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系列之林祝坤:他與餐飲業結下不解之緣
一張張照片,呈現了七十年的光輝足跡;
一個個故事,描述了七十年的難忘歲月;
一頁頁篇幅,貫穿了七十年的風雨歷程;
一顆顆赤誠,彰顯了七十年的愛國情懷。
泰山不辭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翻開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70年的歷史長卷,彷彿讓我們看見了先賢們一路前行的點點足跡。他們情系僑胞,傾心傾力;他們視會如家,無怨無悔;他們高風亮節,積極奉獻,譜寫了一首首蕩氣迴腸的動人篇章。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70年在歷史的長河裡,也許匆匆已過。然而在人的一生中,70年幾乎已佔據了全部。由娃娃落地到白髮蒼蒼,從年少輕狂到老驥伏櫪,臉上已刻滿了歲月的滄桑。70年的漫長曆程,對於一個僑團來說,是多麼的艱辛和不易。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風霜雪月。歷任會長們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工商會的壯大和發展作出了不懈努力。這其中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事迹,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因此,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把這些優秀傳統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與其說《一路前行》是一本紀念冊,不如說這是一本沉甸甸的工商會的"僑史"。它集中體現了旅意華僑華人頑強拼博,不斷進取的精神風貌。因此,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參考價值,更是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歷史象似一枚鏡子,同時也是一份擔當,更象一個心結。也許筆者沒有精練而華麗的辭彙來描述,但是要以真實的筆觸把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給呈現出來,讓後人知道旅意華僑華人先賢們是如何從艱難中起步,艱苦奮鬥,走向成功,邁向未來。希望這本紀念冊的出版,能夠為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發展的所有熱心人士,勾起一段回憶,帶來一絲感動,留下一份印記。(總編:周建煌,副總編:陳金滿,編輯:歐 文)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古往今來,這句話不知激勵了多少人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砥勵前行。林祝坤,出國只有十幾年,在米蘭繁華地段擁有三家餐館和一家外賣店,由於經營有方,管理嚴謹。因此顧客盈門,生意興隆,終於實現了人生的一大「飛躍」。
林祝坤先生1963年出生於浙江省瑞安市仙降鎮。1998年來到義大利米蘭。他在異國的第一份工作是當「農民工」,在米蘭郊區農莊種田。兩個月後,林祝坤來到carallate老鄉黃國權經營的玉園餐館裡洗碗。他不怕吃苦,對工作認真負責,受到了同仁們一致認可。自2000年開始,林祝坤在表弟的提醒下,開始學習日本餐的製作技術。先後在義大利人開設的餐館裡打工,學習技術和管理模式。一年後,他又轉到中國街附近的中餐館打工。中日餐館的錘鍊讓林祝坤積累了餐飲行業的技術,也逐步掌握了中國、日本、義大利等國家餐飲文化知識。
2005年前後,由於受「薩斯「和「禽流感」等傳染病的影響,中餐成為替罪羊,生意一落千丈。然而,天下沒有絕人之路。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又為我們餐飲行業開啟了另一扇門。林祝坤意識到這扇門當時是「風口」——日本餐的市場潛在需求巨大。經過集聚力量和尋找,林祝坤在20歲的兒子的幫助下,在中央火車站附近找到一家店面,經過一番裝修,他們做起了日本餐打包的生意。一開張就生意火爆,顧客常常排隊排到馬路邊。商場「小試牛刀」大獲成功後,林祝坤審時度勢,又「乘風破浪」再擴張經營。2010年,林祝坤買下其打包店附近的老中餐館——龍門餐館,按日本餐餐館的標準和設計裝修,重新面世,再次食客雲集,一座難求。林祝坤趁熱打鐵,2013年在米蘭BROGGI路,2015年在米蘭市中心聖馬可路相繼開出更大更豪華的分店,生意始終火爆,食客慕名而來。 「這麼多產業,你是怎麼管理的?」林祝坤表示,兒子林傑是「頂樑柱」基本上都是他們夫婦倆負責經營的,有的就乾脆請經理來管。
僅僅十幾年時間,就擁有三家餐館一家打包店。這樣驕人的成績,讓每一個赤手空拳來義大利打拚的華人都羨慕不已。但是,林祝坤依然是那麼淡定低調,「餐館缺少工人的時候,兒子會叫我去幫忙。現在餐館即使缺人手,兒子也不叫我了,我就幫忙買點菜」。林祝坤眯著眼,臉上顯露出無比的幸福和滿足。談起幾年前的打工生活,林先生淡然一笑:出國前在瑞安湖嶺鎮供銷社工作,來義大利後的餐館打工,學習到了技術,開闊了視野「在打工期間,我夫人做領帶生意,我下班回家還得幫她送貨,但我從不遲到早退。開車寧可闖紅燈,也不願意遲到」。
林祝坤在義大利創業十年,事業取得成就的同時,他還積极參加社團工作。從2003年開始,他先後擔任過義大利北部瑞安同鄉會副秘書長,副會長、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曾在中意商貿交流促進會擔任會長助理,在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擔任副會長、常務副會長。他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僑界的各種捐款名單中。
大家知道,歐洲的這十年時間,是一段從興到衰的痛苦時期。當各行各業在經濟危機中掙扎的時候,林祝坤在米蘭創造喜人業績,令人讚歎。筆者請他總結成功的經驗,他表示,人應該勤奮。當年買龍門餐館時,老闆誰也不肯賣,在我打包店門前轉悠,說我們一家勤勞肯干。另外,要安心學習技術。當時,如果不是因為懂得日本餐的製作,根本不敢開打包店和後來的餐館。世上並沒有常勝將軍,機會和成功總是給勤勞有準備的人。多年來,林祝坤與餐飲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儘管歐債危機重重,而他經營的「日本餐廳」生意興隆,事業得到穩步發展。他不愧為米蘭餐飲業界一位「目光精確,彈無虛發」的商界才俊。


※小狗突然不適 狗主人任性叫來直升機救援
※普拉托華人遊戲廳大白天遭歹徒持槍搶劫
※「您的Postepay卡被鎖」:當心其中有詐!
TAG:新歐洲僑報 |
※實體店蕭條,餐飲業爆火,春節向我們解密了哪些商業真相?
※講述中國餐飲業的品牌故事
※食神帶天廚 此類八字做廚師或餐飲業則前途無量!
※從麥肯錫最新快消業報告洞察餐飲業未來經營思路
※唱跳組合出身的他,開娛樂公司玩漫畫,進軍餐飲業還跨界做建築
※在最傳統的餐飲業,AI爆發的前夜正悄悄來臨
※解決餐飲業痛點,口碑靠打造智慧餐廳
※做餐飲業,如何讓餐廳自帶傳播屬性?做餐飲就是做服務
※做錯一個決定,文在寅讓韓國餐飲業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難!
※口碑好像透露了餐飲新零售的方向 它會怎樣影響中國餐飲業?
※《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發布:餐飲業呈六大新特徵
※談中國餐飲業未來發展的十大趨勢
※餐飲業中的一些潛規則,剩飯一般沒人吃,原因是因為這?
※衛哲:從數據做起,運用互聯網思維改造餐飲業
※餐飲業十大未解之謎,東北菜為什麼份量那麼大?看完漲姿勢了
※零售業開始玩餐飲,餐飲業該玩什麼?
※排隊,一場餐飲業的派對?
※餐飲業「千禧一代」如果老去,誰來接班?
※吃貨林更新終於轉入餐飲業,開業典禮上的一席話惹哭粉絲
※荷蘭餐飲業業績六年來首次下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