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第三批自貿區百日報告

中國第三批自貿區百日報告

對於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來說,100天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里程碑既是總結的時刻,也是再出發的時刻。

2017年4月1日,四川、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陝西7個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加上此前第一批的上海自貿試驗區,以及第二批的天津、福建和廣東自貿試驗區,形成了「1+3+7」的雁陣模式,標誌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和新境界。

100天過去,中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成效如何,開創了哪些經驗,形成了什麼格局?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推出「百日報告」特刊,用數據說話,憑事實分析,以記錄這場國家試驗的開篇歷程,並見證——

《每日經濟新聞》「中國自貿試驗區報道」月刊從此啟程。

百日榜單揭秘 七大自貿區誰更有競爭力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掛牌已滿百日,每日經濟新聞聯合西南財大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推出數據分析報告——

霍偉東 宋易珈

自2017年4月1日掛牌至今,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建設已滿百日。

對這3個多月的時間進行盤點,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作出了哪些成績?在企業新增註冊數目、制度創新與推廣、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有哪些探索?各大自貿試驗區是各有特點還是模式趨同?

新增企業數 遼寧四川破8000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帶動了一大批新增企業的設立。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在7個自貿試驗區中,遼寧自貿試驗區企業註冊總數首屈一指,達到8817家;四川自貿試驗區排名第二,新增註冊企業數8000餘家;浙江自貿試驗區在企業註冊數量上與其他自貿試驗區差異巨大,僅為803家。在企業註冊類型上,內資企業註冊數量占各個自貿試驗區的絕大部分,外資企業註冊數所佔比重較小。

從註冊資本總額看,憑藉企業註冊總數遙遙領先的優勢,遼寧自貿試驗區在註冊資本總額上位居首位,但平均註冊資本並不顯優勢,數量平平;浙江自貿試驗區雖然企業總數不多,但平均資本註冊額則鶴立雞群,高達8000萬元,超過排名第二的陝西自貿試驗區近一半的數額。這表明雖然浙江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數目不多,但其註冊資本普遍較大,極可能是行業內的一些龍頭企業入駐。相較而言,其他自貿試驗區特別是重慶、湖北等其自貿試驗區入駐企業的註冊資本額度相對偏小。

從各自貿試驗區的註冊資本來源類型看,浙江自貿試驗區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入駐企業的平均註冊資本都遠高於其他自貿試驗區,得益於浙江自貿試驗區正在大力探索油品全產業鏈貿易便利化。浙江自貿試驗區引入了幾家屬於資金密集型的油品企業,其註冊資本金總額佔新增企業註冊資本近一半的份額,尤其是其外資企業平均註冊資本達1億多元,這也是浙江自貿試驗區平均註冊資本較高的重要原因。

有趣的是,作為平均企業註冊資本第二的陝西自貿試驗區,其平均註冊資本來源與浙江自貿試驗區迥然不同,主要是憑藉較高的內資平均註冊資本,拔高了其整體的平均水平,這可能是陝西自貿試驗區引入了大型國有企業或民營企業所致。

制度創新與推廣 鄂陝川領先

自貿試驗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綜合試驗區,其核心是制度創新。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不僅要積極複製第一、二批自貿試驗區的成功經驗,更要結合自身特色追求新的突破。在各大自貿試驗區中,湖北、陝西與四川複製推廣第一、二批自貿試驗區成功經驗效果顯著,完成複製推廣經驗超過80項,而河南自貿試驗區排名最後,複製完成數量不足湖北、陝西與四川自貿試驗區的一半。

與此同時,自貿試驗區也可自主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四川省政府貫徹國發5號文的意見出台28條政策措施;海關總署出台25條支持措施;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制定了推動自貿試驗區發展20條;四川銀監局印發了銀行業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指導意見》;四川省公安廳在公安部給予自貿試驗區7條政策措施支持的基礎上,增加了6條配套便利措施。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自貿試驗區無論企業註冊流程與時間還是在通關時間縮短等方面,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既減少企業的時間成本,也降低企業的資本流轉壓力。多數自貿試驗區都將註冊企業時間控制在2~3天,相比之前的時間壓縮了近一半。

通關效率 四川名列前茅

各個自貿試驗區的海關通關時間也大大縮短。例如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雙流片區通過使用「區內流轉貨物虛擬運抵」系統,將貨物通關時間從原來的9.2個小時縮短為9分鐘,成都海關關區進口通關提速41.4%,出口通關提速37.5%,在全國名列前茅。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將進出口通關時間降低至1~2天。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的保稅港實行先驗貨、後報關的報關程序,且企業無需繳納關稅,只需支付非常低的存儲費,既大幅度減少了企業通關成本,也大大提高了企業通關效率。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自成立以來,在新增註冊企業、制度的創新與推廣以及貿易便利化上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並且各自貿試驗區表現出不同的特徵。

