足夠的光線,並盡量減少創口出血。

3、用過的一次性注射針頭嚴禁復帽。

4、在創口縫合時,要特別注意減少意外創傷。

5、理所有銳器物品時應特別小心,勿將銳利廢物混入其它廢物內,應直接放入銳器盒;可循環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6、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和污染物品時戴手套,脫手套後立即洗手。

7、進行抽血、注射、清潔傷口、換藥、處理污物等工作估計可能接觸到血液體液時,若自己手上有傷口(包括皮膚損傷)則應戴雙層手套。

8、合理使用防護措施,避免直接接觸血液體液,根據可能接觸血液體液量的多少,決定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如手套、口罩、防護鏡、一次性手術衣。

9、隔離監護室病人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保護性監護室病人要做好環境消毒、嚴格洗手和手消毒流程等保護性隔離措施,防止病人與醫務人員之間的交叉感染。

10、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11、若意外遇到手部有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乾淨,並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NICU標準預防措施

1、入住NICU的患兒常規監測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體,遇感染患兒應加強個人防護。

2、醫務人員在給患兒進行診查、餵奶、換尿布等各種操作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在給兩患兒之間進行的操作一定要洗手,防止醫院感染髮生。

3、在為傳染病患兒進行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面部時,應戴手套、具有防滲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4、在進行各種診療穿刺、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注意防止被針頭刺傷或者劃傷。

5、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6、使用後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嚴禁復帽,也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

7、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8、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內科標準預防措施

1、醫務人員在進行各種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在進行各種穿刺、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戴口罩、帽子、必要時帶手套,為傳染病病人進行診療、穿刺、護理操作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面部時,應戴手套、外科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4、在進行各種穿刺、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注意防止被針頭刺傷或者劃傷。

5、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

6、可循環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用後的污物進行及時分類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7、使用後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嚴禁復帽,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8、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9、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外科標準預防措施

1、醫務人員在為病人進行診查、護理操作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進行換藥、縫合等無菌操作時,應戴口罩、帽子、手套,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換藥、縫合等無菌操作時,應戴手套、帽子、外科口罩、防護眼鏡;儘可能減少創口出血,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4、在進行各項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5、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

6、可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用後的污物進行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7、使用後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嚴禁復帽,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8、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9、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眼科標準預防措施

1、醫務人員在為病人進行眼部診查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進行眼部治療時,應戴口罩、帽子、手套,為傳染病病人進行穿刺、換藥、縫合等操作時,應戴手套、帽子、外科口罩、防護眼鏡;儘可能減少創口出血,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3、在進行各項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穿刺頭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4、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

5、可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用後的污物進行及時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6、不要在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上蓋針頭套,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7、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8、在眼科診療過程中若遇到急診病人,按傳染病人對待,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血液凈化室標準預防措施

1、按規定血液凈化前常規檢測抗-HIV、抗-HCV、HBsAg,梅毒抗體,感染患者應在隔離血透機上進行透析,並做好個人防護。

2、凡進入血液凈化室的工作人員須在指定區更衣換鞋,戴好口罩、帽子。

3、進行透析前嚴格洗手和手消毒。

4、醫務人員接觸病人、做各項操作時應手套,在監護各個患者之間應更換手套。

5、一次性注射器針頭嚴禁復帽,也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勿將銳器混入其他廢物內,應放入銳器盒內。

6、每次透析後所有用過的一次性透析器和管道等應按醫療廢物放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內,有專業人員回收;復用的透析器做好消毒工作。

7、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8、若意外遇到手部接觸血液、體液時應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並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手術室標準預防措施

手術室醫務人員因本身工作性質決定其暴露於污染血液或體液的頻率和強度明顯高於其他人群。因此,標準預防在手術室醫務人員感染的預防及控制中尤為重要,特制定標準預防措施如下:

1、為杜絕或減少醫源性經血源性傳播疾病,擇期手術病人手術前常規檢測抗-HIV、抗-HCV、HBsAg、梅毒抗體,遇感染患者應安排在隔離手術間手術,同時加強個人防護,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在指定區域更換衣服、鞋、戴好帽子、口罩,口罩須罩住口鼻,頭髮須用帽子完全罩好。

2、手術中盡量減少應用銳利器械,採用一次性刀片,盡量減少尖銳手術器械在手術人員之間的傳遞。

3、在手術中一定要保證足夠的光線,進行創口縫合時特別注意減少意外創傷,儘可能減少創口出血。

4、在手術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面部時,應戴手套、外科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5、如果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做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6、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勿將銳利廢物同其他廢棄物混在一起。

7、使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嚴禁復帽,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產生的醫療廢物分類放置,由專人回收。

8、可循環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9、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10、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計劃生育手術室標準預防措施

1、按規定進行人流術前常規檢測抗-HIV、抗-HCV、HBsAg,梅毒抗體,遇感染患者應安排在隔離手術室手術,同時加強個人防護。

2、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在指定區域更換衣服、鞋、戴好帽子、口罩,口罩須罩住口鼻,頭髮須用帽子完全罩好。

