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治脾胃之疾-中脘穴

善治脾胃之疾-中脘穴

古語云:

中脘治一切脾胃之疾,

無所不療。

中脘穴,位於人體的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中」為中心,中央之意;「脘」為胃部。中脘穴是四條經脈的會聚穴位,同時號稱胃的「靈魂腧穴」,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效。

中脘穴還可以加速腸胃蠕動,增強胃腸消化功能。所以,中脘穴還被很多肥胖患者視為減肥的法寶。好多肥胖病人幾乎都會問這麼一個問題:「我吃得不多啊,差不多就是喝涼水了,怎麼還這樣胖呢?」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胃腸功能低下導致的。這一類型的病人刻意節食減肥往往適得其反。因為胃腸功能低下甚至紊亂會造成體內代謝失調,使飲食物進入體內不能有效地消化利用,卻轉化成為大量脂肪堆積。據觀察,肥胖患者大部分有便秘傾向,甚至頑固性便秘,最終導致攝入的飲食物排解不出來。一方面是每天都有食物進入,另一方面體內又形成脂肪積聚,出現肥胖也就不足為奇了。

穴位配伍

【失眠、臟躁】:配百會穴、足三里穴、神門穴;

【哮喘】:配膻中穴、天突穴、豐隆穴;

【急性胃腸炎】:配梁丘穴、下巨虛穴;

【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配肝俞穴、太沖穴、三陰交穴、公孫穴;

【腰痛、痛經、月經不調】:配陽池穴、胞門、子戶穴;

【胃下垂】:配氣海穴、足三里穴、內關穴、百會穴。

日常保健

【點揉法】:伸出雙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併攏,點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點,力度以自己能夠承受為準,堅持10秒鐘,鬆開,然後再點,再鬆開,直到癥狀減輕。

【掌揉法】: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醫講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泄,一般是指肚臍周圍,此處不必考慮順逆補泄。

【香灸法】:用梅花香灸中脘穴,有助於強胃健脾、化濕理中、昇陽益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老婆懷孕後脾氣變差了?真不是她的錯!
明星的暴脾氣,謝娜翻白眼黃曉明當場發飆!
古力娜扎怒斥張翰粉絲滾遠點,明星也是有脾氣的!
雄獅挑戰老虎,老虎兩巴掌打的它沒脾氣了
如何收拾脾氣大的十二星座難纏女朋友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脾胃氣虛、脾胃陽虛、寒濕困阻、濕熱內蘊、中焦氣滯脾胃辯證治療
脾胃為肺之母有病需早治1
中醫考點之脾胃、肝膽病
脾為肺之母脾胃旺盛肺無憂(2)
脾為肺之母脾胃旺盛肺無憂(1)
脾為肺之母脾胃旺盛肺無憂(3)
胃病胃炎胃潰瘍——治療脾胃病的重要方法!
厚朴,調理脾胃疾病的好中藥
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虧虛、中焦氣機升降失常、寒熱錯雜的病症
脾胃疾病在於難「消化」
胃病胃炎胃潰瘍!脾胃虛寒 百病疾出 怎麼辦
膽囊炎,疏肝利膽、調和脾胃,是中醫的治療基本方法
中醫:小兒鼻根青與脾胃疾病
中醫病例分析|胃痛,脾胃虛寒,氣血淤滯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導致胃痛、胃脹、噯氣,調理脾胃是關鍵
同仁堂名中醫張炳厚:自擬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
學會健脾胃,絕對是中醫治病和養生的基礎!
《脾胃論》里的一個經典配方,和中祛濕、益氣健脾,改善腸胃虛弱
你是脾胃虛弱嗎?胃炎胃病胃潰瘍 中醫教你這樣調理!
胃病胃痛治療中藥(寒邪型,脾胃虛寒型,胃熱型,氣鬱型,積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