掛牌滿百日,各試驗區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完成試點任務,探索可複製推廣的有效經驗,各有成效。只有以更堅定的改革決心,更務實的改革舉措,更大的膽子、更快的步子,真正為廣大企業服務,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改革創新「試驗田」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各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深化改革、制度創新、服務企業的路上,任重道遠。

(作者霍偉東為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四川自貿區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宋易珈為博士研究生)

四川自貿試驗區:「敞開來做」的效率 通關最快只要9分鐘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30多年前曾在國內引發爭議的標語,見證了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和深圳特區的發展,到今天依然在為改革、開放指引方向。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通過使用「區內流轉貨物虛擬運抵」系統,將貨物通關時間從原來的9.2個小時縮短到了9分鐘!

同時證明這種效率的是,從掛牌到現在,四川自貿試驗區日均新落戶企業超過80家,截至6月底,新設市場主體達8000餘戶,註冊資本超900億元。

「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內陸四川自貿試驗區正全力「敞開來做」。

效率:通關從9小時縮短至9分鐘

如果說蓉歐快鐵讓成都和四川拿到了參與國際物流運輸的入場券,那麼,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對貿易便利化的探索,則讓他們在這場以物流為基礎的全球供應鏈爭奪中,更有信心和底氣。

實現「貿易便利化」,必然需要優化通關環境,提高通關效率。

記者獲悉,目前,海關成都關區進口通關已經提速41.4%,出口通關提速37.5%,在全國名列前茅。作為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區域的一部分,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部分貨物的通關時間已從9.2小時縮短到了9分鐘!

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關時間的大幅縮短,得益於最新啟用的「區內流轉貨物虛擬運抵」系統,它取代了原有的人工錄入運抵報告環節,直接在系統上操作,只要符合海關設定的相應條件,即可自動觸發運抵,實現報關單放行。

「這個系統6月29日正式上線,從上午9點到下午4點,我們一共接收到申報區內流轉備案清單182票,平均通關時間只要9分鐘。」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

對此,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霍偉東,在接受採訪時也直言「有點厲害」、「值得肯定」。在他看來,對企業而言,通關物流時間是生產經營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通過科技創新提升效率,是非常「有力度」的貿易便利化舉措。

上述負責人還透露,如果系統運行順暢、企業反映也比較好,將有望複製推廣。下一步,他們也將進一步繼續探索智慧物流平台、智慧通關管理等項目。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貨物貿易、口岸建設、海關監管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雙流自貿試驗區通關效率的提升,表明四川已經開始在貨物通關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相信今後在這方面還會更多的創新和改革措施。

活力:新設市場主體日均超80戶

四川省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四川自貿試驗區共新設市場主體8000餘戶,註冊資本900餘億元,均居7個新設自貿試驗區前列。一方面,這也意味著,掛牌至今四川自貿試驗區日均新落戶企業超過80家,另一方面,在這些「新生力量」中,內資企業數量和註冊資本都遠遠大於外資。

以成都自貿試驗區為例,作為四川自貿試驗區的主體,截至7月3日,在新增的7094家企業中,內資企業數為7029家、註冊資本達896.2億元,而內外資註冊總資本為901.4億元。

對此,霍偉東認為,在不到100天的時間裡新增企業8000餘家,說明市場對自貿區這個平台充滿期待,而內資佔比較大的情況此前就已出現,相對來說比較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總面積119.99平方公里的四川自貿試驗區,涵蓋成都天府新區片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川南臨港片區三個區域,試驗重點各有側重,從新入駐的企業中可以窺見一二。

此外,截至6月底,入駐金融機構達1300餘家,新開辦金融機構90餘家。「金融開放創新是四川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四川著力要提升發展的服務領域。」戴賓認為,「著重介紹金融領域的成效,也是反映和檢驗自貿區建設的突出標誌。」

創新:擬報送2條複製推廣經驗

記者了解到,很早之前成都就全面推廣了上海自貿試驗區可複製經驗,普華永道中國稅務與商務諮詢合伙人、西南區業務主管徐聞表示,成都的先行先試確保了改革試點經驗生根落地、釋放紅利。甚至有評論認為,成都自貿試驗區為四川自貿試驗區的獲批「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4月1日掛牌以來,四川對標先進、積極「取經」的腳步走得更快了些——

6月28日,成都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與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貿易物流、金融與專業服務等課題上進行合作;