3、人流手術前須做好六步洗手、手消毒防止醫院感染髮生。

4、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和污染物時應戴手套,脫手套後立即洗手。

5、嚴禁向用後的一次性針頭復帽,也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6、處理銳器時應特別小心,勿將銳器混入其他廢物內,應放入銳器盒內,產生的醫療廢物應分類處置,由專人回收。

7、可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8、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9、若意外遇到手部接觸血液、體液時應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並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產房標準預防措施

1、按規定對產婦常規檢測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體,遇感染患者應加強個人防護。

2、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和污染物品時戴手套,脫手套後立即洗手。

3、凡進入產房的工作人員必須在指定區域更換衣服、鞋、戴好帽子、口罩,口罩須罩住口、鼻,頭髮須用帽子完全罩好。

4、在進行接生和助產前必須按外科刷手法進行洗手和手消毒,先檢查雙手有無傷口,裂口,如有則不能接生。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5、接生時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應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和戴防護眼鏡。

6、進行側切時要保證足夠的光線,儘可能減少切口出血,縫合時特別注意減少意外創傷。

7、使用後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嚴禁復帽,也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8、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勿將銳利廢物同其他廢棄物混在一起。

9、可循環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10、進行抽血、注射、處理污物等工作時,估計有可能接觸血液體液時,若自己手上有傷口(包括皮膚損傷)則戴雙層手套。

11、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12、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耳鼻喉科標準預防措施

1、醫務人員在為病人進行耳、鼻、喉診查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進行穿刺等各項操作時,應戴口罩、帽子、手套,為傳染病病人進行穿刺、換藥、縫合等操作時,應戴手套、帽子、外科口罩、防護眼鏡;儘可能減少創口出血,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4、在進行各項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穿刺頭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5、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可循環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6、用後的污物進行及時進行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7、不要在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上蓋針頭套,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8、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9、在診療過程中若遇到急診病人,如鼻出血等按傳染病人對待,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婦科標準預防措施

1、醫務人員在為病人做婦科診查、護理操作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病人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為性病或其他傳染病病人進行診療、護理操作時,應戴手套、具有防滲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所用物品應使用一次性的。

4、在進行傷口換藥、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被針頭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5、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可循環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6、用後的污物進行及時統一的消毒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7、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嚴禁復帽,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8、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9、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感染性疾病科標準預防措施

1、感染性疾病科人員在進行各種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在進行各種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戴口罩、帽子、必要時帶手套,為傳染病病人進行診療、護理操作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面部時,應戴手套、具有防滲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4、在進行各種穿刺、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注意防止被針頭刺傷或者劃傷。

5、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

6、用後的污物進行及時統一的消毒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7、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嚴禁復帽,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8、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9、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消毒供應中心標準預防措施

1、在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應區域更衣,更鞋、戴手套、口罩、回收工作人員應穿膠鞋,接受回收的各類包時要注意避免銳利刺傷手。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可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採用封閉方式回收,避免反覆裝卸。

4、特殊患者污染的可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應按照2012年版《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及醫院消毒供應中心三個行業標準要求進行處理,防止醫源性傳播,同時做好自身防護。

5、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6、回收人員在回收各類器械包的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檢驗科標準預防措施

1、檢驗人員在為病人抽血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抽血時要戴口罩、帽子、手套,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試管等。

4、檢驗人員在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注意防止被針頭刺傷或者劃傷。

5、用後的血樣要按醫療廢物處理;污物須及時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6、使用後的針頭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不要與其他廢棄物混在一起防止被針頭刺傷。

7、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嚴禁復帽,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8、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9、檢驗人員在抽血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介入科標準預防措施

1、按規定進行人流前常規檢測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體,遇感染患者手術時應安排在最後進行,同時應加強個人防護。

2、在術中盡量減少病人出血。

3、凡進入介入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專用的衣褲、帽子、口罩、鞋。口罩須罩住口鼻,帽子必須蓋頭髮。

4、在手術中一定要保證足夠的光線,進行創口縫合時特別注意減少意外創傷,儘可能減少創口出血。

5、在手術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面部時,應戴手套、外科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6、如果的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做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7、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勿將銳利廢物同其他廢棄物混在一起。

8、使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嚴禁復帽,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產生的醫療廢物分類放置,由專人回收。

9、可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10、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11、若意外手部接觸到血液或體液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由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包紮,眼睛或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則要用大量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並追蹤血清學檢查結果。

口腔科標準預防措施

1、醫務人員在為病人進行口腔診查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在口腔診療操作中了解工作環境中疾病傳染的潛在危險,做好防護。

3、物體表面、地面每日應用消毒液消毒;冷光源手柄應加保護套,一人一用一更換,防止醫院感染。

4、使用個人保護物品如手套、口罩及手術一次性手術衣、護目鏡。戴手套前後均應洗手及消毒。

5、防止在診療操作過程中手被銳器刺傷,使用過的針頭應立即放入銳器盒內進行無害化處理。

6、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嚴禁復帽,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7、可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8、對診療過程中的廢棄物應分類放入專用容器內,由專人回收。

