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平安科技首席科學家肖京:如何讓AI更好地服務金融業

平安科技首席科學家肖京:如何讓AI更好地服務金融業

導語:聽肖京談平安科技對於 「智能+」的探索與實踐。

本文作者:張棟

由中國計算機協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第二屆 CCF-GAIR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在深圳成功舉辦。

會上,國家" 千人計劃 "特聘專家,平安科技首席科學家肖京博士帶來了主題為《「智能+」探索與實踐》的演講。

肖京博士介紹,平安集團創辦至今在運營和決策方面經歷了三個階段:

信息化階段:打通各個環節,讓公司的業務人員和決策者能夠快速獲得信息,做出決策;數據化階段:公司把信息存儲下來做分析統計;智能化階段:公司不僅可以把數據存儲下來做分析,還可以做深度挖掘,幫助管理層更好地做決策,甚至自動做決策。

而關於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肖京博士表示,AI是個相對較老的概念,從1956年至今,人工智慧已經經歷了兩次興衰。在他看來,從不被看好到全員接受,AI的爆發取決於以下三點:

互聯網及大數據的出現;存儲能力和演算法的顯著提升;深度學習興起。

在他看來,AlphaGo成功吸引了人們對AI的關注,但它還存在諸多不足。「如知道會贏,但不知道為什麼會贏,也不知道會贏多少。因此,在金融決策時,除了智能外,還必須使用量化的數據和信息快速了解業務規則做決策。」

基於此,平安科技在此基礎上有所改進,主要分為三大方向。

一是可解釋性;二是小數據學習;三是記憶增強神經網路。

總體來說,肖京博士認為如今AI技術發展非常快,對各行各業都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但如何利用技術去更好地服務市場還存在很多不足,之後還會有很長很陡的坡要爬,前行之路肯定不易。但肖京博士同時又通過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表示,平安願意跟大家共同探索未來,共享集團的業務經驗和技術能力。

以下是肖京博士演講全文,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首先來簡單介紹下平安的基本情況,平安集團從最初100平的小房子做財險到現在150萬人的大企業,它的發展經過三個階段:

一是自營模式,做保險、壽險、銀行;二是允許其他公司的服務進入平安集團,比如陸金所;三是允許其他公司的產品在平安的平台上做交易。

這也就是平安3.0階段。它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國際領先的個人綜合生活服務提供商。這其中包含兩個戰略,一是大金融資產;二是大醫療健康。

平安從一開始就接觸金融業,非常了解傳統金融行業,平安是全牌照公司,業務範疇包括保險、銀行、資產管理等。

傳統金融+互聯網把傳統業務互聯網化,將線上線下打通結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互聯網+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與非金融是圍繞用戶需求建立的互聯網生態圈,在生態圈植入金融服務和非金融服務。

除了金融服務外,平安還關注房產服務、醫療健康和汽車服務。所有架構下面是平安的綜合平台,它提供全集團所有的金融業務和非金融業務的技術支持。

平安在IT方面同樣也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是信息化,我們在很多年前實現信息化,打通各個環節,讓我們的業務人員和決策者快速獲得信息,做出決策;二是數據化,我們把信息存儲下來做分析統計;三是智能化,我們不僅可以把數據存儲下來做分析,還可以做深度挖掘,幫助我們更好的做決策甚至自動做決策。

為了這三個方向的全面發展,平安在模式上、業務形式上作了很大改變。2000年開始,平安開始轉型互聯網+,之後的20年時間,平安所有的業務都實現了互聯網化,通過互聯網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互聯網只是模式的創新,相對容易實現。而過去幾年整個市場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智能+,我們希望在業務流程的每個環節里植入智能元素,讓每個環節智能化,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用戶體驗更好。

智能+主要是技術的創新,它跟互聯網+有很大區別,主要區別在於智能+需要數據分析、挖掘價值、體現價值。而在這方面,平安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平安在過去29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現在我們有3.76億互聯網用戶,1.37億個人金融客戶。

如何通過智能+把要素挖掘出來?

一是業務規則,我們做專家系統、規則引擎。數據依賴於規則、經驗和知識,不能直接從數據中出來。比如平安的反欺詐理賠系統,覆蓋上萬車型、零部件。假設本田車主來理賠,換保時捷的部件,可以快速發現這是違規和欺詐。二、商務智能,將用戶分群然後關聯分析,對不同的用戶群體進行不同的營銷、風控策略。

再之後就到了AI時代,人工智慧歷史悠久,比大數據、雲計算出現還早很多,它並不是新的概念。那問題是為什麼AI現在又火了?