6月29日,川南臨港片區的瀘州港與德國杜伊斯堡港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圍繞港口、貿易以及供應鏈服務等方面展開合作;

7月12日,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管理局與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積極探索推動建立西部內陸與開放前沿互助合作推進自貿區建設的新機制;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到,除了已經基本完成前兩批自貿區先進經驗的複製推廣工作外,四川自貿試驗區正擬向上報送2條複製推廣經驗,包括「自貿試驗區國際會展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和「多式聯運一單制」。

「目前,我們正在進一步做深化提升,下一步將按照相關流程上報國家相關部委。」成都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自貿試驗區:內聯外通的紅利 上半年外貿進出口增長66.6%

每經記者 楊棄非 實習記者 謝孟歡 每經編輯 畢陸名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運行已滿百日。作為四川自貿試驗區的主體,截至7月10日,成都自貿試驗區新註冊企業達7608家,註冊資本破千億元,達到1026.36億元。

同時,受益於自貿區的帶動,今年上半年,成都外貿形勢繼續回穩向好,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1812.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同)增長66.6%,其中,出口914.1億元,增長61.4%,進口898.8億元,增長72.1%。

「自4月1日正式掛牌以來,一批首創改革相繼啟動和落地,區內註冊企業快速增加,各種要素不斷聚積,改革創新紅利開始釋放。」在昨日舉行的「成都自貿試驗區掛牌100天」新聞發布會上,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管委會主任郭啟舟如是表示。

普華永道中國稅務與商務諮詢合伙人徐聞在會上表示,成都自貿試驗區的複製推廣任務目前已基本完成,完成率高達88%,在簡化報批流程、節省時間、降低成本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了實際幫助和便利。

新增註冊資本百天破千億

昨日,每經中國自貿試驗區報道記者從「成都自貿試驗區掛牌100天」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從4月1日掛牌至7月10日的100天時間裡,成都自貿試驗區新註冊企業7608家,註冊資本達1026.36億元。郭啟舟認為,「區內註冊企業快速增加,各種要素不斷聚積,改革創新紅利開始釋放。」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洪濤表示,100天以來,自貿區對企業的紅利釋放已經相當明顯了,「比如政府為企業降低制度費用,同時協助企業融資,幫助企業註冊落戶。」

作為成都區域的四大板塊之一,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率先發布了三年任務清單126條和2017年任務清單49條。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短短100天成都自貿試驗區就吸引了7000餘家企業落戶,註冊資本也突破千億元,但這中間,內資企業註冊資本達到1020.9億元,外資所佔份額較小。

對此,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金泉在接受自貿君採訪時坦言,相比內資企業,外資對自貿區的關注度還不夠高,「下一步將針對這個短板,在國際進行推廣,讓更多的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進入自貿區開展活動。」

上半年貨物貿易進口額增長超7成

作為依託自貿區建設的唯一的鐵路物流樞紐,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對貿易的帶動作用愈發凸顯——

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共開行377列,中亞班列開行14列,已實現每周去11回8雙向穩定運行,繼續成為國內運行最穩定、運行時間最短、發班頻率最高的中歐班列。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成都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1812.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6.6%,佔四川進出口總值的86.4%。其中,出口914.1億元,增長61.4%;進口898.8億元,增長72.1%。

而在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阮青松看來,這也說明了「自貿區對成都外向型經濟的帶動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自貿區掛牌尚未達半年,各項機制還不完善,許多內容都在探索當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說明自貿區對成都經濟的初始動能已經開始釋放。」阮青松向記者分析指出,「自貿區讓許多以外貿為基礎的企業將業務、經濟實體轉移到四川特別是成都,這是外貿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今年一季度,成都及四川的外貿情況就已呈現回穩向好態勢,自貿區的掛牌,更多的是對外貿的刺激和帶動作用。「因為主要的口岸在自貿區範圍內,但企業不一定都在這個範圍內。所以是通過這些貿易便利化的措施,為企業創造更好的貿易條件。」張金泉向自貿君解釋說。

成瀘加快構建「四港合一」

探索「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是四川自貿試驗區的重點任務之一。

此次發布會上,郭啟舟特別提到了成都區域與川南臨港片區的合作。「就利用自貿試驗區平台,加強成、瀘兩地在『空、鐵、公、水』四港合一、產業供應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合作。」他說。

自貿區注意到,就在四天前(7月13日),成都與瀘州簽訂了《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與川南臨港片區戰略合作協議》,這意味著兩地聯動發展有了更為具體的整合機制,「空、鐵、公、水」四大港口功能的協同化有了實現基礎。