9、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10、在診療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內鏡室標準預防措施

1、病人在做內鏡之前應常規檢測抗-HIV、抗-HCV、HBsAg,遇感染患者應安排在最後進行,並加強個人防護措施。

2、醫務人員在為病人做內鏡檢查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3、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4、進行內鏡檢查時,應戴口罩、帽子、手套,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時,應戴手套、帽子、具有防滲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儘可能減少胃腸道損傷,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5、用後的污染物進行及時分類處理,感染患者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6、可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7、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8、醫務人員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針灸科標準預防措施

1、醫務人員在進行各種診療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給病人進行針灸、拔罐時,應做好手衛生,為傳染病病人進行針灸時,盡量使用一次性針灸針,應戴手套,要保證光線充足,注意防止被針刺傷或者劃傷。

4、可循環使用的針灸針等醫療器械,初步處理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用後的污物及時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5、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6、醫務人員在針灸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中醫科標準預防措施

1、醫務人員在進行各種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在進行各種穿刺、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戴口罩、帽子、必要時帶手套,為傳染病病人進行診療、穿刺、護理操作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面部時,應戴手套、具有防滲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

4、在進行各種穿刺、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注意防止被針頭刺傷或者劃傷。

5、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

6、給病人進行針灸時,應做好手衛生,為傳染病病人進行針灸時,盡量使用一次性針灸針,應戴手套,要保證光線充足,注意防止被針刺傷或者劃傷。

7、可循環使用的針灸針等醫療器械,初步處理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用後的污物及時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8、不要在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上蓋針頭套,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9、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10、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輸血科標準預防措施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成分及污染物品前均應戴手套,摘除手套後要進行手衛生。

2、操作中有可能發生血液噴濺時,必須帶防護鏡、口罩和穿防滲透一次性手術衣,以防止污染皮膚黏膜和衣服。

3、被患者的血液、體液成分等污染的醫療用品和儀器設備,應及時做好消毒處理,防止傳染性病原體傳播擴散。

4、進行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注意防止被針頭刺傷或者劃傷。

5、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6、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產科標準預防措施

1、醫務人員在為產婦做婦科診查、護理操作過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病人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為性病或其他傳染病產婦進行診療、護理操作時,應戴手套、具有防滲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應當穿防滲漏性能的一次性手術衣。所用物品應使用一次性的。

4、在進行傷口換藥、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被針頭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5、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可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初步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採用密閉方式回收。

6、用後的污物進行及時統一的消毒處理,以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7、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嚴禁復帽,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

8、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9、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沖洗,如同時有損傷則應把血液從傷口擠出,嚴格消

毒並妥善包紮;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體液污染時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若接觸傳染病病人的體液和血液還應追蹤血清免疫學檢查結果。

醫療廢物標準預防措施

1、回收醫療廢物時,要戴口罩、帽子、穿膠鞋,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自己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髮等,防止醫療廢物經手傳播。

2、如果有手部皮膚破損情況時,應盡量避免接觸血液、體液或粘膜,如果無法迴避接觸時應盡量將有破損的皮膚用創可貼等保護好後再戴雙層手套進行操作。

3、每天運送工作結束後,應當對運送工具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

4、按照手衛生規範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發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內感染。

5、勿將銳利廢棄物放在兒童可以接觸到的地方。

6、醫療廢物運送人員每天要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對各科室醫療廢物實施分類收集,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路線運送至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地點,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7、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前,應當檢查包裝物或者容器的標識、標籤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將不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運送至暫時貯存地點。

8、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時,應當防止造成包裝物或容器破損和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和擴散,並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當發生醫療廢物刺傷、擦傷等職業暴露時,要按照職業暴露處理流程進行處理,並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進行登記。

來源 : ICU護理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管通 的精彩文章:

醫院如何做好優質服務
關於醫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思考

TAG:醫管通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法」之人類食品預防性控制措施「預防控制合格人員」培訓
外科手術抗生素預防使用的管理
認識預防腰肌勞損的方法及時預防
誤吸的預防科普
衛計系統建立安全預防控制體系
幫助家裡老人預防骨科疾病
乳腺癌的預防-正確的生活方式預防
基因檢測技術一定範圍內可預防罕見病
生活方式性疾病的預防控制
研究人員稱維生素D可以預防癌症
宮頸癌的「三級預防」措施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推進腫瘤防控 重在三級預防深入實施
蔬菜設施栽培中的連作危害及預防措施
宮頸癌的發病機制及其預防措施
人工智慧的預防方針
王靜:清潔腦外科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的干預研究
預防痔瘡的方法
正確使用防塵口罩,科學預防塵肺病
專業前列腺預防手冊
最全的肩周炎鍛煉以及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