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勞死」事件多發,保險能為醫生做什麼?

「過勞死」事件多發,保險能為醫生做什麼?

7月9日下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醫院骨科醫生劉輝猝死,年僅32歲。6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麻醉科規培住院醫師陳德靈猝死,年僅25歲。據悉,醫生猝死已經發生多起,不包括上述兩起猝死事件,僅今年上半年,在網上可以查到的就有4起。分別是:6月10日,浙江上虞市人民醫院骨科羅斌值完夜班後猝死;4月16日,廣西南寧市中醫院一名不到30歲的年輕醫生猝死;2月10日,河北省某縣醫院年一名僅39歲的醫生「連續24小時上班」發生猝死;1月9日,新疆石河子市人民醫院一名麻醉科醫生在值班過程中猝死。

一起起猝死事件觸目驚心,當救死扶傷的醫生和猝死聯繫起來的時候,人們不禁要問,這個群體怎麼了?保險,又能為這個群體做些什麼?

醫生健康不容忽視

據悉,醫生自身屬於健康高風險人群,除了長期接觸病患、放射物、污染物等健康危險因素外,還要面對高風險、高強度的執業環境,承受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致使身心健康嚴重透支。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2015年委託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開展獨立第三方評估,結果顯示,我國有50.8%的醫護人員感覺工作負荷過重,其中醫生群體為64.5%。超過40%的醫生日工作時間多於10小時,僅有33.6%的醫護人員感到自己的睡眠充足。認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的醫護人員僅佔46.7%,兒科專業比例最低,只有39.6%。另外,只有40.6%的醫生稱休滿了國家法定假期。

高強度的勞動,使得醫生「過勞死」的事件不斷發生。

2015年5月發布的《中國醫師職業狀況白皮書》指出,醫師壓力主要來源為:工作量特別大佔76.50%,醫療糾紛多佔71.76%。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分析,出現這樣的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職業環境的變化急劇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負荷。醫療保障服務要求不斷增長,但醫務人員缺編的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其次,社會環境的變化,給醫務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公眾對醫務人員的期望值很高,但醫學還不能挽救所有患者生命,或者不能使患者完全康復。再有,不良的情景因素長期刺激,使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受到了負面的影響。醫務人員面對的是軀體與心理存在著相應障礙的特殊人群,患者與家屬痛苦、焦慮的情緒,以及失去家人的悲痛,會導致醫務人員出現身心健康問題。

一位醫生表示,如果只是一味要求醫務人員付出,而缺乏對他們身心健康的關懷,忽視人性化管理,只會影響醫學的發展,並導致危及公眾健康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因此,關愛醫生健康,刻不容緩!

待遇不夠好

醫生這一職業的高技術含量和高風險特點決定這一群體的高學歷特點。

以劉輝為例,他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是主攻骨科專業的博士,在2011年7月被新餘人民醫院以特殊人才引進。他是土生土長的新餘人,2003年以新余市理科狀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學。

據了解,醫學本科需要讀5年,醫學博士(本碩博連讀)需要讀8年,除了接受正規的醫學教育外,畢業後還需進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一名合格的醫生培養出來,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很高。

然而這一高學歷群體對自己的收入普遍不滿意。2015年5月發布的《中國醫師職業狀況白皮書》指出,在被調查的近萬名醫師中,有65.9%的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其中選擇「很不滿意」的比例為19.1%,感覺付出與回報不相符合。

按照國際慣例,醫生屬於收入最高的職業之一,平均工資應為社會平均工資的4倍到6倍,但在我國,這一比例僅為1.19倍。

張雁靈表示,在世界範圍內,醫生向來備受尊敬,是令人羨慕的職業,但國內的情況不盡如人意。他呼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圍繞醫務人員的需求創造條件,在外在因素上進行調整,改變不合理的薪酬、編製、執業環境,教育培訓等體制機制問題,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通過多種形式增強醫務人員的職業榮譽感。

張雁靈說,醫療衛生人才是健康中國建設的主要生力軍。面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衛生人才總量還需要進一步增加,人才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人才結構和區域分布需要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政策制度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醫生需要保險保障