「四川自貿試驗區的三個片區就是按照水陸空三個樞紐的規劃設立的,這是四川有別於全國其他自貿區的特點所在。」區域經濟專家、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鄧玲向自貿君表示,「骨架已經形成,我們需要儘快將三個樞紐整合為一體化的立體樞紐,發揮其『1+1+1>3』的整合效應。」

但同時,在鄧玲看來,目前「四港合一」的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儘管各港口的運輸能力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口岸功能還不夠完善,在通關能力、檢驗檢疫等方面還可以繼續探索改革,同時還需要理順成、瀘兩地合作的體制障礙,將改革試驗進行系統化的推進。」

張金泉則向自貿君表示,對於「四港合一」,運輸方式的協同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功能上互相補充、互相完善」,進一步提升整個口岸的服務效率,從而為貿易提供便利。

重慶自貿試驗區:內陸城市的突破 3個月新增外資企業過百家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編輯 陳俊傑

內陸城市要如何吸引外資青睞,這是重慶多年來思索的一大命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採訪發現,在自貿區框架下,這一命題或許有了解決之道。重慶自貿試驗區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自掛牌成立到今年6月30日,3個月時間重慶自貿區試驗區範圍內新增外資企業106戶,吸引外資能力明顯提高。

事實上,對重慶自貿區試驗區而言,其肩負的使命除了探索內陸開放新路徑外,還包括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儘管目前尚未出台實質性方案,不過發力方向已然明確。據重慶自貿辦相關人士介紹,其正積極探索建立區域聯動發展機制,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口岸服務輻射功能。

3個月新增企業6492戶

自貿區的長遠發展,也有賴於招商引資的聚集效應。

重慶自貿試驗區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重慶自貿區試驗區範圍內新增企業6492戶,占整個重慶市新增企業比重10.3%,人民幣資金總額449.29億元,占重慶市比重14.3%;其中新增內資企業戶數6386戶,占重慶市比重10.2%,人民幣資金總額395.81億元,占重慶市比重14.5%。

有所對比的是,已經成立多年的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2016年全年新增企業數為12728戶,這也意味著,剛成立不久的重慶自貿區的新增註冊企業數量,已達兩江新區去年數據的一半以上。

「自掛牌以來,我們通過實行政策、項目雙清單,圍繞市場和企業需求,以項目倒逼改革,採取聯合招商、專業招商、精準招商、協同招商等方式,吸引各類市場主體和資金項目到自貿區發展。」重慶自貿辦唐姓人士表示。

此外,數據顯示,重慶自貿區內試驗區新增的外資企業戶數達106戶,在新增企業中佔比1.63%,占重慶市比重23.2%;新增外資企業註冊資金總額7.75億元,在總新增註冊資本中佔比1.72%,占重慶市比重達17.6%。

「在吸引外資這塊,重慶自貿區同沿海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但作為內陸省市,已經算比較出色了。」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說。

企業註冊72小時內完成

迅速擴充的新增企業與便捷的營商環境密不可分。據重慶自貿辦人士介紹,目前一家企業在自貿區試驗區成功註冊僅需三道程序:受理—審核—發照,其中審核環節主要包括核名、企業申請表及申請材料提交、發放通知書通知註冊等方面,一般的內外資及合資企業註冊都能在72小時內完成。

「重慶雖然處於內陸,但區位優勢比較明顯,並且作為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其所擁有的各方面優勢對企業投資紮營有一定吸引力。」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秘書長尹晨表示。

記者了解到,重慶自貿區試驗區需完成7大改革任務、151項改革舉措,其中屬於第三批自貿區共性改革舉措大概佔比75%,屬於重慶個性化舉措佔比25%,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推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二是推動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

對於上述個性化舉措重慶已經給出了實施路徑。前者將加快構建多式聯運現代物流體系、以渝新歐為重點探索建立「一帶一路」倡議政策支持體系,探索陸上貿易規則話語權制定;後者則將積極探索建立區域聯動發展機制,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口岸服務輻射功能。

引人關注的是,重慶自貿區試驗區正嘗試形成自有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比如西永綜保區所推進的通關機制創新。」上述重慶自貿辦唐姓人士表示,該綜保區在全國首創了多次進出境研發用樣機免於辦理強制性認證監管制度,以幫助企業快速完成產品開發、測試、定型,促進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同時探索國際鐵路行郵、國際鐵路供應鏈金融、國際鐵路外貿綜合服務、國際鐵路冷鏈進口等方面的新規則。

陝西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的支點 3個月新增註冊資本超千億

每經記者 張瑩 每經編輯 陳俊傑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於今年4月1日統一掛牌,至今已逾3個月。

