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在六經中地位為什麼尤其重要

《春秋》在六經中地位為什麼尤其重要

「述而不作」是孔子對於古代經典的一般態度,對於《春秋》一經,孔子就毫不避諱地進行筆削,即便像子游、子夏等孔門文學佼佼者也不容置喙,此即「孔子作《春秋》」。明代學者邱浚在總結這一現象時說:

孔子刪述六經,其五者皆述前代帝王之作,因其已成之典籍刪而修之者也,惟《春秋》一經乃聖人親手筆削,凡其平生之心術志意皆聚於一書之中。學者於五經皆當究心,而於此經尤當加意焉。

邱浚將六經分為兩類:一種是前代帝王之作、經過孔子刪述,如《易》、《詩》、《書》、《禮》、《樂》,一種為孔子親自筆削,即為《春秋》。作為孔子自著的經典《春秋》蘊含微言大義,《春秋》因而在五經中居於特殊地位。《春秋》被後世儒者推尊為經,它同時也是史。作為一部史書,《春秋》按照時間排比事實,以魯國為本位記述了中原各國242年的歷史變遷;然而,《春秋》並非簡單的記事之史,是事與義之集合、經與史之結合。

時勢的新變化是孔子新作《春秋》的重要原因。東周之後,王室衰落,制度廢弛,諸侯紛爭,陪臣執國命,孔子有見於此,周遊列國,不遇,退而作《春秋》,以圖「撥亂世,凡諸正」、「制《春秋》之義以俟後聖」,即所謂「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是以孔子自謂:「吾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春秋》於排比史事寄託著作者之義。

作為孔子自作之書,子貢、閔子、公肩子等孔門弟子對《春秋》評價頗高,認為「其切而為國家資也」,子夏進一步認為:

有國家者不可不學《春秋》,不學《春秋》則無以見前後旁側之危,則不知國之大柄,君之重任也。故或脅窮失國,擒殺於位,一朝至爾。苟能述《春秋》之法,致行其道,豈徒除禍哉,乃堯、舜之德也。

孔門弟子多從「資治」、「鏡鑒」作用理解《春秋》,注重《春秋》對於君主和士人政治實踐能力的養成,或者說經世意義。換言之,在孔子弟子看來,《春秋》不僅是政典,而因其側重於用而優先於其他諸經,是「有國家者不可不學」的政典。

司馬遷曾問學於公羊學大家董仲舒,在《史記·太史公自序》對公羊《春秋》甚為推崇,「繼《春秋》」也是他撰寫《史記》的重要旨趣。他認同董仲舒的看法,周末王道廢弛,孔子作《春秋》以寄託王道之意,為此,他在董仲舒的基礎上提出了「《春秋》辨是非,故長於治人」。

在司馬遷看來,《春秋》之長在於「治人」,在於防患於未然。從大的方面來說,《春秋》「上明三王之道」,確立了一套政治之原則,如「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弊起廢」、「撥亂反正」;從小的方面說,《春秋》「下辨人事之紀」,在具體政治情勢下可以起到在辨別嫌疑、明辨是非、消除猶豫的效果。《春秋》作為「禮儀之大宗」,相對於直接刑罰來說,是一種事前之規範,具有防微杜漸、曲突徙薪的意義,可將禍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故而《春秋》既是君主的「帝王之學」,又是士人的「經世之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綸 的精彩文章:

TAG:經綸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的四書五經是什麼?本來有六經,有一本至關重要的已經失傳了
中國三大「玄書」流傳幾千年,其中的《易經》被譽為六經之首
中國三大「奇書」流傳數千年,其中的《易經》被譽為六經之首
古代曾有四書六經,現在只有「五經」,失傳的那一經,尤為經典!
三十六瘋六經分屬,《解圍元藪》中的醫論
《傷寒論》中的六經理論,其實源自於易經八卦
《周易》故事晉卦:六經皆史
自「六經」而「十三經」,儒經體系的演變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原來居然是四書「六經」?看看五經有哪些
六經注理和六經注心
《傷寒論》講六經辨證,那麼什麼是「直中」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四書熟,孝經通。如六經,始可讀
楔子貳,六經的來歷
《傷寒論》——淺談六經欲解時
周春健:論元代學者的「四書六經觀」
楊慎:六經是五穀,山海經是山珍海味
《戰國策》:從「六經之棄」到「國學經典」
世界第六經濟體,軍火購入世界第一,還全民醫保!印度真窮嗎?
吳雄志-五法六經治痛風