「醫生這個群體同樣需要保險保障。」平安人壽理財經理郝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客戶里就有不少醫生。

對於醫生這個群體,意外險同樣是首選的險種。

「醫生也是人,同樣面臨別人可能會面對的風險。」郝女士介紹說,除了面對常人面對的意外風險,醫生還面臨著醫患關係這個特殊風險。有些患者和患者家屬不明白,醫生並不能包治百病,絕大多數時候,病治不好,不是醫生不用心,而是目前的技術手段達不到治癒患者的程度。這些患者和家屬有的詆毀、辱罵醫生,有極端的還出現過殺醫案件。因此,醫生需要購買足額的意外險來構築自己的保險保障體系。

其次,醫生應該購買足額的定期壽險。定期壽險是指在保險合同約定的期間內,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或全殘,則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若保險期限屆滿被保險人健在,則保險合同自然終止,保險公司不再承擔保險責任,並且不退回保險費。定期壽險具有保障高保費低的特點。許多醫生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在收入不是特別高的情況下,選擇這樣一份保險,對家庭的保障非常重要。

曾經在北京某三甲醫院工作過十多年的徐醫生表示,重疾險是醫生群體的必選保障產品。

「不要以為醫生能給人治病,自己的健康狀況就特別好。事實上,許多醫生的健康狀況不好,因此,特別需要一份重大疾病保險。」徐醫生表示,自己在從業的十多年裡,看多了因病返貧的例子。他認為,醫生能拯救病人的生理生命,但如果醫生患病,還需要保險拯救自己家庭的經濟生命。

郝女士表示,醫生雖然有職業的特殊性,但也是普通人,也面臨著生老病死,因此,其他人應該有的保險保障,醫生同樣應該有。但由於職業特點,醫生還應該有專屬保險產品,比如醫師個人責任險。

去年10月,全國第一張針對醫師個人的責任險保單產生。

伴隨近幾年來緊張的醫患關係,醫療行業人士一直呼籲建立以醫療責任險為主要形式的風險分擔機制。儘管以醫療機構為主體的醫責險正在逐漸推廣,但是作為真正產生醫療風險的醫生卻一直無法自己投保醫療責任險。直到2016年10月,張強醫生集團的鮑宇克醫生收到了全國首張醫師個人責任險的保單。根據保險條款,鮑宇克醫生可以在一年內不限次數獲得累計100萬的保額,單次事故賠償限額同樣高達100萬。

記者 王方琪

編輯 葉珏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保險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保壽險·團隊篇(一)
這些年香港保險市場都發生哪些變化?
掘金大數據,保險業應該這樣做

TAG:中國保險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愛染髮可能會致癌?保險起見:做好這3件事安全染髮
招行行長怒了!這件最不能容忍的事,誰干就開除誰!驚動保險圈
保險並非越多越好,不同人生階段該買什麼保險?
香港保險到底是什麼鬼?多有錢才能買?
英國的寵物們這次又要傷心了,太胖了保險公司不理賠
為了保險,很多女孩捨不得輕易拒絕愛自己的人,想儲備著做備胎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輕易買保險?
國內保險公司這麼多,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要去美國買保險?
我一沒病二沒錢,為什麼還要買保險?
想長壽,先「腸壽」!堅持這3件事,給健康上「保險」
睡覺愛出汗是怎麼回事?保險起見:先排除掉這2種疾病
「插畫」為什麼勸你不要輕易買保險?
為什麼一些大陸人覺得買香港保險不受法律保護?根源在這裡
套路太多!買了保險也不保險?
孩子媽,為什麼不建議你輕易買保險?
最殘暴的健身方式,如果沒有買保險請誤輕易嘗試!
年輕人,為什麼不建議你買保險
為什麼勸你不要輕易給寶寶買保險,陷阱何在?
骶髂關節錯位怎麼自我矯正?保險起見就得這麼做
熱門問答|希臘醫療體制是怎樣的,私人醫療保險貴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