作為西北地區唯一入圍的自貿試驗區,陝西承擔了建設內陸改革新高地、加強「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支點的重要職責。自東向西沿新亞歐大陸橋呈串珠狀分布的陝西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在匯聚高端產業要素的同時,其各自亦擁有清晰的定位。

藉助在全陝西省範圍內推廣的商事制度改革和區內三大片區相繼推出的各項優惠政策,陝西自貿試驗區自掛牌開埠至6月30日,區內新增註冊資本已逾千億元。

3個月新增註冊企業逾3000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陝西省商務廳獲知,陝西自貿試驗區於今年4月1日揭牌至6月30日以來,新增註冊企業3028戶,其中外資企業28戶;新增註冊資本1167.61億元人民幣,其中外資企業註冊資本19937.63萬美元。

事實上,從新增註冊外資企業佔比僅0.92%來看,陝西自貿試驗區3個月來吸引的外資企業數量,對比同期掛牌的其他自貿試驗區來說並不算多。但占絕大部分比例的內資新增註冊企業主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為主。

另據了解,陝西自貿試驗區在市場准入環節已實現「一口受理、並聯審批、多證合一、多項聯辦」機制。

此外,為提升城市競爭力,強化服務意識。今年以來西安市推出「最多跑一次」行政效能改革,這亦為陝西自貿試驗區競爭力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際上,陝西自貿試驗區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優越的區位條件。」

「陝西應當將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國家倡議有機結合起來。作為「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的國內先行先試區域,並以此來探索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的發展路徑和模式。」李光輝解釋道。

6月30日,中國(陝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正式上線運行。據陝西省商務廳官方信源,今年三季度該窗口可實現外貿進出口企業全部上線通關。

此外,陝西自貿試驗區在海關特殊監管區積極探索保稅監管新模式,建立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制度。在國際港務區片區,設立進出口商品展覽展示交易基地,支持相關企業在德國法蘭克福、帕西姆國際機場設立海外倉。

西安港進口肉類、進口糧食指定口岸相繼運營,以此為平台,有部分陝西企業已經展開了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前不久西安港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獲國務院批准,為陝西對外開放和自貿區建設提供支撐。

一批千億級投資項落地

記者還獲悉,彰顯自貿試驗區開放度、自由度指標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亦在穩步推進。

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和「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則,推進向自貿試驗區下放委託213項省級管理事項。其中,下放36項、委託177項。

截至6月25日,陝西自貿試驗區下放事權已落實32項,委託事項已簽訂委託書151項。另外有3個部門的2項下放事權和8項委託事項正在辦理相關手續。

圍繞自身產業特色和功能定位,陝西自貿試驗區亦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優惠政策。

西安市圍繞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出台了「23條人才新政」;楊凌示範區致力於打造國際農業交流合作中心,出台了系列優惠政策;西咸新區發布了總部經濟、航空產業、能源金融貿易等五大類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記者了解到,近期海航現代物流、華僑城「文化+旅遊+城鎮化」綜合項目、世界蘋果中心等一批千億級投資項目和交易平台已落地陝西自貿試驗區。

河南自貿試驗區:便利化政策的紅利「二十二證合一」3天搞定

每經記者 畢華章 每經編輯 陳俊傑

河南自貿試驗區的諸多布局,圍繞著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這一戰略定位展開。

這在區域內註冊企業的類型方面有著直觀體現。在自貿區註冊的6038家企業中,涉及現代物流、國際商貿、加工製造等領域,基本契合了各片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需求。

年底前落實100項試點任務

河南省自貿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掛牌成立3個月來,河南自貿試驗區區域內新增企業註冊6038家,其中內資註冊6003家,外資註冊35家;企業註冊資本總額938.3億元,其中,外資註冊資本4.0425億美元。

註冊企業的投資領域主要涉及現代物流、國際商貿、科技研發、綜合服務、加工製造、信息和軟體服務等領域,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此外,自貿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只是工商註冊,一天之內即可完成;如果辦理「二十二證合一」,一般在3個工作日即可辦理完成。

通過制度創新,提高了商事主體的市場准入便利化程度,釋放出巨大的政策紅利。

河南自貿區試驗區已複製、推廣國務院發布的諸多先進經驗,已對總體方案的160項改革試點任務(其中中央事權101項)進行了任務分解,明確了牽頭單位及責任單位,時限節點。

記者獲悉,這160項試點任務中的100項,必須在今年底前落實到位。同時,經過3個月的探索,河南自貿區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總體方案中涉及到的需下放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截至目前共有400多項可以下放,近期將穩步下放到各片區。其中,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全面實現,7月10日全面實行2017版負面清單;率先在區內試點開展投資項目承諾制。