早在70年代,當時電視廣告里就有人工智慧機器人助手,每天幫你查郵件、語音交互,大家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做這些事,後來發現當時的計算能力很弱,一個詞庫只有30-40個詞,所以大家認為人工智慧是騙子。

而9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互聯網的出現,數據、存儲能力、演算法都有顯著提升,AI技術又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再到後來,2006年深度學習出現後,對非結構化數據處理帶來了非常大的突破,產生了非常多的應用場景。

而從這開始,AI就徹底火了。

技術的發展始終都是圍繞人類的實際應用展開的。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出現,我們在金融、醫療等很多行業不再是紙上談兵。以前我們做語音、圖像,需要定義很多特徵,在特徵的基礎上做演算法、機器學習、數據分析達到我們的目標。現在深度學習出來後,在非結構化數據下,自動做端對端處理,完美解決了之前遇到的棘手難題。

張曉泉教授剛才提到深度學習的很多問題,如數據量巨大、機器學習的方法等,這些都不用太多考慮因果關係,而在實際應用中,就必須重視。

AlphaGo告訴你會贏,但不會告訴你為什麼會贏。我們的金融場景、醫療場景在很多情況下需要知道原因,你給客戶的貸款利率比別人高,我需要有原因。

AlphaGo的不足還體現在它知道贏,但不知道贏多少。

金融決策時,不知道贏多少或者輸多少,那就等於沒判斷。另外,我們還知道金融、醫療等行業很多時候都是小數據的(數據量很小),它無法快速吸收業務規則。

對此,我們做了相應改進:

一是可解釋性;二是小數據學習;三是記憶增強神經網路。

小數據學習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平安針對生豬推出的牲畜保險、小的時候投保,如果長大後死了,可以找政府申請補貼。由於豬臉圖片很少,可以拿別的死豬圖片來識別,很多人看到了這個「市場」,就紛紛跑去要補貼。而小數據學習就可以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從深度學習到增強神經網路,用對抗網路的方法識別出病死豬和健康豬。

總結來說,金融、醫療等行業光靠自己會受到很多限制,應用如AI等最新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棘手難題。基於此,平安也花了兩三年時間建立一套智能引擎。

第一層是感知層,把所有能收集到的數據集中在這一層,做好清洗、整合、存儲、安全。我們建好這個平台後,這是金融機構最大的大數據平台,我們有最強的團隊;第二層是畫像、臉譜,分為用戶畫像、產品畫像、渠道畫像,分別做好模型;第三層是平安腦演算法能力,這是三個階段的不同技術;第四層是我們的解決方案和應用場景,雖然我們有最好的團隊,金融行業應該沒有別人有這麼好的平台。平安的場景太多了,我們還是非常缺人的。

功能實現分為八個領域:

主要是分辨以金融為核心的風控、欺詐識別。

精準營銷,我們是全牌照集團,有非常多的細分業務,每個業務有幾千萬客戶,如何洞察客戶需求,做好精準營銷非常重要。運營優化,平安有110萬業務員,保險業務員是最難管理的群體,他們每天都在外面,如何控制風險?如何提高績效?如何用智能的方法更好的提高績效?這些都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更好地匹配業務員和客戶,更好的個性化簡化流程。原先一個常規流程是25個問題,通過客戶背景和資料,可以減少到3個問題;車險自主理賠占非常大的比例,拍攝照片自動判斷賠償多少錢,上線六個月以來,已經在多個地區應用。24小時監控風險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幫助大家做出非常好的選擇,24小時不間斷地監控風險,包括傳統金融信息、200多家網站新聞輿情等等。

總體來說,現在人工智慧發展非常快,但後面會有一個非常大的坡。未來,平安願意跟大家一同探索未知,共享我們的業務經驗和技術能力,謝謝大家!

雷鋒網原創文章,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歡迎熱情討論,轉發分享~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Google是如何「腐蝕」學術界的?
孫宏斌「去賈躍亭化」 易到忙著「去樂視化」
平安科技首席科學家肖京:如何讓AI更好地服務金融業| CCF-GAIR 2017
ChinaLedger技術委員會主任白碩:區塊鏈的發行和流通必須搞在一起?| 朗迪2017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博士:「金融+科技」業務升級新動力
松鼠AI智適應教育首席科學家崔煒:人工智慧如何變革教育產業
歐鏈科技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密碼學與信息安全博士譚智勇:區塊鏈與商業應用
平安科技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布局醫療AI生態,我們如何落子?
華人女性AI科學家申省梅加盟安防新勢力澎思,任職首席科學家,領導新加坡研究院
Live回顧 | 松鼠AI智適應教育首席科學家崔煒:人工智慧如何變革教育產業
前ABB德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丁昊博士-工業機器人協作應用及挑戰
谷歌AI首席科學家李飛飛:人工智慧不屬於矽谷的某些科技巨頭
曠視科技Face+首席科學家孫劍:邁向人類水平的視覺理解
國際AI專家李海洲加盟快商通任首席科學家
銀行AI轉型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話平安首席科學家肖京
世界級AI專家申省梅加盟澎思科技 ,任首席科學家及新加坡研究院院長
乂學教育首席科學家崔煒:AI就像老中醫,學習需要對症下藥
谷歌首席AI科學家李飛飛或離職 重返斯坦福大學AI實驗室
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申省梅:如何攻克AI安防人臉識別的最大演算法難題?
通聯數據首席科學家蔣龍:以人工智慧助力科學投資
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AI不該只屬於矽谷的科技巨頭
數秦科技首席科學家 王毛路:大數據和金融科技,新驅動,新連接
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青年科學家韓錚出任優客工場首席科技創新官
專訪乂學教育松鼠AI首席科學家崔煒:領跑教育 AI 行業,你需要做對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