此外,河南自貿區先行先試,自主形成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河南自貿區試驗區在「五證合一」基礎上,整合10個部門22項登記備案等事項,核發載入「雙二維碼」營業執照;探索實施了「二十二證合一」,通過「一窗受理」模式可在一周內辦理完畢,正在探索「照章同辦」、「一照多址」等登記新模式;在「兩體系、一樞紐」建設方面,也初見成效。推進了冷鏈物流、航空物流、快件物流等現代物流模式創新,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打造信息共享平台。

將建立多式聯運「一單制」

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是河南自貿試驗區的重要戰略定位。更進一步,河南自貿試驗區將建成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內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

而多式聯運,則是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的抓手。

記者了解到,河南自貿試驗區將建立以信息化共享為目的多式聯運「一單制」,實現不同運輸方式、不同企業間多式聯運信息以及政府公共信息開放共享和互聯互通;同時,將建立暢通物流服務通道的集疏運體系,解決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

優越的區位優勢和逐步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為河南經濟發展帶來巨大便利,河南的產業體系也與這些優勢相呼應。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表示,依託這些優勢,河南的產業規劃體系有兩大特點較為明顯。

他表示,其一是開放性外部戰略規劃體系和產業體系,如河南自貿試驗區規劃和產業,鄭州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規劃和產業等。

宋向清認為,其二是創新性內部戰略,如鄭洛新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原經濟區,糧食生產核心區等規劃和產業體系。不難發現,河南在諸多領域已經成為中西部發展的新樣板。

遼寧自貿試驗區:老工業基地的逆襲 3個月來入駐企業近9000家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楊 軍

3個月之前,當中國第三批7個自貿試驗區掛牌之際,網路上曾有過討論,為什麼是遼寧,而不是更具優勢和條件的山東?原因很簡單,因為東北需要有一個自貿試驗區來承擔振興東北工業的重任。

3個月一晃而過,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掛牌已過百日,各大自貿試驗區如火如荼地改革創新的同時,初期成果已經有所顯現。

作為東北地區唯一一個自貿試驗區,遼寧自貿試驗區為打造振興東北新「引擎」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成績呢?

新增註冊資本1207.83億

去年,一篇叫《除非你腦子進了水,不然別來東北開公司》的網路文章流傳甚廣。其中提到一個問題,就是在東北開公司的成本太高了。這個成本,不只是企業的生產成本,更指和行政效率相關的制度成本。

事實上,目前在東北開公司的情況已經有所轉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遼寧省大連市自貿辦(以下簡稱自貿辦)獲悉,截至6月30日17時,中國(遼寧)自貿試驗區共新增註冊企業8817家,註冊資本1207.83億元。

從產業類型來看,上述註冊企業涵蓋裝備製造、貿易等領域,第三產業佔比明顯高於其他產業。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東北地區作為老工業基地,產業類型比較單一,企業缺乏活力。自貿試驗區為豐富產業類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企業註冊僅需走4道程序

自貿辦回應記者表示,象徵性地交1元錢可以在區內註冊企業。「但零門檻不等於不需要註冊資本。在公司設立時,註冊資本是公司投資創業的初始資本和啟動資金,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公司的規模和信譽。」

註冊門檻降低了,註冊程序是否也有所簡化呢?記者從自貿辦獲悉,以大連片區為例,企業在自貿試驗區內註冊,僅需要完成4道程序,分別是核名——提交註冊材料——註冊材料審核——繳印章費——領取執照。據自貿辦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採取微信核名,可實現前一天自行核名,第二天立等取照,跟以前比節省2~3天。」

企業註冊門檻降低,註冊程序簡化自然是好事,但記者通過梳理數據後發現,遼寧自貿試驗區存在企業註冊數量與註冊資本倒掛的現象,企業數量和註冊資本並沒有呈現出正比例增長。

對此,李光輝認為,要從不同片區的產業發展特點來判斷。企業註冊資本和企業類型有關,企業類型又和片區的功能定位有關。「當然,地方自貿試驗區在引資過程中,也要注重量質並舉。」

仍然保留246項權利清單

記者從自貿辦獲悉,遼寧自貿試驗區當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的數量為246項,其中准入審批73項,監管審批173項。

不過,據自貿辦介紹,3個片區在推動簡化審批手續、促進貿易便利化上均有所創新和實踐。以大連片區為例,截至6月,大連片區已經集中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先進經驗合計102項。其中全國推廣的複製任務62項,已完成60項,2項正在推進中。

自貿試驗區通過邊申辦邊複製,取得了明顯效果,中歐班列同比增長80%。通關時間壓縮了1/3,通關成本平均降低10%,國際貿易線下辦理手續時間縮減1/3。

自貿辦工作人員孫世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8項商事制度改革是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在複製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基礎之上,創新制度改革的一項標誌。其目的在於降低企業註冊門檻,簡化審核程序,並取消原有的諸多限制。「比較典型的,比如『一址多照』,企業可以在片區內註冊、在全市範圍內設廠生產,享受自貿區政策。還有實行『單一窗口』建設等。」

浙江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的變奏 新增企業平均注資近8000萬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楊 軍

自4月1日浙江自貿試驗區作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到7月10日已滿百日,其做出了哪些成績?

此前,以打造「自由貿易港區」為己任的浙江自貿試驗區曾表示,其核心和重中之重是探索油品的全產業鏈貿易便利化和自由化,而在這100天內,在自貿試驗區的管轄範圍內,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新增註冊企業803家

數據顯示,截至6月31日,浙江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803家,註冊資本達642億元,平均註冊資本近8000萬元。其中油品企業202家,註冊資本319億元。

雖然浙江自貿試驗區的新增註冊企業數量不算多,但相比之下,其新增企業平均註冊資本金額較高,且新增企業行業特點明顯,新設的油品企業數量多,油企註冊資本佔新增企業註冊資本一半份額。

浙江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主任黃義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增註冊企業特別是油品企業,屬於資金密集型的企業,不同於一些簡單、規模小投入少的企業,油品貿易需要大量的資金,註冊金額會維持在幾億至幾十億元,所以總的註冊資本金額較大。

據了解,上述新增油企的主營業務多為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及製品批發,以內資私營企業居多。

目前,浙江自貿試驗區在大力探索油品全產業鏈貿易便利化,其中保稅燃料油加註是備受輿論關注的突破口之一。6月1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經營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據悉,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屬國家特許經營,這是國務院首次將此項許可權下放。

6月8日,有4家企業獲得了首批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經營資質證書,加上此前5家老牌服務商,對來往舟山港的國際船舶而言,在舟山外錨地加免稅油一共有9家服務商可以選擇。相關數據顯示,1~6月,舟山口岸供油量達78萬噸,同比增長68%,成為國內保稅供油業務增長最快的地區。

企業註冊登記零費用

據了解,海關、國檢等口岸監管單位及工商、國稅等部門先後出台支持政策達119條,在浙江自貿試驗區註冊新公司只需企業登記申請,提交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窗口當場予以即時辦結。企業註冊登記不收取任何費用。

7月8日,記者實地走訪了浙江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在管委會辦公廳的大廳牆上發現掛著一份2017年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重點各組聯繫對接分解表,其中一共包括了50個項目,具體對接到責任人、責任單位、對接的領導。黃義盛透露,「這些都是今年的重點任務清單,浙江自貿試驗區掛牌之後我們把任務做了分解,從量、進度方面按照國家自貿試驗區的要求在推進。」

除了推進具體項目、招商引資外,浙江自貿試驗區還在推進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即推進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根據國家可複製推廣的方案制定的96條先進經驗,目前自貿試驗區已完成複製31條,正在複製56條,自主推廣的經驗還在研究梳理。

黃義盛表示,自貿試驗區建設是一項創新的工作,從實際帶來的難度係數來說也是比較大的,沒有一些現成的經驗可以去借鑒,都是全新的概念,從方向的把控、風險的防範、政策路徑的突破等都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還要打破體制機制,要建立一些新的東西。

浙江海洋大學教授黃建鋼表示,國際自貿區發展經歷了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經濟貿易區,關注自貿區背後的經濟效益;第二個層次是服務自貿區,更關注的是自貿區的整個服務產業鏈發展;第三個層次是知識產權自貿區。從國際自貿區建設的經驗來看,自貿區除了聚焦於「做什麼」,還更應聚焦「怎麼做」,關鍵是在制度創新上有所突破。

湖北自貿試驗區:「九省通衢」的引力 7個世界500強項目搶灘武漢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楊 軍

湖北地處中部核心,武漢又是「九省通衢」,這樣的區位優勢決定了湖北自貿試驗區在中部崛起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可以發揮示範作用。

湖北自貿試驗區掛牌3個月以來,各項工作正圍繞貿易便利化和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截至6月30日,其已新增註冊企業4500餘家。在地圖上呈三角形分布的武漢、襄陽、宜昌3個片區,目前正吸納各方資本,逐漸匯聚了一批有特色的產業。

新增註冊企業4523家

記者從湖北省商務廳獲悉,從掛牌至6月30日,湖北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企業4523家,總註冊資本336.27億元。分片區來看,武漢片區新增註冊企業3851家,註冊資本274.07億元,平均每個工作日誕生55家公司。

記者了解到,武漢片區掛牌後的首家註冊企業是湖北互聯網「四小龍」之一的卷皮所設立的子公司。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註冊效率令人驚嘆,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拿到營業執照。

事實上,通過多種手段在市場主體准入環節提速,是湖北自貿試驗區的目標。目前光谷已啟動「四證聯辦」商事登記改革,過去需要3周以上才能拿到的「四證」,現在只需2個工作日。

註冊效率大幅提升只是投資便利化的一個縮影。日前,武漢片區還出台了加快改革發展、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的工作清單,主要任務和措施包括4個方面17類改革舉措、207項工作事項。

武漢大學教授鄒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台一些更果斷的措施,尤其是對應的工作清單,真正實現「三辦」(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將對企業形成很強的指標性預期。

貨物通關效率提升30%

華中科技大學自貿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波曾表示,內陸貿易將是湖北自貿試驗區的下一個關鍵節點,如何促進貿易便利化、對接「一帶一路」,需要實踐。

記者了解到,貿易便利化和商事制度改革,是湖北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推進的重點工作。其中,武漢海關推出「減免稅手續匯總辦理」和「減免稅申請電子數據批量導入」兩項通關新政,企業辦理「征免稅證明」的時間可縮短77%,貨物通關效率提升30%,海關可以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相關的審核工作;湖北檢驗檢疫局推出15條改革創新措施,包括檢疫審批業務許可權下放、進口食品「空檢江放、空檢鐵放」模式等。另外,中國(湖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也已經制定了時間表和線路圖,包括13個建設項目,建成後對外貿易登記效率將大幅提升。

鄒薇表示,自貿區的發展好與不好,外商投資、產業的外向度提升是很重要的指標,湖北自貿試驗區應爭取在投資、貿易自由化方面實現更多的便利。

武漢引進7個央企項目

日前,湖北自貿試驗區武漢片區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招商引資成果,在產業項目方面,引進10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個,50億~99億元工業項目2個,世界500強項目7個,高端研發機構9家,央企項目7個,民營500強項目3個。

鄒薇認為,從功能上講,自貿區不僅要吸引很多已成熟的大規模企業,還要培植一些正在興起的新興業態,要為更多的創新創業、面向未來的新興產業提供平台。

記者還了解到,湖北自貿試驗區內多個新興產業項目正在崛起,在東湖綜保區,逐漸形成以聯想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終端產業聚集;在光谷生物城,中源協和、天億集團等健康項目新近落戶;在襄陽,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正加緊建設。另外,武漢片區已有兩家商業保理公司正進行註冊,現已通過名稱預核准,註冊成功後,湖北將誕生首批商業保理公司,為中小企業打通資金鏈,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比亞迪電子暴跌20%:一份攝像頭晶元數據報告引發的「懸疑劇」
《悟空傳》4天3億,8.2分的《大護法》仍等待逆襲
繽果盒子剛解決高溫停運考驗 又涉嫌違建遭城管調查
山東地礦借殼重組失諾方遭監管譴責 背後資本玩家已套現離場
霸氣!她58歲離婚,不拿丈夫33億財產分毫,還倒貼6300萬

TAG:每日經濟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韓國報告稱其國防技術達美國80%:位列世界第九 中國排第六
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三季度報告發布:蘇寧穩居第一
聯合國報告:中國頁岩氣儲量世界第一 美國只排第四
世界銀行發布《2019經商環境報告》:中國香港高居第四,大陸躋身前50
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耳機市場調研報告
「中國城市12強」報告發布:武漢「未來競爭力」位列全國第八
報告:「第七大陸」增重16倍 日本中國占前兩名
2018上半年中國台灣手游市場報告:全球第五、出海收入第四
《中國國際傳播力》報告發布:《中國日報》報道量飛升
美機構發布2018年度最佳國家報告:「世界最強大國家」中國排第三
《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發布 中國排名第九
獨家:美國國會發布《2018年聯合經濟報告》,首次開闢區塊鏈特別章節
2017亞洲競爭力報告出爐:中國第九 新加坡居首
第三季全球手機市場報告:四大中國品牌給力
《2018年全球技術創新報告》:印度排名第三,在美國中國之後
報告:科學家在中國公眾職業期望中排名第四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8)》發布 哪些縣市上榜百強?
報告:蘇州、北京、天津成中國大陸最宜居城市
《世界移民報告2018》發布,中國接收僑匯金額位列世界第二
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